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氯化铁钛絮凝剂的制备及混凝特性
1
作者 牟俊郦 王清民 +1 位作者 杨焱明 赵艳侠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针对传统聚合形态絮凝剂制备存在费时、费力及无法调控水解聚合微界面等问题,采用电渗析法合成聚合氯化铁钛絮凝剂,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碱化度和Zeta电位表征絮凝剂的形态结构,通过混凝实验探究聚合氯化铁... 针对传统聚合形态絮凝剂制备存在费时、费力及无法调控水解聚合微界面等问题,采用电渗析法合成聚合氯化铁钛絮凝剂,采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碱化度和Zeta电位表征絮凝剂的形态结构,通过混凝实验探究聚合氯化铁钛絮凝剂最佳合成条件及混凝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氯化铁钛絮凝剂的聚合程度大,碱化度高,电中和能力强;铁元素与钛元素的物质的量比为1∶0.5的絮凝剂混凝效果最好,该絮凝剂具有絮体生长速度快、絮体粒径大以及抗剪切力和恢复能力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混凝 聚合氯化铁钛絮凝剂 电渗析 混凝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研究之二——以聚合氯化铁(PFC)为絮凝剂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毅力 娄敏 +3 位作者 石宝友 王东升 刘杰 廖柏寒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1-797,共7页
试验研究了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聚合氯化铁(PFC)的最佳投药点0.62 mmol·L^-1(Fe^3+)下,出水水质符合纳滤膜系统预处... 试验研究了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工艺特征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时,在聚合氯化铁(PFC)的最佳投药点0.62 mmol·L^-1(Fe^3+)下,出水水质符合纳滤膜系统预处理单元的要求,而且该工艺需要PFC絮凝剂的量较低.该预处理系统与纳滤系统组合的集成工艺可以使水中的腐殖酸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且含TQ56-36FC型纳滤膜的流程1比含M-N1812A型纳滤膜的流程2效果好.前者出水的TOC值可达0.48 mg·L^-1,CODMn值为0.64~0.69mg·L^-1,UV254值为0,且有95%以上的脱盐率.后者出水的TOC值为0.61~1.00mg·L^-1,CODMn值为0.72~0.97mg·L^-1,UV254值为0~0.0109,脱盐率很低.另外,尽管保安过滤/活性炭预处理有利于纳滤膜出水水质的提高,但活性炭柱的存在也降低了纳滤膜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动态实验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在本试验中运行周期为72h.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表明,原水、絮凝后和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度分布的中位直径(d50)分别为2~5 μm、21 μm和16μm;经过保安过滤器或保安过滤器/活性炭柱,水样中的颗粒物的d50为0到几个μm;经过纳滤膜后,出水基本无颗粒物.初步研究表明,微涡旋絮凝过程中投药量对絮体的分形维数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涡旋絮凝-逆流气浮-纳滤集成工艺 腐殖酸 聚合氯化铁(pfc) 工艺特征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聚合氯化铁(PFC)混凝剂的电动特性及其混凝机理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苗晶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2-95,99,共5页
以氯化铁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 ,加入稳定剂W ,采用共聚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碱化度 (B)和不同P Fe摩尔比的高浓度稳定的聚合氯化铁 (PolyferricChloride ,简称PFC)混凝剂 .采用微电泳测定技术研究了PFC等的水解沉淀物电动特性 ;通过烧杯... 以氯化铁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 ,加入稳定剂W ,采用共聚工艺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碱化度 (B)和不同P Fe摩尔比的高浓度稳定的聚合氯化铁 (PolyferricChloride ,简称PFC)混凝剂 .采用微电泳测定技术研究了PFC等的水解沉淀物电动特性 ;通过烧杯实验 ,研究了PFC混凝效果和pH值对混凝除浊效果的影响 ;并与氯化铁、工业聚合硫酸铁 (PFS)进行了比较 ;通过电泳实验 ,测量了不同投药量时凝聚颗粒的Zeta电位 ,探讨了PFC的混凝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PFC水解聚合产物的电动特性与碱化度 (B)及W Fe摩尔比的变化密切相关 .与氯化铁和工业PFS相比 ,PFC具有较宽的pH值适用范围和较好的混凝效果 ;PFC是通过电中和、吸附架桥和沉淀网捕作用起混凝作用的 ,其中电荷中和及吸附架桥起主要作用 .三种作用的综合能力越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混凝剂 电动特性 混凝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氯化铁助凝工艺在水厂中的应用
