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3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离子染料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共聚酯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姚玉元 江长明 +3 位作者 刘恒山 吴杰 王秀华 陈文兴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采用Rosand RH7型毛细管流变仪,对以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5-磺酸钠(SIPP)为第三改性单体、以聚1,6-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或聚乙二醇(PEG)为第四改性单体的阳离子染料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共聚酯(PTT)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 采用Rosand RH7型毛细管流变仪,对以间苯二甲酸丙二醇酯-5-磺酸钠(SIPP)为第三改性单体、以聚1,6-己二酸-1,4-丁二醇酯(PBA)或聚乙二醇(PEG)为第四改性单体的阳离子染料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共聚酯(PTT)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200 s-1<γ<1000 s-1时,PTT共聚酯的剪切黏度急剧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变稀特性;SIPP的添加使共聚酯的粘流活化能增加,而PBA或PEG能降低共聚酯的粘流活化能;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均在0.6~0.8之间,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升高温度能改善共聚酯熔体的流动性能,这为开发新型阳离子染料可染PTT纤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染料可染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共聚酯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H-550改性的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银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2
作者 孟祥亮 武钰铃 +1 位作者 曹成林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2-257,共6页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 采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MgO/Ag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并将改性纳米粒子加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基质中制备改性PBST/MgO/Ag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纳米粒子与PBST基质的相容性,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显著提高。此外,复合薄膜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食品保鲜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aratyphi B)的抑菌率均超过99%。在保鲜实验,使用3%改性抗菌剂所制复合膜(K5-PMA-3)包裹的樱桃番茄的质量损失率仅为5.6%。所有这些性能表明,制备的生物膜作为食品包装薄膜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氧化镁 表面改性 抗菌活性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备共聚酯PBCAT
3
作者 王婧茹 严娟 +4 位作者 许铭育 郭国民 魏锋 王应民 武建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8,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用于包装行业,但PET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为缓解该问题,文中对废弃PET进行解聚回收并将产物转化为新型可生物降解共聚酯。首先确定了以丁二醇(1,4-BDO)为醇解...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凭借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用于包装行业,但PET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为缓解该问题,文中对废弃PET进行解聚回收并将产物转化为新型可生物降解共聚酯。首先确定了以丁二醇(1,4-BDO)为醇解剂的最佳醇解条件,PET的解聚率可达99%,醇解产物的实际产率可达理论产率的80%。借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等,证明醇解产物主要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及少量的二聚、三聚体(记为BHBT)。分别以醇解产物BHBT及对苯二甲酸(PTA)为原料制备了新型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环己烷二甲醇酯(分别记为rPBCAT和PBCAT);分析对比了rPBCAT和PBCAT的结构及性能,发现BHBT可以替代PTA参与共聚反应,rPBCAT具有与PBCAT相同的化学结构,rPBCAT具有同样优良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其T-5%为344.2℃,拉伸强度为9.98 MPa,断裂伸长率达726.7%。综上表明,废弃PET可成功回收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新型共聚酯,为解决非降解型聚酯的白色污染提供了新途径,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 二元醇解 可降解聚酯 回收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co-己二酸丙二醇)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韩翎 祝桂香 +1 位作者 张伟 陈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399,共6页
