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与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构建软骨支架复合体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劼若 查振刚 +5 位作者 姚平 束志勇 吴昊 屠美 熊高鑫 梁耀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背景:国内外许多研究通过不同的构建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支架复合体修复骨软骨联合缺损,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组织工程化的软骨和骨组织之间的界面、移植体和宿主骨和软骨之间的界面耦合不够理想... 背景:国内外许多研究通过不同的构建方法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支架复合体修复骨软骨联合缺损,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各种方法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组织工程化的软骨和骨组织之间的界面、移植体和宿主骨和软骨之间的界面耦合不够理想。目的:将体外提纯、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细胞,将其接种于穿"靴"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的底部上联合培养,探索其用于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和材料复合的体外观察实验,于2008-03/07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和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系实验室完成。材料:通过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结合的方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健康新西兰兔10只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软骨诱导液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甲苯胺蓝染色检测。把诱导得到的软骨细胞接种于穿"靴"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的底部,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成软骨条件培养液中培养2周。主要观察指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鉴定CD29,CD44,CD34和CD45抗原的表达,观察细胞生长特性,测定细胞活力和生长周期,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结构和细胞与支架的复合情况。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扩增,表达CD29和CD44,不表达CD34和CD45,细胞活力为95.27%,G0~G1期细胞占94.68%。经软骨诱导液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成软骨细胞;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多孔支架孔隙率为90%,平均孔径为150μm,与软骨细胞有较好的黏附性。结论:初步证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的软骨细胞复合可以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软骨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8
2
作者 刘阳 朱立新 +6 位作者 杨宏 田京 许勇 于博 李志浩 冯庆玲 黄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6278-6282,共5页
背景: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是清华大学利用仿生学原理制备的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新型材料,经过前期体外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 背景: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是清华大学利用仿生学原理制备的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新型材料,经过前期体外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在促进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用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收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至第3代,然后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钻孔,制备骨缺损模型。所有兔右侧股骨外侧髁缺损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局部植入作为实验组,其中20只兔左侧股骨外侧髁缺损以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植入治疗作为对照组,4只兔左侧股骨外侧髁缺损旷置为空白组,于第12周末,分别行大体、影像学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该复合材料对兔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体已与骨缺损处骨性愈合,明显见新生骨生成,骨缺损能够完全修复,对照组骨缺损处部分修复,部分骨皮质不连续。空白组缺损区尚未见修复,纤维结缔组织填充。术后12周,实验组见骨形成细胞较多,材料内见新生骨小梁相互连接成片;对照组少量骨细胞形成,骨量少,部分纤维组织填充。空白组未见骨形成细胞,纤维组织较多。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骨缺损修复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缺损 可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在模拟体内环境中的特性及对兔桡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福江 赵峰 +1 位作者 尹玉姬 姚康德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52-454,T001,共4页
目的 :考察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对微环境的影响及植入兔体内后对骨修复情况。方法 :观察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表面矿化及体系pH、Ca2 + 浓度的变化 ;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缺损部位 ,考察其生物相容性及对... 目的 :考察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在模拟体液中对微环境的影响及植入兔体内后对骨修复情况。方法 :观察材料在模拟体液中的表面矿化及体系pH、Ca2 + 浓度的变化 ;将材料植入兔桡骨节段性缺损部位 ,考察其生物相容性及对骨折愈合的作用。结果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明胶网络复合材料对机体微环境 pH影响微小、表面矿化效果好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结论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缺损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明胶网络复合材料 模拟体液 微环境 影响 骨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成骨细胞的异位成骨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陆钰 王鑫 +4 位作者 甘朝兵 赵玫 储岚岚 康林 吴海珍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21-25,69,共5页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支架与成骨细胞复合植入大鼠股部肌袋模型内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共沉淀和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nHA/CS。分离培养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并将其与多孔nHA/CS共同培养来构建组织工程骨。将所... 目的评价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支架与成骨细胞复合植入大鼠股部肌袋模型内的异位成骨能力。方法采用共沉淀和粒子沥滤法制备多孔nHA/CS。分离培养培养SD大鼠成骨细胞,并将其与多孔nHA/CS共同培养来构建组织工程骨。将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和空白nHA/CS支架材料分别植入SD大鼠股部肌袋模型内。分别在植入2、4、6、8周后,将植入的支架材料取出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并应用JEDA-801D形态学图象分析系统来计算新骨生成率。用SPSS13.0软件包对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各观察时间段内成骨细胞复合多孔nHA/CS组新骨生成量均多于nHA/CS。结论多孔nHA/CS复合成骨细胞支架材料具有异位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成骨细胞 异位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分子对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粉体材料晶体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辉 张园园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9-214,共6页
