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耳道乳头状瘤与HPV感染的病理学及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程默羽 汪旭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96-699,共4页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EAC)的病因机制,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集的130例PEA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HE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低危型病毒(HPV6/1... 【目的】探讨外耳道乳头状瘤(PEAC)的病因机制,分析外耳道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集的130例PEAC手术切除标本,采用HE染色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低危型病毒(HPV6/11)DNA感染和高危型病毒(HPV16/18)DNA感染情况。【结果】PEAC伴挖空细胞低危型HPV6/11DNA感染率(79.52%)显著高于PEAC不伴挖空细胞(P〈0.05),而PEAC伴挖空细胞HPV16/18 DNA感染率(17.54%)高于PEAC不伴挖空细胞(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HPV6/11DNA感染率(80.21%)显著高于女性(47.06%)(P〈0.05),而男性和女性在HPV16/18 DNA感染率(21.87% vs 14.71%)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鳞状上皮呈乳头状增生,表皮轻度角化或重度角化,表层有角化不全细胞散在,中心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表皮浅层或中层细胞可见大量挖空细胞,真皮乳头部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PV6/11阳性呈现细胞核阳性,而HPV16/18阳性主要呈现细胞质阳性。【结论】PEAC的致病机制可能由HPV病毒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病理学 耳肿瘤/遗传学 乳头状瘤/病理学 乳头状瘤/遗传学 乳头状瘤病毒科 肿瘤病毒感染/病理学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