以1,3-丙二醇为二元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己二酸为二元酸,制备了不同投料比(n(对苯二甲酸二甲酯)∶n(己二酸))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co-己二酸丙二醇)(PPTA)共聚酯;并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广角X射线衍射、示差扫... 以1,3-丙二醇为二元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己二酸为二元酸,制备了不同投料比(n(对苯二甲酸二甲酯)∶n(己二酸))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co-己二酸丙二醇)(PPTA)共聚酯;并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广角X射线衍射、示差扫描量热和堆肥实验对PPTA共聚酯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PPTA共聚酯的组成与投料比相接近,PPTA共聚酯的组成与共聚酯中脂肪族(己二酸丙二醇)和芳香族(对苯二甲酸丙二醇)单元的链段分布、结晶结构、热性能及生物降解性能密切相关。可通过控制投料比制备具有不同性能的PPTA共聚酯。实验结果表明,当30%<x(己二酸)<80%时,PPTA共聚酯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能,且其生物降解性能随己二酸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丙二醇-co-己二酸丙二醇)聚酯 1 3-丙二醇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己二酸 结晶结构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法制备高亲水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微粉
5
作者 郭丰 邢哲 +1 位作者 万文 吴国忠 《塑料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46,共4页
通过辐射诱导接枝方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粉表面成功接枝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制备高亲水性的PET微粉。在氮气氛围下对PET微粉(粒径20μm)和AA/AMPS混合之后的半干状固体进行γ辐照处理,吸... 通过辐射诱导接枝方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粉表面成功接枝亲水性单体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制备高亲水性的PET微粉。在氮气氛围下对PET微粉(粒径20μm)和AA/AMPS混合之后的半干状固体进行γ辐照处理,吸收剂量为100 kGy。结果表明:改性后的PET微粉分散性及亲水性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强。当AA/AMPS单体质量浓度为20%,AA、AMPS质量比为2∶1的情况下,接枝率可达15.2%,改性PET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水接触角由125.4°下降至60.3°。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等分析方法证实AA/AMPS被成功接枝到PET微粉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 丙烯酸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亲水性 辐射接枝
原文传递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淀粉材料迁移物的体外肾毒性
6
作者 王旭锴 陈聪颖 +4 位作者 让一峰 肖雪蔓 李银焕 王俊明 柳春红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3-194,共12页
为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以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食品模拟液迁移物为对象,通过人肾细胞系(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HK-2)模型探讨... 为研究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肾脏毒性,本实验以PBAT-改性淀粉共混材料的食品模拟液迁移物为对象,通过人肾细胞系(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HK-2)模型探讨迁移物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路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sirtuin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l alpha,PGC-1α)/核呼吸因子1(nuclear respiratory factor-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介导的肾脏毒性效应。结果显示迁移物能够增加HK-2细胞的肾脏损伤分子1质量浓度,升高炎症因子水平和降低抗氧化因子水平。同时,迁移物能够上调HK-2细胞p-AMPK/AMPK比值,下调p-mTOR/mTOR比值和SIRT1、PGC-1α、NRF1、TFAM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PBAT-改性淀粉材料在接触不同种类食品模拟液时,其迁移物会诱发HK-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并且可能通过AMPK通路介导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肾损伤,从而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改性淀粉混材料 迁移物 肾损伤 氧化应激和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燃剂的层状受限分布实现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混物性能同步增强
7
作者 向阳 程慧强 +1 位作者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9,共8页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PC和PBT在阻燃体系上的差异导致共混物阻燃改性效率较低,阻燃性能较差,难以实现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同步增强...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C/PBT)共混物具有高表面硬度、高耐热性和耐化学性,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应用广泛。但PC和PBT在阻燃体系上的差异导致共混物阻燃改性效率较低,阻燃性能较差,难以实现阻燃和力学性能的同步增强。文中采用层叠复合挤出加工制备了PC/PBT交替层状共混物,调控不同阻燃剂在交替层状共混物基体中的层状受限分布,实现了共混物阻燃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力学性能同步增强,成功解决了PC/PBT传统共混物在高阻燃和高强度、高韧性间的矛盾。研究表明,交替层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了48.1 MPa和15.8 kJ/m2,相较传统共混物分别提高了139.7%和89.7%,而且其阻燃等级达到了UL-94 V-0(1.5 mm),峰值放热率降低了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酯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酯 混物 阻燃 受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2-甲氧基-1,3-丙二醇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8
