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酸盐/聚氨酯脲复合加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舒敏 常澔男 +2 位作者 范福洋 柴亚跃 李万捷 《聚氨酯工业》 CAS 2024年第1期18-21,共4页
以硅酸盐、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等为主要原料制备硅酸盐/聚氨酯脲复合加固材料。研究了硅酸盐、PAPI、柠檬酸三辛酯及聚合物多元醇POP45G的用量对硅酸盐/聚氨酯脲复合加固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加固材料进行了红外光谱及热... 以硅酸盐、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氰酸酯(PAPI)等为主要原料制备硅酸盐/聚氨酯脲复合加固材料。研究了硅酸盐、PAPI、柠檬酸三辛酯及聚合物多元醇POP45G的用量对硅酸盐/聚氨酯脲复合加固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加固材料进行了红外光谱及热学性能表征。结果表明:以82~86份的混合硅酸盐水玻璃等为A组分,以65~67份的PAPI、8~10份的柠檬酸三辛酯、15~20份的POP45G等为B组分,由A、B组分混合制备得到非结晶的无规聚合物硅酸盐/聚氨酯脲复合加固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阻燃性能优良。该复合加固材料绿色环保,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聚氨酯脲 复合材料 加固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聚氨酯脲多孔薄膜耐腐蚀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奕宽 崔旭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制备了聚氨酯脲弹性体,添加石墨烯,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石墨烯/聚氨酯脲多孔薄膜。研究了4%,5%,6%石墨烯/聚氨酯脲多孔薄膜在酸,碱,盐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使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得到在不同环境下的极化曲线,并对其极化行为进... 制备了聚氨酯脲弹性体,添加石墨烯,通过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石墨烯/聚氨酯脲多孔薄膜。研究了4%,5%,6%石墨烯/聚氨酯脲多孔薄膜在酸,碱,盐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使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得到在不同环境下的极化曲线,并对其极化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添加石墨烯,耐腐蚀性能提升,达到一定阈值后,耐腐蚀性能下降;在盐和碱中极化曲线只有一个峰存在,而在酸中有两个峰存在;在酸中的耐腐蚀性最好,盐溶液中次之,碱溶液中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多孔薄膜 电化学腐蚀 极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聚酰亚胺弹性体的制备和性能(英文)
3
作者 李再峰 徐涛 +3 位作者 孙健 张福涛 孙宝全 王增林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在丙酮中合成了聚氨酯修饰的双马来酰亚胺(UBMI)树脂。UBMI与不同量的聚氨酯预聚体混合后,在超声波辅助下真空脱除丙酮,与二胺扩联剂及自由基扩链剂反应制备出一系列聚氨酯-聚酰亚胺弹性体。随着体系中聚酰亚胺用量的增加,产物的拉伸强... 在丙酮中合成了聚氨酯修饰的双马来酰亚胺(UBMI)树脂。UBMI与不同量的聚氨酯预聚体混合后,在超声波辅助下真空脱除丙酮,与二胺扩联剂及自由基扩链剂反应制备出一系列聚氨酯-聚酰亚胺弹性体。随着体系中聚酰亚胺用量的增加,产物的拉伸强度降低,扯断伸长率下降,但其热稳定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聚氨酯脲-聚酰亚胺 物理机械性能 耐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剂对水性聚氨酯脲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体系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徐强 景浩 +1 位作者 胡春圃 应圣康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5-549,共5页
分别用乙二胺 (EDA)和水作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UA)水分散液 .借助DSC、DMA、FTIR研究了扩链剂对PUA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EDA扩链体系中 ,虽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酯软段以及扩链剂与异氰酸... 分别用乙二胺 (EDA)和水作为扩链剂制备了聚氨酯脲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UA)水分散液 .借助DSC、DMA、FTIR研究了扩链剂对PUA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EDA扩链体系中 ,虽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酯软段以及扩链剂与异氰酸酯生成的硬段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 ,但由此合成的PUA仍具有多相结构 ;水扩链体系只有一个较宽的二级转变区 ,各相之间有较大程度的混合 .由EDA扩链合成的PUA在耐溶剂、耐水性及拉伸强度等方面优于水扩链体系 .两种扩链剂体系所得PUA的性能差异 ,主要与二者和异氰酸酯反应生成的脲键密度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扩链剂 结构 性能 聚丙烯酸酯 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丙烯酸酯水分散液的粒径及形态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徐强 景浩 +1 位作者 胡春圃 应圣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5-408,共4页
