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创造酶切位点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MGMT基因多态性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威 缪文彬 +1 位作者 仇玉兰 夏昭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MGMT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碱基错配创造酶切位点原理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判断MGMT基因四个SNP位点多态性。结果设计一对引物PCR扩增含... 目的建立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MGMT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检测方法。方法应用碱基错配创造酶切位点原理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判断MGMT基因四个SNP位点多态性。结果设计一对引物PCR扩增含MGMT84多态位点的DNA片段,另一对引物PCR扩增含MGMT基因143、160、178三个多态位点的DNA片段,使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酶切判断4个位点多态性,PCR和酶切效果均较好。结论应用创造酶切位点PCR-RFLP原理建立的MGMT四个多态位点的检测方法具备简便、经济、快速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切位点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MGMT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太白贝母鉴别检验的适用性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文娟 尚柯 +1 位作者 魏锋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9期905-9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于太白贝母的适用性。方法:采集太白贝母野生及栽培品,收集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利用性状、PCR-RFLP鉴别法、DNA序列分析三种方法分析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的区别。结果:从性状上看,太白贝母栽培品与伪品往往非常相似,较难辨别;通过PCRRFLP方法可以正确、客观的鉴别太白贝母与常见伪品,基于ITS2的DNA条形码方法进一步验证了PCR-RFLP法的准确性。市场上太白贝母的伪品多为伊犁贝母。结论:PCR-RFLP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太白贝母与其伪品;市场上太白贝母伪品较多,应加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贝母 伊犁贝母 鉴别 性状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 内转录间隔区(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分型的研究
3
作者 魏春宝 唐家琪 《Developmental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2001年第1期37-44,共8页
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可弥补传统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对防治该病毒所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可弥补传统血清学方法的不足,对防治该病毒所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逆转录-聚合酶反应(RT-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流行于我国的两型汉坦病毒代表株-汉滩型(HTNV)76-118 和汉城型(SEOV)R22株进行基因分析。根据病毒DNA序列的电脑软件分析。不同HFRSV囊膜糖蛋白编码基因M节段1199-1497间核苷酸序列上RsaI,TaqI和HindⅢ的酶切位点存在差异(Fig.I),可用于进行限制性内切酶基因多态性分析,以确定HFRV的型别。首先,以一对引物扩增该片段(Fig.2)。然后,分析用这三种内切酶(Fig.3,4,5)进行酶切分型,共分析了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分离的毒株18株,及国际标准毒株2株,酶切图谱显示,这些毒株可以被分为三组(Table.a):9株可定为HTNV型,8株可定为SEOV型,3株无法确定其型别(X型),该法分型结构与血清学经典的空斑减数中和试验分型结构基本一致,说明该酶切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红蛋白β-链基因AvaⅡ位点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
4
作者 多力坤.买买提玉素甫 清水宏次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采用PCR- RFLP技术,对3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日本大学生的7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B_1频率为0... 目的:为了研究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方法:采用PCR- RFLP技术,对35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日本大学生的70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B_1频率为0.4715,等位基因B_2频率为0.5287,杂合度H=0.5429,期望杂合度h=0.4986,多态信息量PIC=0.7635;B_1、B_2的传递规律和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认为日本人群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也具有遗传多态性,表明β-链基因AvaⅡ酶切位点具有适合信息,并且与国外报道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这对遗传制图、基因分离、疾病的关联研究,法医学个体识别和双生子的卵性鉴定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基因 AvaⅡ位点多态性 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用于检定川贝母掺伪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文娟 刘薇 +1 位作者 魏锋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在检定川贝母掺伪中的应用。方法:将川贝母药材DNA与伊贝母药材DNA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SmaI作用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知道混合样品中伪...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在检定川贝母掺伪中的应用。方法:将川贝母药材DNA与伊贝母药材DNA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SmaI作用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通过这些实验,可以知道混合样品中伪品的检出限。接着,为了探究本实验中条带灰度与掺伪比例之间的关系,用Image J软件分析凝胶电泳图上的条带,根据未切割条带与切割条带的灰度比,得到标准化值。通过标准化值和掺伪比例2个参数,得到标准曲线,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低至0.5%的掺伪比例即可通过该方法被检测。随着掺伪比例增加,未切割条带逐渐增强,切割条带逐渐减弱,两者条带的灰度比值也逐渐增加,到掺伪50%时,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切割条带。根据不同掺伪比例对应的标准化值做出标准曲线,经验证该标准曲线的误差率约为0.94%。结论:PCR-RFLP法用于川贝母掺伪检测的检出限为0.5%,灵敏度高;且可通过条带灰度定量的方法反应掺伪比例大小。本研究为改变川贝母PCR-RFLP检验的取样方式和确定取样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川贝母 伪品检测 伊贝母 检出限
原文传递
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高原反应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9
6
