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汉果皂苷V对RSL3诱导的SH-SY5Y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刘艳 夏荣松 +2 位作者 冉冬芝 彭哲 王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3-1042,共10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V(MV)对铁死亡诱导剂RAS选择性致死分子3(RSL3)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SL3诱导SH-SY5Y细胞建立铁死亡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亚铁离子荧光...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V(MV)对铁死亡诱导剂RAS选择性致死分子3(RSL3)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铁死亡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RSL3诱导SH-SY5Y细胞建立铁死亡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亚铁离子荧光探针FerroFarRed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线粒体红色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 CMXRos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二氢乙啶和线粒体超氧化物红色荧光探针MitoSoX Red分别检测细胞内和线粒体内活性氧(ROS)。微板法检测细胞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环加氧酶2(COX-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分子对接技术预测MV与ACSL4、COX-2、GPX4和SLC7A11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RSL3组SH-SY5Y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细胞内和线粒体内ROS水平及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MMP和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ACSL4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提示成功建立了细胞铁死亡模型。MV处理使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细胞内和线粒体内ROS水平及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ACSL4和COX-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GPX4和SLC7A1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V与铁死亡核心蛋白ACSL4、COX-2、GPX4和SLC7A11存在结合位点。结论:MV可抑制RSL3诱导的SH-SY5Y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激活SLC7A11/GPX4和抑制ACSL4/COX-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V 神经母细胞瘤 RSL3化合物 铁死亡 SLC7A11/GPX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CC分离纯化未成熟罗汉果皂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佩娟 卢凤来 +2 位作者 羊学荣 符毓夏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45-551,共7页
为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未成熟罗汉果中皂苷类化合物的方法,该研究将罗汉果粗提物先经过大孔树脂富集皂苷类化合物,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罗汉果皂苷。结果表明: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5∶6∶1∶4,v/v/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 为建立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未成熟罗汉果中皂苷类化合物的方法,该研究将罗汉果粗提物先经过大孔树脂富集皂苷类化合物,再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罗汉果皂苷。结果表明: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5∶6∶1∶4,v/v/v/v)作为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为860 r·min^(-1),流速为2.5 mL·min^(-1),检测波长为203 nm的条件下,一次性制备得到4个化合物,即11-O-罗汉果皂苷Ⅱ(Ⅰ)、罗汉果皂苷ⅡE(Ⅱ)、11-O-罗汉果皂苷Ⅲ(Ⅲ)和罗汉果皂苷Ⅲ(Ⅳ),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纯度分别为95.5%、98.2%、80.1%和97.6%。该方法实现了未成熟罗汉果皂苷快速有效的分离,具有样品回收率高、损失少、避免样品失活等优点,提高了分离效率。该研究结果为更多的罗汉果皂苷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补充与优化了罗汉果皂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未成熟罗汉果 罗汉果皂苷ⅡE 11-O-罗汉果皂苷 罗汉果皂苷 11-O-罗汉果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水解百分之五十罗汉果皂苷Ⅴ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羊学荣 卢凤来 +4 位作者 王磊 陈兵 徐风 蔡少青 李典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16,898,共6页
罗汉果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中药,用于治疗干咳、口腔溃疡及便秘等,罗汉果皂苷是罗汉果果实中的主要药效物质,为一类葫芦烷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由于个别罗汉果低糖皂苷在罗汉果中含量较低,因而难以对这些皂苷有效地进一步进行代谢或药理等研... 罗汉果是我国常用的一种中药,用于治疗干咳、口腔溃疡及便秘等,罗汉果皂苷是罗汉果果实中的主要药效物质,为一类葫芦烷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由于个别罗汉果低糖皂苷在罗汉果中含量较低,因而难以对这些皂苷有效地进一步进行代谢或药理等研究。该研究采用RP-HPLC监测50%罗汉果皂苷V的水解过程,并对其水解条件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其组合,建立了酶水解50%罗汉果皂苷V以获取罗汉果次级皂苷的方法。结果表明:酶水解50%罗汉果皂苷V获得罗汉果皂苷ⅢE、Ⅲ、ⅣE和赛门苷I等次级皂苷的最佳水解条件是p H值为5.6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反应温度为55℃,β-葡聚糖酶活性浓度为40万U·L-1,罗汉果皂苷V的反应浓度为0.2 g·L-1,水解时间为10 h。经多次验证,该水解条件重现性好,可用于从50%罗汉果皂苷V中水解制备罗汉果皂苷ⅢE、Ⅲ、ⅣE和赛门苷I等罗汉果皂苷。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水解其他罗汉果次级皂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水解 罗汉果皂苷ⅢE 罗汉果皂苷 罗汉果皂苷ⅣE 赛门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Ⅴ的镇咳、祛痰及解痉作用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刘婷 王旭华 +4 位作者 李春 张毅 武桂兰 李东成 李春英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534-1536,1590,共4页
