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共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中的公债征购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泽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7,共10页
公债征购是中共在解放区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一项政策,虽然有多个解放区制定过实施细则,但是仅在陕甘宁边区试行效果显著。公债征购是中共巩固和平民主统一战线、暂时缓和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争取农民支持、与群众自下而上... 公债征购是中共在解放区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一项政策,虽然有多个解放区制定过实施细则,但是仅在陕甘宁边区试行效果显著。公债征购是中共巩固和平民主统一战线、暂时缓和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争取农民支持、与群众自下而上的土地改革运动相配合、改变党在土地改革中落后局面和巩固合法性的产物。中共提出公债征购除从现实考虑外,还有思想基础,也是对中间势力和国民党提出以土地债券平均地权的回应。它是《五四指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五四指示》的方针是一致的。从其发布与实施看,体现了中共中央决策的审慎性和地方实施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公债征购 耕者有其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耕者有其田”口号的区别 被引量:2
2
作者 董世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31-34,共4页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耕者有其田”:一个是孙中山提出的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口号;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的口号。不论是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耕者有其田”,都对中国历史的...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耕者有其田”:一个是孙中山提出的用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口号;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的口号。不论是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耕者有其田”,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 中国共产党 土地问题 地主阶级 中国近代 中国历史 大地主 封建土地制度 口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者有其田”制度背后的隐性危机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祥临 《学术前沿》 2012年第12期72-78,共7页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现象,但同时也让地主得以复活,基本标志就是土地流转以收取地租为条件。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看到其必要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对耕者有其田制度的根本性损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正在发...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必然现象,但同时也让地主得以复活,基本标志就是土地流转以收取地租为条件。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看到其必要性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对耕者有其田制度的根本性损害。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正在发生质的变化,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应采取相应对策,抑制地主复活,继续坚持耕者有其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 农民 地主 耕者有其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土地制度:历史、现实与未来——由《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成举 高万芹 《古今农业》 2013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张路雄先生新近出版的《耕者有其田——中国耕地制度的现实与逻辑》一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于土地制度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的观点可谓是"旗帜鲜明",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耕者有其田 耕地 土地承包关系 耕作 未来走向 农民分化 土地调整 集体所有 土地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农村土地问题的理念:从“平均地权”到“耕者有其田”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畅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1-36,共6页
孙中山农村土地问题理念,既来源于其感性经历和现实观察,又得益于学理分析和中外相关学说。"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存在内在逻辑联系,"平均地权"应包括农村土地在内。"耕者有其田"实质是在... 孙中山农村土地问题理念,既来源于其感性经历和现实观察,又得益于学理分析和中外相关学说。"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存在内在逻辑联系,"平均地权"应包括农村土地在内。"耕者有其田"实质是在土地国有制下,让农民拥有使用权。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手段,是用和平方法创设。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具有超前性、模糊性、改良性、软弱性、空想性等特征,这些特点对国共两党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不同路径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农村土地问题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耕地归属权的变迁论“耕者有其田”的实现形式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祥林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4期113-120,共8页
从小农经济到农村集体经济再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经历了三次变化,在每一次变化中,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都得到了释放,但由于制度安排自身的缺陷,新的问题也同时产生。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监管制度不到位以及分配... 从小农经济到农村集体经济再到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经历了三次变化,在每一次变化中,村民的劳动积极性都得到了释放,但由于制度安排自身的缺陷,新的问题也同时产生。农村集体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监管制度不到位以及分配制度不合理,使得劳动生产率长期在低位徘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由于单户作业阻碍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从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受到负面影响。传统意义上对耕者有其田的理解是土地所有者与土地使用者合二为一,但事实表明这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耕者从土地上获得更多收益,农民的生活保证预期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在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被打破的情况下,土地撂荒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探索耕者有其田的新的实现方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土地入股和农村工业化就是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土地产权 小农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 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愿耕者有其田,弃耕者权益得到保护”——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困难和问题及应坚持的原则 被引量:1
