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东乡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鉴定抗穗发芽QTL
1
作者 胡佳晓 刘进 +7 位作者 马小定 涂夯 周慧颖 孟冰欣 崔迪 黎毛毛 韩龙植 余丽琴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1-68,共8页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 【目的】高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生产田出现穗发芽(Pre-harvest Sprouting,PHS),种子活力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与品质性状。鉴定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及基因资源是培育抗穗发芽水稻新品种、消除稻谷穗发芽产生危害的根本途径。【方法】以强休眠、不易穗发芽的东乡野生稻‘C35’为供体亲本、较易穗发芽的‘日本晴’(NIP)为受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21—2023年进行抗穗发芽特性鉴定评价,筛选抗穗发芽种质和鉴定主效QTL。【结果】不同环境下东乡野生稻‘C35’休眠性较强、穗发芽率均为0.00%,‘日本晴’存在明显穗发芽现象、穗发芽率均值为31.95%;CSSLs穗发芽率变幅较大,不同年份穗发芽率表型重复性较好,筛选到10份强休眠、抗穗发芽的种质;共检测到14个控制穗发芽率QTL,4个QTL在不同环境下被重复检测到,相关QTL在染色体上形成qPHSRC1、qPHSRC2、qPHSRC8和qPHSRC9等4个QTL簇,其中主效QTL簇qPHSRC2和qPHSRC9的LOD值、表型贡献率和加性效应值较大,qPHSRC2为新发现的主效QTL簇。【结论】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穗发芽的种质材料,定位到14个抗穗发芽QTL,筛选出4个重复性较好的QTL簇,发现1个调控穗发芽率的新主效QTL簇qPHSRC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份环境 东乡普通野生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抗穗发芽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粳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英文) 被引量:20
2
作者 万建林 翟虎渠 +2 位作者 万建民 安井秀 吉村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93-898,共6页
潜育性水稻田广泛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里昂、利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等国 ,其中我国南方稻区就有近 70 0万公顷低产潜育性水稻田。该类水稻田还原性强 ,矿质营养失调 ,尤以Fe2 + 过量积累 ,对水... 潜育性水稻田广泛分布于中国、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塞拉里昂、利比亚、尼日利亚、哥伦比亚和菲律宾等国 ,其中我国南方稻区就有近 70 0万公顷低产潜育性水稻田。该类水稻田还原性强 ,矿质营养失调 ,尤以Fe2 + 过量积累 ,对水稻生长发育产生不良的逆境胁迫作用。培育抗亚铁毒的水稻品种是简便、经济有效地提高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利用由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 4杂交衍生的Asominori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SegmentSubstitution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 ,检测与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共检测到与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14个 ,各QTL的LOD值为 2 72~ 6 6 3。其中检测到与抗亚铁毒胁迫直接有关的性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QTL 3个 ,分别位于第 3、9、11染色体C5 15~XNpb2 79、R2 6 38~C12 6 3和G14 6 5~C95 0之间 ,对应的贡献率分别为 16 4 5 %、11 16 %和 2 8 0 2 % ;与其他已发表的定位结果比较发现 ,位于第三染色体C5 15~XNpb2 79间控制叶片棕色斑点指数的QTL与水稻功能图谱上控制叶绿素含量的QTL的位置一致 ;表明在亚铁毒胁迫条件下 ,水稻在其叶片表面出现棕色斑点 ,叶片衰老 ,产生一些叶绿素降解物或衍生物 ,以提高叶片细胞对亚铁等重金属毒害的耐受力。另外 ,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亚铁毒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 数量性状位点(QT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检测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智权 刘喜 +5 位作者 江玲 杨超 刘世家 陈亮明 翟虎渠 万建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2007和2008年对以粳稻Asominori为受体、籼稻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的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宽、长宽比及叶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剑叶形态性状间... 2007和2008年对以粳稻Asominori为受体、籼稻IR24为供体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的剑叶形态性状(剑叶长、宽、长宽比及叶面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剑叶形态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剑叶形态性状与单株产量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利用基于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方法的QTL检测软件(QTL IciMapping V2.0)进行QTL的联合定位分析,两年共定位到17个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布在第1、2、4、6、7和8等多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为5.30%~32.22%。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RM262标记位点控制剑叶长宽比性状的qRFLW2的贡献率最大,对改良剑叶长宽比性状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而在第1染色体RM5496标记、第2染色体RM262标记、第7染色体RM248和RM455标记附近以及第8条染色体RM331位置上存在同时控制剑叶长、宽和叶面积的QTL簇,可为协同改良水稻剑叶形态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剑叶形态性状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芽期耐冷性QTL 被引量:14
4