作者 单玉华 罗娜 +2 位作者 丁永红 鲁墨弘 李明时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以源自甘油的2-甲氧基-1,3-丙二醇(MPD)代替1,3-丙二醇,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2-甲氧基-1,3-丙二醇共聚酯PET-PMT(简称PEMT),并对其进行表征。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研究了PEMT的结构和化学组... 以源自甘油的2-甲氧基-1,3-丙二醇(MPD)代替1,3-丙二醇,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EG)2-甲氧基-1,3-丙二醇共聚酯PET-PMT(简称PEMT),并对其进行表征。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研究了PEMT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用GPC测定了不同配比PEMT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乌氏粘度计测定了其粘度;用DSC分析了其结晶性能。结果表明,共聚酯PEMT中PMT链段的实际接入量比投料的MPD比例高。且PEMT的粘度明显高于PET的粘度。第三单体MPD的引入,使共聚酯PEMT的结晶性能下降。MPD与PTA的投料摩尔比小于0.4时,共聚酯PEMT的结晶与熔融行为类似于PET。所合成共聚酯PEMT-40(实际n(PMT)∶n(PET)=24∶76)其质均相对分子质量(Mw)为50 216、特性粘度(η)为0.458 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8.32℃、熔点(Tm)为211.07℃。当MPD与PTA的投料摩尔比大于0.6时,共聚酯为无定形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甲氧基丙二醇 乙二醇 对苯--4t酸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共混合金的粘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迎宾 王建 +3 位作者 白玉清 闰明涛 李刚 高小满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83,共4页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共混合金的粘弹性。结果表明,TPEE的加入可以提高共混材料的低温韧性或阻尼性能;TPEE可以促进PTT冷结晶的进行;共混材料的玻璃化转变随TPEE的增... 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共混合金的粘弹性。结果表明,TPEE的加入可以提高共混材料的低温韧性或阻尼性能;TPEE可以促进PTT冷结晶的进行;共混材料的玻璃化转变随TPEE的增加而略有降低,储能能力增强。共混熔体的复数黏度随着TPE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假塑性越来越明显,剪切储能模量增加,弹性行为增加,粘性行为减少,但粘性行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丙二醇 热塑性聚酯弹性体 粘弹性 动态力学 动态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基荧光共聚酯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侯磊 刘铮 +5 位作者 解晨阳 李丽君 王建 刘彦方 宋洪赞 闰明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醇、丙二醇、四氯苝-铜配位聚合物网络酐(TTAD)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荧光共聚酯,研究了TTAD含量对共聚酯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了共聚酯的化...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丁二醇、丙二醇、四氯苝-铜配位聚合物网络酐(TTAD)为单体,通过熔融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荧光共聚酯,研究了TTAD含量对共聚酯荧光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核磁共振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了共聚酯的化学结构和荧光量子效率。结果表明,共聚酯具有预期的化学结构,且具有高亮度、高荧光量子产率的特征,随着TTAD含量的增加,共聚酯呈现出从黄绿色到橙红色的荧光,不同共聚酯间的荧光差异明显,TTAD在共聚酯中不会发生聚集荧光猝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苝酐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酯 荧光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热塑性淀粉生物降解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6
11
作者 潘宏伟 郎贤忠 +3 位作者 赵岩 张也 张会良 董丽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137,共6页
马来酸酐(MA)作为增容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热塑性淀粉(TPS)共混获得PBAT/MTPS共混物,并制备了吹塑薄膜。通过红外表征、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研究了共混体系及薄膜的分子之间相... 马来酸酐(MA)作为增容剂,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共聚酯(PBAT)、热塑性淀粉(TPS)共混获得PBAT/MTPS共混物,并制备了吹塑薄膜。通过红外表征、示差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研究了共混体系及薄膜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热性能、表面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MA能促使PBAT与TPS共混体系发生酯交换反应,PBA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显著提高,淀粉的粒径明显降低,拉伸强度比PBAT/TPS提高,获得了性能优良的生物降解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己二酸丁二醇聚酯 热塑性淀粉 吹塑薄膜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酯化法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可生物降解共聚酯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晓慧 付志峰 +2 位作者 石艳 史君 陈颖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3-1278,共6页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和1,4-丁二醇(BG)为原料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可生物降解共聚酯(PBAT)。实验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一催化剂A(醋酸锑)复合催化剂的活性高于钛酸四丁... 