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康月茜 张任飞 +2 位作者 张婧 马瑜珊 李扬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676-678,共3页
目的了解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 目的了解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以痰标本为主,占90.85%;主要分布在ICU病房、呼吸内科等科室;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14.5%~30.5%,对其他抗菌药物呈不同程度的耐药;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耐碳青酶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及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基因检测
2
作者 闫小利 谢晗雨 +3 位作者 宋瑞雅 陈清清 林玉玲 张建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临床特征,通过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和碳青... 目的了解某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临床特征,通过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碳青霉烯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共分离328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痰液标本184株(56.10%),创面分泌物标本60株(18.29%),尿液标本45株(13.72%),静脉全血标本24株(7.32%),胸腔积液和腹水标本10株(3.05%),组织标本4株(1.22%),导管标本1株(0.30%)。菌株来自21个科室,其中重症医学科111株(33.84%)、烧伤科34株(10.37%)、泌尿外科29株(8.84%)、呼吸科26株(7.93%)、综合病房17株(5.18%)、神经外科14株(4.27%)、血液内科11株(3.35%)、肝胆外科11株(3.35%)、心血管外科11株(3.35%)、骨科10株(3.05%)、神经内科10株(3.05%)、儿科8株(2.44%)、感染科6株(1.83%)、胃肠外科6株(1.83%)、内分泌科6株(1.83%)和肾内科5株(1.53%),其他科室13株(3.96%)。检出22株(6.71%)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达100.00%,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26%、89.33%、83.23%、81.10%和81.71%;对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2.26%、17.07%、16.77%和16.1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15%和7.93%。分离CRPA菌株30株,分离自重症医学科(63.34%,19/30)、神经外科(13.33%,4/30)、呼吸科(10.00%,3/30)和其他科室(13.33%,4/30);标本来源于痰液(86.67%,26/30)、分泌物(6.67%,2/30)、尿液(3.33%,1/30)和静脉全血(3.33%,1/30)。结论本研究MDR-PA和CRPA检出率较低,CRPA菌株主要产VIM-2型和IMP-9型金属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药特征 bla VIM-2 bla I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地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10种膜蛋白编码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卢赞 赵红燕 +4 位作者 李春付 尹利民 任宝军 宋贵波 杨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掌握昆明地区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膜蛋白表达的分子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四所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使用SYBR-PCR法定量检测10种膜蛋白编码... 目的 掌握昆明地区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膜蛋白表达的分子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四所医院2022年10月~2023年8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使用SYBR-PCR法定量检测10种膜蛋白编码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RE),包括mexA,B,C,D,E,F,X,Y及oprD,M。根据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CFP)、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耐药表型组合将菌株分为5组,包括全敏感组(Ⅰ组),全耐药组(Ⅱ组),IPM,MEM耐药、CAZ及CFP敏感组(Ⅲ组),IPM耐药、MEM非耐药(敏感或中介)组(Ⅳ组)和IPM,MEM耐药、CAZ和CFP非耐药组(Ⅴ组),分析不同耐药表型组间各膜蛋白编码基因的RE中位数情况。结果 共收集108株铜绿假单胞菌,Ⅰ组24株作为对照,84株为碳青霉烯耐药组,包括Ⅱ组32株,Ⅲ组22株,Ⅳ组13株和Ⅴ组17株。耐药组mexD,mexE,mexF,mexX和mexY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09.5~661.0,均P<0.05);mexA,mexB,mexC,oprD,opr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767.0~1 004.5,均P>0.05)。各膜蛋白编码基因RE在不同医院来源菌株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914~7.407,均P>0.05)。四组不同表型中,mexA和oprM RE在各组无规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mexA)=95.0~264.0,U_(oprM)=143.0~331.0);各组mexC RE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4.0~344.5,均P>0.05);mexE和mexY RE均高于对照组(U_(mexE)=48.0~230.0,U_(maxY)=83.0~184.0),mexB在Ⅳ组中低于对照组(U=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xD和mexF表现一致,在Ⅲ,Ⅳ,Ⅴ组表达高于对照组(U_(mexD)=34.0~102.0,U_(mexF)=65.0~113.0),mexX在Ⅱ,Ⅳ,Ⅴ组表达高于对照组(U=164.0,58.0,111.0),oprD仅在Ⅲ组表达低于对照组(U=1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rD在Ⅱ,Ⅳ,Ⅴ组中表达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81.0,102.0,144.0,均P>0.05)。结论 mexCD,mexEF,mexXY是昆明地区CRPA主要外排泵的膜蛋白组合,通过mexD,E,F,X,Y膜蛋白表达上调加强外排,mexAB-oprM外排泵与该地区CRPA碳青霉烯耐药相关性低,oprD低表达在不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中与外排机制共同发挥作用,但在产酶菌株中则未见显著的低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外排泵 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作用
4
作者 黄双旺 潘菲 +1 位作者 杨游萍 苏歆 《广东医学》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H)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 sulbactam,CSL)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分离自临床的10株...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H)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 sulbactam,CSL)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分离自临床的10株CPRA,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棋盘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BBH和CSL单用和联合用药对CRP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计算联合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应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筛选产生物膜菌株。进一步选择PA110菌株,检测BBH联合CSL对其生物膜形成抑制作用和预先形成生物膜消除作用。结果BBH对CRPA的MIC范围在512~2048 mg/L,CSL对CRPA的MIC范围在4~128 mg/L;BBH联合CSL使用的FICI范围在0.268~0.625,4株菌为协同作用,6株菌为相加作用。10株菌均产生生物膜,1株弱阳性,6株阳性,3株强阳性;PA110菌株生物膜强阳性,吸光度值X(1.145),为产生物膜最强菌株。在生物膜抑制实验中,BBH组中BBH浓度为512 mg/L时抑膜率为50.7%;CSL组中CSL浓度为1 mg/L时抑膜率为62.8%;联合用药组中,抑膜率为88.2%,联合用药抑膜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预先形成生物膜消除实验中,BBH组中浓度为512mg/L时抑膜率为44.5%;CSL组中浓度为1 mg/L时抑膜率为56.7%;联合用药组中抑膜率为80.9%。联合用药消膜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BH联合CSL能有效提高单药对CRPA的抑菌活性,抑制和消除生物膜的形成,为临床治疗CRPA提供新的可能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小檗碱 头孢哌酮-舒巴坦 铜绿假单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5