目的筛选罗汉果镇咳祛痰的有效部位,并进一步研究罗汉果皂苷Ⅴ的镇咳、祛痰及解痉作用。方法通过观察罗汉果水提部位、体积分数95%醇提部位及体积分数50%醇提部位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筛选出罗汉果镇咳的有效部位... 目的筛选罗汉果镇咳祛痰的有效部位,并进一步研究罗汉果皂苷Ⅴ的镇咳、祛痰及解痉作用。方法通过观察罗汉果水提部位、体积分数95%醇提部位及体积分数50%醇提部位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筛选出罗汉果镇咳的有效部位为体积分数50%醇提部分。进一步观察了50%醇提部分中的罗汉果皂苷Ⅴ对小鼠酚红排泄量及组胺致豚鼠离体回肠及离体气管痉挛的影响。结果罗汉果水煎剂50g生药.kg-1,罗汉果体积分数50%醇提部位50g生药.kg-1及罗汉果皂苷Ⅴ300,150,75mg.kg-1能明显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罗汉果体积分数50%醇提部位50g生药.kg-1及罗汉果皂苷Ⅴ300mg.kg-1还能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罗汉果皂苷Ⅴ150mg.kg-1能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泄量,提示有一定的祛痰作用;5g.L-1的罗汉果皂苷Ⅴ能明显拮抗组胺引起的回肠收缩;2.5及1.25g.L-1剂量对组胺引起的气管痉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罗汉果皂苷Ⅴ显示出一定的镇咳、祛痰、解痉活性,推测为罗汉果镇咳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罗汉果皂苷V 镇咳 祛痰 解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罗汉果皂苷对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超文 姚美村 +2 位作者 夏星 朱晓韵 何伟平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2-386,共5页
以正常动物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在给药第1 d后30 min及连续给药7 d后30 min灌胃服用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分别测定不同糖原对血糖生成指数、胰岛素水平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对鲜罗汉果皂苷调节血糖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正常动物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在给药第1 d后30 min及连续给药7 d后30 min灌胃服用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分别测定不同糖原对血糖生成指数、胰岛素水平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对鲜罗汉果皂苷调节血糖药效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服用鲜罗汉果皂苷对多糖类食物淀粉和蔗糖的血糖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单次给药对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没有明显影响;连续7 d服用鲜罗汉果皂苷后,淀粉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均受抑制,血糖峰值或血糖生成指数(GI)显著下降;进食鲜罗汉果皂苷在餐后血糖升高时的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故鲜罗汉果皂苷对正常小鼠餐后血糖生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食物葡萄糖转化和提高胰岛素水平是调节降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与干罗汉果皂苷对比,提高餐后胰岛素水平作用鲜罗汉果皂苷比干罗汉果皂苷更显著,而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干罗汉果皂苷要比鲜罗汉果皂苷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调节血糖 药效学 血糖指数 胰岛素 Α-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Ⅵ对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6
作者 周海银 隆彩霞 +3 位作者 罗兰 陈艳瑛 刘萍萍 肖政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33-1239,共7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Ⅵ低剂量组(低剂量组,25 mg/kg)、MⅥ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MⅥ低剂量组(低剂量组,25 mg/kg)、MⅥ高剂量组(高剂量组,100 mg/kg)和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抑制剂组(抑制剂组,100 mg/kg MⅥ+30 mg/kg PGC-1α抑制剂SR-18292),每组1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3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线粒体呼吸功能,计算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T-PCR检测肝组织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及肝组织中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严重;肝组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mtDNA拷贝数,以及肝组织中PGC-1α、NRF-1、TFAM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减少(P<0.05),肝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得到改善;肝组织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mtDNA拷贝数,以及肝组织中PGC-1α、NRF-1、TFAM的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C-1α抑制剂SR-18292可显著抑制高剂量MⅥ的干预效果(P<0.05)。结论MⅥ能有效减轻小鼠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强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33-1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罗汉果皂苷 线粒体生物合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8
7
