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地资源缀块聚集分布时草食动物时空分布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玮明 李镇清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针对草地上草食动物(家畜)种群空间格局-缀块型,综合考虑整体和局部两种信息,运用渗透理论及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草地资源点(缀块)在空间上聚集分布时草食动物的分布,建立了描述草地资源与草食动物时空分布的扩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资... 针对草地上草食动物(家畜)种群空间格局-缀块型,综合考虑整体和局部两种信息,运用渗透理论及数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草地资源点(缀块)在空间上聚集分布时草食动物的分布,建立了描述草地资源与草食动物时空分布的扩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利用尺度n随资源浓度p的降低而增大,随资源聚集程度q的增大而增大,资源浓度越低,资源利用尺度越大;资源聚集程度越高,资源利用尺度也越大。只有能够在较大尺度上利用资源的动物才能利用破碎化的低浓度资源。这将为草原放牧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资源 缀块 聚集分布 草食动物 时空分布模型 扩散模型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竹毒蛾聚集分布原因及密度估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兰斯文 叶小瑜 +3 位作者 李天生 吕水泉 杨子旺 卢美珠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79-582,共4页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rel ex H.de Lehaie)是闽北山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南平地区现有毛竹林面积约2.6×10~5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2%,全国的9.2%。近年来,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ea,Chao)对竹林的危害日益严重...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rel ex H.de Lehaie)是闽北山区重要的森林资源,南平地区现有毛竹林面积约2.6×10~5hm^2,占全省竹林面积的42%,全国的9.2%。近年来,刚竹毒蛾(Pantana phyllostachysea,Chao)对竹林的危害日益严重,平均每年被害面积达5000hm^2。危害严重的竹林状如火烧,、竹叶被食光,竹节积水,竹干腐烂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毒蛾 聚集分布 密度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树木聚集分布格局模拟方法
3
作者 麦春娜 邹杰 《微型机与应用》 2015年第15期85-88,共4页
针对现有聚集分布格局模拟方法存在的模拟结果主观性强、不自然、未考虑树木冠层要素三维空间分布及生态学聚类效应等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形变核方法创建树木二维空间分布,并采用立体体元法对树木逐一开展可种植... 针对现有聚集分布格局模拟方法存在的模拟结果主观性强、不自然、未考虑树木冠层要素三维空间分布及生态学聚类效应等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形变核方法创建树木二维空间分布,并采用立体体元法对树木逐一开展可种植性判断,之后采用DBSCAN算法对已有的树木分布点位开展聚集区域检测,并对检测后点位进行树种重分配。综合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较好地实现不同林分密度及树种条件下树木聚集分布格局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分布 森林场景 形变核方法 DBSCAN算法 体元化 聚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126-王66地区沙四段油气聚集分布规律研究
4
作者 窦兴强 《内江科技》 2012年第3期54-54,共1页
官126-王66地区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南坡陈官庄—王家岗断阶带。本文从该地区油气聚集主控因素入手,从物源、生储条件及油气聚集分布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官126 王66 沙四段 聚集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聚集分布与种间关系的多度不对称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子昆 郝占庆 +4 位作者 原作强 蔺菲 叶吉 匡旭 王绪高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群落内物种的相对多度与其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存在内部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认为,植物群落中的常见种受到更强的种间作用,最终限制了其种群增长;稀有种呈现更强的聚集分布格局,有利于增强种内调节... 群落内物种的相对多度与其空间分布和种间关系存在内部联系,然而这种联系如何影响物种共存却存在很大的争议.本研究认为,植物群落中的常见种受到更强的种间作用,最终限制了其种群增长;稀有种呈现更强的聚集分布格局,有利于增强种内调节作用,减弱种间作用,从而实现与其他物种的共存.为验证该假设,本研究以长白山25 ha阔叶红松林样地内的主要大树树种(DBH≥10 cm)为研究对象,用空间统计的方法分析各树种间关联和树种聚集分布格局,并探讨其与树种多度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树种之间以负相关关系(排斥)为主,且呈现明显的多度不对称性,即常见种之间有更明显的排斥作用.在聚集分布格局下,树种的局部优势度在较小范围内(~5 m)没有明显的多度依赖性,这将有利于稀有种和常见种实现局部共存.上述结果表明,在森林群落中种间关系的整体强度主要源于常见种的作用,而物种呈现的聚集分布格局有利于稀有种,进而促进物种的长期共存.该研究揭示了物种空间分布的多度依赖性及其对物种共存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温带森林群落的构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分布 种间关系 多度不对称性 物种共存 长白山样地 温带森林
原文传递