采用直接酯化法,以对苯二甲酸(PTA)、己二酸(AA)和1,4-丁二醇(BG)为原料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可生物降解共聚酯(PBAT)。实验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一催化剂A(醋酸锑)复合催化剂的活性高于钛酸四丁酯催化剂;在n(PTA+AA)1n(BG)=1.40:1、酯化温度180~190℃,缩聚温度270~275℃的条件下,可通过直接酯化法合成PBAT,且副反应少;所合成的PBAT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且维卡软化点和熔体流动指数较高,有利于后加工;^1H NMR表征结果显示,PBAT中的n(PTA):n(AA)与投料比中的n(PTA):n(AA)接近;通过堆肥实验证实了所合成的PBAT是一种降解性能良好的共聚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二酸 1 4-丁二醇 对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co-己二酸丁二醇) 聚酯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氧化镁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张佳宁 郭睿劼 张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56,261,共5页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 以聚丁二酸-共-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ST)为基体,纳米氧化镁(MgO NPs)为抗菌剂,通过溶剂挥发法制备了PBST/MgO纳米复合薄膜,并探讨了复合薄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了MgO NPs对纳米复合薄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汽透过率(WVP)、氧气透过率(OTR)和紫外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 NPs的加入改善了PBST基体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与PBST薄膜相比,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43.7%和32.2%,水蒸汽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28.1%和23.6%,并具有良好的紫外阻隔性能。当MgO NPs质量含量为5%时,复合膜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纳米氧化镁 溶剂挥发法 食品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俊 李芷 +1 位作者 张竞 李世云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BD)和己二酸(AA)为原料,合成了生物可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共聚酯(PBAT).采用乌氏粘度计对PBAT的特性黏度进行了测试,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采用熔融缩聚法,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BD)和己二酸(AA)为原料,合成了生物可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己二酸丁二酯)共聚酯(PBAT).采用乌氏粘度计对PBAT的特性黏度进行了测试,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失重分析(TGA)对其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DMT+AA)∶n(BD)=1.0∶1.3,n(DMT)∶n(AA)=5∶5,缩聚65 min的条件下,合成了特性黏度最大为0.1011 dL/g的PBAT;FT-IR和1H NMR谱图结果表明:合成的PBAT共聚酯为无规结构;XRD结果表明:合成的不同n(DMT)∶n(AA)的PBAT具有相同的结晶结构,且与PBT均聚物的结晶结构相同;DSC结果表明:结晶温度、结晶度和熔融温度随着BT单元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当BT含量达到80%时,出现明显的双重熔融峰;TGA结果表明:随着n(DMT)∶n(AA)增大,PBAT的热失重温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己二酸丁二酯)聚酯 熔融缩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二酸/对苯二甲酸系共聚酯的合成及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建军 吴明元 +2 位作者 查刘生 张建安 吴庆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论文采用癸二酸、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新戊二醇进行缩聚反应 ,合成了癸二酸 /对苯二甲酸系共聚酯 .定性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和真空度等对缩聚反应的影响 .通过WAXD、DSC和TGA等方法 ,研究了共聚酯的结构与耐热性能的关系 .结... 论文采用癸二酸、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新戊二醇进行缩聚反应 ,合成了癸二酸 /对苯二甲酸系共聚酯 .定性讨论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的种类和真空度等对缩聚反应的影响 .通过WAXD、DSC和TGA等方法 ,研究了共聚酯的结构与耐热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 :共聚酯的结晶度和熔点随着体系中对苯二甲酸或新戊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 ,而耐热性能则明显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癸二酸 对苯二甲酸 聚酯 结晶度 耐热性 反应 反应温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共聚酯的挤出扩链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静兰 陈伟 +2 位作者 祝桂香 朱孝恒 向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TA)共聚酯进行挤出扩链改性,比较了不同扩链剂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BTA共聚酯的改性效果。通过对扩链改性前后PBTA共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可生物降解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PBTA)共聚酯进行挤出扩链改性,比较了不同扩链剂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对PBTA共聚酯的改性效果。