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8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民族大学12个聚居少数民族青年19560名人群体质综合评价:2000/2008资料回顾性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石荣群 杨放 何江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42-2846,共5页
背景:根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研究项目《广西边远山区聚居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发展研究》研究计划,对广西12个聚居少数民族18~22岁人群体质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影响少数民族体质各种因素。目的:通过建立因子... 背景:根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研究项目《广西边远山区聚居少数民族体质与健康发展研究》研究计划,对广西12个聚居少数民族18~22岁人群体质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影响少数民族体质各种因素。目的: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观测变量间极其复杂的相关关系,寻找变量变化潜在的支配因子,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客观评价该人群体质健康水平。方法:为了保证样本的同质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参加测试对象父母必须是少数民族,监测少数民族样本为壮族、侗族、瑶族、苗族、毛南族、京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回族、土家族12个少数民族族。采用现场调研、小样本可行性试验、大样本正式测试和建立指标体系4个步骤,对18560名少数民族人群进行体质测试,求出因子特征向量、特征值和贡献率。建立初始因子模型、旋转后的因子模型,了解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因子结构,并对人群的健康水平综合评价。观测身高、体质量、肺活量、立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台阶指数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因子结构:健康因子、营养因子、有氧代谢因子的状况。健康因子只有肺活量、体前屈、立定跳远是正数,其余3项为负数。3个共性因子对体质的贡献率分别为K1=61.551、K2=15.264%、K3=9.818%,总贡献率达到86.633%。其中健康因子最好是毛南族、其次仡佬族、第三是土家族。营养因子最好是水族、第二苗族、第三京族。有氧代谢因子的排序是仡佬族、毛南族、土家族。通过建立因子分析模型,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能客观评价各少数民族人群体质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居少数民族 体质健康水平 结构分析 体质量指数 体前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结构二阶段聚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强 杨放 何江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38-2841,共4页
背景: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体体质与健康、营养及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有关问题下,有关少数民族青少年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系统评价及社会因素相关分析并不多见。目的: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分析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特征结构... 背景:在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群体体质与健康、营养及建设和谐社会发展有关问题下,有关少数民族青少年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系统评价及社会因素相关分析并不多见。目的: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分析广西聚居少数民族人群体质特征结构,探讨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的核心体质因素。方法:监测样本随机选择2000/2008在广西民族大学就读的广西、云南、四川、湖南籍773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男生3270名,女生4460名,年龄18~22岁。运用二阶段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对广西聚居民族大学生形态、功能、素质进行探索性分析,试图揭示体质特征结构内在逻辑性。结果与结论: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聚类情况分为3类,男生Ⅰ类"健壮型"832人,占25.40%;Ⅱ类"瘦弱型"1353人,占41.40%;第Ⅲ类"虚弱型"1085人,占33.20%。女生Ⅰ类"虚弱型"1725人,占38.70%;Ⅱ类"瘦弱型"1859人,占41.70%;Ⅲ类健壮型有876人,占19.60%。显示营养、呼吸机能、力量素质、形态体格为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6.875%、24.022%、9.667%、8.317%。从13项体质测试项目中筛选克托莱指数、劳雷尔指数、体质量指数、体质量/身高×100、肺活量、肺活量/身高、肺活量/体质量7项指标,分差、一般、良好、优良、优秀五级区间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分布。二阶段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各少数民族按体质类型最优分为:"健壮型"、"虚弱型"和"瘦弱型"3类人群。主成分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结构的主要成分:营养、呼吸代谢功能、力量素质、体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居少数民族 二阶段聚类 体质结构 组织构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调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强 何江川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对7 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 对7 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学生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存在健康认知差、学习压力大、睡眠质量低、体育锻炼缺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有效控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导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等针对性建议,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干预,为国家远程监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居少数民族 体质健康水平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居民体育健康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
4
作者 邱红霞 《体育科技》 2005年第3期63-65,68,共4页
利用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素质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了2004年广西9个聚居少数民族居民人口体育健康差异。确立该地区人口体育健康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价该地区人口体育健康发展状况。并对素质差异进行... 利用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健康素质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了2004年广西9个聚居少数民族居民人口体育健康差异。确立该地区人口体育健康综合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评价该地区人口体育健康发展状况。并对素质差异进行归纳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居少数民族 人口健康素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聚居村庄法律顾问制度运行研析——以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为例
5
作者 张羽芊 陈文兴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是畅通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少数民族聚居村庄践行法律顾问制度有助于保障乡村振兴和发展。对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法律顾问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合其他民族地区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情况... “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是畅通我国公共法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少数民族聚居村庄践行法律顾问制度有助于保障乡村振兴和发展。对福建省福安市穆云畲族乡法律顾问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结合其他民族地区法律顾问制度的实施情况,总结少数民族聚居村庄法律顾问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制度设计偏离实际需求,法治规范与民族习惯存在隔阂,村委会与法律顾问配合度较差,律师服务市场性与法律顾问公益性存在冲突。