4
作者 花昱 王旭晨 +3 位作者 谢凡 方林 吴斌宁 苏宇亮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某水厂由于藻类爆发导致原水pH值升高,进而造成出厂水残留铝含量升高,存在出水pH值和铝含量超标的风险。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生产性试验,调整三氯化铁和常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投加量,探究三氯化铁助凝工艺对出水pH值和残留铝含量的处理... 某水厂由于藻类爆发导致原水pH值升高,进而造成出厂水残留铝含量升高,存在出水pH值和铝含量超标的风险。通过实验室小试和生产性试验,调整三氯化铁和常规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投加量,探究三氯化铁助凝工艺对出水pH值和残留铝含量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铁投加量为10 mg/L,三氯化铁投加量为14 mg/L时,出水的pH值由8.3降至7.7,残留铝的质量浓度由0.09 mg/L降至0.04 mg/L,降幅达到56%;同时三氯化铁起到较好的助凝除浊效果,滤前水的浑浊度由1.3 NTU降至0.8 NTU,有效降低滤池的压力,滤后水的浑浊度也有一定降幅,由0.5 NTU降至0.4 NTU。铝盐混凝剂的投加量会直接影响出水的残留铝含量,在确保浑浊度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铝盐混凝剂的投加量,使用三氯化铁助凝,可有效降低出水残留铝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铁 助凝 聚合氯化铝铁 PH值 浑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聚合氯化铁(PFC)中铁的形态分布与转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岳钦艳 苗晶 高宝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7-19,59,共4页
以氯化铁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 ,加入稳定剂W ,采用共聚工艺 ,制备了稳定高浓度的聚合氯化铁 (PFC)混凝剂。采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FC中铁的形态分布情况 ,考察了熟化时间、碱化度 (B)及n(W) n(Fe) (W Fe摩尔比 )对PFC中铁... 以氯化铁和无水碳酸钠为原料 ,加入稳定剂W ,采用共聚工艺 ,制备了稳定高浓度的聚合氯化铁 (PFC)混凝剂。采用Fe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FC中铁的形态分布情况 ,考察了熟化时间、碱化度 (B)及n(W) n(Fe) (W Fe摩尔比 )对PFC中铁的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PFC中 ,由于稳定剂W与铁的水解产物间的相互作用 ,使得铁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碱化度 (B)、n(W ) n(Fe)和熟化时间均对铁的形态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逐时络合比色法 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卢佳 王毅力 +3 位作者 杜白雨 郑雅芹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4-633,共10页
通过采集PFC-HA絮体的单个样品和拍摄它们的二维图像,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水pH的下降滞后了PFC-HA絮体的出现.原水pH≥7.0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D2(lgA-lgdL)和D3(lgV1-lg... 通过采集PFC-HA絮体的单个样品和拍摄它们的二维图像,研究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絮体的粒度和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水pH的下降滞后了PFC-HA絮体的出现.原水pH≥7.0时,随着投药量的增加,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D2(lgA-lgdL)和D3(lgV1-lgdL)随之降低,表明絮体的结构越来越疏松;而原水pH=5.0时,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存在波动.在PFC的最佳投药量时,水力条件的优化可以提高HA的去除效果,但随着原水pH的下降,HA去除效果的提高程度也随之减小.在最佳水力条件下,PFC-HA絮体的粒度为数百微米,其分形维数值较大,表明絮体的结构较为密实.此外,PFC-HA絮体的粒度分布具有(类)分形特征,最佳水力条件下正的Dp值表明絮体的粒度分布趋向平稳.在整个混凝搅拌过程中,PFC-HA絮体的分形维数的变化是与混凝的溶液化学条件、搅拌时间和分形维数类型有关,其D2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一过程中絮体结构先趋向密实,然后趋向疏松.而且慢速搅拌过程中絮体的尺度也是先增加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 图像分析 粒度 分形维数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的不同拓扑空间下分形维数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毅力 卢佳 +3 位作者 杜白雨 魏科技 石宝友 葛小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615,共10页