研究了羧基含量、异氰酸酯指数([ - NCO]/[ - OH]) 、聚氨酯脲与聚丙烯酸酯组成比(PUU/PA) 以及一系列制备工艺因素对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含量和PUU... 研究了羧基含量、异氰酸酯指数([ - NCO]/[ - OH]) 、聚氨酯脲与聚丙烯酸酯组成比(PUU/PA) 以及一系列制备工艺因素对聚氨酯脲—丙烯酸酯(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羧基含量和PUU/PA 组成比增大或异氰酸酯指数减小都会导致分散液粒径减小;PUA 中PA 含量越大,PUA 水分散液粒子形态越不规整;工艺因素如搅拌强度、升温速率等对PUA 水分散液粒子尺寸及形态的影响不符合传统乳液聚合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丙烯酸酯 水分散液 粒子形态 PU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段微区结构与聚氨酯脲弹性体力学性能及耐热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洪祥 蒋玉湘 +3 位作者 赵天宝 罗明艳 周京福 李再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4,112,共6页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混合异氰酸酯(n(TDI)∶n(MDI)=1∶1)分别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微区结构的聚氨酯脲弹性体,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为软段,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混合异氰酸酯(n(TDI)∶n(MDI)=1∶1)分别为硬段,采用预聚体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微区结构的聚氨酯脲弹性体,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以及力学表征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硬段微区结构与聚氨酯脲(PUU)体系内部微相分离、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DI型聚氨酯脲的NH官能团伸缩振动谱带出现在较低位置(3270cm^(-1)),MDI型NH官能团伸缩振动谱带出现在相对较高的位置(3285cm^(-1)),前者的T_g(-57.6℃)低于后者T_g(-49.5℃),而初始降解温度前者(294℃)高于后者(268℃),混合型的均位于两者之间。因此,TDI型PUU表现出较高的微相分离程度和硬段微区有序度,而MDI型微相混合程度较高、且微相混合程度有助于力学性能的改善。随着温度的升高,PUU内部氢键化NH官能团伸缩振动吸收强度逐渐减弱,谱带吸收位置由低波数向高波数移动,力学性能逐渐下降,当温度处于70℃左右时,其波数出现轻微的突越,力学性能也表现出较快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氢键 微相分离 耐热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潘仕荣 廖凯荣 +2 位作者 易武 郑欢玲 王琴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7,共4页
由己二醇和碳酸二苯酯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聚碳酸酯二醇 ,再使用两步法先后与MDI和乙二胺反应 ,制备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 (PCUU) ,并对聚合物进行了拉伸试验、IR、DSC、DMA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CUU存在硬段 /软段微相分离以及聚... 由己二醇和碳酸二苯酯通过酯交换反应合成聚碳酸酯二醇 ,再使用两步法先后与MDI和乙二胺反应 ,制备聚六亚甲基碳酸酯聚氨酯脲 (PCUU) ,并对聚合物进行了拉伸试验、IR、DSC、DMA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CUU存在硬段 /软段微相分离以及聚碳酸酯聚氨酯脲的化学结构 ,微相分离程度受硬段含量、软段相对分子质量等因素所影响 ;PCU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 - 14℃以下 ,在室温表现出橡胶特性 ;PCUU的软硬段具有合适的硬段含量和软段分子量的PCUU能达到最佳的抗张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氨酯脲 聚碳酸酯聚氨酯 微相分离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再峰 辛浩波 +3 位作者 邢政 孙学红 李德和 杨光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4-86,共3页
研究了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PUU)弹性体的形态、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FT-IR的数据表明,不同交联网络的PUU弹性体具有不同的形态,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微相混合程度增加。DSC的结果揭示了软段区内由于化... 研究了化学交联网络对聚氨酯(PUU)弹性体的形态、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影响。FT-IR的数据表明,不同交联网络的PUU弹性体具有不同的形态,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加,弹性体的微相混合程度增加。DSC的结果揭示了软段区内由于化学交联键的存在,使得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显著增加。力学性能的结果表明,交联密度越高,弹性体的300%定伸模量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当软段区内的化学交联网络较完善时,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达到最高。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PUU弹性体的回弹性上升的幅度及硬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线性PU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聚氨酯脲 形态 性能 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剂对脂肪族聚氨酯脲和聚脲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杨娟 王贵友 胡春圃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737-1742,共6页