建议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提高服务质量;注重培养“乡土法杰”;融合普法工作与民族文化;结合特色产业构建多元供给机制,提升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的运行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村庄 村居法律顾问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公共法律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居少数民族享受自治权待遇论──以壮族聚居的南宁地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杰舜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文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为例说明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壮族聚居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不复存在切入,指出我国自古就有特殊政策来协调民族关系,重视和尊重少数民... 本文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础,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地区为例说明从根本的意义上来说,如果没有壮族聚居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不复存在切入,指出我国自古就有特殊政策来协调民族关系,重视和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因此聚居少数民族享受自治权待遇要从理论上弄清“权利”与“权力”的关系,而聚居的少数民族所拥有的*利与自治机关所拥有的权力是同一个问题或同一个事物,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两个方面,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只有区别。否则极容易在实践上走进误区。从这个观点出发,作者认为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上要把行使自治权与享受自治权待遇区别开来,享受自治权待遇是聚居少数民族的神圣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治权待遇 聚居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 南宁地区 自治机关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壮族先民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制度
原文传递
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占军 刘军 +1 位作者 钟全宏 张学忠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96-98,共3页
对甘肃少数民族聚居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构想及对策,目的是为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肃省 少数民族聚居 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研究——以湘西大兴寨苗族抢狮习俗为例 被引量:68
8
作者 白晋湘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4,共9页
湘西大兴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抢狮习俗,由传统社会中基于狩猎采集的神灵保佑仪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基于旅游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活动,为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本。采用田野调查、深... 湘西大兴寨及其周边地区的抢狮习俗,由传统社会中基于狩猎采集的神灵保佑仪式,演变成为现代社会中基于旅游经济的物质文化需求活动,为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研究文本。采用田野调查、深度访谈、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抢狮习俗的发展历程、社会结构、时代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转型过程加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生计方式、民间社会组织、社会性别、文化传承模式等变迁,对传统体育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传统体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湖南江永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福华 李坚飞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以湖南江永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认为市场主体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工作缺位,区域市场基础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是... 本文以湖南江永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瓶颈,认为市场主体观念落后,地方政府工作缺位,区域市场基础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等因素是当前制约少数民族商贸流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转换政府角色,发挥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商贸流通发展中的引导、培育作用,加强商品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进一步健全商品流通市场体系,规范商品市场建设与管理,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实施区域品牌发展战略等可行对策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江永县 商贸流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扶贫开发意义、任务与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涛 殷小波 《兵团党校学报》 2014年第2期28-32,共5页
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增强民族团结、凝聚民心的现实选择。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 彻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和增强民族团结、凝聚民心的现实选择。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的扶贫开发工作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兵团跨越式发展。打好新一轮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扶贫攻坚战,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新疆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团 少数民族聚居团场 扶贫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研究——以喀什地区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霞 胡建元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双语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双语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单语言环境的局限;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双语教育资金投入不到位;双语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单语言环境的局限;双语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了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建设与双语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努力营造双语文化环境、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并提高效率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聚居 双语师资队伍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现状及对策——以黔东南州苗侗聚居区天柱县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玉红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回乡创业者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企业投资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他们面临着缺乏资金技术、交通落后和信息闭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创新金融体制,加强创业者培... 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回乡创业者以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企业投资少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他们面临着缺乏资金技术、交通落后和信息闭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创新金融体制,加强创业者培训,完善软硬件设施,发展特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天柱县 农民工 回乡创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建伟 孙慧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80-87,共8页