采用沸腾水浴共沉淀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粉体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对晶体组成、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壳聚糖平均分子量、添加量及反应物浓度对HA/CS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沸腾水浴共沉淀法可在... 采用沸腾水浴共沉淀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粉体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对晶体组成、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壳聚糖平均分子量、添加量及反应物浓度对HA/CS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沸腾水浴共沉淀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制备HA/CS复合粉体,改变反应物浓度可使晶体形貌由针状与球状同时存在转变为几乎全部是球状晶体,而CS平均分子量和添加量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粉体材料 共沉淀法 壳聚糖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修复兔桡骨缺损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斌 杨锋 刘志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4期6343-6348,共6页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骨损伤的修复,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修复,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修复兔...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骨损伤的修复,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组织修复,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修复兔骨缺损的效果。方法:构建桡骨缺损兔模型,按植入材料的不同共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植入组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空白组无任何材料植入。结果与结论:干预12周时,X射线片检查显示,实验组骨植入区新骨发生骨性融合,髓腔再通骨缺损已基本消失;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成熟的板层骨、成熟的哈弗氏系统以及破骨细胞增生引起的骨质吸收区;以上结果均为实验组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证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可促进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物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缺损 纳米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涛 尚北城 +3 位作者 陈庆华 徐帆 周田华 徐永清 《临床骨科杂志》 2014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CLV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再生实验方法研究支架释放的CLVs对金黄色葡... 目的研究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CLV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再生实验方法研究支架释放的CLV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敏感性。结果万古霉素和CLV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 mg/L和0.6 mg/L;相同浓度的万古霉素脂质体复合支架对细菌生物膜的作用在低浓度和短时间的接触较游离万古霉素支架更有效。结论 CLVs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可以作为新的载药系统,在临床治疗生物膜感染方面可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苷聚糖支架 阳离子脂质体 万古霉素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共沉淀法合成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粉体材料晶体形貌的影响
8
作者 张园园 杨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2-14,20,共4页
采用沸腾水浴共沉淀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制备了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粉体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对晶体的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对HA/CS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沸腾水浴共沉淀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制备HA/CS复合粉体,... 采用沸腾水浴共沉淀法,以尿素为pH调节剂制备了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粉体材料,通过XRD、FTIR和SEM对晶体的组成、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H值对HA/CS晶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沸腾水浴共沉淀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制备HA/CS复合粉体,改变pH值可使晶体形貌由针(杆)状与球状同时存在转变为几乎全部是球状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粉体 PH值 晶体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断皂苷Ⅵ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治疗大鼠桡骨骨缺损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刚 刘学元 +1 位作者 姚素艳 郑德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6-421,共6页
摘要目的:探讨续断皂苷Ⅵ诱导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人工骨材料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细胞表面抗原鉴定ADMSCs。取传至第3代的ADMSCs,培养基中加入续断皂苷Ⅵ诱导15... 摘要目的:探讨续断皂苷Ⅵ诱导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人工骨材料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细胞表面抗原鉴定ADMSCs。取传至第3代的ADMSCs,培养基中加入续断皂苷Ⅵ诱导15d。诱导后的ADMSCs和n-HA/CS复合培养获得的植骨材料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于术后第4、12周骨缺损区行X光拍片并按照改良Gray标准进行结果分析。H—E染色,并按改良Nilsson的组织学评分标准进行成骨效应评估。结果:AD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高表达CD44。续断皂苷Ⅵ诱导后的细胞呈三角形、矮方形及多边形。茜素红染色可见散在的红色阳性结节,骨钙素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率85.46%±5.22%。骨缺损修复术后4周移植材料已部分被吸收。术后12周实验组部分新生骨皮质恢复连续,开始出现骨髓腔。改良Gray评分显示,在各时间点实验组均高于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周行H-E染色可见植入支架部分被吸收,实验组支架间隙和周围均充满细胞。第12周实验组出现类似骨单位样结构,骨基质中为淡粉色。改良Nilsson评分显示实验组在术后的4周和12周均高于各个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续断皂苷Ⅵ能够诱导大鼠AD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复合n-HA/CS支架能很好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断皂苷Ⅵ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成骨细胞与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复合后的体内异位成骨效应
