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视域下英汉文化负载词中概念隐喻翻译现象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娜 《今古文创》 2021年第42期125-126,共2页
在英汉文化负载词中,存在一些隐喻现象。对这些隐喻现象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提升英汉翻译整体质量,促进英汉文化交流。本文主要围绕"英汉文化负载词与概念隐喻内涵分析""跨文化视域下英汉文化负载词中概念隐喻翻译特点&quo... 在英汉文化负载词中,存在一些隐喻现象。对这些隐喻现象的正确理解,有利于提升英汉翻译整体质量,促进英汉文化交流。本文主要围绕"英汉文化负载词与概念隐喻内涵分析""跨文化视域下英汉文化负载词中概念隐喻翻译特点""跨文化视域下英汉文化负载词中概念隐喻翻译技巧"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从跨文化视域出发,进一步分析英汉文化负载词中概念隐喻翻译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英汉文化 负载词 概念隐喻 翻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英文创作中的翻译现象
2
作者 杨柳 《智库时代》 2020年第28期277-277,共1页
林语堂的翻译现象蕴藏着中美两种文化,他偏向于写作中英文,但是在英文“原创”作品中充满着“翻译”的痕迹。本文通过对林语堂的双重文化身份分析,以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主题译介”意图、“文本裹挟... 林语堂的翻译现象蕴藏着中美两种文化,他偏向于写作中英文,但是在英文“原创”作品中充满着“翻译”的痕迹。本文通过对林语堂的双重文化身份分析,以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为例,分析其“主题译介”意图、“文本裹挟”策略和“亦译亦写”风格。这是一种文化的包装,对于文化具有交流和互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英文创作 翻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阅读中的翻译现象研究
3
作者 董雪纯 《文教资料》 2019年第5期215-216,221,共3页
本文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阅读过程中翻译现象存在的客观原因,结合相关学生事例阐述这一现象对英语阅读理解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探究翻译辅助英语阅读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翻译现象 英语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朝鲜校正厅版《孟子谚解》中人称代词的翻译现象研究
4
作者 金美玉 《中国朝鲜语文》 2024年第3期69-78,共10页
李氏朝鲜由国家主导翻译出版了我国的一系列儒家经典,校正厅版《孟子谚解》便是其中的代表。《孟子》是四书之一,主要由对话组成,使用了大量的人称代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代词是:第一人称“吾”“我”“予”,第二人称“汝”“尔”... 李氏朝鲜由国家主导翻译出版了我国的一系列儒家经典,校正厅版《孟子谚解》便是其中的代表。《孟子》是四书之一,主要由对话组成,使用了大量的人称代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代词是:第一人称“吾”“我”“予”,第二人称“汝”“尔”“子”,第三人称“之”“其”“彼”等等。校正厅版《孟子谚解》基本保持了原文的形式,并在人称代词之后添加表示句法功能的语法形态。十六世纪的中世朝鲜语中没有表示尊敬的第二人称,故直接借用了原文中的“子”。至于第三人称代词“之”和“其”,无论其指代的是人还是事物,均翻译成同一种形式,以保持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谚解》 人称代词 翻译现象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词数字四字格的“零翻译”现象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桂丽 陈建 李念念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1-85,共5页
中国特色词数字四字格蕴含汉语语言独特的魅力及文化价值。聚焦2016~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四字格词,构建翻译实践语料库,参照零翻译理论,按加注零翻译和绝对零翻译2个下位分类,对数字四字格词的零翻译现象展开考察。表明数字... 中国特色词数字四字格蕴含汉语语言独特的魅力及文化价值。聚焦2016~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四字格词,构建翻译实践语料库,参照零翻译理论,按加注零翻译和绝对零翻译2个下位分类,对数字四字格词的零翻译现象展开考察。表明数字四字格的加注零翻译现象比其他类中国特色词汇更为显著,随着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呈现逐渐过渡到绝对零翻译状态的趋势。中日有同源汉字,零翻译可以直接移植汉字,为解决中日翻译问题提供适用性策略。对照"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考查每个特色词汇在术语库的状态,为术语库提供实际语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 数字四字格 翻译现象 加注零翻译 绝对零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应用翻译理论解释现象的思考——基于对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与奈达的对等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远鹏 范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65-68,72,共5页
理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用于解释现象,从解释现象的角度研究理论有助于发现在应用理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和奈达的对等理论中所解释的翻译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格特理论中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理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用于解释现象,从解释现象的角度研究理论有助于发现在应用理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和奈达的对等理论中所解释的翻译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格特理论中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实际上和奈达理论中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别无二致,而奈达对风格翻译范畴的解释要胜于格特的解释。据此,本文指出我们对理论的应用要有理性的选择和分析,而不要盲目地"求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现象 关联理论 对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非马”——现象翻译与实在翻译分离释证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海凌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1,共2页
