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场耦合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机构设计方法
1
作者 苏玉刚 檀竹斌 +2 位作者 胡宏晟 陈丰伟 邓仁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09,I0031,共12页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态EC-WPT系统,以双边LC补偿的动态EC-WPT系统为对象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接收极板在分段式导轨上方移动时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理论推导;给出一种分段式导轨的供电切换策略;以提升系统传输性能及耦合机构抗横向偏移能力等为目标,给出一种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参数设计方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接收极板运动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分析;搭建一套实验装置对所设计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极板在相邻两段导轨过渡区域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趋势与理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线充电 电场耦合 分段式导轨 输出功率波动 耦合机构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方位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常雨芳 尹帅帅 +2 位作者 阎晟 李飞 唐杨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241,共12页
针对传统的多方位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常采用xyz正交圆线圈结构,需要3个电源且充电区域受线圈结构限制的问题,提出1种新型多方位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该机构由2组8字型线圈和1组圆形线圈组合而成,整体呈现5个不同方位的圆环状,仅需单... 针对传统的多方位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常采用xyz正交圆线圈结构,需要3个电源且充电区域受线圈结构限制的问题,提出1种新型多方位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该机构由2组8字型线圈和1组圆形线圈组合而成,整体呈现5个不同方位的圆环状,仅需单电源供电。对基于S-S型发射端拓扑进行了改进,通过对电路的操控改变线圈磁场分布,实现了线圈的内、外部电能传输,拓宽了充电区域。基于线圈结构,建立了该耦合机构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任意空间位置的互感和效率计算式。通过仿真和试验确定了该耦合机构的最佳工作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机构 多方位 互感 传输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恒压输出补偿拓扑的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优化研究
3
作者 王翠红 刘金华 +1 位作者 苗田银 张步峰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9-45,61,共8页
为提高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WPT)耦合机构的耦合能力和抗偏移特性,以大功率电动汽车静态无线充电为例对耦合机构进行优化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双D形线圈进行磁场耦合建模,对耦合机构的耦合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最... 为提高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WPT)耦合机构的耦合能力和抗偏移特性,以大功率电动汽车静态无线充电为例对耦合机构进行优化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双D形线圈进行磁场耦合建模,对耦合机构的耦合能力进行分析,得出最优的线圈匝数和线径。采用LCC-S混合拓扑谐振补偿电路,进行“磁场+电路”场路耦合建模研究,充分了解WPT系统的磁场特性和电路特性,分析双D形线圈的抗偏移特性。相比同尺寸的矩形线圈,双D形线圈在Y方向具有更好的抗偏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机构 补偿拓扑 电动汽车 COMS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albach效应的磁屏蔽无线输电耦合机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李建贵 +3 位作者 王隆扬 陈晨 朱郭福 刘珊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2-359,共8页
针对主动磁屏蔽需要设置额外激励源、被动磁屏蔽所采用的磁屏蔽材料价格昂贵等问题,在传统DD线圈结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albach效应的磁屏蔽无线输电耦合机构。首先,提出了具有磁屏蔽效应的无线输电耦合机构拓扑,基于耦合机构等... 针对主动磁屏蔽需要设置额外激励源、被动磁屏蔽所采用的磁屏蔽材料价格昂贵等问题,在传统DD线圈结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基于Halbach效应的磁屏蔽无线输电耦合机构。首先,提出了具有磁屏蔽效应的无线输电耦合机构拓扑,基于耦合机构等效磁路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产生磁屏蔽效应的原理;其次,采用微元法推导了耦合机构在空间中任意平面的磁场强度表达式;最后,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耦合机构的无线输电性能及磁屏蔽效果。结果表明,Halbach效应线圈在保证输电效率与DD线圈基本一致的同时,能有效削弱耦合机构外的磁场强度,提高磁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输电 磁屏蔽 Halbach效应 耦合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恒流/恒压输出与抗偏移磁能耦合机构研究
5