7
作者 崔忠仁 《广西经济》 2012年第7期25-26,共2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逐渐由沿海向内地、由自发无序向规范有序发展。实践证明,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逐渐由沿海向内地、由自发无序向规范有序发展。实践证明,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耕者有其田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保护 权益 弃耕 农村集体土地 农业科技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田者必自耕”与“耕者有其田”——两种土地思想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天弘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5期41-43,共3页
王源与孙中山是两位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前者为清初激进的反对封建土地兼并的思想家,后者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分别生活在清王朝前后不同时期。由于历史时代因素的影响,王源与孙中山都特别关注... 王源与孙中山是两位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前者为清初激进的反对封建土地兼并的思想家,后者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们分别生活在清王朝前后不同时期。由于历史时代因素的影响,王源与孙中山都特别关注当时社会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土地问题,并分别就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王源为改革封建土地制度提出了“惟农有田”论及“有田者必自耕”的口号。孙中山为推翻封建土地制度打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本文就王源与孙中山的两种土地思想作一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思想 惟农有 耕者有其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改政策——耕者有其田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连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43,共2页
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之一,是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深刻社会变革,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最终目的是使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下获得解放。
关键词 军事管制委员会 耕者有其田 人民政权 土地所有制 封建剥削 耕者有其田 土改运动 中心任务 根本性措施 农业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与“耕者有其田”
10
作者 陶季邑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5-89,共5页
中国国民党在其历史上曾三次主张或实行过“耕者有其田”:一次在孙中山晚年时期;一次是蒋经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赣南时期;一次是台湾五十年代土改时期。现对这三次“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及实施情况作一述评。 1.孙中山早年有过“... 中国国民党在其历史上曾三次主张或实行过“耕者有其田”:一次在孙中山晚年时期;一次是蒋经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赣南时期;一次是台湾五十年代土改时期。现对这三次“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及实施情况作一述评。 1.孙中山早年有过“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据梁启超回忆,1899年孙中山在日本同他谈论土地问题时就指出:“……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已,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承领 大地主 孙中山晚年 蒋经国 自耕农 国民党 地价 农民 台湾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刚性悖论视角下的耕者有其田
11
作者 丁长发 《新疆农垦经济》 2016年第8期22-29,42,共9页
文章根据马克思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批评我国耕者有其田的五大论据:意识形态论和违宪论、耕地资源禀赋下的土地社会保障论、土地兼并论、耕地主体保护论、阻碍城市化论展开全面分析,进而指出我国农地目前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产权改革... 文章根据马克思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批评我国耕者有其田的五大论据:意识形态论和违宪论、耕地资源禀赋下的土地社会保障论、土地兼并论、耕地主体保护论、阻碍城市化论展开全面分析,进而指出我国农地目前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产权改革,还包括农地产权权利的保护问题,并建议在我国偏远地区先建立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产权分析 权利保护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者有其田”的探索与实践
12
作者 刘永红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28-32,40,共6页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从洪秀全起,通过近一百年的不断探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台湾,国民党改良主义的土改方案部分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完成了土地革命,彻底...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实现“耕者有其田”。从洪秀全起,通过近一百年的不断探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台湾,国民党改良主义的土改方案部分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完成了土地革命,彻底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本文就一个世纪以来、耕者有其田”的探索与实践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五十年代 土地问题 问题的核心 耕者有其田 圣库 没收地主土地 中国民主革命 土地所有制 封建剥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者有其田 商者有其股
13
作者 郭凡生 《印刷经理人》 2012年第8期20-20,共1页
一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讲到了"耕者有其田",但他最终没有落实。毛主席落实了,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但他后来又把这一套收回去了,因而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国今天的创新是从农民包产到户开始的,这也叫做"耕者有其田"。而... 一百余年前,孙中山先生讲到了"耕者有其田",但他最终没有落实。毛主席落实了,他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但他后来又把这一套收回去了,因而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国今天的创新是从农民包产到户开始的,这也叫做"耕者有其田"。而"耕者有其田"的方式走进商业世界,走进企业就变成了“商者有其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包产到户 孙中山 毛主席 农民 商业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证“耕者有其田”
14