作者 林静 朱文银 +8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赵庆勇 周丽慧 方先文 王艳平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在5℃低温条件下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6个置换系低温处理后的成苗率与受体亲本9311有一定差异,其耐冷性略强于9311。利用代换作图法共鉴定出4个...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在5℃低温条件下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6个置换系低温处理后的成苗率与受体亲本9311有一定差异,其耐冷性略强于9311。利用代换作图法共鉴定出4个与芽期耐冷性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5和第7染色体上。其中qCTB-5-1、qCTB-5-2和qCTB-5-3分别被定位在第5染色体RM267与RM1237、RM2422与RM6054及RM3321与RM105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21.3cM、27.4cM和12.7cM的置换片段上;qCTB-7被定位在第7染色体RM11-RM2752区间遗传距离为6.8cM的置换片段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芽期耐冷性 代换作图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叶片形态QTL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丽慧 赵春芳 +7 位作者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姚姝 于新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4,共9页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叶片的形态改良是水稻株型育种和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群体为材料,定位了上3叶叶片长、宽、叶面积共9个性状QTL,分析了叶片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定位了主穗重及产量构成因素(颖花数、千粒重、结实率)相关QTL。结果表明,CSSLs群体的叶片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叶片性状与主穗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主穗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形态多数性状与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显著相关性。两年共定位到20个叶片性状QTL,分布于第1、3、4、5、6、9、11共7条染色体的10个区间,贡献率为3.82%~14.61%,其中贡献率大于10%有6个,多个QTL成簇分布在相同区间,3个QTL在两年间重复检测到,8个QTL为前人未报道的新位点。两年共检测到16个与控制主穗产量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5、7、8、10共7条染色体13个区间,其中有7个主穗产量相关QTL所在5个区间与叶片形态14个QTL所在区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叶片形态 产量 主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粒型QTL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文银 杨德卫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水稻粒型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和定位水稻粒型QTL对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选用分布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3个SSR标记检测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置换片段,采用代换作图法... 水稻粒型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和定位水稻粒型QTL对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选用分布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3个SSR标记检测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置换片段,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粒型的3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53个SSR标记中有104个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3和第5染色体分别有6个和2个置换片段,置换片段长度分别为14.8 cM、16.6 cM、15.5 cM、18.9 cM、29.1 cM、35.0 cM、17.9 cM和17.0cM,平均长度为20.6 cM;8个置换片段上共鉴定出3个粒型QTL,控制粒长的qGL-3-1和qGL-3-2分别被界定在水稻第3染色体RM5551与RM6832及RM6832与RM351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4.8 cM和5.3 cM的范围内,控制粒宽的qGW-5被界定在水稻第5染色体RM267与RM169之间遗传距离约11.7 cM的范围内。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粒型QTL,qGL-3-1、qGL-3-2和qGW-5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置换片段 代换作图 粒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陆地棉置换系进行海岛棉主要性状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2
7
作者 栾明宝 郭香墨 +3 位作者 张永山 姚金波 刘海菊 褚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0-72,共3页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置换陆地棉一对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置换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抗黄萎病性和纤维品质基因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海岛棉1号染色体可以增加株高;16、17、18、4号染色体携带降低铃数基因;22Lo、22Sh、16、11Sh、26Lo号染色...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置换陆地棉一对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置换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抗黄萎病性和纤维品质基因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海岛棉1号染色体可以增加株高;16、17、18、4号染色体携带降低铃数基因;22Lo、22Sh、16、11Sh、26Lo号染色体可以提高衣分;大部分染色体降低铃重。16、26Lo染色体可以增强抗黄萎病性。对纤维品质性状分析表明,14Sh、26Lo号染色体可以提高纤维长度;14Sh、15Sh号染色体可以提高强度;4号染色体可以降低麦克隆值;22Sh、16、22Lo、11Sh号染色体可以提高伸长率。推测这些染色体上可能具有对应性状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海岛棉 农艺性状 置换系 染色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文银 杨德卫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性相似,表现难落粒。3个置换系与亲本93-11的落粒性相似,表现易落粒;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检出7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3.6、16.5、6.6、9.9、10.4、20.2和7.1 cM;qSH-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RM1387之间,遗传距离约为6.6 cM。