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华裔文学族裔性书写新范式探究——以《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为例
1
作者 纪翠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21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华裔文学出现了回归族裔性书写传统的现象,通过研读在此期间发表的族裔性书写代表作品《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可以发现新世纪族裔性书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了新的书写范式。在写作对... 21世纪20年代前后,美国华裔文学出现了回归族裔性书写传统的现象,通过研读在此期间发表的族裔性书写代表作品《唐人街内部》《反抗者》和《我们失去的心》,可以发现新世纪族裔性书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了新的书写范式。在写作对象上突破单一种族关怀,采用跨族群书写;在创作方式上,将作品的文学性与族裔性有机融合,在文学追求中体现族裔诉求;在写作主题上,在审视全球发展和美国社会相关问题的同时,从多角度关注和反思少数族裔和边缘群体的生存现状和未来发展。新的书写范式体现了美国华裔作家捕捉最新国际、国内形势的敏锐和文学创作上的不断创新,也有助于美国华裔文学开疆拓土,更好融入美国主流文学市场和世界文学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族裔性书写 新范式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程爱民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书哲 程爱民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 本篇访谈中,程爱民教授对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阶段、创作趋势、中国叙事、批评现状等核心议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的开创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的转型和成熟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来的繁荣阶段。当前的美国华裔文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去族裔化和多元化趋势。美国华裔作家经常采用空间叙事结构、章回体叙事、“说故事”等多种中国传统叙事策略和方法。今后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可以重点关注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美国华裔文学自传和传记文学传统、美国华裔文学的宗教伦理主题和普适性主题、美国华裔文学的翻译与接受、美国华裔文学的国别性与全球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发展阶段 创作趋势 中国叙事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卓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7-21,共5页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 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不断获得发展,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逐步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关注和美国主流文学界的承认,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中美文化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断超越译介和一般性的评述。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华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建构成为华裔在学术研究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挖掘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空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选集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名·主题·认同——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英剑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5,共4页
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是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的译名及其界定;二是现有研究对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主题的定位问题;三是现有研究对美国华裔文学文化认同感的定位问题。
关键词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命名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领域的奇葩——《美国华裔文学史》评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洁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98-100,共3页
尹晓煌博士所著的《美国华裔文学史》对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用英文和中文创作的美国华裔文学进行探讨与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本书必将拓展我国的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空间,为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提供全新的视野。
关键词 尹晓煌 美国华裔文学史》 美国华裔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荒原叙事”的当代发展——以《第五和平书》和《拯救溺水鱼》为例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刚 胡铁生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8-185,共8页
在文学全球化进程中,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逐渐打破了族裔写作的局限性,呈现出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并以积极姿态审视和剖析西方文明给当代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华裔作家以中美双重文化视角,继承并发展了T.S.艾略特开创的"荒原叙事"... 在文学全球化进程中,当代美国华裔文学逐渐打破了族裔写作的局限性,呈现出多元文化发展的态势,并以积极姿态审视和剖析西方文明给当代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华裔作家以中美双重文化视角,继承并发展了T.S.艾略特开创的"荒原叙事"模式,以中国传统文化哲思与智慧来诊断西方当代精神荒原形成的原因,并以主人翁精神为拯救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荒原开列良方。汤婷婷《第五和平书》和谭恩美《拯救溺水鱼》是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荒原叙事"的代表性作品。两作立足于美国社会,以中国文化智慧来解析美国当代社会精神荒原产生的原因,揭示了由此而产生的当代美国人精神创伤的实质,以普世态度为西方精神荒原尝试寻找救赎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荒原叙事 东方文化智慧 《第五和平书》 《拯救溺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龙海 张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8,共15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势头更为汹涌,在研究队伍、研究范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两支研究队伍各自为... 