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林继富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37,共5页
羌族家园重建从多方面萃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保护、重建羌族民众主体价值、生活观念的文化归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家园重建关系的实践为当下新型城镇化、特色... 羌族家园重建从多方面萃取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形式,是保护、重建羌族民众主体价值、生活观念的文化归约。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家园重建关系的实践为当下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如何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家园重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语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耿静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入手,强调了羌语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依据加拿大以语言为核心开展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在羌族地区要处理好羌语和文化保护整体性间的关系,应以羌语保护为核心来进行羌族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
关键词 羌语 保护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原文传递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3
作者 曾胜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2期76-78,共3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探索中创造性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方案。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实践表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强化相关部门主导,优化制度保障,推进整体保护,动员社会...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探索中创造性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践方案。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实践表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强化相关部门主导,优化制度保障,推进整体保护,动员社会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充分聚合多元合作方的力量,加强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汇聚起共商共建生态区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客家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盛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32,共7页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非遗保护工作从单一的项目性保护转向关注遗产项目所孕育、依存发展的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的具体实践。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目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推进,并已初见规模。在建设工作中,还需要加深认识,进一步厘清思路,明确目标,把握好方向。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非遗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从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最初建设背景、定位与目标、核心问题、文化特色、文化旅游与文化生态区关系、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探讨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文化特色 文化生态保护与修复 文化旅游 政府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31
5
作者 卞利 《文化遗产》 CSSCI 2010年第4期24-30,66,158,共9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出的创新性尝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整体保护的重要途径。如何使保护区建设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提出的创新性尝试,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整体保护的重要途径。如何使保护区建设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文化生态保护与自然生态保护相结合、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的目的,这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2008年1月由文化部授牌正式设立的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保护实验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建议 被引量:8
6
作者 巴胜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39-147,共9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文化传承的新理念而设立的。与“生态博物馆”“民族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对照,其在产生背景、经济基础、倡导者、选择标准、区域范围、性质、要素和功能...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文化传承的新理念而设立的。与“生态博物馆”“民族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对照,其在产生背景、经济基础、倡导者、选择标准、区域范围、性质、要素和功能、建设方式、文化自觉(原住民参与)、设立目的、保护原则等11项指标的测评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保护区的建设中,应尊重文化持有者的主体地位,对保护区的类型、层级和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完善遗产的认定、普查、存录、整理、宣传、教育、监督、退出、奖励等机制,从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扩展到文化遗产“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从外在的传承场所回到村寨、社区,在文化共同体中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形成保护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生态学视角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34-40,共7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基础上,借鉴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古村落等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经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文化生态保护...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理论基础上,借鉴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和古村落等区域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经验,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方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经验表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整合保护区内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历史街区等区域性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并以此为保护区建设的基本单元,实现由点到面的保护;以人为本,重视民生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荣启 《非遗传承研究》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自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2017年,我国已相继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今,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化,保护... 自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截至2017年,我国已相继设立了2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如今,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和深化,保护区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了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专家,成立评估工作组,于2017年4月,对已经批复实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行第三方评估工作。笔者有幸参加了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四川)的评估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区建设 生态保护 闽南文化 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结经验 文化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闫琪 侯晓斌 《经济师》 2018年第12期26-27,共2页
研究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山西文化,尤其是保护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实践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结合山西省情,针对山西文化生态保... 研究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山西文化,尤其是保护传承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实践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结合山西省情,针对山西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山西保护、展示、活化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研究背景 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思考——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盛学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6-149,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推广模式。文章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为例,提出了全面启动生态保护区建设应具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工作体系等基本条件,包括领导体制、规划编制、法规政策、资金保障,以及实施工作措施的系统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设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关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丹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特定区域性的一种整体性保护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创造的文化关系空间,实质是保护人的生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文化关系主要包括六个方...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的特定区域性的一种整体性保护方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主创造的文化关系空间,实质是保护人的生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需要保护和建设的文化关系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自然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的关系、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不同类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表演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从文化关系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能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生性逻辑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谱系上、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关系上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情况简介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建华 《福建艺术》 2008年第3期17-21,共5页
今年6月14日,我们迎来了我国的第三个文化遗产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迎来了她的第一个生日。文化生态保护是一件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在短短的一年中,实验区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
关键词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文化生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与创新——关于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13
作者 戎章榕 《统一论坛》 2017年第6期79-80,F0003,共3页
2017年年初,文化部复函福建省,同意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范围包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
关键词 实验区建设 生态保护 客家文化 闽西 创新 借鉴 福建省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黄南召开
14
作者 周奇 邓雪晨 《非遗传承研究》 2017年第3期60-60,共1页
为总结交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保护区建设,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非物质... 为总结交流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进一步推进保护区建设,2017年7月26日至27日,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召开。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项兆伦出席会议并讲话。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有关负责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所在的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分管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区建设 文化生态 生态保护 国家级 青海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区建设 南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活色生香”——青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综述
15
作者 李欣 《党的生活(青海)》 2017年第9期64-66,共3页
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传承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载风雨兼程,十载春华秋实。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与当地的社会人文、自然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失去了特定的传承环境,非遗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内容和形式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探索的重要保护理念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建设 传统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青海 生态环境 文化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江苏探索
16
作者 张磊 《群众》 2020年第4期46-47,共2页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传承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传承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生态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此后,省厅与各地密切协作,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凝聚共识、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建成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2019年3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颁布,为我们系统梳理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文生态环境 整体性保护 原真性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活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调研
17
作者 冀晓玲 《山西财税》 2022年第9期20-22,共3页
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简称“保护区”)由原文化部于2010年批准设立,保护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晋中全境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和吕梁市各4个县(区、市),共有19个县级行政区域,其中晋中市所辖的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 晋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简称“保护区”)由原文化部于2010年批准设立,保护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晋中全境11个县(区、市),以及太原市和吕梁市各4个县(区、市),共有19个县级行政区域,其中晋中市所辖的榆次区、太谷区、祁县、平遥县为保护区内的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范围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 榆次区 吕梁市 核心区 晋中市 平遥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全团建议:支持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
18
《山西水利》 2024年第3期7-7,11,共2页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科学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目标任务,制定印发实施...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科学提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目标任务,制定印发实施方案,从流经县、流域区、全省域三个层次,加快推进重要实验区建设,力争在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为沿黄兄弟省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山西样板,并已取得积极成效。建议将支持山西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纳入国家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文化保护传承 实验区建设 水土流失治理 实施方案 政策文件 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
19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5年第16期20-27,共8页
渝府办发[2015]117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四届三次、四... 渝府办发[2015]117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意见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武陵山区(渝东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化生态保护 实验区建设 文件 优秀传统文化 武陵山区 保护和传承 渝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20
《青海政报》 2017年第18期31-34,共4页
青政办[2017]14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0]7号)... 青政办[2017]14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化部关于加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文非遗发[2010]7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合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青海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特色文化生态的重要涵养地。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政府 生态保护 核心区域 整体性保护 实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代表性传承人 格萨尔史诗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