作者 张俐勤 戚向阳 +1 位作者 陈维军 宋云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50,100,300,500 mg.kg-1bw剂量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连续30 d灌胃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测定血糖、血脂指标;分离肝组织测定抗氧化...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以50,100,300,500 mg.kg-1bw剂量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连续30 d灌胃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末次给药后眼眶取血测定血糖、血脂指标;分离肝组织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①100,300和500 mg.kg-1bw剂量组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P<0.01),且以中剂量100 mg.kg-1bw的降糖作用最佳。②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TC、TG含量,提高HDL-C含量,有利于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恢复(P<0.01或P<0.05)。③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可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肝脏的MDA含量,提高SOD、GSH-Px含量,表明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氧化应激水平(P<0.01或P<0.05)。④在其最佳剂量(100 mg.kg-1bw),罗汉果皂苷提取物的降血糖,降血脂及其抗氧化效果同消渴丸相当(P>0.01)。结论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降糖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及改善血脂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提取物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部新碱与罗汉果皂苷Ⅴ联用对小鼠的镇咳、祛痰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吴旖 江仁望 赵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55-1757,共3页
目的:研究百部新碱与罗汉果皂苷Ⅴ联用后对小鼠镇咳、祛痰作用的影响,并筛选其最优配比。方法:各实验均选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溶剂组(生理盐水)、可待因(15 mg/kg)或氨溴索(30 mg/kg)组(阳性对照)、百部新碱组(30 mg/kg)、罗汉... 目的:研究百部新碱与罗汉果皂苷Ⅴ联用后对小鼠镇咳、祛痰作用的影响,并筛选其最优配比。方法:各实验均选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溶剂组(生理盐水)、可待因(15 mg/kg)或氨溴索(30 mg/kg)组(阳性对照)、百部新碱组(30 mg/kg)、罗汉果皂苷Ⅴ组(30 mg/kg)和质量比分别为2∶1、1∶1、1∶2的百部新碱-罗汉果皂苷Ⅴ联用组(30 mg/kg),ig给药,每天1次。分别进行氨水致咳实验(阳性药物为可待因)和气管酚红排泌实验(阳性药物为氨溴索),以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和气管酚红排泌量为指标,比较各组药物的镇咳、祛痰作用。结果:与溶剂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明显缩短、咳嗽次数明显减少、气管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罗汉果皂苷Ⅴ组比较,百部新碱-罗汉果皂苷Ⅴ不同配比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明显缩短、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5),且以2∶1、1∶1配比组效果较好;与百部新碱组比较,百部新碱-罗汉果皂苷Ⅴ不同配比组小鼠的气管酚红排泌量明显增加(P<0.05),且以1∶1、1∶2配比组效果较好。结论:百部新碱与罗汉果皂苷Ⅴ联用后对镇咳、祛痰具有协同作用,可以百部新碱-罗汉果皂苷Ⅴ质量比为2∶1、1∶1作为该组合配比优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部新碱 罗汉果皂苷 镇咳 祛痰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军影 马双成 +1 位作者 程显隆 肖新月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建立 RP—HPLC 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皂苷 V 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lltima—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2℃。结果:罗汉果皂苷 V 线性范围... 目的:建立 RP—HPLC 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皂苷 V 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lltima—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2℃。结果:罗汉果皂苷 V 线性范围为0.17~4.2μg,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0.78%,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结果稳定,回收率良好,可用于测定罗汉果药材中罗汉果皂苷 V 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罗汉果皂苷V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白玉鹏 李娜 顾晔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0-405,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5、10周)的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1系统的动态变化,探讨HO-1在DM血管病变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天然抗氧化剂罗汉果皂苷(MG)对DM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注...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5、10周)的糖尿病(DM)大鼠氧化应激和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1系统的动态变化,探讨HO-1在DM血管病变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同时探讨天然抗氧化剂罗汉果皂苷(MG)对DM大鼠的血管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DM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MG提取物组(C+MG组)、DM组(D组)和DM+MG提取物组(D+MG组),每组均为20只。C组和D组接受0.9%氯化钠溶液灌胃,C+MG组和D+MG组以罗汉果皂苷提取物150mg/kg灌胃。实验过程中每周监测体重,灌胃5、10周后分别检测血糖、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水平。取各组胸主动脉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各组血管组织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O-1mRNA和蛋白的表达,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血管内皮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①与C组、C+MG组比较,D组、D+MG组各观察时间点的饮水量均显著增加(P值均<0.05),体重均显著减轻(P值均<0.05);从第3周起,D+MG组的饮水量显著少于D组(P<0.05);1周后,D+MG组的体重显著大于D组(P<0.05)。