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者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结合过渡期理论在老年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中的应用
1
作者 朱朝暄 李梅 李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7期3151-3155,共5页
目的:探讨患者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IFSMT)结合过渡期理论在老年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98例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患者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IFSMT)结合过渡期理论在老年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干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98例老年结直肠息肉患者,均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EMR术后干预方法,观察组采用IFSMT结合过渡期理论进行干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前。比较两组患者病耻感得分、遵医行为依从率、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得分、出院指导质量(QDTS)得分。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病耻感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嘱用药、保持锻炼、定期复查和接受随访等遵医行为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个人状态、适应能力和预期性支持得分以及RHD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需要内容、获得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得分以及QDTS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可采用IFSMT结合过渡期理论干预老年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可在降低患者病耻感的同时,提高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与家庭自我管理理论 过渡期理论 老年结直肠息肉切除术 出院准备服务
原文传递
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效果及应激反应指标的影响
2
作者 包崇举 杨根华 +1 位作者 游丽娟 卢克宇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0结直肠息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使用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冷圈套器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90结直肠息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5例使用传统热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研究组45例使用冷圈套器切除术治疗,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d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指标,术前与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黏膜下层累积损伤率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缩短;与术前比,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血清血栓素B2(TXB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回盲部插管率、息肉回收率、内镜下息肉整块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冷圈套器切除术与热圈套器切除术均可有效切除结直肠息肉,但冷圈套器切除术能更好地减轻结直肠息肉患者黏膜下层累积损伤,同时缩短息肉切除、住院时间,且可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冷圈套器切除 息肉切除效果 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圈套器热切除术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高瑞华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03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CSP组(n=53)、HS... 目的:比较内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圈套器热切除术(HSP)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103例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CSP组(n=53)、HSP组(n=50)。CSP组行CSP治疗,HSP组行HS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手术前后血清胃肠道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癌胚抗原(CE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SP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HS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 d,两组DAO、IFABP、VIP等胃肠道功能指标水平和GDF-15、CEA、IGFBP7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CSP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效果优于HSP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切除 切除 肿瘤标志物 胃肠道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王芬芬 高琪 《浙江创伤外科》 2025年第3期449-452,共4页
目的 比较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EMR组60例、CEMR组56例。比... 目的 比较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UEMR)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EMR组60例、CEMR组56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结果 UEMR组标本回收率、整块切除率为93.33%、96.67%,均高于对照组的78.57%、83.9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为(21.28±2.57) min、(1.83±0.35) mL、(12.75±3.18) h,均少于/短于CEMR组的(24.19±2.83) min(2.27±0.41) mL、(16.94±3.35) h(P<0.05);UEMR组术后血清PCT、IL-6、CRP水平为(0.46±0.07) ng/mL、(153.81±18.37) pg/mL、(8.27±1.58) mg/L,均低于CEMR组的(0.55±0.09) ng/mL、(167.94±22.32) pg/mL、(10.62±1.76) mg/L(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EMR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3.33%,低于CEMR组的19.64%(P<0.05)。结论 与CEMR相比,UEMR能提高结直肠息肉患者的切除效果,缓解术后炎症反应,并能降低短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1例
5
作者 王玉婷 李健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2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收集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卫生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单个结直肠息肉患者41例的资料。患者均常规应用结肠镜检查,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钛夹使用量... 目的观察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收集浙江省平湖市乍浦镇中心卫生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单个结直肠息肉患者41例的资料。患者均常规应用结肠镜检查,行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统计手术时间、钛夹使用量等。结果手术时间(5.0±1.6)min,钛夹使用量(3.0±1.6)个,材料费(515.0±56.8)元。患者均于术后2 d内出院,无术后持续性出血、肠穿孔、肠道感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至1年复查结肠镜,均未见原切除部位息肉复发。结论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5~20 mm的结直肠息肉有效,且安全,操作简便,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内镜下黏膜切除 直肠息肉 肠镜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徐向杨 梅菊香 +2 位作者 张莉 刘金龙 尹永胜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0 d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术后...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4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30 d内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并发症分为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组(并发症组,n=28)和术后未合并肺部并发症组(无并发症组,n=9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119例老年CRC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28例(23.53%)。