作者 王鹏 《农经》 2008年第11期58-59,共2页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经历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对岛内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的历次土地改革,均是以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目标,始终奉行'耕者有其田&...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经历了三次土地政策改革,对岛内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的历次土地改革,均是以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目标,始终奉行'耕者有其田'的最高原则,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由此构筑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而实现了土地改革的目标,收到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伴随着多次土地改革,也产生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包括土地金融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保护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征收 耕者有其田 台湾经济 土地银行 土地政策 农村金融 土地法 政策措施 农业用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者有其田:历史热忱及其现代困境(代后记)
15
作者 刘云生 《中国不动产法研究》 2011年第1期227-228,共2页
在中国,'耕者有其田'不仅仅是数千年来的经济场景,更是一种政治语境;不仅仅解释了农民阶层撼天动地的革'命'热情,成为中国历史大车遵循起点——终点——起点大循环的舵盘与引擎,更是各色统治者或政治家牧民、亲民政治... 在中国,'耕者有其田'不仅仅是数千年来的经济场景,更是一种政治语境;不仅仅解释了农民阶层撼天动地的革'命'热情,成为中国历史大车遵循起点——终点——起点大循环的舵盘与引擎,更是各色统治者或政治家牧民、亲民政治的坚硬底座。'耕者有其田'反映的是一种朴素而实在的身份性平等和土地利益的内部平均。所谓身份性平等,实则表现为一种身份认同及其基本社会保障。直而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土地利益 身份性 农民阶层 土地经营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收益 农村土地改革 土地资源 基本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耕者有其田”到“能者经营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评《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及地权流动》
16
作者 许月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4年第2期177-177,156,共2页
农村土地制度不断发生着变化,《农村土地制度演进及地权流动》一书总结了其变化的核心走向,并揭示了几种地权流动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作者以追根探底的精神、以多学科结合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问题。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耕者有其田 地权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土地革命纲领 被引量:4
17
作者 卢孔德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6-61,共6页
本文首次明确肯定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是与农民革命相结合的土地革命纲领 ;指明“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性质不同 :前者主张土地改良 ,后者提倡土地革命 ;批评陈伯达否认“耕者有其田”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平均地权'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文杰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3,共2页
"耕者有其田"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一、"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确立与实现1".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初步确立。在1921年7月召开... "耕者有其田"反映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强烈愿望。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和追求目标。一、"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确立与实现1".耕者有其田"土地制度的初步确立。在1921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党对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尚未提出明确的政策。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只强调要"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1]4。同年9月,"沈玄庐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镇领导农民运动,成立‘衙前农民协会’。农民协会严正声明,‘世界上土地应该归农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土地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 农村土地政策 史考 农民土地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共两党的“耕者有其田”政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峻峰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4-16,共3页
文章通过对“耕者有其田”从提出到推行进行纵论,通过对国共两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能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是中... 文章通过对“耕者有其田”从提出到推行进行纵论,通过对国共两党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情况进行横向比较,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看,能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农民问题,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解决的好坏,是中国革命乃至中国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从历史教学的角度看,能对教材中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时期党的土地政策有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认识,对教材也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政策 孙中山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所有权 使用权 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 土地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者有其田”新考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修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6期68-74,共7页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土地政策。如果把它同“土地国有”制度等同起来,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然而,从“耕者有其田”口号的产生和早期使用的情况来看却正是如此。相反,我们几十年来认为这个口... “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土地政策。如果把它同“土地国有”制度等同起来,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然而,从“耕者有其田”口号的产生和早期使用的情况来看却正是如此。相反,我们几十年来认为这个口号代表土地归农民私有的观点,却恰恰不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由于我们对“耕者有其田”理解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者有其田 土地国有 中国共产党 土地买卖 孙中山 口号 农民 使用权 没收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