②D组、D+MG组5、10周的血糖均显著高于C组、C+MG组(P值均<0.05),D+MG组血糖显著低于D组(P<0.05);病程5周时,D组与C组间血清FF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时D组的血清FFA含量显著低于D+MG组(P<0.05)。③5、10周时,D组TAOC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D组MDA水平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5)。④5周时,D组大鼠血管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低于D组(P值均<0.05);10周时,D组大鼠血管HO-1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值均<0.05),D+MG组显著高于D组(P值均<0.05)。⑤5周时D+MG组线粒体肿胀情况较D组减轻,所取标本也未见明显上皮脱落情况;10周时内皮损伤情况较5周时重,但较D组减轻,也未发现细胞核明显固缩、溶解破坏的情况。结论氧化应激在不同的时期通过影响(诱导或抑制)抗氧化应激蛋白HO-1系统参与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MG可以降糖、降FFA,并减轻DM发展进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其抗氧化作用的发挥可能由HO-1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2型糖尿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止咳祛痰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敏 王翠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优化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止咳祛痰作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罗汉果皂苷V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作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然后,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气... 目的优化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止咳祛痰作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罗汉果皂苷V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浸泡时间作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然后,分别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气管酚红法测定水提物止咳祛痰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加15倍量水浸泡30 min后提取3次,每次60 min,罗汉果皂苷V含有量5.60%。与空白组比较,罗汉果提取物组(50 g生药/kg)能显著减少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P<0.05),并能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分泌量(P<0.05)。结论该方法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提取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其水提物具有一定止咳祛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罗汉果皂苷 提取 止咳作用 祛痰作用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罗汉果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薇 刘庚贵 +1 位作者 段小群 吴卫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444-446,共3页
建立富硒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果实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方法,以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24∶76,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 L/min,柱温30℃。结果表明,罗汉果皂苷V在0.2... 建立富硒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果实中罗汉果皂苷V的HPLC测定方法,以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乙腈-水(24∶76,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0 m L/min,柱温30℃。结果表明,罗汉果皂苷V在0.21-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7.64%,RSD为1.66%。该方法可用于富硒罗汉果果实中罗汉果皂苷V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 罗汉果皂苷V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Ⅵ对LPS诱发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海银 罗兰 +3 位作者 陈艳瑛 刘萍萍 肖政辉 方思思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4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脂多糖(LPS)致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LPS诱导的L0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7.5、15、30μmol/L)MⅥ或30μmol/L MⅥ联合4 mmol/L PGC-1α抑制剂SR-18292处理24 h,MTT检测细胞增... 目的:探讨罗汉果皂苷Ⅵ(MⅥ)对脂多糖(LPS)致体外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构建LPS诱导的L0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7.5、15、30μmol/L)MⅥ或30μmol/L MⅥ联合4 mmol/L PGC-1α抑制剂SR-18292处理24 h,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 Green染色法观察细胞线粒体分裂;q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GC-1α、NRF-1、TFAM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L02细胞增殖活性及胞内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上清液中ALT、AST水平及胞内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线粒体分裂水平、mtDNA拷贝数及PGC-1α、NRF-1、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MⅥ处理后,细胞增殖活性及胞内GSHPx和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上清液中ALT、AST水平及胞内MD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分裂水平、mtDNA拷贝数及PGC-1α、NRF-1、TFAM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然而,SR-18292处理可明显抑制MⅥ对细胞损伤的改善效果。结论:MⅥ能有效改善LPS致体外肝细胞损伤,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强PGC-1α/NRF-1/TFAM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肝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罗汉果皂苷 肝细胞 线粒体 脂多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的微波提取(英文) 被引量:5