作者 周舫 李芳泽 +8 位作者 蒋长征 孙蜀勇 何美安 张淑玉 廖蓉 贾树雅 曾化松 吴逸明 邬堂春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热应激或热休克蛋白 70 hom (HSP70 hom)基因型与高原反应易感性间的关系 ,为发现和保护易感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武警战士 2 2 9人 ,其中 5 6人有高原反应者为病例组 ,173人无高原反应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 目的 探讨热应激或热休克蛋白 70 hom (HSP70 hom)基因型与高原反应易感性间的关系 ,为发现和保护易感人群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武警战士 2 2 9人 ,其中 5 6人有高原反应者为病例组 ,173人无高原反应者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方法 ,研究两组观察对象中HSP70 hom的基因型分布情况。结果 病例组HSP70 homA/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SP70 homA/A基因型的机体可能存在应激能力较弱的问题 ,这有助于在特定职业人群中发现和保护这些个体 ,为保障健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hom 基因多态性 高原反应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基因T-455C多态性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俞娟 王惠民 +3 位作者 张志泉 陈连英 周锦红 于婷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apoCⅢ)T-455C多态性的方法,探讨南通汉族人群中apoCⅢ多态性与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包含T-455C多态性在内的DNA片...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载脂蛋白CⅢ(apoCⅢ)T-455C多态性的方法,探讨南通汉族人群中apoCⅢ多态性与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扩增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包含T-455C多态性在内的DNA片段,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BseGⅠ酶切后电泳,分析apoCⅢ基因型,同时采用生化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结果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为-455TT、-455TC和-455CC。HTG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apoCⅢ-455C等位基因频率(50.44%比33.11%)和apoCⅢ-455CC基因型频率(26.55%比12.16%)均有显著差异(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HTG的风险是非携带者的2.06倍(95%CI:1.31~3.24);-455C等位基因携带者有较高的三酰甘油(TG)和apoCⅢ蛋白水平(P<0.05)。结论PCR-RFLP是一种快速、敏感的分析apoCⅢ基因启动子区T-455C多态性的方法;apoCⅢ-455C等位基因与HTG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CⅢ 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高三酰甘油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代敏 段广才 +4 位作者 范清堂 郗园林 代丽萍 李倩 施侣元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 幽门螺杆菌 分子流行病学 研究
原文传递
中国人群醛固酮合成酶基因T-344C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频率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宏芬 沈志霞 +4 位作者 吴寿岭 任燕 王菊惠 周永 李冬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中国人群进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SNP频率分析比较。结果中国人群的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基因型频率分布...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PCR-RFLP法对中国人群进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SNP频率分析比较。结果中国人群的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基因型频率分布:TT型占64.5%,TC型占30.8%,CC型占4.7%;等位基因频率T占79.9%,C占20.1%。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西班牙人、德国人、苏格兰人、日本人差异非常显著。结论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T-344CSNP频率的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合成(CYP11B2)基因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CR-RFLP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 位点多态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震宇 顾取良 游娟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69-673,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准确的检测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的方法。方法在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相关序列的基础上,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个535bp的靶片段,该靶片段跨越MTHFR基...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实用、准确的检测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的方法。方法在分析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相关序列的基础上,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个535bp的靶片段,该靶片段跨越MTHFR基因C677T多态位点,且在多态位点上游163bp处含有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fI识别位点,该识别位点可作为后续HinfI酶切分型的内对照,PCR产物用HinfI快速消化,再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消化产物,得出相应的限制性酶切图谱用于判别基因型。结果可从限制性酶切图谱中明确判断各样品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型,CC、CT、TT3种基因型样品的分型结果与基因测序完全吻合。采用本法检测了100例样品,检得MTHFRC677T3种基因型样品即CC、CT、TT的频率分别为0.59、0.35、0.06;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65和0.235,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χ2=0.0723,P=0.965>0.05)。结论该方法由于PCR产物中含有HinfI酶切内对照序列,能克服传统PCR-RFLP法酶切不完全可能导致基因型误判的缺点,简便、实用、准确,适合一般实验室应用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分型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1-抗糜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伟娇 陈盛强 +2 位作者 陈柏铭 刘忠民 刘利东 《广州医药》 2003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AD)患者中α1 抗糜蛋白酶 (AACT)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AD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 ,对 4 8例AD患者及 86例对照者的AACT信号肽基因进行分型 ...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Disease,AD)患者中α1 抗糜蛋白酶 (AACT)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AD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 ,对 4 8例AD患者及 86例对照者的AACT信号肽基因进行分型 ,并进行AD与AACT信号肽基因多态性的相关分析。结果 :①AD病人AACT信号肽A/T基因型占 2 7 1%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5 1 2 % (P <0 0 1,RR =0 35 5 ) ,T/T占 6 0 4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37 2 % (P <0 0 1,RR =2 5 76 ) ,A/A占 12 5 % ,与对照组 11 6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R =1 0 86 )。②AD病人中AACT信号肽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 2 6 0 % ,T的频率为 74 0 % ,与对照组 (A37 2 %、T 6 2 8%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D病人的AACT T/T可能与AD存在正相关 ;而A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Α1-抗糜蛋白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腺癌易感性的关系
