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政治极化 被引量:14
1
作者 牛霞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55,共27页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 多元文化主义继承发展自文化多元主义,它要求主流社会承认民族及身份认同的差异性,支持“政治正确”,确保少数族裔及弱势群体的文化同主流文化的平等地位,进而主张对他们进行倾斜性照顾,并鼓励其以群体身份来进行政治动员。随着多元文化主义影响力的日益扩张,保守主义思想家不得不对其进行反击,双方在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斗;同时,民主党出于理念和利益方面的原因,与多元文化主义结成了联盟,同样由于理念和利益,共和党则对多元文化主义予以强烈反对,两党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此外多元文化主义还冲击、消解了美国的政治共识,挑战了美国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正是通过这三重理路,多元文化主义引发并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其对多元文化主义的限制及民主党的反击使美国的政治极化更加严重。从短期来看,美国的政治极化会继续向前发展,而从长期来看,美国政治极化如能化解,也将经历长期而痛苦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文化主义 美国政治极化 政治共识 政党斗争 社会撕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右之战:当代美国政治极化的社会文化根源 被引量:5
2
作者 牛霞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共33页
社会文化的分裂与冲突是导致美国政治极化的重要原因。民权运动前,教派、种族族裔以及自由与平等之争是导致美国社会文化分裂的主要因素。在以“共识政治”为特征的二战与民权运动之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政治第四次趋于极化,且政党... 社会文化的分裂与冲突是导致美国政治极化的重要原因。民权运动前,教派、种族族裔以及自由与平等之争是导致美国社会文化分裂的主要因素。在以“共识政治”为特征的二战与民权运动之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政治第四次趋于极化,且政党斗争、社会撕裂愈演愈烈,其文化根源在于,民权运动后,多元文化主义与保守主义、“政治正确”与“反政治正确”、世俗理性与传统宗教这三对延续并发展了美国历史上的教派、种族及理念之争的新的文化冲突,在当代尖锐复杂的新型阶级冲突的作用下,突破了美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再一次分裂了美国社会并使其呈现出左右两派激战的局面。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两党日益极端化,民主党奉行左翼自由主义及左翼民粹主义,坚持进一步推动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正确”及世俗理性的发展,而共和党则奉行右翼自由主义及右翼民粹主义,极力掀起保守主义、“反政治正确”的狂潮,誓死捍卫基督新教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文化战争的驱动下,近十年来,美国频繁爆发左右两翼的社会文化运动,它们分别通过与民主党及共和党的结盟,持续将两党向左右两个方向拉扯,进一步加剧着美国政治的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冲突 左右撕裂 两党斗争 美国政治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司法政治化现象探析
3
作者 邱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9-103,共15页
美国政治的司法化让法官能够审理具有政策意义的案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又反过来促成“司法政治化”现象,法官可能诉诸于法律之外的标准,作出具有政治意义的决定,催生了司法机构内的政治斗争。在美国司法政治化中,美国司法领域... 美国政治的司法化让法官能够审理具有政策意义的案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这又反过来促成“司法政治化”现象,法官可能诉诸于法律之外的标准,作出具有政治意义的决定,催生了司法机构内的政治斗争。在美国司法政治化中,美国司法领域的意识形态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并且具有愈演愈烈的特征和趋势,主要体现在法官任命和司法决策等方面。如今美国总统在任命联邦大法官上主要关注意识形态的兼容性和可靠性;美国法官基本上被意识形态划分——共和党人的投票基本上倾向于保守主义,民主党人的投票基本上倾向于自由主义。美国司法政治化日益严重主要源于社会经济不平等加剧、文化战争愈演愈烈、政党政治极化现象日益严重、司法机构受到精英政治的影响逐渐增强。美国司法政治化损害了司法机构的权威,加剧了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司法 司法政治 美国政治极化 文化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美国政治生态中的虚假信息传播
4
作者 牛筱萌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63,共9页
进入数字化时代,美国政治领域内的虚假信息传播现象变得越发明显。这些虚假信息以社交媒体作为主要传播渠道,深度融入选举政治,呈现出鲜明的党派色彩,并与美国的国家战略相互交织。这些表现背后,是美国政治环境、社会民情、技术进步以... 进入数字化时代,美国政治领域内的虚假信息传播现象变得越发明显。这些虚假信息以社交媒体作为主要传播渠道,深度融入选举政治,呈现出鲜明的党派色彩,并与美国的国家战略相互交织。这些表现背后,是美国政治环境、社会民情、技术进步以及历史惯性等多重因素在共同发挥作用。本文深入剖析了美国政治生态中的虚假信息传播的具体表现、深层动因及其广泛影响,认为美国虚假信息传播问题或将持续发酵,其影响将更为深远且持久。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必须着眼美国政治、社会结构、历史脉络乃至国际环境的广阔背景,以求全面、深刻地揭示其本质与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信息 美国政治极化 社交媒体 传播技术 武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极化:当代美国面临的严峻难题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永涛 《美国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3-36,220,共15页