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发展势头更为汹涌,在研究队伍、研究范畴、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如"研究方法缺乏创新"、"研究对象相对集中"、"两支研究队伍各自为政"等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的起始渊源,然后理性分析新世纪以来的发展现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美国华裔英语文学 美国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居族裔批评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张冲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7-91,共5页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 散居族裔批评(diasporacriticism)是2 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有学者和批评家把它用于文学批评,特别是用于诸如犹太文学、华裔文学这样具有明显散居族裔特征、同时又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学现象。本文简约讨论了散居族裔批评的起源、主要理论框架和批评方法,探讨将此批评方法用于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的可能和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居族裔批评 美国华裔文学 文学研究 研究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主义”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建构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3,共6页
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话语 ,通过表征实践生产出有关“他者”的知识 ,为帝国主义权力的运作提供帮助。在一些美国文学作品中就是凭借这种“东方主义”话语 ,将华人男子制作成被“阉割”的、“女性化”的、甚至是专搞“同性恋”... 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话语 ,通过表征实践生产出有关“他者”的知识 ,为帝国主义权力的运作提供帮助。在一些美国文学作品中就是凭借这种“东方主义”话语 ,将华人男子制作成被“阉割”的、“女性化”的、甚至是专搞“同性恋”的“他者” ,从而在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合法地将华人移民排斥在美国公民的行列之外。这种现象在美国华裔女子中也严重地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美国华裔文学 男性形象 他者 美国文学 话语 女性化 存在 赛义德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透视与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项丽丽 刘增美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9-82,共4页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初期突出了作品的族裔性,对于少数族裔政治及社会现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品的文学性,随着华裔文学发展的成熟与研究的深入,批评话语开始转向其文学性的诉求,与国外研究发展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作者认为美国...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初期突出了作品的族裔性,对于少数族裔政治及社会现状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作品的文学性,随着华裔文学发展的成熟与研究的深入,批评话语开始转向其文学性的诉求,与国外研究发展相比,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作者认为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学性与族裔性互为表里,密不可分,作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一部分,缺乏"华裔性"的文学文本,不能够算作真正的华裔文学,而缺乏文学性的华裔文本也不可能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只有族裔性与文学性结合完美的作品才能成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之作,我们的研究应从族裔性与文学性融合的角度出发,揭示作品所蕴含的复杂内涵,彰显作品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文学 族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渊源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洪中 陈红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5-170,共6页
近年来,美国华裔文学已慢慢进入美国文学主流。但是,美国华裔文学割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神灵精神、家族精神、群体精神和奋斗精神。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精神 神灵精神 家族精神 群体精神 奋斗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龙海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本文首先梳理美国华裔文学及其研究在美国的初现和发展情况,接着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罗列出详细的数据,从研究的规模、研究队伍的状况、期刊报纸的刊登情况,以及研究中出现的不平衡等方面详细分析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初现和发展.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研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胡勇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7-92,共6页
美国华裔文学通过利用中国神话与民间故事 ,生动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文化本源 ,它涉及到文化范式与话语问题。华裔作家在英语叙事中通过直译与改写的方式 ,置入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文化符号 ,增强其文化象征意义 。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改写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冒现的文学——当代美国华裔文学述论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郭英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88-93,共6页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应该从 2 0世纪 70年代算起 ,而发展到 1990年代 ,则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也标志着华裔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冒现的文学”这一概念是针对新兴的文学而提出的。在冒现的文学中 ,总是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内容 ,...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应该从 2 0世纪 70年代算起 ,而发展到 1990年代 ,则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也标志着华裔文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冒现的文学”这一概念是针对新兴的文学而提出的。在冒现的文学中 ,总是充满了令人惊奇的内容 ,而且还在不断向霸权挑战。惟有当代华裔文学才真正触及到了沉淀在华裔中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依据“冒现的文学”的概念 ,对当代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简单的梳理的总结 ,探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兴盛的原委 ,认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在经历了发展后 ,正在进一步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现的文学 美国华裔文学 马克辛·洪·金斯敦 艾米·谭 吉什·任 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族裔性对美国华裔文学接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增美 陈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3,共5页