12
作者 张定亮 闵小彦 +4 位作者 林李淼 陈浩 王建嶂 裴继华 林秀清 《胃肠病学》 2008年第3期163-166,共4页
背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属Ⅱ相代谢酶,在人体内参与多种致癌物的解毒作用。目的:探讨GSTP1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腺癌(SCRA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18例SCRAC患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 背景: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属Ⅱ相代谢酶,在人体内参与多种致癌物的解毒作用。目的:探讨GSTP1基因多态性与散发性结直肠腺癌(SCRA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118例SCRAC患者和140名健康对照者纳入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STP1基因第5外显子105位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两组间GSTP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差异。结果:SCRAC组GSTP1突变型等位基因(Val)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7.6%对40.7%,P=0.000);纯合突变基因型(Val/Val)频率亦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1%对30.7%,P=0.027)。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对SCRAC患者进行分层分析,Dukes C期和低分化腺癌Val/Val基因型频率分别显著高于Dukes A、B期(P=0.007)和高、中分化腺癌(P=0.002)。结论:GSTP1基因多态性与SCRAC相关,纯合突变基因型携带者对SCRAC的易感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pi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结直肠肿瘤 散发性 疾病易感性 聚合反应 多态性-限制性片断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方法获取DNA用于检测IL-1基因多态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段海燕 章锦才 +1 位作者 黄萍 张蕴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寻求一种能方便、简捷、有效地获取患者DNA的方法 ,以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 4种方法获取患者DNA ,即静脉血中用酚 -氯仿法抽提 ,指尖血血痕中用Chelex 10 0法抽提 ,颊粘膜拭子中用Chelex 10 0法抽提及直接用干燥血... 目的 :寻求一种能方便、简捷、有效地获取患者DNA的方法 ,以用于检测患者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 4种方法获取患者DNA ,即静脉血中用酚 -氯仿法抽提 ,指尖血血痕中用Chelex 10 0法抽提 ,颊粘膜拭子中用Chelex 10 0法抽提及直接用干燥血痕作为PCR扩增的DNA模板。对同一个体分别用 4种来源的DNA检测其IL 1基因多态性 ,比较结果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颊粘膜拭子抽提DNA作基因多态性分析特异性高、敏感性强 ,优于静脉血酚 -氯仿法抽提DNA ,且取颊粘膜拭子无创、方便。Chelex 10 0法抽提DNA比酚 -氯仿法更简单、快速。结论 :颊粘膜拭子结合Chelex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内切片断长度多态性 IL-1基因 牙周病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1R 1166A/C和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湖南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罗洁 王晓春 +2 位作者 付祖姣 杨芳慧 周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1166A/C和醛固酮合酶(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100例EH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AT1R1166A/C和CYP11B2-344T/C基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1166A/C和醛固酮合酶(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对100例EH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AT1R1166A/C和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EH组AT1R 1166A/C AC型和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AC基因型的血压值、TG,TC,LDL-C均明显高于AA基因型。HDL-C低于AA型CYP11B2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内等位基因T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C(P<0.05)。两基因联合分析显示,相对于AA-TT联合基因型,同时携带AC-CT联合基因型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了2.25倍。结论 AT1R 1166A/C多态性与EH易感性相关,CYP11B2-344T/C基因多态性与EH无关,携带AT1R 1166A C型基因以及AC-CT联合基因型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醛固酮合 基因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白杨 戴殿禄 +4 位作者 马国明 王桂兰 桑梅香 王小玲 耿翠芝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Bcl-2启动子区C(-938)A单核苷酸多态性(sni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河北省乳腺癌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Bcl-2启动子区C(-938)A单核苷酸多态性(sni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河北省乳腺癌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13例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C(-938)A SNP的3个基因型(即AA、AC和CC),并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相关联,比较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按腋淋巴结转移个数进行分层分析,AA型和AC+CC型在无转移、1~3个转移、≥4个转移组中分别占26.8%、47.8%、52.6%和73.2%、52.2%、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7,P=0.042);与AC+CC型相比,AA型在≥4个转移组OR值为3.041(95%CI:1.072~8.626)。在组织学分级中,AA型和AC+CC型在Ⅰ~Ⅱ级、Ⅲ级中分别占30.9%、57.9%和69.1%、42.1%,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5,P=0.025);与AC+CC型相比,AA型在肿瘤分化Ⅲ级组中OR值为3.082(95%CI:1.122~8.465)。