作者 陆虹辰 董金熹 +2 位作者 刘浠流 陈冠霖 张景海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80,共16页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负载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为先恒流再恒压,因此,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需要同时具备实现双输出的能力,且在双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平稳切换。基于此,分析双边LCC(inductor-capacitor-capacit... 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中,负载锂电池的充电过程为先恒流再恒压,因此,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需要同时具备实现双输出的能力,且在双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平稳切换。基于此,分析双边LCC(inductor-capacitor-capacitor)拓扑实现与负载无关的恒流/恒压输出条件,给出参数设计方法。针对系统可能会随机在不同方向上出现位移的情况,采用了双向同轴平面线圈的结构,即原边线圈由内外2个沿相反方向绕制的线圈串联组成。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具备同时实现恒流/恒压输出的能力,且在多方向偏移工况下实现稳定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恒流/恒压输出 耦合机构 抗偏移 移相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LCC拓扑磁耦合机构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方法
6
作者 张博雨 张晓丽 +3 位作者 冯睿 张照博 蔡思淇 马晓轩 《电气传动》 2024年第10期32-38,49,共8页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技术原理,采用一种双边LCC拓扑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对双边LCC拓扑主电路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设定线圈自感与串联补偿电感的电感比值。然后通过编写M文件和搭建Simu⁃link仿真平台,根据电感比值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找...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技术原理,采用一种双边LCC拓扑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方法。首先对双边LCC拓扑主电路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设定线圈自感与串联补偿电感的电感比值。然后通过编写M文件和搭建Simu⁃link仿真平台,根据电感比值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找到最优效率点。最后搭建全SiCMOSFET器件系统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设置合适的电感比值,在满功率偏移范围内,耦合机构效率能够保持在95%左右,系统最大效率大于92.5%,证明了该补偿网络参数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谐振 双边LCC拓扑 电感比值 SICMOSFET器件 耦合机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振动噪声分析与优化
7
作者 宋鲁涛 李帅 关长明 《汽车工艺师》 2024年第9期57-60,共4页
动力耦合机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组件之一,其负责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系统。尽管动力耦合机构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却给车辆性能和乘车舒适性带来挑战,这些振动... 动力耦合机构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组件之一,其负责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辆的驱动系统。尽管动力耦合机构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却给车辆性能和乘车舒适性带来挑战,这些振动噪声不仅影响驾驶体验,还会对车辆的寿命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的振动噪声特性,并通过优化措施来降低噪声和振动,是提高混合动力汽车整体性能和舒适性的关键,这一研究不仅对混合动力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更高效、更环保的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动力耦合机构 振动噪声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混合动力系统耦合机构仿真设计
8
作者 曲家岐 《时代汽车》 2024年第21期98-100,共3页
混合动力汽车由两种或多种储能器、能源及转换器为驱动能源,核心部分为动力耦合机构,其性能直观影响到整车性能。文章主要对汽车混合动力系统耦合机构进行了概述,对新型CVT式混合动力系统耦合机构进行了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 混合动力汽车由两种或多种储能器、能源及转换器为驱动能源,核心部分为动力耦合机构,其性能直观影响到整车性能。文章主要对汽车混合动力系统耦合机构进行了概述,对新型CVT式混合动力系统耦合机构进行了设计,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仿真模型,研究纯电动模式切换至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时的控制策略科学性,验证新型耦合机制的可靠性、合理性,以期借助可靠、稳定的耦合机构来快速、平稳的启动发动机,保证汽车的有效行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混合动力系统 耦合机构 仿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耦合机构数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韩政达 毛明 +1 位作者 马晓枫 盖江涛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2年第1期1-2,12,共3页
以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现有典型方案的优点合集为目标,根据履带车辆直驶和转向的技术要求,提出了一种带有耦合机构的机电复合传动方案,并推导出了任何满足该方案要求的耦合机构都应具备的数学条件.