14
作者 黎海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3-147,共5页
中药罗汉果是广西特产,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从罗汉果中提取罗汉果皂苷,并优化出最佳的微波提取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及原料的粉碎度。结果表明,最佳的微波辐射时间是5min、微波功率是495W、原料的粉碎度为不小于0.15mm及固... 中药罗汉果是广西特产,本文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技术,从罗汉果中提取罗汉果皂苷,并优化出最佳的微波提取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固液比及原料的粉碎度。结果表明,最佳的微波辐射时间是5min、微波功率是495W、原料的粉碎度为不小于0.15mm及固液比为1:30,和传统的加热提取相比较,微波辅助提取的提取时间短,但具有较高的提取率。微波辅助提取的提取时间为5min时,提取率达76.56%,而传统的加热提取时间为2h时,提取率为6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 罗汉果皂苷 提取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孟凡燕 肖颖梅 +2 位作者 王亚军 王勤 夏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果实生长期为30d、50d、90d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在α-葡萄糖苷酶与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作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罗汉果提...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期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果实生长期为30d、50d、90d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在α-葡萄糖苷酶与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作为底物的反应体系中筛选出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罗汉果提取物,并观察罗汉果皂苷对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与剂量正相关,50d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30d和90d罗汉果皂苷。经酶动力学研究发现,50d罗汉果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属于混合型抑制。50d罗汉果皂苷在0.05~50μg/ml范围内对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性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趋势。浓度为5.0μg/ml和10.0μg/ml时的罗汉果皂苷能一定程度上抑制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 生长期50d的罗汉果皂苷类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其他生长期(30d、90d)的罗汉果皂苷提取物,能在体外剂量依赖性地直接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催化活性,并抑制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不同生长期 Α-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V对胎粪吸入综合征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初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银利 孙亚洲 +2 位作者 崔清洋 何晓敬 李珍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2-68,共7页
目的 观察罗汉果皂苷V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罗汉果皂苷V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和地塞米松组(0.5 mg/kg),8只/组;... 目的 观察罗汉果皂苷V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罗汉果皂苷V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和地塞米松组(0.5 mg/kg),8只/组;采用经口直视气管插管法构建MAS模型;罗汉果皂苷V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于造模后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量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ELISA法检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10)、白介素1β(IL-1β)水平;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JNK(p-JNK)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病理评分、W/D升高(P<0.05),肺泡灌洗液及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5),肺组织MDA与MPO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p-JNK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汉果皂苷V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肺组织病理评分、W/D降低(P<0.05),肺泡灌洗液及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P<0.05),肺组织MDA与MPO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罗汉果皂苷V中、高剂量组肺组织p-JNK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结论 罗汉果皂苷V可能通过抑制JNK磷酸化,减轻MAS病程中炎性和氧化应激损伤而发挥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罗汉果皂苷V 肺损伤 炎症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罗汉膏中罗汉果皂苷Ⅴ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莲 皮凤娟 +4 位作者 黄娟 张世波 许曾 刘洪盛 吴智惠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57-59,共3页