qSH-6-1为新发现的落粒性主效QTL,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RM6782-RM343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2 cM。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落粒性QTL,qSH-1-1与qSH-6-1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置换片段 水稻 落粒性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背景的Pima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创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云鹏 王省芬 +6 位作者 李志坤 杨鑫雷 张艳 吴立强 吴金华 张桂寅 马峙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基因组内只有1个或少数几个纯合的供体亲本染色体片段,而其余部分与受体亲本相同,是进行QTL分析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中棉所8号(CCRI8)为受体亲本,海岛棉Piam9...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基因组内只有1个或少数几个纯合的供体亲本染色体片段,而其余部分与受体亲本相同,是进行QTL分析的理想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中棉所8号(CCRI8)为受体亲本,海岛棉Piam90-53为供体亲本在BC3F1-3借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了一套182个株系构成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这套置换系置换片段平均长度21.0 c M,总长度19957.8 c M,是棉花基因组总长度4168.7 c M的4.7倍。每个株系内置换片段长度不一,最短为0.7 c M,最长是83.2 c M,导入片段数量为1-11个。CSSLs在纤维品质性状上的分布表现为相对连续的正态分布,部分株系较CCRI8有了明显提高。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以及陆地棉纤维品质育种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Pima棉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纤维品质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定位和分析水稻粒重和粒型QTL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涛 王燕宁 +9 位作者 钟奇 程琴 杨朦朦 王鹏 吴光亮 黄诗颖 李才敬 余剑峰 贺浩华 边建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目的】挖掘水稻粒重和粒型相关性状QTL,对于解析水稻籽粒遗传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以籼稻9311为受体、粳稻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对... 【目的】挖掘水稻粒重和粒型相关性状QTL,对于解析水稻籽粒遗传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以籼稻9311为受体、粳稻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对控制稻谷与糙米的粒重和粒型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7个控制水稻粒重和粒型的QTL,贡献率为4.62%~51.01%,其中19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日本晴,5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9311。这些QTL分布在水稻10条染色体的46个区域,其中16个区域为多效性位点。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环境中重复检测到的QTL有14个,其中qGW5.1和qLW5能够在4个环境中稳定表达,且位于同一染色体区域;qBRL3.2和qGL4.1为新鉴定的影响水稻粒重和粒型的QTL。【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克隆这些QTL和解析水稻粒重和粒型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粒重 粒型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置换系检测棉花第22染色体短臂的产量相关性状QTLs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金波 张永山 +3 位作者 陈伟 栾明宝 冯志迪 郭香墨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1-526,共6页
CSB22sh为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遗传标准系TM-1为背景的第22染色体短臂被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 L.)Pima3-79置换的海陆置换系。TM-1与CSB22sh杂交,构建了104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748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分子标记... CSB22sh为以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 L.)遗传标准系TM-1为背景的第22染色体短臂被海岛棉(Gossypium.barbadense L.)Pima3-79置换的海陆置换系。TM-1与CSB22sh杂交,构建了104个F2单株的作图群体,应用6748对SSR引物对亲本进行分子标记筛选,获得90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其中85个标记位点构建了总长85.24 cM的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1.0 cM,覆盖棉花基因组的1.8%。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3和F2:4家系的7个产量相关性状(衣分、铃重、子指、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进行QTL检测,共检出28个不同QTLs,解释性状表型变异的3.5%~44.8%。仅在一个环境中检测到的QTLs有17个,2个环境同时检测到的QTLs有8个,3个环境同时检测到的QTLs有3个。不同的QTL在相同区段的成簇分布表明,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可能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检测到的稳定的QTL可以用于相应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系 遗传连锁图谱 产量相关性状 QTL 陆地棉 海岛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丽慧 张亚东 +7 位作者 朱镇 陈涛 赵庆勇 姚姝 赵凌 赵春芳 于新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发掘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本研究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调查了单株产量及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实粒数、单株总颖花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质量... 为了发掘单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本研究以9311/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为材料,调查了单株产量及单株产量构成因素(单株实粒数、单株总颖花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千粒质量等8个性状)。