10
作者 田学涛 王显勋 王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304-3309,共6页
背景:成骨细胞缺乏是骨组织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而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成骨细胞移植能够获得理想效果。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异位成骨效应。方法:酶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原代脂... 背景:成骨细胞缺乏是骨组织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而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成骨细胞移植能够获得理想效果。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成骨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支架材料在体内的异位成骨效应。方法:酶消化法和贴壁法分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并进行鉴定。取成骨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混合细胞(比例为1︰1),分别复合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骨修复材料,体外复合培养48 h后,植入SD大鼠背部皮下,作为实验组,以单纯材料植入作为对照组。术后8周取出标本,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并计算新骨生成率。结果与结论:(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经成脂、成软骨、成骨诱导后,油红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CD147、CD90、CD105、CD44呈阳性表达(>80%),而CD117、CD34、CD31、CD45则呈阴性表达(<5%);(2)第3代成骨细胞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均为阳性;(3)植入8周后大体观察可见材料中有软组织长入,难以分离;(4)植入8周后组织学观察可见各组均有新骨形成,与其他材料组比较,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组成骨分数最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骨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支架材料的异位成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聚乳酸 干细胞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磷酸钙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掺杂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涂层镁合金的制备
11
作者 丁秀静 鲍小刚 +4 位作者 申偲伯 刘凤丽 赵秀英 侯文龙 杨越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了提高医用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成骨分化性能,联合使用浸渍提拉法和微波液相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系列氟掺杂羟基磷灰石/壳聚糖(FHA/CS)复合涂层,研究了CS分子量和CS溶液浓度对CS涂层和FHA/CS复合涂层的物相、表面形貌和电化学耐... 为了提高医用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成骨分化性能,联合使用浸渍提拉法和微波液相法在镁合金表面制备了一系列氟掺杂羟基磷灰石/壳聚糖(FHA/CS)复合涂层,研究了CS分子量和CS溶液浓度对CS涂层和FHA/CS复合涂层的物相、表面形貌和电化学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细胞实验研究了筛选出的具有较高耐腐蚀性能的复合涂层细胞活力和成骨分化性能。结果表明,致密完整、且具有仿生拓扑结构的FHA/CS复合涂层可维持正常细胞活力,并增强了镁合金的成骨分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氟掺杂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涂层 氟掺杂羟基磷灰石纳米针 耐腐蚀性能 成骨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治疗兔慢性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金亮 马涛 +2 位作者 唐辉 范新宇 徐永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5,共6页
目的检验阳离子脂质体包封万古霉素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nanohydroxyapatite/chitosan/koniac glucomannan,n-HA/CS/KGM)支架体内抗感染及骨修复活性。方法取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1只,体重1.5~3.0kg,用金黄色葡... 目的检验阳离子脂质体包封万古霉素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nanohydroxyapatite/chitosan/koniac glucomannan,n-HA/CS/KGM)支架体内抗感染及骨修复活性。方法取6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51只,体重1.5~3.0kg,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慢性感染性双侧胫骨骨缺损模型。将造模后4周存活的48只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根据以下分组方法,分别于双侧骨缺损处植入相应支架。A组;清创后不作任何处理;B组:n-HA/CS/KGM空白支架组;C组:万古霉素复合n-HA/CS/KGM支架组;D组: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n-HA/CS/KGM支架组。治疗后8周行大体、骨缺损修复、组织学观察以及X线片、细菌学检查。结果实验动物造模后4周X线片显示明显骨质缺损、低密度影及软组织肿胀影,Norden评分均>3分,为(3.83±0.52)分。治疗后8周大体观察:C、D组窦道已愈合,A、B组仍有窦道;大体观察病理评分C、D组明显优于A、B组(P<0.05)。骨缺损修复观察:D组骨缺损已修复,骨缺损最长径显著优于A、B、C组(P<0.05)。X线片检查:C、D组可见新骨形成,A、B组可见骨膜反应及髓腔低密度影;Norden评分D组明显小于A、B、C组(P<0.05)。组织学观察:HE染色示C、D组可见大量骨小梁形成,纤维增生,未见明显感染迹象,A、B组仍可见中性粒细胞积聚;Smeltzer评分C、D组明显优于A、B组(P<0.05)。细菌学检查:C、D组阴性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万古霉素阳离子脂质体复合n-HA/CS/KGM支架可很好治疗兔慢性感染性胫骨骨缺损,为临床上治疗慢性感染性骨缺损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支架 阳离子脂质体 万古霉素 感染性骨缺损
原文传递
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骨水泥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於娟 周钢 +2 位作者 杨欣 袁伟伟 宋崴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59-767,共9页