通过对扩链改性前后PBTA共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热性能及流变性能的表征和分析,研究了扩链剂添加量和过氧化物引发接枝反应对PBTA共聚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加工要求可适当调整扩链剂的添加量,制得了适合常规薄膜吹塑加工的可生物降解PBTA共聚酯。通过对扩链改性后的PBTA共聚酯进行堆肥埋片降解时发现,PBTA共聚酯经适当的接枝改性,在保证物理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的前提下,PBTA共聚酯仍具有很好的可生物降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芳香聚酯 生物降解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己二酸丁二醇酯) 扩链改性 反应性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1H-NMR和^(13)C-NMR研究聚对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PEFT)的序列结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芦婷婷 姜敏 +2 位作者 张强 周光远 吴广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7-1123,共7页
采用直接酯化法,通过改变对苯二甲酸(PTA)与2,5-呋喃二甲酸(FDCA)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PEFT)。运用1H-NMR和13C-NMR测试手段研究PEFT共聚酯的链结构。通过观察PEFT共聚酯链上乙二醇单元中氢... 采用直接酯化法,通过改变对苯二甲酸(PTA)与2,5-呋喃二甲酸(FDCA)的摩尔比,制备了一系列聚对苯二甲酸-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共聚酯(PEFT)。运用1H-NMR和13C-NMR测试手段研究PEFT共聚酯的链结构。通过观察PEFT共聚酯链上乙二醇单元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及相应的4种信号的强度变化,计算出共聚酯的数均序列长度(L),无规度值(B)和共聚物的组成。通过Yamadera和Murano公式计算所得共聚酯无规度值B均接近于1,说明PEFT共聚酯为无规共聚物;PEF-block-PET嵌段共聚物B为0.577,PEF-blend-PET共混物的B为0;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表明,0PEFT共聚酯均有一个玻璃化温度,进一步说明了PEFT共聚酯为无规共聚物。其中PTA∶FDCA的摩尔比为1∶1时,即PEFT-50,B值最大,基于1H-NMR谱图计算得B=1.012,13C-NMR谱图计算得B=1.028。上述结果表明,2,5-呋喃二甲酸与对苯二甲酸在与乙二醇的亲核取代反应中活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对苯二甲酸 2 5-呋喃二甲酸 序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苯二甲酸共聚酯的结晶特性及其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书英 肖茹 顾利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7-69,共3页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子链中引入间苯二甲酸(IPA)的无规共聚酯(IPET)的结晶特性及其对纤维力学性能、吸湿性和染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因 IPA 的引入共聚酯的结晶温度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降低;IPA 的引入使 IPET 的...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子链中引入间苯二甲酸(IPA)的无规共聚酯(IPET)的结晶特性及其对纤维力学性能、吸湿性和染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因 IPA 的引入共聚酯的结晶温度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熔点降低;IPA 的引入使 IPET 的结晶速率和结晶度降低,从而导致其纤雉的模量降低,手感较柔软,吸湿性和上染率提高,但强度的下降并不明显,大大地提高了纤维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二甲酸 吸湿性 上染率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 纤维 性能 结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松香增容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物共混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9
作者 钱裕洁 王文刚 +4 位作者 皮秋月 王艳红 侯秀良 徐荷澜 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2,共11页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 以聚合松香(PR)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乳酸/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LA/PBAT)共混纤维。采用拉伸试验、微观结构、热分析和流变测试分析评估了熔体和纤维的物化性能。PR的引入使得PBAT和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降低,促进了PBAT相的均匀分散,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PBAT的非均相成核效应,提高了PLA的结晶温度,并在30%PR时观测到了直径小于2μm的微纤结构。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共混纤维的断裂伸长率与断裂强度均得到显著提升,断裂伸长率最多提高了近600%,同时断裂强度不仅得到了保留,还提升了20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合松香 增容 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三元共聚酯的核磁共振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大诚 谢新光 +5 位作者 李瑞霞 王勇 周子南 高新风 孝延文 张建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8-252,共5页
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三元共聚酯的核磁共振表征吴大诚,谢新光,李瑞霞,王勇(成都科技大学纺织工学院成都610065)周子南,高新风,孝延文,张建国(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 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双酚A三元共聚酯的核磁共振表征吴大诚,谢新光,李瑞霞,王勇(成都科技大学纺织工学院成都610065)周子南,高新风,孝延文,张建国(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关键词对羟基苯甲酸/对苯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甲酸 对苯二甲酸 双酚A 三元聚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