利用Ici Mapping v3.1软件,将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性状调查值相结合,定位了与单株产量、单株实粒数、千粒质量、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单株总颖花数6个性状有关的QTL,未定位到与有效穗数(EPN)和每穗实粒数(GPP)有关的QTL。共定位到的10个相关QTLs,分别分布于第1条、第2条、第5条、第7条、第8条染色体的7个区间,贡献率为7.52%-44.59%,其中4个QTLs的贡献率大于10.00%。单株产量q GY1,单株实粒数q GN1,结实率q SSR1.2、q SSR2和q SSR8,加性效应值为负值,表明9311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增效作用;单株总颖花数q SN2,结实率q SSR1.1,千粒质量q TGW5,每穗颖花数q SPP5和q SPP7,加性效应值为正值,表明日本晴的等位基因表现为增效作用。10个QTLs位点中,除q SN2、q TGW5、q SPP5与已克隆的LP、q SW5、Os NADH-GOGAT2可能位于同一区域外,其余7个位点均未被克隆或精细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赖氨酸含量的QTL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静 朱镇 +3 位作者 方先文 王艳平 张所兵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7-740,共4页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对水稻控制赖氨酸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共有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的稻米赖氨酸含量与亲本9311差异显著。... 以籼稻品种9311为受体、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构建95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对水稻控制赖氨酸含量的QTL进行了定位。结果显示,共有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CSSL)的稻米赖氨酸含量与亲本9311差异显著。利用代换作图法共鉴定了4个与赖氨酸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水稻第8、9和12染色体上。其中qH-LY8和qHLY9.2来自高赖氨酸含量籼稻品种9311,正向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9.6%和8.5%;而qHLY9.1和qHLY12则来自低赖氨酸含量粳稻品种日本晴,负向加性效应百分率分别为-16.0%和-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赖氨酸含量 代换作图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7个置换系和渐渗系的双列杂交研究海陆杂种的数量性状遗传 被引量:6
14
作者 贾赵东 孙敬 张天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对7个置换系和渐渗系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 1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遗传分析。利用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模型(ADAA),分析了8个杂交亲本和28个F1主要农艺性状的2年资料,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产量... 对7个置换系和渐渗系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 1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遗传分析。利用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模型(ADAA),分析了8个杂交亲本和28个F1主要农艺性状的2年资料,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其中衣分和衣指加性方差的比率较高,分别为33.0%和42.2%,单株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存在显著的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比强度由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狭义和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换系 渐渗 双列杂交 数量性状 四倍体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7个置换系的遗传评价 被引量:15
15
作者 任立华 张天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93-999,共7页
对 7个陆地棉置换系的形态、产量、纤维品质及个体发育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 7个置换系分别与不同的农艺性状相关联 ,同一农艺性状同时与几个置换系相关联。利用(TM- 1× Sub16) F2 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 ,标记 S... 对 7个陆地棉置换系的形态、产量、纤维品质及个体发育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所研究的 7个置换系分别与不同的农艺性状相关联 ,同一农艺性状同时与几个置换系相关联。利用(TM- 1× Sub16) F2 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 ,标记 SSR1694 195与第一果枝节位、铃重、衣指连锁 ,标记SSR2 98612 0 和 SSR30 0 880 均与铃重、开花日期连锁 ,标记 SSR30 65 130 与铃重、衣分连锁。进一步验证了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标准 置换系 农艺性状 染色体 SSR 陆地棉 遗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浅析三系杂交水稻中的杂种优势位点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智权 王晓玲 +3 位作者 雷建国 肖宇龙 李马忠 余传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5-773,共9页
拟用一套以籼型恢复系IR24为背景亲本,渗入粳稻Asominori血缘的共有65个家系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CSS)lines of IR24 as recipient parent and Asominori as donor parent,简称IAS群体)为父本,以荣丰A、... 拟用一套以籼型恢复系IR24为背景亲本,渗入粳稻Asominori血缘的共有65个家系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CSS)lines of IR24 as recipient parent and Asominori as donor parent,简称IAS群体)为父本,以荣丰A、中9A、1133A、1A 4个籼型不育系为母本,测定与产量相关的5个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已有的分子标记图谱和QTLIci Mapping软件,采用逐步回归和极大似然估计相结合的方法,以LOD值≥2.0作为经验阈值来判断QTL是否存在来检测影响杂种优势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结果表明,4套测交群体共检测到94个杂种优势位点,在所有检测到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平均穗长,着粒密度,千粒质量等性状杂种优势位点中,分别位于第3,7和11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RM5474,RM336,RM287能够在4套测交群体中检测到,表现出一因多效现象,因此认为,QTL的一因多效可能也是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杂种优势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置换系的普通野生稻耐盐性QTL定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睿 