为制备可满足临床需要的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以自制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醋酸等按一定比例配置成溶液作为液相,设计正交试验以简化实验,从凝固时间和抗压强度两方面来确定该骨水泥体系的最佳... 为制备可满足临床需要的可注射磷酸钙骨水泥,以自制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水泥的固相粉体,将柠檬酸、醋酸等按一定比例配置成溶液作为液相,设计正交试验以简化实验,从凝固时间和抗压强度两方面来确定该骨水泥体系的最佳配比。再通过转靶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手段分析了各个组分对凝固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此外,还通过细胞培养实验评价了最优条件下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 骨水泥 抗压强度
原文传递
载溶菌酶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填充材料体外释放规律研究
14
作者 殷其峰 汪益涵 黄青山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8期42-43,共2页
目的:考察载溶菌酶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骨填充材料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制备载不同剂量溶菌酶的骨填充材料小柱,于37℃模拟体液下释放,高效液相测定药物释放情况。结果:在释放初期有突释效应,释放周期为3周,释放曲线符合Wei... 目的:考察载溶菌酶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HA/CS)复合骨填充材料的体外释放规律。方法:制备载不同剂量溶菌酶的骨填充材料小柱,于37℃模拟体液下释放,高效液相测定药物释放情况。结果:在释放初期有突释效应,释放周期为3周,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百分比与载药量有关。结论:HA/CS复合骨填充材料对溶菌酶有缓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骨填充材料 溶菌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体外释放
原文传递
大鼠脂肪干细胞在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支架的成骨向分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瑞金 张琪 +2 位作者 郝彤 李俊杰 王常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探索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nHCP/CG)支架对大鼠脂肪干细胞(r ADSC)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SD成年大鼠5只,体质量60~80 g,雌雄不限。从SD成年大鼠两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原代分离、培... 目的探索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nHCP/CG)支架对大鼠脂肪干细胞(r ADSC)定向成骨分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SD成年大鼠5只,体质量60~80 g,雌雄不限。从SD成年大鼠两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原代分离、培养并鉴定r ADSC,然后将其接种在nHCP/CG支架材料上,并以壳聚糖-明胶(CG)支架为对照。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Live/Dead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评价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在添加和不添加成骨诱导剂培养条件下,以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r ADSC在nHCP/CG支架中的成骨分化行为。结果r ADSC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其在nHCP/CG复合支架材料上活性较好。nHCP/CG支架较CG支架更利于r ADSC的黏附和增殖;r ADSC在nHCP/CG支架中培养1 d、3 d、7 d时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G支架中的细胞数量(0.432±0.028 vs 0.174±0.004、0.532±0.017 vs 0.291±0.023、0.595±0.014 vs 0.754±0.038)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 ADSC在nHCP/CG支架和CG支架中培养14 d和21 d均表现出较高的ALP活性;第14天时,在CG支架诱导培养细胞的ALP活性大于常规培养(0.298±0.029 vs 0.224±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HCP/CG支架中培养14 d和21 d的细胞加入诱导剂(0.224±0.006 vs 0.271±0.010、0.181±0.012 vs 0.209±0.009),ALP活性小于常规培养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无论是否添加成骨诱导剂,接种在nHCP/CG支架上的r ADSC茜素红染色、Von Kossa染色、Ⅰ型胶原及Ⅷ因子免疫组化染色均表达为阳性,说明nHCP/CG支架能够自发促进r ADSC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r ADSC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nHCP/CG支架材料能够提供支持r ADSC黏附和生长的微环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自发诱导r ADSC定向成骨分化,有望成为一种应用于临床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果胶/壳聚糖-明胶(nHCP/CG)支架 脂肪干细胞 成骨分化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提升中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刁兆峰 李晓亮 +4 位作者 艾力麦尔旦·艾尼瓦尔 林成 周梅 潘晓玲 李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56-3462,共7页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三维复合支架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上颌窦提升的成...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三维复合支架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上颌窦提升的成骨效果。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每只兔均制作4处上颌窦提升区域,其中3处分别植入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实验组)、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对照组1)、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骨粉(对照组2),最后一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取上颌窦提升区域标本,分别进行锥形束CT扫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免疫组织学化染色观察。实验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批准编号IACUC20170706-02)。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显示,空白对照组始终无新骨生成,其余3组术后8周时可见新骨生成,且以实验组成骨效果最明显;术后12周时,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成骨效果进一步增强,3组间差异不明显;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8,12周的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的成骨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术后12周时,3组间两指标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④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上颌窦提升区域的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 可注射性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上颌窦提升 成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注射性nHA/CS-BMSCs复合物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阳 朱立新 +5 位作者 王庆波 田京 许勇 温永福 孙进 黄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 