通过对PFC混凝去除水中HA过程中所形成的PFC-HA絮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分别为9.0、7.0和5.0时,最佳投药量下形成的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之间的比值为1.17∶1.00∶0.49,而且所有絮体的水平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与垂直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 通过对PFC混凝去除水中HA过程中所形成的PFC-HA絮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原水pH分别为9.0、7.0和5.0时,最佳投药量下形成的絮体的平均沉降速度之间的比值为1.17∶1.00∶0.49,而且所有絮体的水平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与垂直投影方向的平均直径的比值均接近0.85.结合Logan公式和有效密度-长轴的双对数关系计算出的絮体三维空间的分形维数Df较为可靠,在本试验中3种pH的原水下形成的PFC-HA絮体的Df均小于2.0.絮体沉降速度的变化是质量分形维数Df、有效密度和粒径等因素的变化综合影响结果,因此,絮体的Df、有效密度各自的变化趋势有可能与沉降速度的不一致.原水pH=7.0时絮体的Df稍大于原水pH=9.0时絮体的Df,但比原水pH=5.0时絮体的Df大11.73%.可见,与原水pH=9.0时形成的絮体相比,原水pH=7.0时形成了稍微密实的小絮体,但原水pH=5.0时却形成了较为疏松的、很小的絮体.在本试验的图像分辨率下,PFC-HA絮体在一维拓扑空间下的分形维数D1比较低,一般都低于1.10.基于投影面积-长轴关系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变化趋势为样品3稍大于样品2,样品1最小;然而基于投影面积-周长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另外,尽管PFC-HA絮体的Df小于2,但其与基于投影面积-长轴关系计算的二维拓扑空间的分形维数D2不相等,不符合Meakin的结论,这与本试验中CCD相机的分辨率和絮体样本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 拓扑空间 分形维数 沉降速度 有效密度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聚合氯化铁(PFC)的结构形貌 被引量:3
8
作者 岳钦艳 高宝玉 苗晶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 ,研究了聚合氯化铁 (PFC)的结构形貌 ,探讨了碱化度B ,n(W ) /n(Fe)(摩尔比 )及熟化时间对PFC结构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B值增大可提高PFC(共 )样品的聚集度 ,生成更大的聚合物 ;n(W ) /n(Fe)达到一定值时 ,可提高P... 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 ,研究了聚合氯化铁 (PFC)的结构形貌 ,探讨了碱化度B ,n(W ) /n(Fe)(摩尔比 )及熟化时间对PFC结构形貌的影响 .结果表明 ,B值增大可提高PFC(共 )样品的聚集度 ,生成更大的聚合物 ;n(W ) /n(Fe)达到一定值时 ,可提高PFC(共 )的聚合度、吸附架桥能力和混凝效果 ;在熟化初期 ,PFC(共 )向更高的聚合形态转化 ,生成了更高的聚合物 ;14d后 ,PFC(共 )的聚集体的聚集度开始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 聚合氯化铁 结构形貌 碱化度 钨铁摩尔比 聚集度 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冷冻干燥絮体的表面与孔分形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毅力 石宝友 +1 位作者 杜白雨 刘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74-1483,共10页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FC-HA絮体具有晶体结构,SEM图象中有方块状形体;絮体主要组成元素为C、O、Fe,所含的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物理与分形特征.结果表明,PFC-HA絮体具有晶体结构,SEM图象中有方块状形体;絮体主要组成元素为C、O、Fe,所含的特征官能团保留了絮体组成原料的一些特征;絮体的干燥样品的BET比表面积为51~92m·2g-1,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为0.0638~0.108cm·3g-1,BJH脱附平均孔径为3.53~4.60nm,PSD峰值对应孔径3.9nm(4#样品还有另外一个PSD峰值53.2nm).PFC-HA絮体的干燥样品具有自相似性的粗糙表面,呈现多尺度分形特征;图象法确定的表面分形维数Ds值远低于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确定的结果,分别为2.14~2.22、2.90~2.96;前者的分形尺度大约处于23~390nm之间,主要属于絮体干燥样品的外表面尺度,后者的分形特征尺度区间的下限大约为0.2nm,属于孔表面尺度,因此,PFC-HA絮体干燥样品的表面粗糙度主要集中于孔表面.