作者 高喆 赵京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778-1784,共7页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52例C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菌株药敏数据,分析结果差异、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52例CRPA感...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52例C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菌株药敏数据,分析结果差异、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结果:52例CRPA感染患者中,男性38例(73.08%),男女比例为2.7:1;平均年龄65 ± 14岁;科室最常见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17例(32.69%),其次是重症医学科12例(23.08%);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40例(76.92%);对于基础疾病,合并贫血患者36例(69.23%),呼吸系统疾病34例(65.38%),心脑血管系统疾病30例(57.69%);近2月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有34例(65.38%);半合成β内酰胺酶复合制剂31例(59.62%);52株CRPA中耐药率 ≥ 50%的抗菌药物从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多粘菌素是耐药率最低且药物敏感率最高的抗菌药物。结论:52例CRPA患者表明男性患者、住院时间过长、合并贫血及呼吸系统疾病、近2月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史均会增加感染耐药菌的风险,控制危险因素、缩短住院时长以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RPA) infection in a tertiary hospit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linical and bacterial susceptibility data of 52 CRPA-infected patients hospitalized from October 2017 to October 2022. Resul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for differences. Among the 52 CRPA-infected patients, 38 (73.08%) were male with a male-to-female ratio of 2.7:1. The average age was 65 ± 14 years, the department i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the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with 17 cases (32.69%), followed by the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department with 12 cases (23.08%). Sputum w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infection in 40 cases (76.92%). Underlying diseases included anemia in 36 cases (69.23%),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34 cases (65.38%), and cardiovascular/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30 cases (57.69%). Within the past two months, carbapenem antibiotics were used by 34 cases (65.38%). Semi-synthetic β-lactamase compound preparations were used by 31 cases (59.62%). Amongst the 52 strains of CRPA, the antibiotics with resistance rate ≥ 50% were imipenem and meropenem from high to low, and polymyxin was the antibiotic with the lowest resistance rate and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rate. Conclusion: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male gender, longer hospital stays, anemia,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recent use of carbapenem antibiotics are all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s. Controlling these risk factors, reducing hospital stays, and using antibiotics rationally could help mitigate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比较
6
作者 刘昌伟 王小华 +2 位作者 方玲 陈强 胡立芬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与多黏菌素B(PM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RPA感染患者75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CAZ/AVI组(48例)和PMB组(27例),分别静...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与多黏菌素B(PM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RPA感染患者75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CAZ/AVI组(48例)和PMB组(27例),分别静脉滴注CAZ/AVI和PMB。结果CAZ/AVI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PMB组(54.17%比29.63%,66.67%比37.04%,P<0.05),但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低于PMB组(0比48.15%,P<0.001)。两组患者疗程、联合治疗及30 d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Z/AVI治疗CRPA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较PMB更高,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多黏素B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7
作者 张宇琼 乔龙威 +1 位作者 高晶晶 李文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3期3448-3453,共6页
目的构建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ICU发生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8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模型组(n=507)和验证组(n=339)。收集患者... 目的构建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ICU发生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8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模型组(n=507)和验证组(n=339)。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CR-PA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统计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并通过验证组验证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14 d[OR=5.01(95%CI:2.97~8.46)]、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时间≥7 d[OR=6.52(95%CI:3.39~12.52)]、使用机械通气[OR=4.35(95%CI:2.20~8.60)]、合并下呼吸道感染[OR=4.56(95%CI:2.42~8.58)]、检出前使用抗菌药物[OR=1.88(95%CI:1.11~3.20)]和清蛋白≤30 g/L[OR=2.09(95%CI:1.19~3.69)]是ICU患者发生C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建模组和验证组验证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5%CI:0.850~0.910)和0.878(95%CI:0.838~0.918)。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效用。