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受污染耕地深翻耕措施适宜性分析
1
作者 张世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5年第2期104-107,共4页
近年来,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组织开展了多项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关乎人民的生计大事,从源头入手以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至关重要。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理受污染耕地是关键问题所在... 近年来,国家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组织开展了多项重金属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关乎人民的生计大事,从源头入手以保证农产品的食用安全至关重要。如何科学有效地治理受污染耕地是关键问题所在,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常用的治理技术进行了深入推敲与验证。本文聚焦于如何科学地分析实施土壤深翻耕措施,怎样精准圈定可适用深翻耕措施的耕地以达到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等级或降低重金属含量保证农产品不超标的目的,以及哪些是不建议进行深翻耕的耕地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翻耕 重金属累积 受污染地治理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地翻耕机具姿态调整系统设计与仿真
2
作者 施正发 袁奎 +4 位作者 余佳斌 胡勇 贺乘龙 张富贵 艾永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207-212,共6页
针对现有丘陵山地翻耕作业机具姿态调整系统在复杂作业工况下调整和控制精度不高,导致机具作业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机具横向姿态调整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丘陵山地翻耕作业的机具姿态调整系统。以常... 针对现有丘陵山地翻耕作业机具姿态调整系统在复杂作业工况下调整和控制精度不高,导致机具作业稳定性和作业安全性较差的问题,基于机具横向姿态调整系统,利用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丘陵山地翻耕作业的机具姿态调整系统。以常规PID控制算法为对照,在姿态调整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础上,通过MATLAB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常规PID控制算法的机具横向姿态调整时间为4.5 s,横向姿态角的超调量为0.89°;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机具横向姿态调整时间为1.9 s,横向姿态角基本无超调。仿真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机具姿态调整系统的可行性、正确性和科学性,调整系统精度和稳定性能满足丘陵山地横坡作业复杂的工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山地 翻耕机具 姿态调整系统 模糊PID控制算法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对翻耕时间和降水量及其分布的响应
3
作者 党建友 姜文超 +2 位作者 孙睿 尚保华 裴雪霞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9-1065,共17页
【目的】针对山西省麦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休闲期降水占比高、生育期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造成雨养旱地小麦年季间产量波动大、降水水分利用率(WUE)低等问题,探寻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麦田休闲期翻耕时间对土壤蓄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山西南部... 【目的】针对山西省麦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休闲期降水占比高、生育期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造成雨养旱地小麦年季间产量波动大、降水水分利用率(WUE)低等问题,探寻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麦田休闲期翻耕时间对土壤蓄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山西南部旱地小麦根据降水型“定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21年度,通过田间区组试验,设8月10日(P1)、8月20日(P2)和8月30日(P3)左右3个翻耕时间,研究翻耕时间、降水量及其分布对旱地小麦产量、休闲期土壤蓄水特性和生育期耗水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1)旱地小麦产量受降水年型、休闲期和生育期降水共同影响,且年型>休闲期>生育期。试验年度平均产量2400.0—6298.0 kg·hm^(-2),年季间变异系数为29.8%,其中丰水年(2012、2014和2015年度)、平水年(2011和2013年度)和枯水年(2010、2016、2019、2020和2021年度)平均产量分别为5524.6、3048.2和4088.7 kg·hm^(-2);休闲期降水量和生育期降水分布主要通过成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年度和3—4月降水多则产量明显增加;翻耕时间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与休闲期降水分布密切相关,7—8月降水多,P1产量高,9月降水多,则P2或P3产量高。(2)降水量及其分布和翻耕时间共同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土壤蓄水特性。休闲期降水主要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下层(100—200 cm)土壤蓄水量;休闲期丰水型播前上层(0—100 cm)和下层土壤蓄水量相近或略低,平水型和枯水型则下层低于上层,分别比上层低6.17%和24.66%;7月降水多有利于下层土壤多蓄水,8—9月降水多有利于上层土壤多蓄水;生育期降水主要影响收获期上层土壤蓄水量,尤其是5月降水;播种前和收获期上层土壤平均蓄水量P2最高,收获期下层和0—200 cm土壤平均蓄水量P2或P3最高。(3)耕作时间和降水量对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影响相对较小,年度降水多则旱地小麦生育期耗水多,3月降水对生育期耗水量影响大。【结论】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量,并与3—4月份降水量共同作用影响成穗数、穗粒数和旱地小麦产量,且水分利用率与旱地小麦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山西南部7—8月降水多旱地麦田于8月10日前后翻耕,降水少时则翻耕时间推迟10—20 d,可增加播种前土壤蓄水量使旱地小麦实现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翻耕时间 降水量及其分布 产量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农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4