另外,对同一絮体,N2吸附法和脱附法确定的孔表面分形维数基本相同.通过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4#样品的Ds值接近于FHH理论计算出的结果,但分形尺度的区间变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ACI-HA)絮体 元素组成 特征官能团 晶体结构 絮体干燥样品表面与孔表面 分形 尺度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铁(PFC)对活性污泥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华 张延青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4年第6期15-17,共3页
阐述了化学絮凝的反应机理 ,论述了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加入聚合氯化铝 (PAC)和聚合氯化铁 (PFC)絮凝剂后 ,对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有无影响 ,确定了影响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污泥浓度和pH值范围内 ,适当的絮凝剂投加量可以提... 阐述了化学絮凝的反应机理 ,论述了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中加入聚合氯化铝 (PAC)和聚合氯化铁 (PFC)絮凝剂后 ,对污水的生物处理系统有无影响 ,确定了影响范围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污泥浓度和pH值范围内 ,适当的絮凝剂投加量可以提高CODCr的去除率 ,为城市污水厂中水絮凝处理产生的污泥找到了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 聚合氯化铁 活性污泥 絮凝 污水处理 中水处理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冷冻干燥絮体的表面微观形貌及其孔表面分形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毅力 杜白雨 +3 位作者 卢佳 张桐 石宝友 王东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16-623,共8页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H(9.0、7.0、5.0)原水在45.89mg·L-1(以Fe3+计,原水pH=9.0)或28.41mg·L-1(以Fe3+计,原水pH=7.0、5.0)投药量下混凝后形成的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它们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 采用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干燥技术制备了不同pH(9.0、7.0、5.0)原水在45.89mg·L-1(以Fe3+计,原水pH=9.0)或28.41mg·L-1(以Fe3+计,原水pH=7.0、5.0)投药量下混凝后形成的PFC-HA絮体的粉末样品,研究了它们的表面微观形貌和孔表面分形特征.SEM图像表明,PFC-HA絮体具有不规则的块、片状形貌,而且在原水pH=9.0或pH=7.0时形成絮体也存在簇状结构.3种样品对N2的吸附-脱附等温线上均存在滞后圈,但样品3的形状不同.它们的吸附量、BJH累积吸附孔体积与脱附平均孔径的大小顺序均为:样品3>样品2>样品1,即随原水pH的降低而升高,而且孔尺度分布曲线显示样品3的表面存在大孔.BET比表面积的变化趋势与它们不一致,且样品2的比样品3稍大,样品1的最小.基于分形FHH方程,采用吸附等温线和脱附等温线数据计算出样品1和样品2的孔表面分形维Ds数均在2.94左右,而样品3的均小于2.38.这些Ds值似乎不能完全表示出因孔表面粗糙性而导致的空间填充能力的大小,主要表达了3种样品的中孔甚至大孔的尺度分布引起的不规则性.本试验中采用热力学模型计算出的3个样品Ds值大都超过3,它们已经失去了维数的实际意义;但样品3因其吸附-脱附等温线上的滞后圈接近圆桶式的A类,如果缩小分形标度区间,可以得到与分形FHH方程计算出的Ds接近的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腐殖酸(pfc-HA)絮体 冷冻干燥 表面微观形貌 孔表面分形 孔尺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PFC)混凝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米海蓉 崔海 《应用能源技术》 2006年第6期5-7,共3页