近年来,'政治极化'成为讨论当代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话题。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最初设计的政治体制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一套传统,不仅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政治历史进程,而且对其后来为何(以及如何)出现政治极化现象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如... 近年来,'政治极化'成为讨论当代美国政治的一个主要话题。一定程度上讲,美国最初设计的政治体制以及由此所确立的一套传统,不仅影响着这个国家的政治历史进程,而且对其后来为何(以及如何)出现政治极化现象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如果说美国政坛一直存在着党派之间冲突、彼此缺乏政治妥协意愿、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等现象,那么像现在这般趋于登峰造极地步的情形却属罕见。当前美国政治极化主要呈现为三个不同但彼此关联的方面,即意识形态上的深刻分歧、公共政策上的严重僵持以及政治语言上的极端粗俗和无礼。它们严重阻碍着美国公共政策的有效制定及执行,不断撕裂着整个美国社会及大众政治心理及行为,构成当代美国政治体制面临的严峻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极化 意识形态分歧 公共政策僵持 政治语言粗俗
原文传递
当代美国的南部政党重组与政治极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付随鑫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南部各州发生了一场对当代美国政治影响深远的政党重组。在种族政治的推动下,南部保守白人逐渐脱离民主党转向共和党,少数族裔大量进入民主党,两党的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导致在过去的半个世...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南部各州发生了一场对当代美国政治影响深远的政党重组。在种族政治的推动下,南部保守白人逐渐脱离民主党转向共和党,少数族裔大量进入民主党,两党的选民基础和意识形态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导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共和党从相对温和变得极端保守,而民主党则越来越自由化。南部政党重组有力地推动了当代美国政治的极化,而且共和党右转的幅度远大于民主党左转的幅度,成为当代美国政治极化的主要原因。美国政治极化在特朗普时代更加凸显,并将继续严重困扰美国政治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极化 政党重组 共和党 民主党 种族政治
原文传递
美国政治能够去极化吗?——基于美国历史经验和政治制度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付随鑫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国内外学术界对美国政治极化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对美国政治去极化的研究仍然少见。通过比较内战前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以及当代这三个时期美国政治极化与去极化的情况,可以发现美国政治实现去极化的可能性与条件。美国政治要想实... 国内外学术界对美国政治极化已经有大量研究成果,但对美国政治去极化的研究仍然少见。通过比较内战前后、镀金时代到新政时期以及当代这三个时期美国政治极化与去极化的情况,可以发现美国政治实现去极化的可能性与条件。美国政治要想实现去极化,在根本上需要缓和导致极化的经济与社会矛盾。这不仅非常困难,且代价高昂,内战和大萧条就是例证。美国政治制度不仅对政治极化缺乏有效的抑制作用,反而会加剧极化。短期来看,由于当代美国政治极化背后的经济与社会矛盾很难缓和,极化将继续维持甚至增强。尽管美国政治极化不大可能发展成内战式的结局,但可能引起恶性的暴力活动或严重的经济危机。长期来看,美国人口结构的变迁以及白人蓝领阶层的衰落将有助于当代美国政治去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治极化 极化 麦迪逊体制 种族政治 经济不平等
原文传递
社交媒体与美国公众政治极化——基于ANES社交媒体特别调查的实证研究
8
作者 余振 王净宇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93,157,158,共28页
公众政治极化作为当前美国政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降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性,也给世界经济与政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围绕社交媒体是否加剧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争议,文章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提出了社交媒体通过公众身份认同的... 公众政治极化作为当前美国政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不仅降低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延续性,也给世界经济与政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围绕社交媒体是否加剧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争议,文章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提出了社交媒体通过公众身份认同的内群体偏好效应和外群体偏见效应加剧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研究假设,并利用ANES特别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主要有四点发现:一是社交媒体显著加剧了美国公众政治极化;二是内群体偏好效应在社交媒体影响美国公众政治极化的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中介机制作用;三是社交媒体对美国主流群体政治极化的影响更为显著,且更高的受教育水平不能帮助公众有效脱离社交媒体的影响;四是公众政治极化提升了美国公众的对华消极感知,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外溢影响。研究回应了学界有关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政治极化的争议,弥补了既有文献对中介机制挖掘的不足,对于理解当前美国对华整体战略转型亦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公众政治极化 社交媒体 社会身份认同 对华态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