结论该研究构建的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从而减少CR-PA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特征、耐消毒剂基因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梁琼 李素艳 +3 位作者 蒙华莹 唐娟 覃卫娟 李春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44-449,共6页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特征,检测、分析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菌株同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2022年临床分离得到的252株CRPA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趋势。并随机选取其中30株菌株,采用聚合...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临床分离菌株的流行特征,检测、分析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及菌株同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2022年临床分离得到的252株CRPA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趋势。并随机选取其中30株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消毒剂基因qacEΔ1-sul1及aceⅠ的表达情况;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菌株同源性。结果CRPA的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63.49%)、肺泡灌洗液(17.06%);来自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其他ICU占比为40.87%,来自非ICU的占比为59.13%,非ICU病区主要分布在康复医学科(14.68%)和呼吸科(12.70%)。除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多黏菌素外,CRPA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30.00%以上。CRPA在ICU及非ICU病区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株临床分离的CRPA qacEΔ1-sul1和aceⅠ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6.67%、26.67%。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A型和B型为主要流行株。结论CRPA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加强对CRPA菌株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CRPA中qacEΔ1-sul1和aceⅠ两种耐消毒剂基因均有检出,但检出率均较低,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各病区的消毒效果监测。CRPA中存在A、B两种优势型别的克隆流行,应作为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防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消毒剂基因 同源性分析 药性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亚平 麦吾丽旦·居来提 +3 位作者 张中文 李玉珍 徐令清 温伟洪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o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机制及特征。方法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最低抑菌浓... 目的探究本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o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机制及特征。方法用BD phoenix M50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对筛查阳性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检测及ST分型。结果①收集22株临床分离CRPA,其中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22.7%),然后依次为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27.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9.09%),头孢吡肟(63.6%),头孢他啶和氨曲南(77.27%),环丙沙星(86.36%),左氧氟沙星(95.45%)。②22株CRPA表型检测结果显示产碳青霉烯酶共5株(22.7%)。③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有4株ST549型CRPA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IMP-45及丝氨酸β-内酰胺酶OXA-1,OXA-50,1株为ST245型CRPA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NDM-1,即5株CRPA菌株均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结论产碳青霉烯酶不是本院CRPA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机制,CRPA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率低且其耐药机制主要是产金属β-内酰胺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的表达与耐药性研究
10
作者 刘康 王万俊 +3 位作者 王亚平 吴珍珍 刘莉莉 李小月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2193-2197,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检测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Ⅲ型分泌系统(T3SS)4种毒力基因(exoT、exoY、exoS、exoU)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2-2023年临床检测的各种来源的耐碳青霉烯类铜... 目的探讨临床检测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中Ⅲ型分泌系统(T3SS)4种毒力基因(exoT、exoY、exoS、exoU)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2022-2023年临床检测的各种来源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87株,采用Vitek2-Compact仪器对菌株进行鉴定,并且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T3SS的4种毒力基因(exoT、exoY、exoS、exoU)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毒力基因型组合与抗菌药物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87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表达exoT与exoY基因的阳性率均为100.00%(87/87),exoS基因阳性率为77.01%(67/87),exoU基因阳性率为27.59%(24/87)。共检出4种类型的T3SS毒力基因型组合,以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组合为主,阳性率为71.26%(62/87),其次是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组合,阳性率为21.84%(19/8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组合对大部分常见抗菌药物,如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组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检出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携带表达的T3SS毒力基因主要以exoT+/exoY+/exoS+/exoU-基因型组合为主,不同毒力基因型组合的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Ⅲ型分泌系统 毒力基因 药性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黏菌素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碳青霉烯共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菌作用研究
11
作者 陈玲霞 邹雪寒 +2 位作者 张晓璠 李曦 潘红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4-551,共8页