用异佛尔酮二胺(IPDA)、乙二胺(EDA)和己二胺(HDA)三种扩链剂合成了不同结构的脂肪族聚氨酯脲和聚脲,并考察了扩链剂对聚氨酯脲和聚脲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EDA和HDA扩链的聚氨酯脲和聚脲相比,IPDA扩链的聚氨酯脲和聚脲... 用异佛尔酮二胺(IPDA)、乙二胺(EDA)和己二胺(HDA)三种扩链剂合成了不同结构的脂肪族聚氨酯脲和聚脲,并考察了扩链剂对聚氨酯脲和聚脲形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EDA和HDA扩链的聚氨酯脲和聚脲相比,IPDA扩链的聚氨酯脲和聚脲中脲羰基的氢键化程度较低,软段和硬段间的相混合程度较好;同时它们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硬度和撕裂强度,但断裂伸长率较低.EDA和HDA扩链的聚氨酯脲和聚脲相比,两者性能相差不大.聚氨酯脲的脲羰基较完善氢键化程度以及整个氢键化程度都比聚脲的要低,同时聚氨酯脲的吸水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氨酯脲 脂肪族聚 形态 氢键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PUU)固化过程中形态及力学性能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再峰 徐春明 +1 位作者 殷树梅 文丽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74-778,共5页
用透射电镜TEM和“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预聚物法聚氨酯脲 (PUU)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形态变化。FTIR的光谱数据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氢键化的NH基团的谱带吸收愈来愈强且逐渐向低波数移动 ;反应初期 ,游离氨基甲酸酯羰... 用透射电镜TEM和“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预聚物法聚氨酯脲 (PUU)本体聚合反应过程中材料内部的形态变化。FTIR的光谱数据表明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氢键化的NH基团的谱带吸收愈来愈强且逐渐向低波数移动 ;反应初期 ,游离氨基甲酸酯羰基的吸收几乎不变 ,在高转化率逐渐变小 ,反应末期变化甚微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 ,脲羰基谱带的振动位置逐渐向低波数移动 ,有序氢键化脲羰基谱带的吸收越来越强。归属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羰基谱带。透射电镜的照片从另一角度证实 ,随着脲键氢键化程度的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过程 形态 力学性能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聚氨酯脲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交联聚氨酯脲弹性体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再峰 杨光华 +1 位作者 李德和 辛浩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8-321,共4页
采用“原位”变温 FTIR研究了温度对交联聚氨酯脲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氢键化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变小、游离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增加 ;氢键化的 NH基团的振动吸收位置由低波数逐渐移向高波数 ,游离的 NH振... 采用“原位”变温 FTIR研究了温度对交联聚氨酯脲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氢键化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变小、游离的 NH振动的谱带面积逐渐增加 ;氢键化的 NH基团的振动吸收位置由低波数逐渐移向高波数 ,游离的 NH振动的吸收位置保持不变 ;所有羰基的振动吸收位置均向高波数移动 ;酰胺 谱带及萃环中的大 π键的变形振动则移向低波数。聚氨酯脲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决定于其软段区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聚氨酯脲 原位FTIR 结构 力学性能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和聚氨酯酰亚胺膜的制备与渗透汽化芳烃/烷烃分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叶宏 李继定 +2 位作者 林阳政 陈剑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6,共7页
