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食子酸与头孢类抗生素对胃肠外科术后主要感染病原菌的联合抗菌作用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李玲梅 蔡延渠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胃肠外科术后主要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其作为抗菌增效剂进行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抗菌活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酸(GA)、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 目的:研究没食子酸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胃肠外科术后主要感染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其作为抗菌增效剂进行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抗菌活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没食子酸(GA)、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肺炎克雷伯菌(KP)、大肠杆菌(E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同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没食子酸与5种头孢类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用机制:采用多种方法测定SA、EC的生长曲线、胞外碱性磷酸酶活性、胞外核酸含量、胞外蛋白质浓度、膜电位变化、生物膜清除率、生物膜代谢活性及胞外多糖分泌量等指标,评价没食子酸联合头孢曲松对受试菌株细胞壁、细胞膜及生物膜的影响。结果:GA对SA、KP、EC的MIC、MBC为2.5~5.0、2.5~10.0 mg/mL,5种头孢类抗生素的MIC为0.24~3.91、0.98~7.81、0.98~15.63μg/mL,MBC为0.98~15.63、1.95~31.25、1.95~62.50μg/mL。对SA、KP、EC的FICI依次为1.0~1.125、1.125~1.125、0.625~0.625。SA、EC在GA/CTRX在MIC联浓度下作用6~12 h,菌体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胞外AKP活性显著上升至5.58~7.86、8.19~11.29 U/L,胞外核酸A_(260)显著上升至4.36~5.38、5.22~6.73,胞外蛋白质浓度显著上升至7.18~18.79、14.18~35.07mg/L,膜电位显著下降至185.90~65.07、134.60~80.20 AU,生物膜清除率为30.92%、36.21%,生物膜代谢活性抑制率为35.67%、45.09%,胞外多糖分泌量显著下降至60.54、53.86 mg/L。结论:GA与5种头孢类抗生素联用均可降低抗生素用量,对SA、EC表现出相加效应,其作用机制与破坏菌体细胞壁、细胞膜完整性以及影响生物膜形成有关,可作为新的抗菌增效剂与头孢类抗生素进行联合用药,为临床术后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有效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感染病原 没食子酸 头孢类生素 联合抗菌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和肉桂精油联合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顾仁勇 傅伟昌 银永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采用等比稀释的方法,分别测定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FIC值对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香及肉桂精油联合使用,对枯草杆菌、黑曲霉及鲁氏酵母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对大肠... 采用等比稀释的方法,分别测定丁香精油和肉桂精油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利用FIC值对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抑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丁香及肉桂精油联合使用,对枯草杆菌、黑曲霉及鲁氏酵母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对大肠杆菌、青霉及酿酒酵母表现出相加的作用效果,对所有供试菌均无拮抗表现。两者联合对不同种类菌抑制增效程度也有差异,对枯草杆菌增效8倍,对白葡萄球菌、黑曲霉及鲁氏酵母则增效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肉桂精油 联合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甲氧苄啶联合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林平 边保华 +3 位作者 江旭明 包兆胜 项昌富 余素飞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607-1609,共3页
目的:探讨TMP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以及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将菌液制成0.5麦氏比浊标准,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对TMP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按棋盘法设计测定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TMP联合试验时FIC,判断各药与... 目的:探讨TMP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以及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佳配伍比例.方法:将菌液制成0.5麦氏比浊标准,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对TMP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按棋盘法设计测定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和TMP联合试验时FIC,判断各药与TMP联合作用效应.结果:选择的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配伍使用均产生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使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增强1~4倍,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的种类不同而异.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与TMP联合应用能起协同作用,但TMP对不同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增效作用不完全相同,二者配伍也不一.临床上在配伍使用前应作联合药敏试验,以选择最佳配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苄啶 氟喹诺酮类药物 G^+ G^- 联合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与四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潘任桃 卢素云 +1 位作者 刘兆颖 孙志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9-122,共4页
