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利坚民族认同的文学阐释——简评《美国当代文学与美利坚民族认同》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夏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0-233,271,共4页
国内学术界往往将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区别对待,而江宁康教授独辟蹊径,将美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化之核心问题——美利坚民族认同并置,体现了独到的学术视野。总体说来,该书的特点是跨学科研究的开阔性、严谨结构与新作阐释、人文视野洞见... 国内学术界往往将美国文学与美国文化区别对待,而江宁康教授独辟蹊径,将美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化之核心问题——美利坚民族认同并置,体现了独到的学术视野。总体说来,该书的特点是跨学科研究的开阔性、严谨结构与新作阐释、人文视野洞见与精论,将对我国的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文学 美利坚民族认同 跨学科 严谨结构 人文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当代文学中犹太民族的文化内涵
2
作者 郑越 《休闲》 2020年第16期0065-0065,共1页
上世纪初,美国新生代文学迅猛崛起,主流文学的主导地位遭受严重冲击,美国文学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本文将以伯纳德·马拉默德以及索尔·贝娄两位犹太作家作品为例,对美国当代文学中犹太民族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
关键词 美国当代文学 犹太民族 犹太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当代文学中犹太民族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海燕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130,共4页
20世纪初期以后,美国主流文学及其创作风格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新生代文学异军突起,开启了美国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对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博纳德·马拉默德和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揭示美国当代文学所蕴涵的... 20世纪初期以后,美国主流文学及其创作风格逐渐失去了主导地位,新生代文学异军突起,开启了美国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对美国当代著名犹太作家博纳德·马拉默德和索尔·贝娄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揭示美国当代文学所蕴涵的犹太民族的文化特质,这包括受苦受难的献身精神和对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的不懈追寻,历久弥新的犹太文化对美国当代文学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文学 犹太文化 博纳德·马拉默德 索尔·贝娄
原文传递
美国当代文学大师菲利普·罗斯作品系列
4
《书城》 2009年第7期113-113,共1页
《再见,哥伦布》俞理明张迪译定价:25.00元《再见,哥伦布》是菲利普·罗斯二十六岁时出版的第一部作品,收录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和五部短篇小说。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哥伦布 美国当代文学
原文传递
美国当代多元化文学中的一支奇葩——奇卡诺文学及其文化取向 被引量:3
5
作者 傅景川 柴湛涵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6-133,共8页
作为美国当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一种典型形态,奇卡诺文学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高潮中。运动中形成的奇卡诺"精神宣言"引领了第一代作家、评论家的创作,体现出文化身份认同的主要取向。八九十年代奇卡诺文学进入全面繁... 作为美国当代多元文化格局中的一种典型形态,奇卡诺文学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运动的高潮中。运动中形成的奇卡诺"精神宣言"引领了第一代作家、评论家的创作,体现出文化身份认同的主要取向。八九十年代奇卡诺文学进入全面繁荣,在美国民众面前展示了奇卡诺民族的生存状态、精神追求和独特的文化特征。在两代奇卡诺作家的努力下,奇卡诺文学走出"边缘地带",进入了美国当代文学经典的殿堂,成为多族裔文化大合唱的一个重要声部,反映了当代美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文学 奇卡诺文学 多元文化 文化取向 民族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美国文学中的忧患意识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国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7-90,共4页
二战后美国文学有着浓重的忧患意识,不仅在小说、诗歌中,甚至在一些散文作品中都有承载。对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核灾难,以及对传统家庭崩解的担忧,无不在二战后美国文学中找到清晰的踪迹。不仅如此,一... 二战后美国文学有着浓重的忧患意识,不仅在小说、诗歌中,甚至在一些散文作品中都有承载。对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对未来可能爆发的核灾难,以及对传统家庭崩解的担忧,无不在二战后美国文学中找到清晰的踪迹。不仅如此,一些作品还提出了解决之道,尽管未必现实可行,但其中洋溢着的乐观情怀无疑给作品带来了一抹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 美国当代文学 忧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樊星《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 被引量:1
7
作者 马英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1-173,共3页
樊星新著《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探讨了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在论证美国文学影响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致力于揭示中国文学在兼收并蓄欧美文学、拉美文学丰富养分,并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方面的经验。该著作以... 樊星新著《中国当代文学与美国文学》探讨了中国文学与美国文学的关系,在论证美国文学影响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的同时,也致力于揭示中国文学在兼收并蓄欧美文学、拉美文学丰富养分,并成功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方面的经验。该著作以点带面,气势恢宏,从文学批评延伸到文化批评,显示了比较文学中的中国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樊星 《中国当代文学美国文学 中国式批评