本文提出现象翻译与实在翻译的分离问题。作者指出实在翻译是一种可能性,是历史文化关系的集合,是语词在可能性空间里展示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 现象翻译 实在翻译 可能性空间 结构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批评研究:开拓创新、回归本体——评周领顺新著《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暨《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国月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0.引言“文化转向”之前的翻译批评是一元批评模式,其后的翻译批评进入了多元批评模式,即除了对语言文字层面和技巧方面的批评外,还涵盖了对译者主... 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译者行为批评:路径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0.引言“文化转向”之前的翻译批评是一元批评模式,其后的翻译批评进入了多元批评模式,即除了对语言文字层面和技巧方面的批评外,还涵盖了对译者主体、意识形态、历史背景等内容的批评。但整体而言,都是从文本出发的静态评价,容易陷入“二元对立”的境地,致使理论和实践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路径探索 译者主体 译文质量 文本类型 静态评价 批评模式 解构主义 翻译现象 语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典籍翻译研究述略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敏芳 赵家红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40-146,共7页
藏族典籍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还不甚充分。本文厘定了"藏族典籍"的概念,分析了藏族典籍的翻译路径,并阐释了藏族典籍翻译中呈现的特殊现象,以期为学科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人类智... 藏族典籍翻译研究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然而目前的相关研究还不甚充分。本文厘定了"藏族典籍"的概念,分析了藏族典籍的翻译路径,并阐释了藏族典籍翻译中呈现的特殊现象,以期为学科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人类智慧的传承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典籍 翻译路径 特殊翻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看成岭侧成峰:《格萨尔》翻译形态面面观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敏芳 王敏 《民族翻译》 2018年第4期14-22,共9页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以《格萨尔》史诗为杰出代表的民族典籍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本文梳理并分析了《格萨尔》史诗翻译的各种形态,旨在丰富典籍翻译理论研究,促进翻译...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以《格萨尔》史诗为杰出代表的民族典籍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本文梳理并分析了《格萨尔》史诗翻译的各种形态,旨在丰富典籍翻译理论研究,促进翻译学科发展,推动民族典籍的译介及中华文化的传播并为人类文明的延续略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典籍 翻译现象 格萨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批评的困窘与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爱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翻译批评 学科 翻译现象 译作 批评家 翻译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评《语料库翻译学》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5-I0005,共1页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ona Baker教授提出来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经历了几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进步,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译学研究范式。语料库翻译学将量化研究方法引入到了翻译学研究之中,依据大量语料考察与数据统... 语料库翻译学理论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Mona Baker教授提出来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经历了几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可喜进步,已发展成为重要的译学研究范式。语料库翻译学将量化研究方法引入到了翻译学研究之中,依据大量语料考察与数据统计优势观察到大量肉眼无法发现的翻译现象。语料库翻译学是技术与人文的融合,把翻译文本语言特征的描写,同翻译文本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进行了有机的融合。语料库语言学这种基础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词典编纂和语言教学研究等方面,它是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的主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翻译 语言研究方法 词典编纂 社会文化语境 翻译文本 翻译学研究 翻译现象 语料库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角下翻译学理论建构——评《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应用(第三版)》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博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I0010-I0010,共1页
翻译是一种建立在语言转换基础上,跨越不同文化进行信息传播的交流活动,是原作世界在译作世界的能动反映,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交错融合的实践活动。翻译学是以翻译活动为基础的理论升华,是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研究内容是以一定的翻译理论... 翻译是一种建立在语言转换基础上,跨越不同文化进行信息传播的交流活动,是原作世界在译作世界的能动反映,是科学性与艺术性交错融合的实践活动。翻译学是以翻译活动为基础的理论升华,是一门独立的研究学科。研究内容是以一定的翻译理论为指导,阐明翻译实质、描述翻译过程、厘定翻译标准、归纳翻译方法、揭示翻译现象矛盾等。近年来,翻译学积极进行跨学科研究,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研究体系,对规范、繁荣翻译活动起到了指导与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现象 翻译实质 翻译 语言转换 描述翻译 科学研究体系 翻译理论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基于生态翻译学角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柯敏芳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3期258-259,共2页