关键词 履带车辆 机电复合传动 耦合机构 耦合机构的数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电能耦合机构与切换控制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献 王杰 +2 位作者 杨庆新 魏斌 王松岑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093-3101,共9页
针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电能耦合机构间传输效率与接收电流的波动性问题,推导了系统传输效率函数,并通过分析控制方式得到了原边线圈电流与系统切换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检测步进切换功能的发射端控制策略和车... 针对电动汽车动态无线供电系统中电能耦合机构间传输效率与接收电流的波动性问题,推导了系统传输效率函数,并通过分析控制方式得到了原边线圈电流与系统切换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一种具有自检测步进切换功能的发射端控制策略和车载三线圈接收结构;最后构建了5kW动态无线供电系统模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结构能够有效减小系统传输效率和接收电流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态无线供电 电能耦合机构 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出能效特性的IPT系统磁耦合机构设计 被引量:32
11
作者 王智慧 胡超 +1 位作者 孙跃 戴欣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26-31,共6页
建立磁耦合机构与系统电气参数的函数模型,以能效特性作为主要目标,以磁耦合机构的结构特性及频率特性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磁耦合机构设计流程。并以该文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磁耦合机构为例,通过线圈组合的方式,配置相... 建立磁耦合机构与系统电气参数的函数模型,以能效特性作为主要目标,以磁耦合机构的结构特性及频率特性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磁耦合机构设计流程。并以该文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磁耦合机构为例,通过线圈组合的方式,配置相应的磁心结构,在保证能量传输距离的前提下,有效增加了系统的可充电区域。借助有限元电磁仿真平台得到相应数据及实验测量数据,证明了流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机构 磁心结构 能效特性 无线电能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联混合动力车辆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特性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项昌乐 韩立金 +1 位作者 刘辉 李宏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3-187,共5页
分析了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转速与转矩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功率分流比例与传动比和行星排特性参数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功率电机所能实现的传动比变化范围,和耦合装置效率随传动比变化的规律。最后分析了带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车辆在起步... 分析了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转速与转矩关系,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功率分流比例与传动比和行星排特性参数的关系,研究了不同功率电机所能实现的传动比变化范围,和耦合装置效率随传动比变化的规律。最后分析了带功率分流耦合机构的车辆在起步、匀速行驶和加速等工况下的驱动特性,为功率分流混合动力车辆关键部件的参数匹配和整车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混合动力车 功率分流 耦合机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电机驱动的功率耦合机构传动方案设计方法 被引量:12
13
作者 盖江涛 黄守道 +1 位作者 周广明 李慎龙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739-1743,共5页
根据履带车辆传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侧电机耦合驱动传动方案。应用行星传动构件综合分析法,提出了方案优选的构件组合原则,建立了双侧电机耦合传动输入输出间的转速、转矩数学变换模型,并提出将特征参数转向再生功率机械利用率作为... 根据履带车辆传动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侧电机耦合驱动传动方案。应用行星传动构件综合分析法,提出了方案优选的构件组合原则,建立了双侧电机耦合传动输入输出间的转速、转矩数学变换模型,并提出将特征参数转向再生功率机械利用率作为定量的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双输入双输出功率耦合机构的传动方案设计方法,据此设计了双侧电机耦合驱动传动系统。计算表明,功率耦合机构能够实现履带车辆转向再生功率的机械回流,可降低电机的功率需求,所提出方案的电机功率需求仅为双侧电机独立驱动方案电机功率需求的0.65倍。分析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传动 耦合机构 转向再生功率 方案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耦合机构末端件自由度计算的等效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婧芳 黄晓欧 +2 位作者 余跃庆 丁华锋 黄真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19,共7页
针对新型耦合机器人与常见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的迥异性,提出一种适应多环耦合机构末端件约束分析和自由度计算的新方法,此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将多环耦合机构转化为并联机构。提出机构拆分原则,将连接输入和输出的部分拆分为多个独立单元... 针对新型耦合机器人与常见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的迥异性,提出一种适应多环耦合机构末端件约束分析和自由度计算的新方法,此方法的主要思路是将多环耦合机构转化为并联机构。提出机构拆分原则,将连接输入和输出的部分拆分为多个独立单元体。应用螺旋理论逐一分析拆分出的单元体中各个耦合节点构件相对于机架的独立运动,将含耦合结构的独立单元体等效为一个串联分支,整个机构就等效为一个并联机构。分析等效并联机构各分支的运动螺旋系和约束螺旋系,采用二次反螺旋求得机构末端件的自由度。应用提出的等效替代法计算一个耦合机构的自由度,计算结果与原型一致,表明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化简耦合机构的复杂性并正确求得自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多环耦合机构 螺旋理论 自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综述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阳 石少博 +3 位作者 刘雪莉 马靖男 黄悦蓬 徐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89-403,共15页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电气科技工作者关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耦合机构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对系统的传输效率、传输距离、功率及抗偏移能力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磁场耦合式耦合机构的设...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电气科技工作者关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研究,其应用领域也逐渐扩大。耦合机构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设计对系统的传输效率、传输距离、功率及抗偏移能力有直接的影响。针对磁场耦合式耦合机构的设计,该文从传输线圈、补偿网络和电磁屏蔽结构三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分析讨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为其他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机构 补偿网络 电磁屏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Ⅱ算法的无线充电系统磁耦合机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云 王丽芳 +1 位作者 郭彦杰 陶成轩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4,共7页