目的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是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CZA耐药CRPA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难度不断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时间杀菌分析,探讨多黏菌素(COL... 目的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ZA)是治疗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抗生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然而CZA耐药CRPA菌株的出现使得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难度不断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时间杀菌分析,探讨多黏菌素(COL)对携带不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CZA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体外杀菌活性,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浙江省的一家三甲医院收集了CZA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全基因组测序筛选了携带不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5株代表性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包括携带bla_(KPC-2)的PA4696、携带bla_(KPC-90)的PA2207、携带bla_(KPC-33)的PA1308、携带bla_(VIM)的PA2070、携带bla_(IMP-45)的PA6227。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确认了实验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对COL敏感的菌株进行重复的时间杀菌实验。结果 5株CRPA菌株均对CZA耐药(MIC≥16/4 mg/L),对COL敏感(MIC≤2 mg/L);其中携带bla_(IMP-45)的菌株PA6227表现出特殊的药敏表型(ISMR),对亚胺培南(IPM)敏感(MIC=2 mg/L)而对美罗培南(MEM)(MIC=128 mg/L)等其他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时间杀菌曲线显示,5株CZA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在前2~8 h被不同浓度的COL完全抑制,但随后恢复生长。结论 COL对CZA耐药的CRPA菌株具有体外杀菌活性,但不能单独使用。不同类型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会影响CZA的作用效果,但与COL的杀菌活性无关,携带不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的分离株均在不同时间恢复生长。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以调整给药间隔或药物浓度,以维持COL的浓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注意具有ISMR这一特殊药敏表型的CRPA在临床上的出现,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铜绿假单 时间杀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现状及耐药机制分析
12
作者 丁金蓉 李小彬 +1 位作者 王蔚 翁育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70-173,共4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不恰当使用,加之细菌自身不断的自我进化,细菌耐药情况愈发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出现,使临床用药面临严重挑战。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全国的感染率、定植率逐年上升,其中,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尤为突出...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不恰当使用,加之细菌自身不断的自我进化,细菌耐药情况愈发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出现,使临床用药面临严重挑战。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全国的感染率、定植率逐年上升,其中,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尤为突出。为临床用药及预防、抗生素研究提供相应科学依据,本文就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国内现状、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现状 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彭钇露 王红梅 +2 位作者 李迟 张交生 齐利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9-1175,共7页
目的探究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CRPA感染患儿60例作为CRPA组,... 目的探究儿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CRPA感染患儿60例作为CRPA组,随机选取同期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儿8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CRPA感染患儿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52%,31/60),检出部位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53%,32/6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1年内侵袭性治疗史、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有基础性疾病史、入住ICU、入院后接受侵入性操作、抗生素应用时间>14 d及抗生素应用种类≥3种与CRPA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1年内侵袭性治疗史(OR=3.228)、入院前使用抗生素(OR=4.052)、抗生素应用时间>14 d(OR=4.961)及抗生素应用种类≥3种(OR=3.687)是儿童感染CRP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CRPA感染可能与1年内侵袭性治疗史、入院前抗生素应用、入院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抗生素使用种类多样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小芬 蔡莺莺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6期70-73,共4页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临床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培养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CRPA菌株的临床科室、标本类型、患者年龄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PA 1660株,其中CRPA 314株(18.92%)。CRPA菌株的检出率以2018年最高,检出科室以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80岁。药敏结果显示CRPA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存在小幅度波动,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4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持续>50%,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15%。结论 2018—2022年CRPA菌株检出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5年来均低于15%,可优先用于临床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药率 临床分布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
15
作者 梁鑫 侯秀峙 陈建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收集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定植菌株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 目的调查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对收集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分为研究组(定植菌株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n=126)、对照组(定植菌株非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n=174),单因素及Logistic分析定植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高危人群,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来源、患者年龄及分布科室,使用纸片协同法测定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是否产金属β-内酰胺酶,采用外排泵抑制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外排泵。结果300例标本中,共检出126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42.00%,其中痰液标本占比最多为71.43%(90/126),其次为尿液,占比9.52%(12/126)。126例体内定植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标本中,按年龄分布,以61-70岁人群占比最多为45.24%(57/126),其次为71-80岁人群,占比30.16%(38/126);按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患者占比最多为35.71%(45/126),其次为呼吸内科患者,占比30.16%(38/126)。经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显示,33株(26.19%)菌株显示产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经外排泵抑制试验显示,79株(62.70%)菌株显示存在外排泵机制。联合组混合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混合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以61-70岁人群最为常见,重症医学科及呼吸内科感染风险较高,而铜绿假单胞菌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主要为产金属β-内酰胺酶及外排泵机制,混合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及多种抗菌药物联用是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临床分布 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机制分类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40