并发症组患者的年龄大于无并发症组,吸烟史、肺部疾病史、术前衰弱、ASA分级中Ⅲ(Ⅳ)级及开腹手术的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复苏时间明显长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OR=5.387,95%CI:1.672~17.354)、复苏时间(OR=1.054,95%CI:1.007~1.104)、术前衰弱(OR=7.277,95%CI:1.290~41.054)、手术方式(OR=0.136,95%CI:0.020~0.924)均是影响术后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史、复苏时间、术前衰弱、手术方式均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 肺部并发症 前衰弱 前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陶欢欢 韩雪静 +1 位作者 赵鑫 徐伟锋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前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28例)和非POD组(53例)。...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POD)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前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手术的81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发生POD,将患者分为POD组(28例)和非POD组(53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CAM)、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POD状况和负性情绪。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的影响因素。结果81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 28例,POD发生率为34.57%。POD组患者年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饮酒史、剖腹手术、手术时间≥200 min、腹腔引流管数量>2支、镇痛泵累计使用量≥3个的人数占比以及术前HADS评分高于非POD组(P<0.05或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饮酒史、剖腹手术、手术时间≥200 min、腹腔引流管数量>2支、镇痛泵累计使用量≥3个、术前HADS评分(负性情绪)均是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发生POD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POD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PO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直肠 负性情绪 后谵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冷圈套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艳 武曼群 +1 位作者 胡建平 马莉萍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对内镜下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评估C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检查中检出的直径3~10 mm息肉共694枚,按照息... 目的对内镜下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SP)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研究,评估CSP在结直肠息肉切除中的实用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镜检查中检出的直径3~10 mm息肉共694枚,按照息肉直径分成微小息肉组及小息肉组,对于微小息肉组,对照分析CSP及冷活检钳夹术(CFP)两种处理术式的完全切除率;对于小息肉组,对照分析CSP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两种处理术式的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及钛夹利用率。结果微小息肉组中CFP与CSP两种处理术式,息肉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72.6%,低于CSP组的98.6%(P<0.05)。小息肉组中CSP与EMR处理术式在息肉直径、息肉完全切除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SP处理术式的迟发性出血率、穿孔率及钛夹利用率均低于EMR(P均<0.05)。结论在切除微小息肉时,CSP的完全切除率比CFP更高;在切除小息肉时,CSP比EMR更加安全、经济。CSP在切除结直肠微小息肉及小息肉时,具备更多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 钛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朱吉玥 张波 +1 位作者 李亚茹 黄留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3,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住院且行ESD治疗的235例早期CRC患者的相关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RI等炎性指标对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所得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入组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为26.38%(62/235),炎性指标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早期CRC患者R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IRI(AUC=0.704)的预测价值更高,年龄、家族史、癌胚抗原(CEA)、SIRI、SII是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41(0.675~0.806),应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模型,决策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价值良好。结论SIRI相对于SII在预测早期CRC患者E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年龄、家族史、CEA、SIRI、SII是影响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中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早期直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 非治愈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对肝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及预测模型构建
10
作者 谭迪 龙夏薇 +3 位作者 李永强 黎倩 刘钰 廖小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肝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17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BsAg阴性组(n=160)和...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对肝切除术后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建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17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BsAg阴性组(n=160)和HBsAg阳性组(n=18)。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CRL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分析(DCA)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根据列线图计算风险评分,用X-tile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绘制Kaplan-Meier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HBsAg阳性组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外转移风险高于HBsAg阴性组(P<0.05),HBsAg阳性与术后发生肝内转移无显著关系(P>0.05)。HBsAg阴性组的中位PFS长于HBsAg阳性组(P<0.05),但两组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是行肝切除术后的CRLM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93,95%CI:1.041~3.088,P=0.035),并不影响OS(P>0.05)。ROC曲线、校准曲线和DCA图均说明基于HBsAg构建的预测PFS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校准能力及临床实用性。Log-rank检验显示,低风险组的PFS长于高风险组(P<0.0001)。结论:HBsAg阳性是肝切除术后CRLM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不影响OS;HBsAg阳性的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发生肝外转移的风险增加,HBsAg阳性与术后发生肝内转移没有显著关系;基于HBsAg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协助预测行肝切除术后的CRLM患者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 切除 HBSAG 列线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敏 韦雪连 +3 位作者 李常伟 周源 游欣 孙娟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04例行EMR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 目的探讨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特征及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604例行EMR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出现迟发性出血,分为出血组(n=35)和非出血组(n=1569)。统计患者一般资料、EMR切除息肉的情况、EMR操作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经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给予评价。