作者 张向前 师晶晶 +6 位作者 戎美仁 路战远 任永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孟天天 郝楠森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 大兴安岭沿麓是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翻耕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加速了该地区农田风蚀退化、质量下降和产能降低,因此,减少土壤风蚀、提升农田地力和作物产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综述了不同类型生态区传统翻耕、长期免耕、合理轮耕技术及其应用效果,论述了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核心技术的内容及其对土壤风蚀、蓄水保墒、作物生长与产量等方面的影响,明确了微立垡覆盖是大兴安岭沿麓黑土区翻耕地冬春季风蚀防控的关键技术和途径。翻耕地微立垡覆盖阻风减蚀技术大面积应用效果显著,破解了长期以来翻耕农田裸露风蚀重、水土流失损失大导致农田逐步退化的科技难题,为大兴安岭沿麓及其生态类型相似区翻耕农田风蚀防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沿麓 黑土区 翻耕农田 微立垡覆盖 阻风减蚀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氮等污染物在不同土壤翻耕处理下的去除效果及机理解析
5
作者 孔倩茜 孙浩然 《现代盐化工》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壤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氨氮作为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肥料,其过度施用和排放不当往往导致土壤中氨氮质量分数升高,从而引发土壤污染问题。目前,关...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土壤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氨氮作为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肥料,其过度施用和排放不当往往导致土壤中氨氮质量分数升高,从而引发土壤污染问题。目前,关于不同土壤翻耕处理对氨氮等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机理的研究尚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系统的实验和分析,探讨不同土壤翻耕处理对氨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土壤翻耕 污染物去除 机理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膨松剂和翻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金兰 黄廷林 +3 位作者 黄志超 刘虹 唐智新 肖洲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70,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添加膨松剂和翻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并翻耕土样修复48 d后,76%的TPH被降解,比不加膨松剂的处理高15%,加入膨松剂后石油烃降解速率提高了2.34倍.添加的膨松剂会迅速吸收水分,提高土...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添加膨松剂和翻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并翻耕土样修复48 d后,76%的TPH被降解,比不加膨松剂的处理高15%,加入膨松剂后石油烃降解速率提高了2.34倍.添加的膨松剂会迅速吸收水分,提高土壤中的含水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修复效率.GC-M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修复64 d后,峰形基本消失,出峰数由不加膨松剂的32个减少为14个,土壤中的异构烷烃、烯烃、胡萝卜烷和烷基萘的去除率接近100%,应用联合翻耕技术后,出峰数减少为10个,土壤中的异构烷烃、烯烃、胡萝卜烷、烷基萘、藿烷和甾烷完全被去除.TPH的降解率随着翻耕频率的减少而降低,最佳的翻耕频率为每天翻耕一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松剂 翻耕 生物修复 GC-MS分析 翻耕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与翻耕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长期影响 被引量:49
7
作者 王立刚 邱建军 +1 位作者 马永良 王迎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5-19,共5页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氮磷化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和翻免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 )模型 ,说明其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好 ,证明DNDC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当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动态变化。对 2个试验长...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的氮磷化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和翻免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验证DNDC(脱氮—分解 )模型 ,说明其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好 ,证明DNDC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当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动态变化。对 2个试验长期 (10 0a)的模拟结果表明 :对于氮磷化肥配施试验 ,对照、单施氮肥和单施磷肥的处理SOC含量呈现下降趋势 ,氮肥与磷肥配合施用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 ,每年施用氮肥(纯N) 2 70kg·hm-2 配合施用磷肥 (P2 O5) 135kg·hm-2 的处理SOC含量与初始值相比增加了 31%。对于翻免耕试验 ,免耕并施用 112 5kg·hm-2 氮肥 (纯N)再配合每年秸秆还田 4 5 0 0kg·hm-2 的处理比初始值增加了 6 2 % ,翻耕并施用 187 5kg·hm-2 氮肥、15 0kg·hm-2 磷肥再配合每年秸秆还田 4 5 0 0kg·hm-2 的处理SOC含量比初始值增加了 5 6 %。从DNDC模型模拟得出 ,实行秸秆还田或增加作物生物产量还田及免耕等耕作措施将有效持续的增加SOC含量 ,提高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土壤有机碳 施肥 翻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翻耕和连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红杰 习向银 +4 位作者 刘朝科 张涛 古力 赵志鹏 张重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98-303,共6页
采用池栽试验对不同处理土壤的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烟草长期连作使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下降,微生物量氮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减少,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逐渐变大。(2)深翻耕促进... 采用池栽试验对不同处理土壤的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烟草长期连作使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下降,微生物量氮含量、细菌和真菌数量减少,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逐渐变大。(2)深翻耕促进了土壤氮素转化,减缓了土壤酸化,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有利于烟草生长;深翻耕明显提高了土壤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较小,而对脲酶活性有负影响;深翻耕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这有利于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和土壤酶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翻耕 连作 土壤养分 土壤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籽紫云英翻耕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伯诚 赖小芳 +2 位作者 陈银龙 项玉英 陈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7-441,共5页