为探究茶皂素与其他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采用琼脂稀释法、多孔板-MTT比色法和棋盘法,分别测定了茶皂素与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为探究茶皂素与其他抗菌药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果,采用琼脂稀释法、多孔板-MTT比色法和棋盘法,分别测定了茶皂素与庆大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显示多孔板-MTT比色法与琼脂稀释法结果一致率为87.5%;联合使用中,茶皂素与4种抗菌药物都表现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联合抗菌 MTT 最小抑浓度 分级抑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苄啶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作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振升 白东英 +5 位作者 吴朝阳 马彦博 刘一尘 孙艳珍 姚娟娟 原培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主要以液体试管法和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 (FI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判断甲氧苄啶(TMP)与各药联合作用效应来评价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 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 主要以液体试管法和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和甲氧苄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 (FI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判断甲氧苄啶(TMP)与各药联合作用效应来评价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确定其 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例。测定结果表明,TMP与受试药联合应用均产生协同作用,抗菌作用明显增强。TMP与不同 抗菌药物配伍的最佳比例,因药物和受试菌株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苄啶 最低抑浓度 联合抗菌作用 药物 液体试管法 棋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覃巧 邹小琴 +5 位作者 杨玉芳 韦润莲 王希斌 杨莎莎 黄小理 刘新文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0期1475-1478,共4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及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单药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与抗...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球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及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单药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合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14、0.28,呈协同作用;与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合用FIC指数分别为0.75、2.0,依次为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氨苄西林钠、左氧氟沙星合用,对粪肠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50、0.27,均为协同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联用对金葡菌和粪肠球菌的MIC明显下降,呈现不同程度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桃花水提物 金黄色葡萄球 粪肠球 药物 联合抗菌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振光 李萌 +4 位作者 杨玉芳 覃巧 杨莎莎 黄小理 刘新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741-742,共2页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 目的:探讨广西地桃花水提物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G-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地桃花水提物,以及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单药时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试管棋盘法测定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以上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并计算联合指数(FIC)。结果: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硫酸阿米卡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的FIC分别为0.53、0.75、0.75,0.5<FIC≤1,即两种药物合用,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有相加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FIC分别为2、1.84、2,1<FIC≤2,即两种药物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为无关作用。结论:地桃花水提物分别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合用,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分别为相加、无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桃花水提物 大肠杆 铜绿假单胞 药物 联合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杀菌技术与植物源抑菌剂联合抗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魏丽娜 崔晓亭 +2 位作者 赵咪 徐颖 刘欢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8-355,共8页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人们更加青睐于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技术。相对于传统杀菌技术,冷杀菌技术简单易操作、处理温度低、对食品感官品质影响小、杀菌的同时能较好地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植物源抑菌剂相对于化学防腐剂不仅安全... 随着食品安全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人们更加青睐于安全高效的新型抗菌技术。相对于传统杀菌技术,冷杀菌技术简单易操作、处理温度低、对食品感官品质影响小、杀菌的同时能较好地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植物源抑菌剂相对于化学防腐剂不仅安全高效,而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免疫调节等,然而,单独使用冷杀菌技术不能完全杀灭病原菌,植物源抑菌剂使用成本高,其难溶性和强烈的挥发性气味也限制了其应用。该研究综述了冷等离子体、紫外线、超高压和超声波这几种冷杀菌技术分别与植物源抑菌剂的联合抗菌研究进展,指出了冷杀菌技术与植物源抑菌剂的联合应用不仅能降低冷杀菌技术的处理强度和植物源抑菌剂的使用浓度,而且增强了抗菌效果,冷杀菌技术与植物源抑菌剂的联合应用在食品保鲜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为这两种技术的协同抗菌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并就其应用前景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杀技术 植物源抑 联合抗菌技术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林沙星与5种抗生素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体外联合抗菌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崔丽娜 张振杰 +1 位作者 常维山 牛钟相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克林沙星与5种抗生素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体外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了克林沙星和甲氧苄啶(TMP)分别与磷霉素钠、头孢拉定、哌拉西林、痢菌净和多黏菌素5种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 目的探讨克林沙星与5种抗生素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体外联合抗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和棋盘法,测定了克林沙星和甲氧苄啶(TMP)分别与磷霉素钠、头孢拉定、哌拉西林、痢菌净和多黏菌素5种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标准质控菌(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分别得到7种抗生素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MIC值,显示均有抗菌效能;在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效果中,克林沙星与磷霉素钠、多黏菌素和痢菌净联合用药表现为协同作用,与哌拉西林为相加作用,与头孢拉定为无关作用;TMP与多黏菌素和痢菌净为协同作用,与磷霉素钠和头孢拉定为相加作用,与哌拉西林为无关作用。