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涛 李宝栋 李耀辉 《西部医学》 2015年第10期1552-1554,1557,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救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呼吸机辅助通气、促醒护脑、抗感染和...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救治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呼吸机辅助通气、促醒护脑、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乙酰谷酰胺静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静滴;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变化、觉醒情况和血清中白介素-10(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69%,明显高于对照组72%(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觉醒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觉醒时间也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联合应用具有协同药效作用,可明显提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觉醒人数,缩短觉醒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乙酰谷酰胺 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28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数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对照组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觉醒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46,P=0.00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10、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0、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觉醒时间为(9.10±3.65)d短于对照组的(17.23±4.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疗效显著,缩短觉醒时间,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乙酰谷酰胺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3
作者 沈汉超 刘海兵 +4 位作者 何炯周 丁腊梅 聂智美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0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神经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253例患者中预后不良138例(54.54%)。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查尔森共病指数(CCI)、中线结构移位、瞳孔散大、环池消失、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3~5分、CCI≥3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是经手术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年龄≥75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中线结构移位>1 cm、环池消失、CCI≥3分的重度颅脑损伤老年aSDH患者应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度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和NGAL预测老年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杨佳伟 田野 +2 位作者 蒲丹 任天水 刘金宝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 探讨肌酐(Cr)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预测老年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3例老年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均大于20%,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将患者分为AKI组(28例)及非AKI组(25例),在入... 目的 探讨肌酐(Cr)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预测老年重度烧伤患者早期急性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3例老年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均大于20%,根据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KI)将患者分为AKI组(28例)及非AKI组(25例),在入院后的48 h内,每6 h收集1次全血NGAL和Cr的测量值。应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Cr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NGAL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指标的诊断能力。结果 AKI组患者烧伤面积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P<0.01);年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尿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I组患者6 h血NGAL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P<0.01);AKI组患者12、24 h血NGAL、Cr水平明显高于非AKI组患者(P<0.01、P<0.05)。构建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r、血NGAL截断值为86.08μmol/L、125.75 ng/mL时对烧伤患者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中,血NGAL水平预测烧伤患者AKI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更高。结论 入院48 h内测量血NGAL水平可以预测老年重度烧伤患者是否发生AKI,相较于血清Cr水平,血NGAL水平表现出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烧伤 老年 急性损伤 肌酐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价值
5
作者 赵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52-0055,共4页
分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治疗患者80例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分析治疗后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分析对于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治疗患者80例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观察组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分析治疗后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几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此类患者行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
6
作者 陈聪 曾超胜 +3 位作者 吴海荣 苏庆杰 周经霞 刘姝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择2012-05-2015-07我院接诊的92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择2012-05-2015-07我院接诊的92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24~72h的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GCS)和血流动力学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颅脑损伤和临床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在1d的时候无明显变化,在之后3d、5d、10d观察组的Vs、Vm和PI和对照组相比较有较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GCS评分在1d和3d并无明显差异,但在5d、7d观察组GCS评分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在10d达到最高(10.43±3.33)分vs.(8.23±3.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亚低温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高渗盐水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乔金保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73-0076,共4页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高渗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给予研究组高渗盐水治疗,对比两组降颅压效果、预后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 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治疗中应用高渗盐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给予研究组高渗盐水治疗,对比两组降颅压效果、预后情况,并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果 达到颅内压最低值时间:研究组更短(P<0.05),有效降颅压时间:研究组更长(P<0.05),GCS评分: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升高(P<0.05),且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治疗中,与甘露醇相比,高渗盐水降低颅内压的起效速度更快、作用持续时间更长,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该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休克 高渗盐水 甘露醇 降颅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评价