文化负载词是文化最鲜明个性特征体现,然而这种反映文化差异的词汇却为文化沟通和翻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在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被使用,突出了作品鲜明的特色。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边城》英译本的研究主要从翻译策... 文化负载词是文化最鲜明个性特征体现,然而这种反映文化差异的词汇却为文化沟通和翻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在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被使用,突出了作品鲜明的特色。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边城》英译本的研究主要从翻译策略方法以及美学赏析的角度展开。随着生态学与翻译学的结合,生态翻译学无疑给翻译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助推器!(胡庚申,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 《边城》 文化沟通 翻译文学 翻译规律 金介 适应性选择 现代文学 策略方法 翻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翻译学构建论争核心问题研究
15
作者 徐秀梅 宫钦言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4-69,共6页
中国翻译界在构建翻译学的过程中围绕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翻译学能否成为独立学科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有学者认为翻译活动有规律可循,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有学者认为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规律难以把握,所以翻译学难以独立存在。我们认为... 中国翻译界在构建翻译学的过程中围绕翻译是科学还是艺术、翻译学能否成为独立学科产生过激烈的争论。有学者认为翻译活动有规律可循,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也有学者认为翻译的艺术性使翻译规律难以把握,所以翻译学难以独立存在。我们认为:翻译学能否建立并成为独立学科,关键在于确定其研究对象;同时,必须认识到翻译学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翻译研究应该遵循人文社会学科的一般原则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研究对象 学科构建 翻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活动理论基础初探
16
作者 阎德胜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9,共6页
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深入思考 一谈到翻译,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只是两种语言形式的相互转换。因为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学习外语直至大学外语院系毕业,他始终离不开两种语言形式的转化与变换工作。传统的翻译学者,也正是在这一外语操作... 一、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深入思考 一谈到翻译,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只是两种语言形式的相互转换。因为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学习外语直至大学外语院系毕业,他始终离不开两种语言形式的转化与变换工作。传统的翻译学者,也正是在这一外语操作的基础上做文章,使之条理化、模式化,形成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的翻译研究论著,其基本的论点可概括为:翻译是语言活动。 但是,翻译过程中必须采用一定的语言手段恰当处理原文语言形式的翻译现象,单纯从语言学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因为人们是以超出语言学范畴的科学理论为依据来进行翻译转换找出合理的翻译规律的。例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翻译转换 翻译规律 翻译学者 翻译现象 外语院系 传统翻译理论 研究论著 逻辑关系 句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对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通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1-225,共5页
中国传统译论一向十分关注文本,而对文本之外影响与制约翻译的各种因素则少有研究。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启发我们从多视角去审视翻译:为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我们不仅要研究翻译文本,还要多研究翻译现象,尤其要从文化层面上去分... 中国传统译论一向十分关注文本,而对文本之外影响与制约翻译的各种因素则少有研究。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启发我们从多视角去审视翻译:为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我们不仅要研究翻译文本,还要多研究翻译现象,尤其要从文化层面上去分析翻译现象;在继续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的同时,加强相对薄弱的描述性翻译研究;为此,翻译研究者必须拓宽学术视野,调整知识结构,以适应翻译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本 翻译现象 文化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尘封的记忆——凌璧如《朵连格莱的画像》之描述性翻译解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百琼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67-168,188,共3页
以1936年凌璧如先生对于王尔德的短篇小说中译本《朵连格莱的画像》为研究对象,从译文本身的特点出发,以描述翻译说,找出这一译本产生的原因及其所折射出来的属于那个特定时代的翻译现象。
关键词 《朵连格莱的画像》 描述翻译 翻译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艺术之争——翻译研究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蓝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67-73,共7页
一在翻译研究领域内。方法论问题历来最不受重视。一是由于它的非直接实用性——对翻译实践不起直接指导作用;再就是翻译研究这门学科起步晚,在此之前译论仅是文论的附庸,自然谈不上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 译论 翻译现象 翻译理论 方法论问题 艺术派 语言学理论 方法论思考 巴尔胡 主体性 翻译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学研究断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明华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4,共4页
随着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近几年来,已有不少人撰文探讨创建一门新型的学科——翻译学。在这种愿望的吸引下,人们从不同的认识出发,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围绕翻译学的种种内容(须指出,这些内容仅仅是研究者根据各自的观点概括出来的),仁... 随着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近几年来,已有不少人撰文探讨创建一门新型的学科——翻译学。在这种愿望的吸引下,人们从不同的认识出发,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围绕翻译学的种种内容(须指出,这些内容仅仅是研究者根据各自的观点概括出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鸣场面。总括翻译学研究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研究 应用翻译 翻译理论 语言学角度 翻译现象 翻译艺术 翻译工作者 内容和形式 语言变异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