结果两组在吸烟史、淋巴细胞数、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钛夹缝合后稀疏、创面覆盖不全及倒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吸烟、淋巴细胞数≥3.65×10^(9)L^(-1)、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0.98 cm、钛夹倒伏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且上述因素预测术后迟发出血的AUC分别为0.652、0.649、0.759、0.687、0.705,而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799。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获得AUC为72.1%(95%CI:64.3%~81.6%)。校正曲线显示,该模型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显示模型的P值为0.482;绘制DCA曲线显示,与单一因素相比,列线图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获益度。结论内镜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具有息肉山田分型为Ⅲ型、息肉最大基底直径≥0.98 cm、钛夹倒伏的特征,以及有吸烟史、淋巴细胞数≥3.65×10^(9)L^(-1)的患者对于迟发性出血应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腺瘤性息肉 特征 内镜下黏膜切除 后迟发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圈套器在应用抗凝药老年患者结直肠小息肉切除中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超 焦娇 +5 位作者 王世卉 段志英 田博 褚茜茜 赵云霞 韩双双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1期3254-3258,共5页
目的对比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二种内镜治疗方法在口服抗凝药老年患者中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内镜中心行结直肠息肉... 目的对比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高频电刀息肉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二种内镜治疗方法在口服抗凝药老年患者中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内镜中心行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CSP组和HSP组,每组45例,其中,冷圈套切除息肉共58枚,高频电刀切除息肉共62枚。比较2组的单个息肉切除时间、一次完整切除率、术中术后出血情况及1年复发情况。结果2组息肉大小、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切除时间低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术中出血率为3.45%(2/58),HSP组为1.61%(1/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迟发出血率为1.72%(1/58),HSP组为12.90%(8/62),CSP组低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无迟发性穿孔病例。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术后1年复发率为1.72%(1/58),HSP组为6.45%(4/62),HSP组高于CSP组(P<0.05)。CSP组治疗费用低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P组术后1年结肠息肉复发率低于HSP组(P<0.05)。术后1年随访过程中2组患者腹部症状腹痛、大便不成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冷圈套器在应用抗凝药老年患者结直肠小息肉切除的过程中,有效果确切、安全快速、副损伤小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 高频电刀息肉切除 直肠息肉 老年患者 抗凝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樊帅帅 胡海清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9,60,共5页
目前常规内镜下切除术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疗中存在难点,故其在该方面的应用较少。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克服了常规内镜下切除术的局限性,将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从消化道黏膜病变拓展至黏膜下及浆膜病变,为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 目前常规内镜下切除术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疗中存在难点,故其在该方面的应用较少。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TR)克服了常规内镜下切除术的局限性,将内镜下切除术的适应证从消化道黏膜病变拓展至黏膜下及浆膜病变,为复杂性结直肠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的微创方法选择。该文就EFTR在复杂性结直肠疾病诊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全层切除 直肠疾病 内镜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相关指标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任拾璞 李云霞 +2 位作者 朱增强 李雯 王玉斌 《中国医药》 2025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兰州石化总医院进行结...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循环肿瘤DNA(ctDNA)、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在兰州石化总医院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14例患者作为结直肠癌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14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计算外周血ctDNA、RPR、NLR水平。对所有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3年生存情况的随访,依据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Kaplan-Meier法分析外周血ctDNA、RPR、NLR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外周血ctDNA、RPR、NLR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外周血ctDNA、RPR、NL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外周血ctDNA、RPR、NLR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水平有关(均P<0.05)。本研究死亡40例(死亡组)、生存74例(生存组),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tDNA、RPR、NLR水平均显著高于生存组[(98±12)μg/L比(79±12)μg/L、(0.19±0.05)比(0.14±0.04)、(2.8±0.4)比(2.1±0.5)](t=8.221、5.825、7.384,均P<0.001)。ctDNA、RPR、NLR高水平组患者3年内生存率低于低水平组(均P<0.05)。外周血ctDNA、RPR、NLR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情况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ctDNA、RPR、NLR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ctDNA、RPR、NLR联合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 根治性切除 循环肿瘤DNA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生存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15
作者 付艳芳 黄佳 +2 位作者 张娟 付艳萍 谢雯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构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资料,按照7:... 目的构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DPPB)的风险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60例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资料,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52)和验证集(n=108),其中训练集252例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出血分为DPPB组和非DPPB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DPPB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采用R4.2.1软件对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警模型。结果训练集中252例患者发生DPPB的有16例,发生率为6.39%。分析结果显示,DPPB组和非DPPB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比较有意义(P<0.05)。且合并高血压(OR=11.901,95%CI=2.048~69.169)、息肉数目≥2个(OR=8.099,95%CI=1.607~40.821)、切除方式ESD(OR=107.618,95%CI=12.614~918.139)、息肉大小≥1.0 cm(OR=5.692,95%CI=1.302~24.882)和凝血酶时间延长(OR=20.461,95%CI=3.255~128.607)均为DPP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ROC曲线AUC为0.945(95%CI:0.895~0.995,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90,灵敏度为93.8%,特异度为85.2%,模型拟合度较好(P=0.883);验证集AUC为0.924(95%CI:0.882~0.966,P<0.05),最大约登指数为0.721,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84.5%。采用R软件建立预测影响DPPB发生相关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风险预警模型区分度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察到的发生率较一致。