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以江苏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彦随 胡业翠 郑宇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32,共8页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耕地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耕地资源供给更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区域耕地资源容许城市、生态建设的占用量。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对无锡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耕地资源态势。以及用地需求与耕地资源变化关系分析,构建了区域容许耕地转换模型(MAC),并应用该模型测定了无锡市2030年以前容许"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量。据此确定区域耕地保护的底线和调控指标,为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区域耕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同时,为多目标导向下的区域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量化方法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耕地资源 容许耕地转换模型 无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粮食购销模式下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红波 袁愿 孙慧宁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8-41,共4页
粮食购销模式是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基础,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应该与粮食购销模式相适应。文章从我国粮食购销模式的转变入手,分析了粮食统购统销模式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缺陷,提出了粮食经济获取能力概念,并以此构建粮食市场化配置模... 粮食购销模式是建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基础,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应该与粮食购销模式相适应。文章从我国粮食购销模式的转变入手,分析了粮食统购统销模式下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的缺陷,提出了粮食经济获取能力概念,并以此构建粮食市场化配置模式下的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1981—2014年间两种粮食购销模式下我国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购销模式 耕地压力指数模型 理论与实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耕地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国刚 杨德刚 +1 位作者 苏芮 唐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086,共6页
耕地是一种公众资源,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需求,以及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等功能。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区域能值足迹模型、耕地能值足迹模型两种能值改进模型,从时间序列上(1978~2007年)对新疆耕地资源... 耕地是一种公众资源,承载着保证粮食安全、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用地需求,以及生态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要求等功能。运用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及区域能值足迹模型、耕地能值足迹模型两种能值改进模型,从时间序列上(1978~2007年)对新疆耕地资源利用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3种模型的优缺点。结果表明:1978~2007年间,新疆人均耕地生态足迹不断上升,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无规律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新疆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不断下降。耕地能值足迹模型显示,新疆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由1978年的5.63下降到2007年的0.60,新疆耕地利用逐步由可持续状态(1978~2000年)恶化为不可持续状态(2001~2007年)。3种模型的对比研究表明:区域能值足迹模型不适合对耕地利用进行评价,只能从总体上分析一个区域的可持续状况;耕地能值足迹模型评价效果最好,能更客观地反映出耕地利用的可持续状态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生态足迹模型的不足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模型 区域能值足迹模型 耕地能值足迹模型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指数 耕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出模型的耕地价格评估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梦洁 曲福田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9-362,共4页
要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而这种机制必须以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为基础。文章详细分析了耕地产出的影响因子,并针对具体情况,初步确立了适宜我国国情的耕地产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价格评... 要实现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约束机制,而这种机制必须以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为基础。文章详细分析了耕地产出的影响因子,并针对具体情况,初步确立了适宜我国国情的耕地产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价格评估方法,同时以江苏省吴江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和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评述了本方法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产出模型 耕地价格评估 评估方法 影响因子 吴江市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类基本生产力模型 基本生产力模型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凤兰 李凤民 刘慧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文章从时间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本中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基于一个新概念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以逻辑斯谛的种群增长模型(Logistic model)为基础,结合最低粮食安全保障的经济指标,建立以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为目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基... 文章从时间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本中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基于一个新概念即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以逻辑斯谛的种群增长模型(Logistic model)为基础,结合最低粮食安全保障的经济指标,建立以保障人类粮食安全为目标的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时间的基本模型和动态模型。拟以模型帮助政府减少在耕地资源利用和人口管理过程中的"黑箱操作"行为,为政府的耕地资源管理与人口管理决策提供模型依据,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耕地资源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时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保护模型下福建省耕地保护的研究
6