张莉珍 +8 位作者 谢先芝 王艳艳 黄婧芬 郑晓明 张丽芳 程云连 郑崇珂 乔卫华 杨庆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本研究分别利用SSR标记、InDel标记以及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套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通过对其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共发掘2个与发芽期耐盐相关的QTL,13个与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 本研究分别利用SSR标记、InDel标记以及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一套以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的染色体置换系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通过对其不同生育期的耐盐性鉴定,共发掘2个与发芽期耐盐相关的QTL,13个与苗期耐盐性相关的QTL。其中与苗期存活率相关的QTL qSSR5.1、苗期耐盐等级相关的QTL qSSG5.1均被定位于同一位点,该位点对苗期存活率、苗期耐盐等级均具有增效作用,贡献率分别为6.36%、8.13%。在此QTL内包含与非生物胁迫相关基因OsDi19-1。经序列比对发现,OsDi19-1启动子区域在两亲本间存在较大差异,且受到盐胁迫时该基因表达量上升。同时,鉴定出水稻芽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72、苗期耐盐的优异种质资源CSSL23、CSSL153,为水稻育种中耐盐性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耐盐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酚反应基因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德卫 朱文银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1-755,共5页
水稻谷粒苯酚染色反应是鉴别籼粳稻亚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9311和日本晴构建的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谷粒酚反应的3个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酚反应级别为4,其余的在0到1级。... 水稻谷粒苯酚染色反应是鉴别籼粳稻亚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9311和日本晴构建的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谷粒酚反应的3个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酚反应级别为4,其余的在0到1级。8个置换系均含有来源于日本晴的1个置换片段,其中3个置换系在第2染色体、2个置换系在第4染色体和3个置换系在第7染色体上分别有1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4.9cM、37.8 cM、9.7 cM、9.5 cM、22.7 cM、16.7 cM、22.2 cM和13.0 cM,平均长度为19.6 cM。3个控制水稻苯酚反应的基因qPH4-1、qPH2和qPH7被界定在第2染色体RM406和RM240、第4染色体RM280和RM5709及第7染色体RM11和RM657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9 cM、9.5 cM和16.0 cM。qPH4-1、qPH2和qPH7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代换作图 苯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改良新陆早45号纤维品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麒 宿俊吉 +1 位作者 陈红 邓福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6-502,共7页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改良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研究以TM-1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122与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5号及其杂交、回交BC2F1群体的120个单株为实验材料,利用被定位在海岛棉染色体上与纤... 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是改良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本研究以TM-1背景的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122与新疆陆地棉品种新陆早45号及其杂交、回交BC2F1群体的120个单株为实验材料,利用被定位在海岛棉染色体上与纤维长度、强度性状紧密连锁的19对SSR标记,在亲本间进行多态性检测,采用多态性标记对BC2F1群体中的单株进行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跟踪和鉴定;同时结合纤维品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对含有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阳性植株与无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的非阳性植株进行纤维品质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对与长度性状连锁的SSR标记NAU2987和BNL3145在双亲间多态性明显,能准确地鉴定BC2F1群体中的阳性植株;与非阳性植株相比,阳性植株的纤维长度、强度均有极显著地提高(P<0.01);在改良过程中,阳性植株的纤维长度和强度的提高呈极显著的相关性,说明纤维长度和强度性状可以同步提高。该研究结论可为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改良陆地棉纤维性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新陆早45号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米糠油含量的QTL 被引量:2
20
作者 林静 张所兵 +2 位作者 张云辉 汪迎节 方先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9311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试验材料,借助近红外广谱分析技术,对米糠油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差异显著性测验...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由于减少了个体间遗传背景的干扰,已经成为鉴定复杂性状QTL的新型遗传材料。本研究以9311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试验材料,借助近红外广谱分析技术,对米糠油含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差异显著性测验及代换作图,鉴定了置换片段上米糠油相关的QTL。以P≤0.001为阈值,共检测到4个米糠油相关的QTLs,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0.91%~1.48%,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3.96%~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米糠油含量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