原文传递
《老人与海》:永不言弃的硬汉精神
8
作者 梁姗姗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4年第3期45-49,76,77,共7页
About the author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作家、记者,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创作出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About the author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1961),作家、记者,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创作出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震撼文坛的中长篇小说,其巅峰之作《老人与海》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永别了 武器》 《太阳照常升起》 永不言弃 普利策奖 《丧钟为谁而鸣》 硬汉精神 美国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幽默”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成功运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黎平 《甘肃高师学报》 2001年第1期44-46,共3页
“黑色幽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它对西方社会的揭露批判,人生的探索沉思,它的独特艺术手法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巨大的享受,现... “黑色幽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美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第二十二条军规》在“黑色幽默”文学中占有一个突出的地位,它对西方社会的揭露批判,人生的探索沉思,它的独特艺术手法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巨大的享受,现在它被公认是当代文学的“古典性”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幽默 《第二十二条军规》 表现形式 文学特征 美国当代文学 喜剧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妮·普鲁《船讯》中的流动性研究
10
作者 赵琪玮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36-41,共6页
安妮·普鲁的代表作《船讯》是一部充满流动性色彩的小说。依据彼特·阿迪的流动性相关理论,《船讯》体现出人口流动、资本流动和文化流动等现象。流动性作为机会和自由的象征,促使人们获得更多财富,甚至改变人们的命运轨迹,使... 安妮·普鲁的代表作《船讯》是一部充满流动性色彩的小说。依据彼特·阿迪的流动性相关理论,《船讯》体现出人口流动、资本流动和文化流动等现象。流动性作为机会和自由的象征,促使人们获得更多财富,甚至改变人们的命运轨迹,使其获得重生,彰显出流动性解放的力量。同时,流动性导致国际资本的渗透,使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以及地方特色消失,揭橥出流动性的破坏力。最后,兼具解放和束缚力量的流动性也展露出其悖论。在普鲁笔下,流动性具有矛盾属性,披露出其暗含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文学 安妮·普鲁 《船讯》 流动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11
作者 廖宝翔 《疯狂英语(新悦读)》 2020年第12期47-49,共3页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他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小说出版于1951年。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他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于现状...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他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小说出版于1951年。本书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他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经过60多年时间的考验,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美国当代文学 小说出版 成人社会 纽约城 中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与理想的两难困境--从塞林格的作品看其人生困惑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幸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4-188,共5页
美国当代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是人们研究美国现代文学必定涉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唯一的长篇《麦田里的守望者》自五十年代初出版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重视,被许许多多... 美国当代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是人们研究美国现代文学必定涉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唯一的长篇《麦田里的守望者》自五十年代初出版以来,一直受到文学界的重视,被许许多多的评论家以多种文学理论加以评述。然而,批评家们在对塞林格的作品进行评述时,往往只着重于通过人物描写所表现出来的"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表象,很少有人宏观地审视其作品,并对其表象作进一步分析以揭示其深层内涵。在深入分析其作品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塞林格的价值追求——传统文明,他的传统文明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导致了他的人生困惑。而他的人生困惑又返过来解释了他的主角们的不幸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当代文学 塞林格 困惑 传统 文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