作者 张和东 《台湾农业探索》 2009年第6期28-30,共3页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根据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分析,探求福建省耕地减少的原因,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措施,力求为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理论...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文根据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分析,探求福建省耕地减少的原因,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措施,力求为进一步有效地保护耕地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福建省 耕地压力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尺度的耕地时空格局演变与分异性研究
7
作者 唐若宜 李发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7,共11页
流域尺度下的耕地分布跨度大,为探究流域耕地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4大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核密度方法分析流域耕地与其他土地利... 流域尺度下的耕地分布跨度大,为探究流域耕地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基于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以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4大流域为研究区,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模型、核密度方法分析流域耕地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情况、耕地重心迁移和耕地聚集特征,并对4大流域水田旱地分异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间4大流域耕地面积均减小,其中海河流域耕地减小率最大,为9.16%;除海河流域耕地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外,其他流域耕地重心均向东北方向迁移,整体耕地重心向北方向迁移,1990—2020年迁移距离分别为1.8、5.9和5.1 km;4大流域水田、旱地除部分水旱田调整外,主要是在林地、城乡用地和草地3种土地利用之间进行,转移主要发生在2010—2020年期间。1990—2020年黄河流域水田面积减少了9.35%,旱地面积减少了4.91%;淮河流域水田面积增加了3.51%,旱地则减少了7.10%;海河流域水田和旱地分别减少了70.46%和6.71%;长江流域水田和旱地分别减少了8.15%和1.72%。黄河、淮河、海河和长江4大流域为国家水网的主网,与本研究范围一致,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耕地资源与水网建设匹配性提供必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时空格局 核密度分析 耕地重心模型 水田旱地 水旱分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某地耕地资源变更预测及缓解措施
8
作者 麦兰芳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4期63-66,共4页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海南省某地耕地资源紧张程度,并对2023—2032年耕地资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2年,研究区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粮播面积、粮食自给率、复种指数等均呈下降趋势,耕... 本文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灰色GM(1,1)预测模型,分析海南省某地耕地资源紧张程度,并对2023—2032年耕地资源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22年,研究区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粮播面积、粮食自给率、复种指数等均呈下降趋势,耕地压力指数呈逐渐增大,耕地资源紧张程度逐年上升;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复种指数的级比检验值和C值均符合行灰色GM(1,1)预测模型,2023—2032年都将呈继续下降趋势,且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复种指数在现有基础上会降低50%以上,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缓解措施,以期能为当地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压力指数模型 灰色GM(1 1)预测模型 耕地资源 缓解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1995-2013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陈素平 张乐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3期167-173,187,共8页
[目的]探索安徽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为管理层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C-D生产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5—2013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 [目的]探索安徽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为管理层制定粮食安全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C-D生产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安徽省1995—2013年粮食生产与耕地压力的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突出。人口由1995年6 000万,增至2013年6 929万,呈线性增长态势,而耕地面积则由1995年4.29×106 hm2减少至2013年4.19×106 hm2,呈下降态势;(2)研究时序内,耕地压力指数均值为0.345,承载力指数均值为0.747,耕地资源禀赋尚处盈余状态,为全国商品粮盈余地区,平均盈余率达25.32%;(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影响,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001 458,0.116 508,有效灌溉面积、劳动力、农机总动力、化肥、农膜、农药、农村用电量对粮食生产具有弱负向影响。[结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保障安徽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压力模型 C-D生产模型 驱动因子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俊文 史丙仑 刘官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6-409,共4页
通过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构建耕地压力指数因素分解模型,探讨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未突破警戒线,但各县(市)耕地压力不平衡,鄱阳湖生态经济... 通过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变化,构建耕地压力指数因素分解模型,探讨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未突破警戒线,但各县(市)耕地压力不平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耕地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各县(市)耕地压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从平均效应来看,导致耕地压力减小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作物单产水平的提高,导致耕地压力增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人均食品作物需求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播种强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耕地压力模型 因素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梦洁 曲福田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2,55,共4页