通过两步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为软段的聚氨酯脲(PUU)和聚氨酯酰亚胺(PUI)膜材料,用FT-IR,NMR和DSC等方法对两种膜材料的分子结构及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两种膜对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结果... 通过两步聚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以聚己二酸乙二醇酯(PEA)为软段的聚氨酯脲(PUU)和聚氨酯酰亚胺(PUI)膜材料,用FT-IR,NMR和DSC等方法对两种膜材料的分子结构及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两种膜对芳烃/烷烃混合物的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膜都对芳烃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渗透性,在相同的条件下,PUU膜的渗透通量比PUI膜更大而分离因子更小.对于苯的浓度为50%的苯/环己烷混合物分离体系,45℃时PUI膜的渗透通量为18.6kg·μm/(m2.h),分离因子为7.3;而对于苯/正己烷混合物分离体系,渗透通量则为22.4kg·μm/(m2.h),分离因子为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聚氨酯酰亚胺 渗透汽化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型聚氨酯脲的氢键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罗宁 王得宁 应圣康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7-43,共7页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有关聚醚型聚氨酯脲氢键研究进展。红外光谱中聚醚型聚氨酯脲的羰基谱带、特别是脲羰基谱带受化学组成、硬段的结构和制样条件等的影响,而呈现复杂的多重谱带特征,对于这些谱带目前已经作了较系统的归属。但是在有关... 简要评述了近年来有关聚醚型聚氨酯脲氢键研究进展。红外光谱中聚醚型聚氨酯脲的羰基谱带、特别是脲羰基谱带受化学组成、硬段的结构和制样条件等的影响,而呈现复杂的多重谱带特征,对于这些谱带目前已经作了较系统的归属。但是在有关脲氢键的基本结构、脲氢键的结构状态与硬段结晶的关系以及脲氢键的定量分析等方面仍有待进行深入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型 聚氨酯脲 氢键 结构 晶体 PEU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脲-丙烯酸酯膜的表面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强 景浩 +1 位作者 胡春圃 应圣康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94-297,共4页
用预聚物分散 -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脲 -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用ATR -FTIR和ESCA技术表征了PUA水分散液在玻璃基材上成膜后的表面结构和组成 ,测定了不同液体在PUA膜表面上的接触角及PUA膜的耐磨性。结果表明,PUA成膜时与空气接... 用预聚物分散 -原位聚合法合成了聚氨酯脲 -丙烯酸酯(PUA)水分散液。用ATR -FTIR和ESCA技术表征了PUA水分散液在玻璃基材上成膜后的表面结构和组成 ,测定了不同液体在PUA膜表面上的接触角及PUA膜的耐磨性。结果表明,PUA成膜时与空气接触面和与玻璃接触面的表面组成和耐磨性接近于聚氨酯脲(PUU)的表面特性。此外 ,在PUA膜中PUU和聚丙烯酸酯的组成呈“双向梯度”分布 ,即在沿膜的2个表面方向PUU的含量均逐渐增加 ,而聚丙烯酸酯的含量逐渐降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探讨了PUA水分散液的成膜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散液 聚氨酯脲 聚丙烯酸酯 表面性能 成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全一武 倪寒立 +1 位作者 张俊生 陈庆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7,共4页
过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加入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制成预聚体 ,以 3,3′-二氯 - 4,4′二苯基甲烷二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硅氧烷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通过接触角、表... 过量的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加入氨乙基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AEAPS)、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中制成预聚体 ,以 3,3′-二氯 - 4,4′二苯基甲烷二胺 (MOCA)为固化剂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硅氧烷改性聚丁二烯聚氨酯脲。通过接触角、表面光电子能谱 (ESCA)测试 ,应力应变、动态力学热分析 ,结果表明 ,氨基硅油在聚氨酯脲表面明显富集 ,聚丁二烯聚氨酯脲的力学性能改变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氨基硅油 聚丁二烯聚氨酯脲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解的聚氨酯脲微凝胶的合成及其分子尺寸的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胜男 芮嘉明 +5 位作者 杨晓英 于芳菲 安英丽 左榘 栗方星 何炳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3-678,共6页