结论该体外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克林沙星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林沙星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 联合抗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实验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曾莉萍 崔秀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24-125,14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连、乌梅、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应用棋盘法,以琼脂平板法测定两两组合的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结果黄连与蜂胶联合应用后,其FIC指数为0.13(&... 目的研究黄连、乌梅、蜂胶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方法应用棋盘法,以琼脂平板法测定两两组合的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对Hp的最低抑菌浓度,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并判定联合效应。结果黄连与蜂胶联合应用后,其FIC指数为0.13(<0.5);黄连与乌梅联合应用后,其FIC指数为0.75(>0.5);乌梅与蜂胶联合应用后,其FIC指数为0.19(<0.5)。结论黄连与蜂胶联合应用及乌梅与蜂胶联合应用,对Hp表现为协同作用,且乌梅与蜂胶联合应用协同作用较强;黄连与乌梅联合应用对Hp表现为相加作用;3种中药之间均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乌梅 蜂胶 幽门螺杆 联合抗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叶油与其它药物的联合抗菌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凌天翼 唐俊杰 《经济林研究》 1994年第S1期53-56,共4页
本文测定了桉叶油对5种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并对桉叶油与丹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的联合抗菌作用做了初步实验研究.通过对小数杀菌浓度指数的测定和平板纸条法联合抗菌作用,证实桉叶油除有广泛... 本文测定了桉叶油对5种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并对桉叶油与丹参、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的联合抗菌作用做了初步实验研究.通过对小数杀菌浓度指数的测定和平板纸条法联合抗菌作用,证实桉叶油除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外,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增强剂,与丹参和抗生素都有协同作用,可增强丹参和抗生素的抗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油 联合抗菌作用 最小杀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与甲氧苄啶联合抗菌作用的测定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红祥 许英雷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4期25-27,共3页
评价甲氧苄啶 (trimethoprimum,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 ,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例。本试验以棋盘格法 (checkboard test)测定 1 2种抗菌药物和 TMP单独试验及其联合试验时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以各药的小数... 评价甲氧苄啶 (trimethoprimum,TMP)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增效作用 ,确定其与抗菌药物最佳配伍比例。本试验以棋盘格法 (checkboard test)测定 1 2种抗菌药物和 TMP单独试验及其联合试验时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并以各药的小数抑菌浓度 (fraction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FIC)及小数抑菌浓度指数 (FIC index)判断各药与 TMP联合作用效应。测定结果表明受试药物与 TMP配伍使用均产生协同作用 ,使各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增强 2~ 8倍 ,不同抗菌药物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苄啶 药物 大肠杆 温和气单胞 联合抗菌作用 最抵抑浓度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艳萍 张颖 +2 位作者 沈志强 董林 郭时金 《家禽科学》 2009年第12期35-36,共2页
用微量法测定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本文根据棋盘法设计,应用微量稀释法研究了磷霉素类药物磷霉素钠(Fosfomycin sodium)与氨基糖甙类药物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 用微量法测定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的体外联合抗菌作用。本文根据棋盘法设计,应用微量稀释法研究了磷霉素类药物磷霉素钠(Fosfomycin sodium)与氨基糖甙类药物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后,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MIC值明显下降,且FIC指数多为0.45,显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抗菌活性 磷霉素钠 硫酸阿米卡星 FI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抗菌药物联合抗菌作用的测定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令兵 《水产科技情报》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水产抗菌药物联合抗菌作用的测定方法及抗菌效果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 水产药物 联合抗菌作用 测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水提物与几种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观察
15
作者 陈敏 宋忠龙 +3 位作者 何敏 鲁绍芳 焦凤超 曲哲会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6-120,共5页
为评价石榴皮水提物与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的效果,试验采用双层打孔法检测石榴皮水提物的抑菌能力,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石榴皮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棋盘法测定石榴皮提取物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多西环素和... 为评价石榴皮水提物与抗菌药物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的效果,试验采用双层打孔法检测石榴皮水提物的抑菌能力,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石榴皮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使用棋盘法测定石榴皮提取物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多西环素和恩诺沙星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制备的石榴皮水提物具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1.25 mg/mL和5 mg/mL;石榴皮水提物联合阿米卡星对大肠杆菌表现为相加作用,联合链霉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为相加作用,联合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表现为颉颃作用。说明石榴皮水提物可以与阿米卡星和链霉素联用,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水提物 药物 联合抗菌 大肠杆 金黄色葡萄球