【目的】研究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对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推进绿肥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开展3年田间定位试验,第一年设置4个不同紫云英翻压量(2.81,5.61,8.42,11.23t/ha)处理,无紫云英翻压作对照处理,后两年均延续上... 【目的】研究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对稻田土壤性质的影响,为推进绿肥生产和农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开展3年田间定位试验,第一年设置4个不同紫云英翻压量(2.81,5.61,8.42,11.23t/ha)处理,无紫云英翻压作对照处理,后两年均延续上一年试验结果,每年水稻移栽前将各小区田面自然长出的带籽紫云英测产后直接翻耕;测定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养分、生物学性质以及水稳性团聚体等指标。【结果】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绿肥处理可使水稻有效穗及产量显著增加,并增加土壤中的有机酸,同时土壤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活性均明显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随绿肥施用量增加而升高,但过多绿肥施用量会抑制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由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向中微团聚体富集。【结论】带籽紫云英作为绿肥施用能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稳步提高土壤肥力,显著增加水稻产量的作用,水稻移栽前翻压量以不超过8.42t/ha(干重)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籽紫云英 翻耕 水稻产量 稻田土壤养分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与翻耕条件下农田土壤呼吸的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任景全 王连喜 +3 位作者 陈书涛 胡正华 张勇 沈小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8-393,共6页
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0年3-10月在冬小麦-大豆轮作期对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5cm深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测定,以研究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大豆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 采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10年3-10月在冬小麦-大豆轮作期对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5cm深土壤温度和湿度进行测定,以研究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大豆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冬小麦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50±0.14和2.40±0.29μmol.m-2.s-1,大豆生长时段分别为2.82±0.28和3.50±0.52μmol.m-2.s-1。冬小麦生长时段免耕与翻耕田土壤呼吸无显著差异,但大豆生长时段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最明显的阶段在大豆开花期(7月下旬-8月中旬)。利用温度影响函数(指数函数)和湿度影响函数(二次函数)耦合的模拟模型进行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回归分析,得出免耕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湿度可以共同解释25.3%的土壤呼吸变异(R2=0.253,P<0.05),翻耕条件下二者可以共同解释44.0%的土壤呼吸变异(R2=0.440,P<0.01)。可见,一方面,耕作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种植作物而异,与翻耕相比,免耕显著降低了大豆田土壤呼吸,但对冬小麦田无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免耕下土壤温度和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比翻耕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和翻耕方式变化对旱田土壤N_2O释放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徐文彬 刘维屏 刘广深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917-922,共6页
以贵州省玉米 油菜轮作田和大豆 冬小麦轮作田为N2 O释放通量测量对象 ,根据DND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田间N2 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及施肥和翻耕对释放的影响 ,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上述作物生长季节有机肥施用量、N肥施用量及施肥日期、N... 以贵州省玉米 油菜轮作田和大豆 冬小麦轮作田为N2 O释放通量测量对象 ,根据DNDC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田间N2 O释放通量季节变化及施肥和翻耕对释放的影响 ,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上述作物生长季节有机肥施用量、N肥施用量及施肥日期、N肥类型和施肥深度、翻耕深度和翻耕日期等变化对亚热带旱田生态系统N2 O释放的潜在影响 .为今后通过改变施肥和耕作方式来控制农业土壤N2 O释放量提供研究基础和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释放 施肥 翻耕 旱田土壤 DNDC模型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和生草对果园土壤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义祥 吴志丹 +2 位作者 翁伯琦 邢世和 黄毅斌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S1期20-22,26,共4页