以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湖北省部分高校的少数民族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为样本,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少数民族聚居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总体评价。... 以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重庆市、湖北省部分高校的少数民族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为样本,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少数民族聚居生源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总体评价。结果认为:就业观念落后、就业选择面窄、就业观念不成熟、过分偏重对地域及单位的选择、对就业不够重视,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少数民族大学生 就业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区域竞合模式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培基 尹秀 +1 位作者 李巍 刘润 《旅游论坛》 2012年第2期70-73,共4页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区域联合,打造精品线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以合作促发展,以竞争求合作已成为国内发展旅游的新趋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落脚点,通过深入临夏当地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构建临夏与周边旅游市场竞合...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区域联合,打造精品线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以合作促发展,以竞争求合作已成为国内发展旅游的新趋势。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落脚点,通过深入临夏当地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构建临夏与周边旅游市场竞合模式的对策建议:旅游产品互动是旅游市场的竞合基础;旅游营销互联是旅游市场的竞合核心;旅游政策互通是旅游市场的竞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 区域竞合模式 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社区复合治理:制度困境与机制构建——以内蒙古A嘎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力平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6期69-74,共6页
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治理体系的创新是农牧区治理危机、农牧民自主行为和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嘎查(蒙古语,意为"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既促进了嘎查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正向创新... 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治理体系的创新是农牧区治理危机、农牧民自主行为和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嘎查(蒙古语,意为"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是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既促进了嘎查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正向创新,也推动了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治理的创新。幸福民生是社区复合治理的现实诉求和价值导向,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聚居社区治理走向良治,需要再挖掘动力机制,再确立激励机制,再完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社区 社区复合治理 村务监督委员会 治理机制 制度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非制度根源及其破解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培红 《开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3,共5页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其关系着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造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度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注重的非制度原因。在概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特征的基础上,从非制度致贫因素角...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其关系着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造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度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注重的非制度原因。在概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特征的基础上,从非制度致贫因素角度进行分析解剖,并提出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贫困特征 非制度根源 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4
17
作者 白晋湘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山寨经济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发展山寨经济存在的市场观念淡薄、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经济条件较差等问题,认为湘鄂渝黔边山寨经济发展的对策是:根据其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树立生态先导观,大... 山寨经济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发展山寨经济存在的市场观念淡薄、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经济条件较差等问题,认为湘鄂渝黔边山寨经济发展的对策是:根据其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树立生态先导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发展山寨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扶贫致富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湘鄂渝黔边山寨 经济发展 集约化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刑案中的承保人——以清代循化厅为研究区域的考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兴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90-196,共7页
晚清甘肃循化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刑案中,有着大量的承保人,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刑案要照番例审结,对伤害犯通常并不处以刑罚,而是罚服命价或血价后释放。加之部落、寺院、民族间的案件易翻难结,因此需要对案犯与案件进行承保。承保人主... 晚清甘肃循化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刑案中,有着大量的承保人,其原因主要是当地的刑案要照番例审结,对伤害犯通常并不处以刑罚,而是罚服命价或血价后释放。加之部落、寺院、民族间的案件易翻难结,因此需要对案犯与案件进行承保。承保人主要来源于案犯的亲属、同乡、同僚、缙绅、乡老与部落头人、寺院首领等。其产生方式主要有承保人主动担任与官府选择、指令两种。承保人除了保领案犯与保结案件外,还经常参与对案件的调解,是纠纷解决的重要因素,对案件的审结与判决的内容有着重要影响。而其承保与调解活动,息讼止争之外,往往也有发展、扩张部落、寺院势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循化厅 少数民族聚居 承保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周尚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6-81,83-84,共8页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周尚意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主要研究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的综合使用和文化景观。国内学术界... 现代大都市少数民族聚居区如何保持繁荣——从北京牛街回族聚居区空间特点引出的布局思考周尚意目前国际上对于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主题已基本上达成共识,即主要研究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学、文化的综合使用和文化景观。国内学术界对于文化区的研究早已有之,但是关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聚居 形式文化区 都市少数民族 北京牛街 少数民族聚居 空间特点 核心区 文化特征 礼拜寺 居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春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62,共5页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的特征是,适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直观性、形象性的表征方式;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现状的特征是,适合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直观性、形象性的表征方式;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少数民族聚居地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和"教科书",第二大重要来源是"与同事的日常交流"、"教学参考资料"和"课堂听课和教研活动",而"职前教育"、"网络资源"、"作为中小学生时的经验"、"专业书刊"和"在职培训"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聚居 小学数学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