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承压含水层群孔注浆效应及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档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56-1960,共5页
群孔注浆效应理论认为,先序注浆孔浆液扩散范围会影响后序注浆孔浆液扩散范围,后序注浆孔浆液扩散使得地下水在先期浆液固化边界形成压力梯度增高带,导致浆液更容易向压力小的地方扩散流动;注浆设计时相邻两个注浆孔之间浆液扩散半径交... 群孔注浆效应理论认为,先序注浆孔浆液扩散范围会影响后序注浆孔浆液扩散范围,后序注浆孔浆液扩散使得地下水在先期浆液固化边界形成压力梯度增高带,导致浆液更容易向压力小的地方扩散流动;注浆设计时相邻两个注浆孔之间浆液扩散半径交圈实质是一种理想状态,其解释了单排布孔注浆很难形成完整注浆帷幕的原因;与单排布孔相比,多排布孔注浆更容易形成完整帷幕;由于群孔注浆效应的存在,多排注浆效果优于单排注浆效果;多排布孔注浆时,应先注外圈孔,后注内圈孔。本文在中国西部某煤矿立井工作面帷幕注浆工程中进行了现场试验,注浆过程中监测了不同位置注浆孔压力变化及检测孔涌水量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单排注浆孔注浆结束后,在圈内形成高压区,在圈外形成低压区,浆液更容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双排孔注浆效果优于单排孔注浆效果;多排孔注浆时,注浆顺序应先外圈,后内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孔注浆 扩散效应 半径 理论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孔注浆方法在四铺铁矿中的应用
2
作者 兰中平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3,271,共3页
介绍了四铺铁矿采用井下帷幕注浆法防治岩溶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性打许多孔,通过关放水试验确定各孔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后采用群孔注浆法一次性灌注多孔,取得了成效。这种方法效率高,能摸清岩溶裂隙发育规律,了解浆液在岩体中渗... 介绍了四铺铁矿采用井下帷幕注浆法防治岩溶地下水。在施工过程中,一次性打许多孔,通过关放水试验确定各孔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后采用群孔注浆法一次性灌注多孔,取得了成效。这种方法效率高,能摸清岩溶裂隙发育规律,了解浆液在岩体中渗透情况以及注浆盲区,便于引导浆液形成帷幕层和合理布设检查孔。对类似矿井防治水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水力联系 群孔注浆 帷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压群孔注浆浆液压力分布理论模型与现场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洪波 张庆松 +3 位作者 刘人太 刘亚南 刘衍凯 姜鹏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6-273,共8页
隧道初期支护渗漏水严重威胁隧道全寿命周期运营安全,渗漏水处治过程中隧道拱底破坏、拱顶效果差的不均一性是其根本难题。针对目前隧道渗漏水处治过程中存在的设备浪费、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孔注浆的新型群孔注浆工艺,设计能保... 隧道初期支护渗漏水严重威胁隧道全寿命周期运营安全,渗漏水处治过程中隧道拱底破坏、拱顶效果差的不均一性是其根本难题。针对目前隧道渗漏水处治过程中存在的设备浪费、工艺复杂等问题,提出基于多孔注浆的新型群孔注浆工艺,设计能保证一台注浆泵多个注浆孔同时注浆,并满足所有注浆孔孔口压力一致的恒压群孔注浆装置;考虑浆液重力因素影响,分析恒压群孔注浆浆液扩散规律,推导浆液压力变化方程,建立考虑浆液重力的浆液压力分布模型,获得浆液压力分布随隧道截面角度的变化规律;设计隧道初支壁后注浆现场试验,分析实际浆液压力与隧道截面角度的关系,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隧道初支渗漏水注浆原理、工程特点及治理效果等方面,对其注浆设计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基于恒压群孔注浆理论设计的群孔注浆装置可极大提高工程效率,治理区域注浆整体均匀;考虑浆液重力的浆液压力分布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恒压群孔注浆浆液压力呈现明显的椭圆形分布,拱底压力为拱顶压力的2.3倍,浆液压力分布随隧道截面角度呈对称分布,未考虑浆液重力的浆液压力分布与现场试验数据差别在-43%~33%不等,因此,注浆设计应充分考虑浆液的重力,研究结果对隧道初支渗漏水注浆理论与工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恒压群孔注浆 现场试验 隧道初支 重力影响
原文传递
裂隙岩体注浆技术在青岛地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亚果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4-228,共5页
岩体中节理和裂隙形成的涌水通道严重危害地铁运营期安全。文章以青岛地铁13号线井嘉区间段为依托,运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全方位探测,明确富水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范围和补给方式,并进行针对性注浆作业。一是在渗水区域上端进行环形注浆... 岩体中节理和裂隙形成的涌水通道严重危害地铁运营期安全。文章以青岛地铁13号线井嘉区间段为依托,运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全方位探测,明确富水区域、地下水的补给范围和补给方式,并进行针对性注浆作业。一是在渗水区域上端进行环形注浆,封闭上游涌水;二是针对深层围岩裂隙涌水,采用径向群孔注浆,有效防止串浆,提高注浆效率;三是对初期支护背后及浅层裂隙进行充填注浆,切断初期支护背后的水力联系,增强初期支护的抗渗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先深层裂隙、后浅层裂隙的系统注浆方法综合治理围岩裂隙涌水,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裂隙岩体 地下水 群孔注浆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