于2007年10月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定位测定福州郊区柑橘果园翻耕和生草2种干扰措施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提高土壤碳固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翻耕造成柑桔果园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增加,在试验... 于2007年10月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定位测定福州郊区柑橘果园翻耕和生草2种干扰措施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提高土壤碳固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翻耕造成柑桔果园生态系统土壤呼吸速率的增加,在试验期内翻耕使土壤CO2排放量提高了49.0%。套种豆科牧草使土壤呼吸速率提高了26.24%,但果园生草处理使系统有机碳库增加了3400.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翻耕 生草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与改良剂施用对土壤植烟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珍茂 赵秀兰 +4 位作者 魏世强 张永华 罗畅 徐畅 陈益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130,共9页
在重庆市典型烟区进行了2a时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翻耕深度、土壤改良剂类型及其施用方式等土地整理因子对植烟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估了整理后土壤的植烟适宜性.结果表明,土壤翻耕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使得土壤容质量下降1.38%~1... 在重庆市典型烟区进行了2a时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土壤翻耕深度、土壤改良剂类型及其施用方式等土地整理因子对植烟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估了整理后土壤的植烟适宜性.结果表明,土壤翻耕可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使得土壤容质量下降1.38%~15.17%,孔隙度增加1.68%~18.68%,但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有机质、有效氮、磷、铁、锰、铜等含量,且随土地整理深度增加,降低幅度增大.石灰、生物质炭、堆肥等土壤改良剂在改善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因子中的作用方向和程度不同:石灰提升土壤pH值但降低养分有效性,生物质炭促进有机质积累且强化石灰效应,而堆肥既可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能平衡土壤养分供应.3种改良剂之间的复配施用更能协同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植烟适宜性.改良剂在土壤的表层施用效果优于全层混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改良 土壤理化性质 烟草 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翻耕措施对减少水稻吸收^(137)Cs的效应 被引量:12
14
作者 朱永懿 杨俊诚 +3 位作者 陈景坚 刘学莲 徐寅良 孙志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65-170,共6页
应用盆栽试验和模拟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增施磷肥和钾肥、土壤翻耕后对减少水稻植株(尤其是稻谷)中137Cs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使土壤中代换性137Cs活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 应用盆栽试验和模拟小区试验相结合,研究增施磷肥和钾肥、土壤翻耕后对减少水稻植株(尤其是稻谷)中137Cs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增施钾肥可以使土壤中代换性137Cs活度明显降低,从而有效地减少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施用量按每公顷9225kg硫酸钾表现最好。增施磷肥的作用表现不稳定,施用量较低时表现为水稻植株中137Cs积累量减少,但磷肥施用量增高时,表现为促进作物吸收137Cs。翻耕土壤能够有效地降低水稻植株中137Cs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污染 施肥 翻耕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对半干旱区高寒草甸地表水热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乃杰 宜树华 +2 位作者 秦彧 任世龙 陈建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3-888,共6页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半干旱盆地退化高寒草甸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和植被盖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翻耕所导致的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属性的变化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高植被覆盖区域内土壤含水量较...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半干旱盆地退化高寒草甸地表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和植被盖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翻耕所导致的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属性的变化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高植被覆盖区域内土壤含水量较高;2)降水后,较低植被覆盖区域内地表温度较低,地表蒸散量较大;3)在长时期缺乏降水的情况下,较低植被盖度区域内地表温度较高,土壤含水量偏低。以上结果说明,翻耕后导致的地表植被破坏和土壤属性变化,会导致翻耕区内地表蒸散偏大,更容易出现土壤水分不足的现象,不适合半干旱区高寒草甸群落的恢复。因此,采取增加灌溉或者免耕补播等不破坏地表植被的补播方式,可能更适合该地区内的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土壤含水量 地表温度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翻耕对坡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2
16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0,共5页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黄土高原土壤质量退化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翻耕与压实对休闲黄绵土坡耕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压实相比 ,土壤翻耕导致入渗率下降 40 %~60 % ,产... 坡耕地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导致黄土高原土壤质量退化与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采用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了翻耕与压实对休闲黄绵土坡耕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与压实相比 ,土壤翻耕导致入渗率下降 40 %~60 % ,产流强度增加 1至 3倍 ,降雨向土壤水分的转化率降低 5 0 %以上。 (2 )翻耕条件下流失径流的平均含沙量增加近 70 % ,坡地产沙量增加 3倍 ,径流流失量增加 1倍 ,因此对坡地实行免耕休闲可以有效减轻水土流失、遏制坡地土壤质量退化的态势。 (3 )降雨过程中 ,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 ,坡地产沙量呈加速增加的趋势 ,而且增加速度显著快于坡面径流 ,因此采取适当措施延长初始产流时间、减少产流量以及提高降雨向土壤水分的转化率均可有效减少坡地土壤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翻耕 坡地 水分转化 产流产沙特征 模拟降雨 水土流失 土壤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季波 何建龙 +6 位作者 王占军 刘凤凤 田波 吴旭东 俞鸿千 任小玢 蒋齐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8,共9页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 以3种翻耕补播方式(深翻耕补播、浅翻耕补播和免耕补播,播量30kg/hm^(2))及深翻补播不同播量(7.5kg/hm^(2)、15kg/hm^(2)和22.5kg/hm^(2))为研究对象,以封育未补播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翻耕补播措施对宁夏荒漠草原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未补播处理可提高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可显著提高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深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15.0kg/hm^(2)可分别提高土壤1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深翻耕补播、深翻-播量15.0kg/hm^(2)、7.5kg/hm^(2)和封育未补播措施均可提高浅层(0~10cm)土壤碳氮比;浅翻耕补播和深翻-播量7.5kg/hm^(2)可提高10~20cm土层土壤碳氮比。深翻耕且播量为30.0kg/hm^(2)的人工补播措施较其他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但从操作性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短期内,封育未补播措施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固存。为此,为兼顾当地草地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应加强长期监测,选择适宜的退化草地人工恢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补播措施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土壤碳氮比 有机碳储量 全氮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短期内对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闫玉春 王旭 +1 位作者 李林芝 辛晓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8,共4页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翻耕深度(10cm和20cm)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短期内明显加速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翻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翻耕后15d内,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79μmol...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翻耕深度(10cm和20cm)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短期内明显加速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翻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翻耕后15d内,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79μmol CO2/m2/s和4.78μmol CO2/m2/s,分别是天然草地的1.33和1.68倍,这种影响持续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在翻耕30d后,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间差距明显减小,天然草地、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翻耕后第3047d内测定的平均值分别为2.23μmol CO2/m2/s、1.90μmol CO2/m2/s、2.14μmol CO2/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翻耕深度 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法对土壤斥水性改良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俊英 吴普特 +2 位作者 张智韬 向友珍 李援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9-484,共6页
为了消除土壤斥水性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对以色列具有强斥水性的2种土壤(黏性土、砂质土)、4种不同深度的翻耕处理(0~2.5,0~10,0~20,0~30 cm)和种植与否(种植、不种植)共进行16个处理,研究翻耕法对土壤斥水性的改良效果.对于种植... 为了消除土壤斥水性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对以色列具有强斥水性的2种土壤(黏性土、砂质土)、4种不同深度的翻耕处理(0~2.5,0~10,0~20,0~30 cm)和种植与否(种植、不种植)共进行16个处理,研究翻耕法对土壤斥水性的改良效果.对于种植的处理,每隔4个月重新进行翻耕处理一次,对于不种植的处理,在试验过程中不再进行翻耕处理,以1年时间为试验期,在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土壤斥水持续时间,最后对各试验在不同阶段土壤斥水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斥水性土壤进行翻耕处理的物理方法可以暂时消除土壤的斥水性,但斥水性又会在灌溉一段时间后重新出现,经过多次翻耕可有效地消除土壤的斥水性,消除效果随翻耕次数、时长和翻耕深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翻耕法对黏性土壤的改良效果明显好于砂质土壤.研究结果可为物理方法进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翻耕 土壤改良 黏性土 砂质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耕与压实对坡地土壤溶质迁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辉 王全九 +1 位作者 邵明安 李裕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21-25,86,共6页
采用田间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地表翻耕与压实处理对坡地产流产沙及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压实处理比较,翻耕坡地初始产流时间延长近3倍,降雨向土壤水转化率提高10%以上,产沙量增加67%;翻耕处理明显降低溶解态磷(DP)和泥沙... 采用田间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地表翻耕与压实处理对坡地产流产沙及溶质迁移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压实处理比较,翻耕坡地初始产流时间延长近3倍,降雨向土壤水转化率提高10%以上,产沙量增加67%;翻耕处理明显降低溶解态磷(DP)和泥沙浸提态磷(SEP)的流失量,但磷素流失形态(DP与SEP的比值)并未显著变化,始终以颗粒态形式流失为主;翻耕处理显著改变了溴的流失形态,溶解态溴(Br)与泥沙浸提态溴(SBr)流失量比值减少了72%;翻耕处理提高了溴(或硝态氮)的淋失概率,增大污染地下水体的潜在危险。因此,合理配置坡地免耕或翻耕措施,有机结合其他农艺耕作措施,对减少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地 地表径流 翻耕与压实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