针对当前磁耦合机构多目标优化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解析表达式和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推导了磁耦合机构电气参数和性能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以磁耦合机构的尺寸、匝数、匝间距为变量,以传... 针对当前磁耦合机构多目标优化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解析表达式和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推导了磁耦合机构电气参数和性能参数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以磁耦合机构的尺寸、匝数、匝间距为变量,以传输功率、器件电气应力、绕线可行性为约束条件,以传输效率和功率密度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磁耦合机构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NSGA-Ⅱ算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一组Pareto最优解集,通过分析各个目标函数的权重,在最优解集中选择一组参数用于设计参考。该设计方法不需要反复的有限元仿真计算,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优化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充电 耦合机构 多目标优化 NSGA-Ⅱ算法 PARETO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具有旋转耦合机构的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21
17
作者 苏玉刚 钱林俊 +2 位作者 刘哲 邓仁为 孙跃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99-2410,共12页
现有水下环境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EC-WPT)系统耦合机构大多采用平板式,无法适用于水下旋转场合无线供电应用场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水下具有旋转耦合机构的EC-WPT系统,给出耦合机构绝缘层相对介电常数和厚度对耦合电容的影... 现有水下环境的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EC-WPT)系统耦合机构大多采用平板式,无法适用于水下旋转场合无线供电应用场景。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水下具有旋转耦合机构的EC-WPT系统,给出耦合机构绝缘层相对介电常数和厚度对耦合电容的影响规律和绝缘层材料及厚度的选取方法,并建立耦合机构模型;以双侧LC补偿的EC-WPT系统为例,建立该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以系统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为优化目标,将抗偏移性作为约束条件之一,给出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的多约束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LT-Spice仿真验证了参数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中搭建具有水下旋转耦合机构的EC-WPT系统样机,实现311W的功率传输,效率为87.4%,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偏移性。实验比较了水下和空气中的能量传输性能,在耦合机构及参数优化方法相同的情况下,系统在水下的输出功率比空气中高约2倍,并且在水下的抗偏移性优于空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电场耦合 水下旋转耦合机构 参数优化 抗偏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运动分流标记法的多环耦合机构自由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高慧芳 刘婧芳 黄晓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8-1664,共7页
基于运动分流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环耦合机构的自由度分析方法,可将复杂的多环耦合机构拆分成多个运动独立的链.应用螺旋理论分析独立运动链所含耦合节点相对于机架的独立运动,并用广义运动副等效代替,整个机构就可以等效为一个并联机构... 基于运动分流法,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环耦合机构的自由度分析方法,可将复杂的多环耦合机构拆分成多个运动独立的链.应用螺旋理论分析独立运动链所含耦合节点相对于机架的独立运动,并用广义运动副等效代替,整个机构就可以等效为一个并联机构.通过分析等效并联机构的运动和约束螺旋系,即可确定多环耦合机构动平台的自由度数目和性质.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一种Hoberman Switch-Pitch魔球机构的自由度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简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耦合机构 运动分流法 自由度分析 螺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心运动耦合机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慧芳 刘婧芳 余跃庆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3-380,356,共9页
针对正四面体的几何结构特点及对称性,将其棱边和顶点分别用两种构件替代,并通过单自由度转动副连接组合得到正四面体的等效几何基础模型。采用添加支链改变约束系的方法得到了基本可动单元体,进一步通过单元体的组合重构,设计了一种类... 针对正四面体的几何结构特点及对称性,将其棱边和顶点分别用两种构件替代,并通过单自由度转动副连接组合得到正四面体的等效几何基础模型。采用添加支链改变约束系的方法得到了基本可动单元体,进一步通过单元体的组合重构,设计了一种类正四面体耦合机构。基于独立运动分流标记法对其进行了运动性质分析,并通过Matlab软件得到各对称节点位移变化曲线,分析表明了设计的新机构具有2个移动自由度并且可以实现向心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机构 正四面体 添加支链 向心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耦合机构驱动的压电电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鹿存跃 赵淳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给出了压电电机的定义 ,按驱动方式对压电电机进行了分类 ;介绍了耦合机构驱动的概念及从蠕动驱动到楔蠕动驱动再到离合器驱动的发展过程。指出离合器驱动方式与传统的摩擦驱动方式相比 ,优点在于消除了摩擦损耗和易于进行精确的位置控... 给出了压电电机的定义 ,按驱动方式对压电电机进行了分类 ;介绍了耦合机构驱动的概念及从蠕动驱动到楔蠕动驱动再到离合器驱动的发展过程。指出离合器驱动方式与传统的摩擦驱动方式相比 ,优点在于消除了摩擦损耗和易于进行精确的位置控制等 ;介绍了两种采用离合器耦合驱动的压电旋转型电机 ;分析了电机在研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在于消除或减小离合器回程间隙及位移放大机构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机构 研究进展 超声电机 压电电机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