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C-erbB2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A型和AC+CC型的上述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5,χ2=1.504,χ2=1.163;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Bcl-2基因C(-938)A SNP的AA基因型与其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和肿瘤组织分化较差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BCL-2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聚合反应-限制性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储小曼 闵佩清 +2 位作者 张静 孔诚 蔡卫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 扩增(PCR 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 4、 5、 6)及CYP3A5亚型的 CYP3A5 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 4、 5、 6、CYP3A5 3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3/197、3/200和 55/11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 4、 5、 6、CYP3A5 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 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韶璋 朱伟良 +2 位作者 李明英 李虹义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vs7.7%,χ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5.36,P<0.05,OR=6.0,95%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vs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L-10-1082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vs14.4%,χ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vs7.7%,χ2=4.27,P<0.05,OR=1.29,95%CI=1.12~6.11)。结论IL-10-1082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胃癌患者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ELISA检测 基因型频率 胃癌高发区 胃癌低发区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HSP70-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家平 庄建新 +4 位作者 李勇 余永欢 胡庆红 赖银英 吴安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热休克蛋白(HSP)70-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AP)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检测72例AP患者(AP组)和7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TNF-α及HSP70-2基因多态性。结果 AP组...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热休克蛋白(HSP)70-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AP)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检测72例AP患者(AP组)和7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TNF-α及HSP70-2基因多态性。结果 AP组与对照组的TNF-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比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组中,重型胰腺炎(SAP)和轻型胰腺炎(MAP)的TNF-α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和HSP70-2基因AA型与GA+GG型患者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淀粉酶、三酰甘油、血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组的HSP70-2基因GA+GG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69.4%vs 49.3%),AP组携带的G等位基因比例高于对照组(46.5%vs 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组中,SAP的GA+GG型比例高于MAP(81.0%vs 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G等位基因在SAP和MAP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NF-α基因多态性与AP不相关,HSP70-2基因多态性与AP相关,携带G等位基因发生重症AP的可能性增大,可能是重症AP的易感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胰腺炎 基因多态性 HSP70—2 多态性 限制性片断长度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翟芳芝 李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5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30 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支气管哮喘 (B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 ,检测 6 4例 BA患者及 80例健康对照者的TNF-α- 30 8基因多态性 ,用 L...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30 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支气管哮喘 (B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 P)方法 ,检测 6 4例 BA患者及 80例健康对照者的TNF-α- 30 8基因多态性 ,用 L ogistic回归计算其比值比 (OR)及 95 %可信区间 (95 % CI)。结果  TNF-α- 30 8A等位基因在 BA组及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 2 0 .31%、8.75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OR值为 2 .389,95 % CI为1.14 8~ 5 .6 38。结论  TNF- α- 30 8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 BA易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TNF-A 肿瘤坏死因子-A 支气管哮喘 易感性 相关性研究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CI BA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伍仕敏 杨华芬 +5 位作者 章敏 熊焰 韩晓群 殷继东 周新 蔡春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号外显子G98T和第4号外显子A561C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367例慢性HBV... 目的:探讨E-选择素(E-selectin)基因第2号外显子G98T和第4号外显子A561C多态性及血清可溶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367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慢性HBV携带者97例,慢性乙肝101例,肝硬化121例,肝癌48例)和281例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G98T和A561C位点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结果:E-选择素A561C多态性中A/C+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2).A/C+C/C基因型患肝硬化的风险是AA基因型的2.45倍(OR=2.45,95%CI:1.28-4.72).E-选择素G98T多态性中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B+C级与A级相比较,G/T+T/T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G/T+T/T基因型发展到Child-pughB或C的风险是GG型的3.07倍(OR=3.07,95%CI:1.05-8.97).慢性乙肝组和肝硬化组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肝硬化组中,血清sE-选择素水平从Child-pughA级到C级明显降低(P<0.05);在各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A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E-选择素A561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HBV感染后肝硬化的发生相关,并参与调控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的表达;E-选择素G98T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BV感染后的临床结局无相关性,但可能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