族裔文学是相对主流文学而言的,族裔性作为族裔文学的根本属性是一种"差异"符号,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具有双重影响,它可以促进族裔文学的接受,也可以导致族裔文学的独白。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的接受是伴随着"族裔性"... 族裔文学是相对主流文学而言的,族裔性作为族裔文学的根本属性是一种"差异"符号,在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具有双重影响,它可以促进族裔文学的接受,也可以导致族裔文学的独白。美国华裔文学在美国的接受是伴随着"族裔性"减弱而进行的,而华裔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却是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彰显了华裔文学的族裔性。尽管我国学者的"中国文化情结"深化了华裔文学的研究,但对的族裔性的过分关注却限制了华裔文学接受范围的扩大,这一现象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族裔性 接受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特征及其时代演进 被引量:7
16
作者 胡贝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1,共5页
美国华裔文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辉煌三个阶段。经过几代华裔作家的不懈努力,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中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华人的中美双重文化价值判断始终是美国华裔作家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后... 美国华裔文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辉煌三个阶段。经过几代华裔作家的不懈努力,华裔文学在美国文学中逐渐由边缘进入主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华人的中美双重文化价值判断始终是美国华裔作家关注的焦点。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华裔文学与时俱进,在思想层面和文艺美学层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美国华裔文学再创辉煌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双重文化 历史演进 与时俱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自我: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 被引量:6
17
作者 朱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 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裔是被作为他者进行再现的,其形象具有定型化的特点。美国华裔文学出现后,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华裔文学中华裔形象的再现经历了从自我东方化到对主流社会的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渗透、解构和重建的历程。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华裔文学中的华人形象再现,揭示了再现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及再现与权力的关系问题。华裔文学中自我再现的变化是美国社会各种权力竞争、变动的结果,重建自我是对主流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抵抗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重建 美国华裔文学 华人形象 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与反表征——兼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表征实践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爱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3,共5页
霍尔认为表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言,而语言又受到说话主体的操控使得表征出现正确、真实或者扭曲、错误的再现;表征与权力、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等紧紧连在一起。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是一种自我表征实践,它既有对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 霍尔认为表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言,而语言又受到说话主体的操控使得表征出现正确、真实或者扭曲、错误的再现;表征与权力、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等紧紧连在一起。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是一种自我表征实践,它既有对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的颠覆,对原有表征史的调停、纠正,也有对西方原有表征史的附和、加强和迎合。本文在探讨霍尔表征理论与华裔文学书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华人自我表征过程中围绕语言所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表征 美国华裔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的中国形象 被引量:7
19
作者 葛丽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1-176,共6页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形象学、伦理学、心理学、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方法,梳理归纳出现实中国、伦理中国、虚幻中国、英雄中国四种"中国形象",并从写作语言、时代语境以及作者身份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形象学、伦理学、心理学、言语行为理论等研究方法,梳理归纳出现实中国、伦理中国、虚幻中国、英雄中国四种"中国形象",并从写作语言、时代语境以及作者身份三个维度分析了美国华裔文学里中国形象的历史流变,形成机制及功能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中国形象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卓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0-163,共4页
处于边缘弱势地位的美国华裔作家,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颠覆被美国主流文化“他者化”的华裔形象。然而,美国华裔作家在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不仅将美国主流霸权文化“他者化”,而且在主观上区别华裔文化与中国文化。这种对中国... 处于边缘弱势地位的美国华裔作家,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颠覆被美国主流文化“他者化”的华裔形象。然而,美国华裔作家在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不仅将美国主流霸权文化“他者化”,而且在主观上区别华裔文化与中国文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矛盾态度表明,美国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改造,目的不在于承传中国文化,而旨在建构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形象,在“东方主义”的裂缝中为华裔开拓出生存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自我形象 汤亭亭 赵健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