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
俞爱玲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
2004 |
6
|
|
2
|
北美休闲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及启发——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为例 |
赵珊
彭国强
|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3 |
5
|
|
3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健康健身指导员本科课程研究 |
俞爱玲
|
《琼州学院学报》
|
2015 |
0 |
|
4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地质系课程设置及内容简介(下) |
胡宁
|
《中国地质教育》
|
1996 |
0 |
|
5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地质系课程设置及内容简介(上) |
胡宁
|
《中国地质教育》
|
1995 |
0 |
|
6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战略规划文本研究 |
秦能
|
《区域治理》
|
2023 |
0 |
|
7
|
奥斯特罗姆夫妇与当代制度分析理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策分析中心评介 |
江峰
张昕
|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8
|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语言学社” |
黄约法
|
《当代语言学》
|
1986 |
0 |
|
9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学院 中国首个国际慈善管理EMP班第三期招生 勾勒财富向善路线 |
|
《中国慈善家》
|
2014 |
0 |
|
10
|
管中窥豹——近观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的启示 |
白克冰
|
《图书馆学刊》
|
2010 |
1
|
|
11
|
美国与马来西亚大学生时间运用的若干比较及其启示 |
杨竹
|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2
|
新教育体制中的教师职责及其培训大纲——美国教育技术专家观点译介 |
汤定九
马兰
|
《师资培训研究》
|
1995 |
0 |
|
13
|
美国学者罗伯特·伯尼斯访宁 |
|
《江苏社会科学》
|
1981 |
0 |
|
14
|
我与互联网的33年:从使用到研究使用 |
祝建华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9 |
0 |
|
15
|
藏学研究正在走向世界──第八届国际藏学研讨会简况 |
角巴东主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1
|
|
16
|
一部不同字母形式的柯文作品论著集──胡振华、G·伊玛额著的《柯尔克孜语教程》评介 |
李增祥
|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17
|
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唐诗翻译问题 |
李恒春
|
《东南亚研究》
|
1996 |
1
|
|
18
|
根深叶茂 绚丽多彩──李行百先生及其绘画艺术 |
李辉文
|
《文史杂志》
|
1998 |
0 |
|
19
|
《教育实践的哲学》 |
余清臣
|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20
|
博士生导师朱维铮教授 |
李天纲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