耕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在我国 ,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耕地质量损失是十分严重的。以江苏省为例 ,采用耕地产出模型 ,由分区域的耕地基本产量计算得出区域综合平均基本产量 ,从而定量揭示该省... 耕地保护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 ,在我国 ,由于耕地数量减少而导致的耕地质量损失是十分严重的。以江苏省为例 ,采用耕地产出模型 ,由分区域的耕地基本产量计算得出区域综合平均基本产量 ,从而定量揭示该省 13个城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所导致的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程度 ,以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图 1,表 4 ,参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结构性质量变化 耕地保护 江苏 变化模式 耕地产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19年河南省兰考县土地利用变化对耕地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睿瑜 张芷温 +6 位作者 李文龙 李明宇 牛勇 张荣华 张光灿 袁利 张春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2-117,124,共7页
[目的]探索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耕地风蚀现状、年度动态及其变化原因,为区域风蚀研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2018,2019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耕地风蚀模型计算风蚀模数,... [目的]探索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耕地风蚀现状、年度动态及其变化原因,为区域风蚀研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河南省兰考县为研究对象,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2018,2019年土地利用信息,采用耕地风蚀模型计算风蚀模数,分析土地利用年度变化对耕地风蚀的影响。[结果]①2018-2019年,兰考县土地利用以水浇地为主,出现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面积为21.40 km^(2),水浇地动态度为-1.54%,主要变化类型为水浇地转为其他林地,面积7.19 km^(2)。②兰考县耕地风蚀主要为微度,其次为轻度。2018-2019年,轻度侵蚀面积减少17.04 km^(2),动态度为-12.13%。③2018-2019年,兰考县耕地风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浇地面积、空间位置的变化,因水浇地转出导致侵蚀减少的面积为3.36 km^(2),主要位于仪封乡、城关镇等区域;因水浇地转入造成侵蚀增加的面积为0.98 km^(2),主要位于仪封乡、葡萄架乡等区域。[结论]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预防区土地利用结构、耕地风蚀特点鲜明,水浇地变化直接影响耕地风蚀。因此,区域应多关注耕地风蚀治理及耕地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动态变化 耕地风蚀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 风沙预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基于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双重视角 被引量:30
13
作者 靳亚亚 赵凯 肖桂春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19,共8页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理论框架,并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综合确定出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方法:粮食供需平衡法,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研究结果:(1)2013年陕西省粮食耕地... 研究目的: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重视角,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的理论框架,并以陕西省11个市(区)为例,综合确定出陕西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分区。研究方法:粮食供需平衡法,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研究结果:(1)2013年陕西省粮食耕地赤字25.972×104 hm2,人均赤字0.007 hm2;耕地生态赤字49.162×104 hm2,人均赤字0.013 hm2。(2)在同时考虑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情况下,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给付区(西安、杨凌、铜川、汉中、安康、商洛)、4个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受偿区(榆林、延安、渭南、宝鸡)和1个平衡区(咸阳)。研究结论:应增强公众对于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认可程度,且补偿支付额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耕地赤字量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补偿分区 粮食供需平衡法 耕地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能值⁃生态足迹的耕地休耕规模研究--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 被引量:21
14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2 位作者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47-5763,共17页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县的贵州省松桃县为案例区,修正了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EC和EF,简称“修正模型”)与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ESIcl),测算了松桃县2016年休耕面积范围值。结果表明:(1)耕地能值生态盈亏可以作为乡镇是否应该休耕的判定标准,基于此测算的最大休耕面积关键在于测算生态耕地面积。总体来看,全县耕地能值生态赤字,应该安排耕地休耕;从分乡镇来看,有3个乡镇可以不休耕、25个乡镇应该休耕。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和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最大休耕面积分别19558.62hm^(2)和17673.83hm^(2)。最大休耕面积中等及以上等级的乡镇散布于4个区域的8个乡镇。(2)ESIcl可以作为休耕乡镇时序的判定标准,其优先休耕乡镇的最大休耕面积之和即为全县最小休耕面积。全县ESIcl偏低,应该适度休耕。优先休耕、适度休耕和暂不休耕的乡镇分别有2个、23个和3个。全县最小休耕面积1396.10hm^(2),占耕地面积的1.88%。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全县休耕面积范围值1396.10-19558.6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6.34%;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休耕面积1396.10-17673.8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3.8%。修正模型和ESIcl为测算区域休耕规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其他类似区域开展休耕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规模 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 贵州省松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耕地安全压力测试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德华 刘维忠 盛洋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92-800,共9页