8
作者 陈梅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49-152,共4页
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50例患者(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器官切开的老年患者,2022.1-2023.12)展开比对分析,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针对对照组当中纳入的25例应用常规... 研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抽选50例患者(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器官切开的老年患者,2022.1-2023.12)展开比对分析,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针对对照组当中纳入的25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中纳入的25例则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将组间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展开比对,对护患关系、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较于对照组更轻,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过精细化护理干预的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度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生活质量 精细化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干预效应研究
9
作者 黄顺来 张钟松 王更鹏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干预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ICU就诊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 目的研究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干预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在普宁市人民医院ICU就诊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情程度越重,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也越高(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二聚体诊断老年重度颅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C反应蛋白为0.861,乳酸脱氢酶为0.826,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对重度颅脑损伤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在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应用于干预效应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乳酸脱氢酶 老年患者 重度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10
作者 黄福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8-0051,共4页
探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将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收录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资料措施,随机性分2组展开调研。对照组(25例)传统减压技术,观察组(25例)阶梯式颅内减压技... 探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将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收录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资料措施,随机性分2组展开调研。对照组(25例)传统减压技术,观察组(25例)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分组探究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围术期手术各项指标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结果 比较P<0.05。治疗前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好转,结果 比较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对照组发生率32.00%,结果 比较P<0.05。结论 针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效地避免了传统一次性减压可能带来的风险,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时机选择 被引量:11
11
作者 祝晨 何煜舟 +1 位作者 石莹 王灵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伤后2、6、12...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9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伤后2、6、12h治疗组,每组30例。各治疗组患者均给予七叶皂苷钠和亚低温治疗,观察各治疗组患者脑脊液中谷氨酸、甘氨酸、牛黄酸含量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时间延长,3组入院1d、7d谷氨酸、甘氨酸、牛黄酸含量均较入院时明显降低,且均于入院7d达到最低值[谷氨酸(nmol/L):伤后2h治疗组为130.31±35.63比550.12±101.28,伤后6h治疗组为301.06±97.46比723.16±152.71,伤后12h治疗组为615.73±180.59比916.20±268.39;甘氨酸(nmol/L):伤后2h治疗组为512.03±120.10比1152.10±320.12,伤后6h治疗组为732.16±180.19比1367.16±330.26,伤后12h治疗组为872.10±291.03比1462.30±403.02;牛黄酸(nmol/L):伤后2h治疗组为423.15±105.10比1320.35±213.02,伤后6h组为820.51±210.42比1410.25±312.05,伤后12h治疗组为942.03±238.51比1645.20±450.18]。伤后2h治疗组手术开始后30rain、手术结束后30ra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较术前30rain降低;伤后6h治疗组、12h治疗组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后30rainHR均较术前升高;MAP均较术前降低;伤后6h、12h治疗组术前30rainHR均明显低于伤后2h治疗组,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后30minHR均明显高于伤后2h治疗组;伤后2h治疗组MAP均优于伤后6h治疗组、12h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伤后2h治疗组无致残和死亡患者出现;伤后6h治疗组发生1例致残;伤后12h治疗组2例致残,1例死亡;随着时间延长,死残率明显升高,伤后12h治疗组明显高于伤后2h治疗组和伤后6h治疗组[10.0%(2/30)比0、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七叶皂苷钠辅助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够保持有效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且治疗时间越早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皂苷钠 亚低温 重度颅脑损伤 急性 选择时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添喜 何维熊 +1 位作者 杨亚东 陈善成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统计 6年来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总数、发病率及病因 ,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86例 ,占同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 4 91例 )... 目的 :分析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统计 6年来治疗的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总数、发病率及病因 ,综合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86例 ,占同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 4 91例 )的 17 5%。手术治疗 55例 ,保守治疗 31例 ,死亡率分别为 38 2 %和 38 7%。与同期 35~ 60岁同类型病人 86例比较 ,老年组合并伤及治疗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0 5)。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危及生命的合并伤 ,争取在脑疝前期开颅 ,充分脑减压 ,早期防治并发症可降低老年人急性重型脑损伤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急性 老年 诊断 急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李力卓 何松柏 赵格晶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的凝血功能障碍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凝血障碍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结果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1)。进一步分析表明血小板(platelet,PLT)异常在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8),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血小板异常更容易出现在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组内,以上特点有助于明确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机制并指导中老年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创伤性凝血病 凝血障碍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叶敏 李劲松 李金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92-293,共2页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 2 6例 ,好转 2 8例 ,放弃治疗 4例 ,死亡 38例。