目的建立罗汉膏中罗汉果皂苷Ⅴ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250mm×4. 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0 m L/min。结果罗汉膏中的罗汉果皂苷... 目的建立罗汉膏中罗汉果皂苷Ⅴ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250mm×4. 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0 m L/min。结果罗汉膏中的罗汉果皂苷Ⅴ线性关系良好(范围:0. 1954~3. 908μg,r=0. 9999),加样回收率平均为100. 08%,RSD为2. 1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罗汉膏中罗汉果皂苷Ⅴ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 罗汉果皂苷V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罗汉果皂苷的提取方法及药用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关红艳 付晶晶 +1 位作者 孙健 唐昭 《广西农学报》 2020年第1期61-64,69,共5页
罗汉果皂苷是罗汉果中的主要甜味成分,属于三萜类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甜味剂,同时还具有抑制糖尿病、抗肿瘤、抗炎抑菌、祛痰止咳等作用,成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和商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整理不同罗汉果皂苷提取方法,分析总结出不同... 罗汉果皂苷是罗汉果中的主要甜味成分,属于三萜类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天然甜味剂,同时还具有抑制糖尿病、抗肿瘤、抗炎抑菌、祛痰止咳等作用,成为越来越多的科学和商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整理不同罗汉果皂苷提取方法,分析总结出不同提取方法对皂苷提取率和品质的影响,并阐述了皂苷在目前药用领域的使用情况,以期在今后罗汉果皂苷提取方法的选择及在药用领域更深入的药理研究方面提供粗浅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提取方法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提取物对INS-1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喻柯柯 刘合生 +4 位作者 张境 杨文康 曹少谦 陈秋平 戚向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8-355,共8页
为阐明罗汉果皂苷提取物(MGE)对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Hoechst 33342/PI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研究MGE对高糖、高脂诱导INS-1胰岛β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 3表达水平的影... 为阐明罗汉果皂苷提取物(MGE)对胰岛β细胞糖脂毒性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Hoechst 33342/PI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研究MGE对高糖、高脂诱导INS-1胰岛β细胞活力降低、凋亡及促凋亡因子caspase 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100μg·mL-1浓度范围内,MGE对INS-1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P>0.05)。高糖、高脂处理使INS-1胰岛β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5),而MGE(0.1~100μg·mL-1)干预可明显增强INS-1细胞活力,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与高糖高脂模型组相比,100μg·mL-1MGE干预使INS-1胰岛β细胞活性上升了15.5%。荧光染色表明,MGE处理明显抑制了高糖、高脂诱导的INS-1胰岛β细胞凋亡。免疫印迹结果表明,高糖、高脂处理的INS-1胰岛β细胞,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MGE干预显著下调cleaved caspase 3水平(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MGE干预改善了胰岛β细胞的糖脂毒性,抑制了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 3的剪切活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罗汉果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及天然、安全降糖功能因子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胰岛Β细胞 糖脂毒性 CASPASE 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汉果皂苷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和凋亡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文蔚 洪李锋 +2 位作者 郭璠 龚平 伍琼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 :从氧化应激和凋亡途径研究罗汉果皂苷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以为罗汉果皂苷治疗阿霉素心肌损伤提供基础实验理论。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8 mg/kg构建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 目的 :从氧化应激和凋亡途径研究罗汉果皂苷对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以为罗汉果皂苷治疗阿霉素心肌损伤提供基础实验理论。方法 :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8 mg/kg构建阿霉素心肌损伤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罗汉果皂苷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2只,罗汉果皂苷治疗4周后,收集血清和心脏,检测心肌病理学、心功能、血清SOD和MDA,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心肌组织中Bax、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特点。结果 :HE染色可见正常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模型组则有明显的心肌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罗汉果皂苷低、中和高剂量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ST、LDH、CK-MB和MDA明显升高(P<0.05),罗汉果皂苷3个剂量组均可以明显降低上述几个指标(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OD明显降低(P<0.05),罗汉果皂苷3个剂量组相较于模型组则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ax蛋白和mRNA明显升高(P<0.05),Bcl-2蛋白和mRNA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罗汉果皂苷3个剂量组均可以降低Bax(P<0.05),同时升高Bcl-2表达(P<0.05)。结论 :罗汉果皂苷可增强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抗氧化能力,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进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皂苷 阿霉素 心肌损伤大鼠 凋亡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