以典型干旱区新疆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耕地资源和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特征的理论及现状分析,分别运用耕地拉力指数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指标体系、AHP—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得到2010—2019年新疆耕地资源(数量)压力状况和耕地生态... 以典型干旱区新疆为研究区域,基于对耕地资源和耕地生态安全压力特征的理论及现状分析,分别运用耕地拉力指数模型、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指标体系、AHP—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得到2010—2019年新疆耕地资源(数量)压力状况和耕地生态安全值,并进一步对各地州的耕地生态安全进行测度,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10—2019年新疆耕地资源(数量)处于“安全压力区”,而耕地生态处于“不安全”状态,给新疆整体的耕地安全带来了较大压力;2010—2019年各地州的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差距较大,安全指数呈“北疆>南疆>东疆”的空间格局。根据压力来源,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测试 耕地拉力指数模型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AHP—熵值法 耕地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山地小城镇耕地保护分区方法与实证——以肇兴镇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诗文 杨柳 《热带农业工程》 2020年第3期86-90,共5页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划定耕地保护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和管理的前提。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耕地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测度出肇兴镇耕地空间可达性指数。考虑研究区耕地以坡耕地为主,耕地保护区的划定加入坡...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划定耕地保护区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和管理的前提。运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构建耕地空间可达性评价模型,测度出肇兴镇耕地空间可达性指数。考虑研究区耕地以坡耕地为主,耕地保护区的划定加入坡度因素,结合耕地可达性指数划定肇兴镇耕地保护区,最后将肇兴镇耕地保护区划定为4个类型,限制利用区、一般保护区、积极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结果表明:限制利用区耕地面积为1.11 km^2,占比7%;一般保护区耕地面积为9.65 km^2,占比57%;积极保护区耕地面积为4.05 km^2,占比24%;重点保护区耕地面积为1.96 km^2,占比12%。该结论可为地表起伏较大的山地小城镇耕地差异化保护分区研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小城镇 耕地保护分区 耕地空间可达性模型 肇兴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保护数量研究
17
作者 赵哲远 华元春 +1 位作者 章鸣 徐忠国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8年第2期19-24,共6页
浙江省虽属于"粮食净输入省,"可适度地减少粮食生产任务,但是依然有保护耕地的义务,而且耕地保护数量必须有一条底线。从浙江省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土地生产潜力着手,根据"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模型(MAC),"测... 浙江省虽属于"粮食净输入省,"可适度地减少粮食生产任务,但是依然有保护耕地的义务,而且耕地保护数量必须有一条底线。从浙江省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土地生产潜力着手,根据"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模型(MAC),"测算浙江省未来区域保护耕地的数量底线是163.73×104hm2,为地方政府保护耕地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区域容许耕地转换量模型 土地利用规划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丘陵地区田地面积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新民 《华北自然资源》 2024年第6期102-105,共4页
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块分散,传统的农田调查和面积测量方法面临诸多挑战。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多角度采集影像,能够获取更为全面和真实的地物纹理细节。文章以某地形复杂的园林区域为例,在倾斜摄... 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块分散,传统的农田调查和面积测量方法面临诸多挑战。倾斜摄影测量技术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多角度采集影像,能够获取更为全面和真实的地物纹理细节。文章以某地形复杂的园林区域为例,在倾斜摄影测量构建的实景三维模型基础上,应用耕地语义分割模型对影像中的像素逐一分类,对实验区域园林进行精确识别和分割,最后人机交互进行地块面积测算。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面积调查效率,为丘陵地区田地管理、产量评估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测量 耕地语义分割模型 面积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动态仿真技术在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应用——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
19
作者 吴胜军 薛怀平 +1 位作者 王茜 徐新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1-265,共5页
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把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看作是人口、耕地、生产、收入、教育和社会等6个相互影响的子模块构成的系统,运用灰色总体动态仿真技术,以这6个子模块为基础,建立起系统的总体动态仿真分析模型,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 以湖北省崇阳县为例,把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看作是人口、耕地、生产、收入、教育和社会等6个相互影响的子模块构成的系统,运用灰色总体动态仿真技术,以这6个子模块为基础,建立起系统的总体动态仿真分析模型,并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灰色动态仿真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农村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发展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崇阳县 农村生态经济系统 灰色动态仿真技术 灰色系统理论 劳动力模型 耕地模型 生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to the Driving Force Model and Drives Factor on the Utilized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in Qinghai Lake Area 被引量:5
20
作者 赤旦多杰 淡乐蓉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6期150-154,共5页
Using path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ystem dynamics method to study the driving force of cultivated land in Qinghai Lake Area, and using gradually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stabli... Using path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ystem dynamics method to study the driving force of cultivated land in Qinghai Lake Area, and using gradually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stablish the driving force model of utilized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Driving factors, action mechanism and process of utilized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were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ces during all factors were compared. The study provides some decision basis for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nd resources in Qinghai Lak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ghai Lake Area Utilized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Driving force model Driving fa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