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BMSCs复合材料;(2)对照组:其中16只兔左侧股骨髁缺损植入单纯CS凝胶材料;(3)空白组:2只兔左侧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于第12周末取材,对缺损修复区组织行大体、影像学、形态计量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1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侧位片及CT检查示实验组修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缺损修复区CT值测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nHA/CS-BMSCs复合材料疗效优于单纯CS材料的修复能力,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骨缺损 新西兰白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HA/CS支架穿“靴”复合软骨样细胞修复兔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缺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劼若 查振刚 +9 位作者 郇松玮 刘宁 张国威 吴昊 林宏生 姚平 张嘉晴 屠美 郑力恒 谭文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观察把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的软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nano-HA/CSscaffold)通过特殊的穿"靴"结构复合构建而成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并观察此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 【目的】观察把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诱导成的软骨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nano-HA/CSscaffold)通过特殊的穿"靴"结构复合构建而成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并观察此复合体修复兔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原位复合和冷冻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备nano-HA/CS支架,用聚四氟乙烯制作成圆柱形"靴"结构。把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成软骨细胞后,接种于穿"靴"的nano-HA/CS支架底部,把细胞-支架复合物置入成软骨条件培养液中培养2周。扫描电镜观察nano-HA/CS支架结构及细胞-支架复合体结构。30只新西兰大白兔的股骨髁制造直径4 mm、深8 mm的骨软骨缺损,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于缺损处分别植入经穿"靴"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不经穿"靴"结构复合的软骨支架复合体,空白组仅造缺损,4、12周后取材初步观察修复情况。【结果】BMSCs经软骨诱导液诱导后转化成软骨细胞;制备的nano-HA/CS支架支架孔隙率为92%,平均孔径为125μm,与软骨细胞有较好的粘附性。大体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缺损均有类软骨样组织生长,空白组缺损明显,见纤维组织生长。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实验组软骨缺损部分软骨细胞修复,成骨区部分骨样细胞修复,两者耦合处部分交叉,修复缺损程度及成骨区和成软骨区界面耦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3组的大体评分和软骨组织学评分统计分析,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结论】BMSCs具有成软骨潜能,nano-HA/CS支架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软骨细胞与nano-HA/CS支架经过穿"靴"结构可成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体,并初步证实有修复兔软骨及软骨下骨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 软骨细胞 软骨和软骨下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联合BMP-2治疗兔慢性骨髓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向柄彦 郭元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32-1034,1038,共4页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新型植入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构建骨髓炎模型,按以下方法植入材料,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单纯n-HA/CS支架材料;C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 目的探讨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HA/CS)新型植入材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可行性。方法将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构建骨髓炎模型,按以下方法植入材料,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单纯n-HA/CS支架材料;C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D组:n-HA/CS载万古霉素脂质体种植体与BMP-2。8周后通过细菌培养及组织病理学检测,评价其抗感染能力及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结果载药n-HA/CS人工植入材料能够释放高浓度的抗菌药物;植入载药n-HA/CS联合BMP-2可有效控制骨感染并促进骨组织的修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载药n-HA/CS材料组及单纯n-HA/CS材料组。结论载药n-HA/CS联合BMP-2是治疗兔慢性骨髓炎的较为理想的植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 慢性骨髓炎 B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used as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s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利 Li Yubao  Zhou Gang  Wu Lan  Mu Yuanhua  Yang Zhe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Ca(OH)2, H3PO4 and chitosan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c... Chitosan/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were prepared through a co-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Ca(OH)2, H3PO4 and chitosan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TEM, IR, XRD, TGA, burn-out tests and universal matertial test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A synthesized here was poorly crystalline carbonated nanometer crystals and dispersed uniformly in chitosan phase and there was no phase-separation between the two phases. The addition of n-HA resulted in a decrease of decomposing temperature of chitosan.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tosan and n-HA,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composites were improved, and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was measured to be about 120MPa corresponding to the chitosan/n-HA composite with a weight ratio of 3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OSAN NANO-HYDROXYAPATITE COMPOSITE CO-PRECIPI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