铁盐混凝剂因其高电荷、易于控制等优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PFC的混凝效果,探讨了混凝机理,并与FeCl3、PAC和工业PFS进行混凝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碱化度(B)对混凝性能存在影响,比FeCl3、PAC和工业PFS混... 铁盐混凝剂因其高电荷、易于控制等优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通过烧杯实验,研究了PFC的混凝效果,探讨了混凝机理,并与FeCl3、PAC和工业PFS进行混凝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碱化度(B)对混凝性能存在影响,比FeCl3、PAC和工业PFS混凝效果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pfc)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混凝机理 碱化度(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涛 黄自力 +3 位作者 肖硕 郑洁淼 刘晓峰 吴纪龙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h,在该... 为探索某选矿厂铁尾矿回收利用的新途径,对铁尾矿酸浸液制备聚氯化铁的试验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自制的聚氯化铁应用到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试验中测试产品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的适宜条件为温度为40℃、pH为1.0、聚合时间为3h,在该条件下合成的聚氯化铁盐基度为20.91%,符合相关标准,影响聚合过程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聚合温度、pH、聚合时间;混凝的适宜条件为聚氯化铁投加量为250 mg/L、pH为7.0、搅拌时间为3min、温度为20℃、混凝时间为60min,在该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95.54%,产品除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铁 铁尾矿 酸浸液 聚合 混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对浊度和腐殖酸的絮凝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红宇 赵华章 +1 位作者 栾兆坤 刘维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聚合氯化铁 (PFC)絮凝剂在不同 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 .结果表明 :pH =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 ,投加范围最窄 ;pH =7时次之 ;pH =10时由于Fe(... 采用聚合氯化铁 (PFC)絮凝剂在不同 pH条件下处理高岭土悬浮液和腐殖酸溶液 ,测试了絮凝过程中的Zeta电位、浊度和腐殖酸的去除率变化 .结果表明 :pH =4时 ,PFC投加量最小 ,剩余浊度最大 ,投加范围最窄 ;pH =7时次之 ;pH =10时由于Fe(Ⅲ )离子的正电荷减弱 ,电中和能力不强 ,而且同时产生Fe(OH) 3 (s)的吸附作用使得剩余浊度最低 ,投加范围最宽 ,但投加量很大 ;在酸性条件下腐殖酸与Fe(Ⅲ )离子最容易发生络合反应 ;腐殖酸的存在并没有影响PFC的絮凝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腐殖酸 络合反应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在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孟军 李桂平 +3 位作者 王东升 郭瑾珑 栾兆坤 汤鸿霄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聚铝 (PAC)为参照比较研究了聚合氯化铁 (PFC)在微絮凝 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PFC投药量少 (Fe∶Al =3∶5 ) ,其水头滤程可达 63h ,周期产水率可达 1 5 0 4m3 /m2 ,而PAC的水头滤程为 5 3h ,周期产水率为 1 2 66m3 /m2 ;... 以聚铝 (PAC)为参照比较研究了聚合氯化铁 (PFC)在微絮凝 深床过滤工艺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PFC投药量少 (Fe∶Al =3∶5 ) ,其水头滤程可达 63h ,周期产水率可达 1 5 0 4m3 /m2 ,而PAC的水头滤程为 5 3h ,周期产水率为 1 2 66m3 /m2 ;PFC表现出利于延长运行周期 ,提高产水率等优势 .通过截污机理研究表明 ,PFC具有形成絮体快 ,与滤料作用迅速 ,脱水性能好等特点 ,与PAC相比PFC更适用于微絮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絮凝-深床过滤工艺 聚合氯化铁 截留机理 聚合氯化 混凝剂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盐酸酸洗废液制备聚合氯化铁铝混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邱慧琴 蓝伟 +2 位作者 张洁 喻艳菁 盛伟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以盐酸酸洗废液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少量的铝酸钙粉,经氧化、酸溶、聚合、稳定过程制备了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聚合氯化铁铝(PFAC),分析了制备PFAC的优化条件,探讨了稳定剂种类和投量对PFAC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该混凝剂对生活... 