原文传递
磷霉素钠和硫酸阿米卡星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16
作者 王艳萍 董林 +3 位作者 沈志强 郭时金 张颖 周春凤 《山东畜牧兽医》 2009年第12期22-23,共2页
本文根据棋盘法设计,应用微量稀释法研究了磷霉素类药物磷霉素钠(Fosfomycin sodium)与氨基糖甙类药物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后,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MIC值明显下降,且FIC指数为0.45,... 本文根据棋盘法设计,应用微量稀释法研究了磷霉素类药物磷霉素钠(Fosfomycin sodium)与氨基糖甙类药物硫酸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e)的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结果表明,两药联合应用后,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MIC值明显下降,且FIC指数为0.45,显示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抗菌活性 磷霉素钠 硫酸阿米卡星 FIC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痢原清与甲氧苄啶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17
作者 韩新畴 刁晓平 +1 位作者 吴科榜 杨雨辉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联合抗菌作用 甲氧苄啶 埃希氏大肠杆 金黄色葡萄球 体外 嗜水气单胞 山龙眼科 桃金娘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和八角精油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汪青青 李萍 +2 位作者 赵鹏英 崔晶 松江勇次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8,共5页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均为1000.0mg/mL,肉桂油的抗菌效果好于相同浓度的八角油。肉桂油和八角油按1∶1体积比复配使用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0.375),对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相加作用(FIC=0.625),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无拮抗作用。肉桂油和八角油复配比例变化,抑菌活性会发生改变,对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抑菌复配体积比例均为3∶1。综上,肉桂油和八角油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抑菌活性,降低各自的使用浓度,从而减弱其用作保鲜剂时对果蔬感官特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八角油 联合抗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复合材料与抗生素的联合抗菌性能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孟珍 孙昊宇 +1 位作者 龙茜 林志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9,共11页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人类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问题。基于纳米银制备而成的纳米银复合材料在兼顾纳米银抗菌性能的同时不仅能够克服单一纳米银释放速度快、不稳定等缺点,还能缓解细菌耐药的问题...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人类迫切需要开发出新的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问题。基于纳米银制备而成的纳米银复合材料在兼顾纳米银抗菌性能的同时不仅能够克服单一纳米银释放速度快、不稳定等缺点,还能缓解细菌耐药的问题,因此被认为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抗菌剂。已有研究表明,单一纳米银与某些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协同抗菌效果,但目前尚缺乏对纳米银复合材料与抗生素的联合抗菌性能及机制的研究。本文首先制备出3种不同结构的纳米银复合材料,包括二氧化硅-聚多巴胺-纳米银复合材料(SiO2-PD-AgNPs)、纳米银@二氧化硅复合材料(AgNPs@SiO2)和纳米银@二氧化硅-聚多巴胺-纳米银复合材料(AgNPs@SiO2-PD-AgNPs)。随后测定了纳米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E.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 subtilis)的单一毒性效应。结果显示,AgNPs@SiO2-PD-AgNPs复合材料对2种菌的单一毒性均大于其余2种纳米银复合材料。因此,笔者以AgNPs@SiO2-PD-AgNPs作为代表,测定了纳米银复合材料与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 sulfate, KS)/盐酸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OH)的二元联合抗菌性能,发现AgNPs@SiO2-PD-AgNPs与KS联合可以对E. coli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gNPs@SiO2-PD-AgNPs释放出的纳米银会和KS发生键合反应生成KS-纳米银复合物,导致纳米银释放出大量的Ag+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使得进入细菌内的Ag+和KS比单独作用时进入胞内的抗菌剂增多,产生更强的抗菌性能,从而表现出协同抗菌效应。本研究基于新型纳米银复合材料与抗生素的联合抗菌性能实验探究了纳米银复合材料与特定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最佳组合和相关机制,为今后开发新型抗菌材料提供了新思路并为相关联合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复合材料 生素 大肠杆 枯草芽孢杆 联合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与蛇床子提取物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晓蕾 朱思潮 +2 位作者 张晨 王怀豫 宝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6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蛇床子提取物单独以及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蛇床子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其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对上述菌种的抑菌... 目的:探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蛇床子提取物单独以及联合使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蛇床子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其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时对上述菌种的抑菌圈直径。结果: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单独使用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没有抑菌效果,蛇床子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而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与蛇床子提取物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球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本实验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与蛇床子提取物联合使用对测试菌种产生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提取物 苦参碱 氧化苦参碱 联合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