结论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死亡... 目的 :总结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 2 6例 ,好转 2 8例 ,放弃治疗 4例 ,死亡 38例。结论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后死亡率较高 ,且大部分死于并发症 ,要严格掌握老年急性颅脑损伤的特点 ,正确及时处理和早期手术 ,积极防治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脑电图改变与预后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国栋 钟生法 +2 位作者 王钟瑾 李菊凤 吴永红 《浙江创伤外科》 2005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关键词 预后相关分析 重度颅脑损伤 脑电图改变 急性 颅脑损伤病人 颅脑损伤 脑功能检测 脑电图变化 致伤因素 意外伤害 脑电图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潘明远 王光绿 +1 位作者 罗大山 邓峰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83-83,5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气管切开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对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受伤到行气管切开的时间分为两组,伤后12h内行气管切开者为早期气管切开组,伤后12h后行气管切开者为非早期气管切开组。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非早期气管切开组(P<0.05)。结论尽早实行气管切开是抢救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颅脑损伤 早期气管切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浩 王斌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30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及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本次实验以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亚低温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都有所缓解,实验组SaO2、PaCO2和PaO2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且预后效果较好,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机械通气 亚低温 急性重度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艳阳 周武涛 张喆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85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继发急性脑梗死分为观察组(继发急性脑梗死者)34例与对照组(未继发急性脑梗死者)2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85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继发急性脑梗死分为观察组(继发急性脑梗死者)34例与对照组(未继发急性脑梗死者)2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系统中,分析患者继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入院3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285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1周内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者34例,发生率为13.2%.两组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类型、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高颅内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血糖水平、24h尿钠水平、电解质、CT示颅脑损害范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急性脑内血肿和脑挫裂伤、动脉血压≤80mmHg、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5分、颅内压≥22mmHg、CT示弥漫性脑损伤是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观察组患者入院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急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其相关危险因素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继发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时机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兰娟 李保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5期82-8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CT的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A组≤5d,n=58)、晚期(B组>5d,n=69)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 目的比较不同时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CT)对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CT的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A组≤5d,n=58)、晚期(B组>5d,n=69)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气管切开当天GCS昏迷评分、ICU留滞时间、在院病死率、90d病死率、1a病死率等,同时记录2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呼吸机支持天数等。结果 A组患者的90d病死率及1a病死率较B组无明显变化(P>0.05),但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ICU留滞时间、呼吸机支持天数及在院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可能并不能明显改善其长期预后,但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在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 老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康 黄巍 +3 位作者 刘长春 林志坤 吴杰滨 王文浩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5期1002-1009,1014,共9页
目的探究老年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7... 目的探究老年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接受治疗的93例老年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7∶3的比例使用R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建模队列(n=65)和模型验证队列(n=28);同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将建模列队分为ATC组(n=39)和非ATC组(n=26)。比较建模队列中2组的年龄、性别构成、BMI、ISS评分、收缩压、输液量、体温、动脉血PH、PT、APTT、FIB、D-DT、PLT值;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老年STBI患者发生ATC的影响因素,建立路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ROC评价模型预测效能,校准曲线评估预测事件与实际事件的一致性,DCA曲线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模队列ATC组ISS评分、输液量、PT、APTT及D-DT值显著高于非ATC组,而动脉血pH、GCS评分、PLT值显著低于非AT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S评分、输液量、动脉血pH、GCS评分是老年STBI患者发生ATC的独立预测因子;模型公式:Logistic=-5.373+0.221 ISS评分+0.001输液量+0.469动脉血pH-0.232 GCS评分。采用R语言软件计算列线图模型的C统计量为:0.831,95%CI:0.778~0.879,标准误为0.025(P<0.001),10000 Bootstrap计算得出C统计量为0.822。所生成的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拟和度检验P值>0.05,预测事件与实际事件的一致性较高;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95%CI:0.720~0.933),决策分析曲线显示收益率较高,也进一步证实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模型验证队列,对ATC风险列线图以ROC曲线进行外部验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675~0.983),所生成的列线图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χ^(2)=9.362,P=0.303,且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的净收益较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在验证组中的有效性。结论ISS评分、输液量、动脉血pH、GCS评分均可能是老年STBI患者发生ATC的独立预测因子;且进一步构建的老年STBI患者发生ATC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为临床识别老年STBI患者发生ATC的高风险人群提供了一定的帮助,有利于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型颅脑损伤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