以盐酸酸洗废液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少量的铝酸钙粉,经氧化、酸溶、聚合、稳定过程制备了无机高分子复合混凝剂——聚合氯化铁铝(PFAC),分析了制备PFAC的优化条件,探讨了稳定剂种类和投量对PFAC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该混凝剂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PFA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为65℃,铝酸钙粉投量为25 g/300 mL;以磷酸钠为稳定剂,当其投量以S/M(稳定剂与铁和铝的物质的量之比)=0.1时PFAC可稳定存放150 d以上;与PAC、FeCl3相比,PFAC对浊度、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酸洗废液 铝酸钙粉 聚合氯化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铁与三氯化铁吸附电中和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红宇 陈福泰 +1 位作者 王亚宜 栾兆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2,67,共4页
通过吸附历时过程、饱和吸附量、吸附过程中Na+离子交换释放量、絮凝过程中蒙脱土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测试等试验,考察了FeC l3和聚合氯化铁(PFC)两种不同Fe(Ⅲ)形态的絮凝剂对蒙脱土悬浮水样的吸附电中和特征,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 通过吸附历时过程、饱和吸附量、吸附过程中Na+离子交换释放量、絮凝过程中蒙脱土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测试等试验,考察了FeC l3和聚合氯化铁(PFC)两种不同Fe(Ⅲ)形态的絮凝剂对蒙脱土悬浮水样的吸附电中和特征,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碱化度(B)的增大,PFC吸附的趋势增强,吸附平衡时PFC(B=0.7)的饱和吸附量高达6.5×10-5mol/L,高出FeC l3的30%以上。除浊试验表明,PFC的投加量范围较FeC l3明显增大,说明高分子絮凝剂中的水解多核多羟基络合物在溶液中比较稳定。PFC和FeC l3对钠化蒙脱土的吸附方式不同,FeC l3以离子交换为主;PFC的吸附既有离子交换又存在表面络合作用,吸附能力较FeC l3强;PFC比FeC l3具有更强的吸附电中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聚合氯化铁 氯化铁 吸附电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复合聚合氯化铝以及三氯化铁去除水华藻类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维 朱毅 +4 位作者 肖强华 杨骏 雷腊梅 韩博平 张渊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0-555,共6页
采用红土复合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三氯化铁(FeCl3)制得的复合絮凝剂对水样中的藻类絮凝沉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AC复合FeCl3混凝剂不同,红土的加入可增加絮体的密实度,加快絮体沉降速度,沉淀后的絮体在微扰动下不再漂浮上升从... 采用红土复合聚合氯化铝(PAC)以及三氯化铁(FeCl3)制得的复合絮凝剂对水样中的藻类絮凝沉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AC复合FeCl3混凝剂不同,红土的加入可增加絮体的密实度,加快絮体沉降速度,沉淀后的絮体在微扰动下不再漂浮上升从而有效提高除藻效果。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复合絮凝剂除藻的最优配比,用混凝剂(红土∶PAC∶FeCl3=50mg∶8.75mg∶17.5mg)处理水样,1h后水样浊度由22.35NTU降至1.85NTU,浊度去除率为91.72%。讨论了温度、pH值等因素对除藻效果的影响,并对除藻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 氯化铁 红土 絮凝 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聚合氯化铁混凝剂的净水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苗晶 岳钦艳 +1 位作者 高宝玉 刘玉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聚合氯化铁混凝剂 .试验了它对模拟水的除浊和脱色效果 ,对高、中、低浊度的地表水以及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与FeCl3相比 ,聚合氯化铁 (PF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 ,COD去除率、除油率的效果大大提高 ...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聚合氯化铁混凝剂 .试验了它对模拟水的除浊和脱色效果 ,对高、中、低浊度的地表水以及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与FeCl3相比 ,聚合氯化铁 (PF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 ,COD去除率、除油率的效果大大提高 ;W/Fe摩尔比对PFC混凝效果的影响不尽相同 ,在实际水处理中 ,应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铁 混凝剂 水质净化 除浊 脱色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