以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4,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己二胺为原料 ,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基本形态是无规线团的特征 ,设计了一个含有分子内和分子间反应的交联聚合体系 ,由于分子内反应与分子间反应是一对竞争反应 ,使得交联过程得以控制 ... 以聚氧化四亚甲基二醇、4,4′ 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和己二胺为原料 ,利用高分子在溶液中基本形态是无规线团的特征 ,设计了一个含有分子内和分子间反应的交联聚合体系 ,由于分子内反应与分子间反应是一对竞争反应 ,使得交联过程得以控制 ,在溶液聚合体系中合成了可溶解的微凝胶 .在分子尺寸测定过程中 ,发现了这种高分子在溶液中非常容易形成分子簇 ,且分子簇的形成与解离处于不平衡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微凝胶 合成 分子尺寸 测定 分子内反应 分子簇 分子间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聚氨酯脲的氢键与形态研究——硬段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修玉英 罗钟瑜 +1 位作者 王得宁 应圣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45-48,共4页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借助IR研究了氢键分布随硬段浓度的变化,利用SEM、TEM直观地展示了微区特性。研究表明,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随硬段含量的提高,硬段的内聚力指数提高,硬段微区形态由无序...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醚型嵌段聚氨酯脲弹性体。借助IR研究了氢键分布随硬段浓度的变化,利用SEM、TEM直观地展示了微区特性。研究表明,氢键主要在硬段间形成。随硬段含量的提高,硬段的内聚力指数提高,硬段微区形态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相分离程度不断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嵌段共聚物 形态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酸型聚氨酯脲乳液的微相分离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包华 张志平 应圣康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1-283,共3页
利用DSC,SEM,WAXD对羧酸型聚氨酯脲乳液的微相分离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基团的引入,有利于软段和硬段的微相分离,随着离子基团含量的增加,微相分离程度增大。同时,适当增加硬段含量,硬段微区的有序性提高,... 利用DSC,SEM,WAXD对羧酸型聚氨酯脲乳液的微相分离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基团的引入,有利于软段和硬段的微相分离,随着离子基团含量的增加,微相分离程度增大。同时,适当增加硬段含量,硬段微区的有序性提高,结晶熔融温度升高。加入少量刚性物质MOCA,能够促进软段和硬段的微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脲 离聚物 相分离 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脲-乙烯基聚合物复合水分散液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永生 陶勇 胡春圃 《合成橡胶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以蓖麻油、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GE 210)、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原料合成了聚氨酯脲-乙烯基聚合物(PUA)复合水分散液,并研究了这类水分散体系的粒子形态、流变性能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分别由蓖麻油以及蓖麻油与GE 2... 以蓖麻油、二官能度聚醚多元醇(GE 210)、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原料合成了聚氨酯脲-乙烯基聚合物(PUA)复合水分散液,并研究了这类水分散体系的粒子形态、流变性能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分别由蓖麻油以及蓖麻油与GE 210质量比为1/l合成的PUA分散液中的分散相呈现出较好的核壳结构,分散液的粘度较小,接近于牛顿流体,且体系的电位绝对值和临界聚沉浓度较大。由GE 210合成的PUA复合水分散液中未观察到规则的分散粒子,分散液的粘度较大,表现为假塑性流体,且对电解质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醚多元醇 聚氨酯脲 乙烯基聚合物 复合水分散液 粒子形态 流变性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扩链的形状记忆医用材料聚氨酯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晓彦 罗彦凤 +3 位作者 阮长顺 王品品 窦庶华 王远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8-1011,共4页
研究了以二元环状仲胺哌嗪(PPZ)替代二元伯胺作为扩链剂,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以端羟基聚(丙交酯-co-对二氧环己酮)(HO-P(LA-co-PDO)-OH)为软段,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氨酯脲(P(LA-co-PDO)-PPZ-PUU)。1 HNMR表征... 研究了以二元环状仲胺哌嗪(PPZ)替代二元伯胺作为扩链剂,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为偶联剂,以端羟基聚(丙交酯-co-对二氧环己酮)(HO-P(LA-co-PDO)-OH)为软段,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氨酯脲(P(LA-co-PDO)-PPZ-PUU)。1 HNMR表征结果证实了P(LA-co-PDO)-PPZ-PUU的结构。比较了以PPZ和BDA为扩链剂时两反应体系的粘度变化,产物在氯仿中的溶解性、热熔性及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NCO/OH摩尔比的变化。同时研究了其形状记忆性能。结果表明,PPZ反应体系的粘度更低,产物的溶解性和热熔性更好,PPZ可明显减少交联;而且,PPZ的环状结构可明显提高PUU硬段的刚度,从而提高Tg。形状回复时间受温度的影响,回复温度越高,形状回复时间越短。该材料呈现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且形状回复率均可达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聚合物 聚氨酯脲 哌嗪 聚乳酸 聚对二氧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