16
作者 明德松 吴一波 +1 位作者 朱焱 谢尊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机制的分布。方法 应用多底物 多抑制剂协同法检测34株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PA临床分离株,推测其耐药机制并分析其分布。结果 D2 缺乏、外排泵和产金属酶分别占3种机制的14 7%、35 3%...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机制的分布。方法 应用多底物 多抑制剂协同法检测34株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PA临床分离株,推测其耐药机制并分析其分布。结果 D2 缺乏、外排泵和产金属酶分别占3种机制的14 7%、35 3%和50 0%。结论 产金属酶是PA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最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金属 外排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f MS1000质谱鉴定系统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临床价值评估
17
作者 陆丹 沈艳丽 +4 位作者 魏望 周雪婷 曹宇杰 潘倩 薛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市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60株和铜绿假单胞菌80株,其中...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邳州市人民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60株和铜绿假单胞菌80株,其中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3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3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RPA)50株,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SPA)30株。分别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进行检测,评估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的能力。结果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检测结果与mCIM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果完全一致,30株CRKP中,有28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2株阴性;50株CRPA中,有15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35株阴性;30株CSKP和30株CSPA均为阴性。3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Autof MS 1000质谱鉴定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的结果与mCIM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一致,且既有mCIM法低成本的特点,又有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速度快、准确率高的优点,可用于临床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肺炎克雷伯 铜绿假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B类碳青霉烯酶与耐药现状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丽娟 李武平 +4 位作者 史皆然 徐修礼 刘冰 孙慧英 马春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559-561,共3页
目的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 目的调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及其B类碳青霉烯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该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共76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情况,并通过药物敏感试验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结果 76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ICU、神经内科ICU、烧伤科,分别占36.8%、25.0%、13.2%;所检菌株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50株携带VIM基因,17株携带IMP基因,2株携带SIM基因,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及泛耐药现象严重,其原因可能与多耐药基因表达及膜孔蛋白缺失有关,耐药基因以VIM、IMP为主,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 铜绿 亚胺培南 外膜蛋白质类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联用抗菌药物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抑菌的研究
19
作者 谭颖华 廖彬 +6 位作者 陆巧燕 贺勤 肖衍豪 谢友凤 杜顺霞 蒙铖 张宇 《北方药学》 2024年第7期9-11,14,共4页
目的:研究痰热清联用抗菌药物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临床标本中分离、收集46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使用微量肉汤稀释药敏实验测出痰热清、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各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使用微量... 目的:研究痰热清联用抗菌药物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临床标本中分离、收集46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使用微量肉汤稀释药敏实验测出痰热清、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各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使用微量棋盘稀释药敏实验测出痰热清联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抑菌效果,根据计算出的FIC数值判定联合用药后的抗菌作用。结果:痰热清联合头孢他啶表现为61.4%相加作用、25.7%无关作用,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表现为55.7%相加作用、35.7%无关作用。结论:痰热清联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头孢他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铜绿假单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及联合药敏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明 杨喜民 +1 位作者 王刚 雷光文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产酶现状和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治疗CR-PA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琼...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产酶现状和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为治疗CR-PA感染提供合理用药的实验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细菌。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MIC测定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规定标准进行。结果从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190株铜绿假单胞菌,CR-PA占9.5%,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其中有10株同时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AmpC酶,4株仅产MBLs。头孢吡肟、头孢派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与阿米卡星的协同率分别为33.3%、61.1%、27.8%。结论 CR-PA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其产酶率高,耐药性严重。建议临床对CR-PA引起的感染应使用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抗生素 金属Β-内酰胺 AMPC 最低抑浓度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