结论合并高血压、息肉数目、息肉大小、切除方式、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可以此为参考,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下切除 迟发性出血 风险预警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息肉冷圈套切除术联合IDEAS护理模式访视用于结直肠息肉切除患者的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李抗抗 郭玲玲 +2 位作者 魏绮丽 陈金连 黄丽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息肉冷圈套切除术(CSP)结合识别问题-确定选项-评估并选择最佳选项-行动-检验有效性(IDEAS)护理模式访视应用于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疼痛因子的影响,为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 目的探讨内镜息肉冷圈套切除术(CSP)结合识别问题-确定选项-评估并选择最佳选项-行动-检验有效性(IDEAS)护理模式访视应用于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疼痛因子的影响,为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收治的11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组[56例,IDEAS护理模式访视+内镜息肉热圈套切除术(HSP)]和B组(56例,IDEAS护理模式访视+CSP),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息肉切除情况,术前和术后3d的疼痛因子指标及血清血栓素B2(T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以及息肉完整切除率和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A组;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经生长因子(NGF)、TXB2、VEGF、bFGF水平均升高,但B组均低于A组;血清P物质(SP)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内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时间、息肉直径、息肉切除数量、息肉完整切除率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SP结合IDEAS护理模式访视应用于结直肠息肉患者的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有利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息肉切除 热圈套切除 IDEAS护理模式访视 疼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氯普胺联合托烷司琼对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17
作者 金运松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甲氧氯普胺和托烷司琼联合使用在预防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德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4年1月行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的101例老年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究甲氧氯普胺和托烷司琼联合使用在预防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德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4年1月行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的101例老年患者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50)和B组(n=51);A组给予甲氧氯普胺进行治疗,B组则采用甲氧氯普胺联合托烷司琼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疼痛程度、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毕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12、18 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B组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且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甲氧氯普胺联合托烷司琼能有效降低全身麻醉结直肠癌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缩短恢复时间,减少术后72 h内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氯普胺 托烷司琼 直肠癌手 老年患者 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德旺 胡荣 +2 位作者 王媛媛 王鑫成 姜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分析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200例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6岁;身体质量指数(BM... 目的分析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200例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04例,女性96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0.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0.1~23.3 kg/m^(2),平均BMI 21.3 kg/m^(2);息肉数目,单发92例,多发108例;合并2型糖尿病45例;睡眠质量差59例;焦虑抑郁66例。统计术后1 d低血糖发生情况,发生低血糖者纳入低血糖组,未发生低血糖者纳入非低血糖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21例术后发生低血糖,总发生率为10.50%;单因素分析显示,低血糖组年龄≥60岁、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禁食时间≥10 h、术前无补液、术前睡眠质量差、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不合理补液者占比高于非低血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禁食时间≥10 h、术前无补液、术前睡眠质量差、术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术后不合理补液均为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择期行内镜下高频电凝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患者术后低血糖发生率较高,与患者年龄、高血糖病史、术前禁食时间、术前术后补液情况、术前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均有关,临床可据此制定预防措施,降低术后低血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 高频电凝肠息肉切除 低血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息肉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仇继峰 罗艺珍 +3 位作者 劳琦 叶冠廷 何志钧 郭先文 《微创医学》 2024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时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71例接受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理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时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71例接受EMR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理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中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38例患者发生术中出血,出血发生率为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息肉发生部位、息肉数量、钛夹数量为EMR术中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术中出血与术后出血、术后禁食时间相关(P<0.05)。结论息肉发生部位、息肉数量、钛夹数量是肠息肉EMR术中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 中出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圈套切除术与热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谷玺 曹燕雯 张园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期119-122,128,共5页
目的比较冷圈套切除术(CSP)与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217例行CSP的结直肠小息肉(直径4~10 mm)患者纳入CSP组,另选取同期门诊收治的223例行HSP的结直肠... 目的比较冷圈套切除术(CSP)与热圈套切除术(HSP)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217例行CSP的结直肠小息肉(直径4~10 mm)患者纳入CSP组,另选取同期门诊收治的223例行HSP的结直肠小息肉(直径4~10 mm)患者纳入HS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息肉参数(息肉大小、部位)、单个息肉切除所用时间、费用,治疗情况(术中出血率、术后迟发性出血率、钛夹使用率、标本回收失败率、息肉完全切除率、息肉整块切除率)及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单个息肉切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单个息肉切除费用明显低于CSP组[(1008±97)元比(1160±79)元](P<0.01)。两组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术中出血率明显低于CSP组[0比9.22%(20/217)],钛夹使用率明显高于CSP组[49.33%(110/223)比34.10%(74/217)](P<0.01)。两组患者标本回收失败率及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息肉整块切除率明显高于CSP组[98.21%(219/223)比94.47%(205/217)](P<0.05)。HSP组手术医师满意度评分高于CSP组[(3.6±0.5)分比(3.1±0.5)分](P<0.01)。结论HSP用于治疗直径4~10 mm的结直肠小息肉,术中出血率及手术费用较低,医师手术满意度较高,相较于CSP,其安全性及经济学效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息肉 冷圈套切除 热圈套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