华南陆块成矿元素巨量聚集与分布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学求 徐善法 +2 位作者 迟清华 刘雪敏 王玮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以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系统制作了华南陆块6个主要成矿元素(W、Sn、Au、Cu、Pb、Zn)1﹕250万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了这些元素巨量聚集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研究发现,华南三大成矿域... 以中国的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1﹕20万水系沉积物数据为基础,系统制作了华南陆块6个主要成矿元素(W、Sn、Au、Cu、Pb、Zn)1﹕250万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了这些元素巨量聚集的空间分布及其产出的地质背景。研究发现,华南三大成矿域成矿元素的聚集各有特色,高温成矿元素W、Sn主要分布于华夏地块,与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矿系统密切相关,两元素有很好的套合关系,异常的核心部分包含全球最主要的南岭W、Sn金属成矿省;巨量Au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周边,有6处大规模聚集区,分别位于西秦岭、松潘、长江中下游、滇黔桂交界区、湘东-湘西、粤桂交界区;巨量Cu聚集区共5处,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西秦岭、三江、扬子陆块西南缘(以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区域为主体)和湘粤桂交界区;巨量Pb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西南缘和华夏地块中东部(粤桂湘交界区和东南沿海成矿带);巨量Zn主要分布于华南陆块西南缘和粤桂湘交界区。这些成矿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元素的空间分布对于了解地质作用过程产生的巨量成矿物质聚集和就位机制,厘定分布范围和边界,聚焦找矿靶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 巨量聚集分布 地质背景 华南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源岩和盖层的时空匹配关系及其对天然气聚集与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孙英杰 付广 张然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和3套气源岩空间分布面积的比较,以及对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烃期的比较,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与3套气源岩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对天然气聚集程度的控制作用,指出扶杨油...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和3套气源岩空间分布面积的比较,以及对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烃期的比较,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5套泥岩盖层与3套气源岩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匹配关系及其对天然气聚集程度的控制作用,指出扶杨油层和萨、葡、高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聚集与分布的有利层位。扶杨油层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东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西地区。萨、葡、高油层和黑帝庙油层的天然气富集程度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好于大庆长垣以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盖层 源岩 时间 空间 匹配关系 天然气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碟聚集器聚集太阳能热流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夏新林 戴贵龙 孙创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24-1528,共5页
基于坐标转换,建立了多碟式太阳能聚集器的光路传输物理模型。采用蒙特卡洛射线踪迹法(MCRTM)对其太阳能聚集特性进行模拟分析。考虑了表面光学误差、跟踪误差以及结构尺寸等因素对吸热器太阳能热流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多碟聚... 基于坐标转换,建立了多碟式太阳能聚集器的光路传输物理模型。采用蒙特卡洛射线踪迹法(MCRTM)对其太阳能聚集特性进行模拟分析。考虑了表面光学误差、跟踪误差以及结构尺寸等因素对吸热器太阳能热流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该多碟聚集器的有效聚光面积为11.317m2,焦平面中心区域的最大聚光比接近7000,吸热器尺寸对其热流分布有重要影响。所得结论有助于认识多碟聚集器的太阳能聚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碟聚集 坐标转换 聚集能流分布 蒙特卡洛射线踪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数据上两种查询的分布式聚集算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逊 李建中 石胜飞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2-771,共10页
不确定数据查询技术在军事、金融、电信等领域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确定性数据在传感器网络、分布式Web Server及P2P系统等分布式系统中广泛存在.从这些系统中收集所有数据进行集中式查询将带来巨大的通信开销、时间延迟和存储代... 不确定数据查询技术在军事、金融、电信等领域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确定性数据在传感器网络、分布式Web Server及P2P系统等分布式系统中广泛存在.从这些系统中收集所有数据进行集中式查询将带来巨大的通信开销、时间延迟和存储代价.同时,由于不确定数据的特点,大多数集中式不确定查询算法在分布式环境下并不适用.给出不确定数据的最大值和Top-k聚集查询定义,并分别提出了基于过滤策略的分布式聚集算法.算法根据给出的3个过滤策略,利用数据的分布区间和概率进行筛选概率上限的计算,尽可能将不影响查询结果的数据抛弃.同时,算法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归并保存并传输了计算最终查询结果所需要的"不可丢弃"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类系统和数据条件下,过滤算法都能够正确地得到查询结果并显著降低系统的数据通信开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数据 分布聚集 TOP-K查询 过滤策略 传感器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模式法的湖南省林火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蔡晓晶 石蓉丹 +1 位作者 肖化顺 刘发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35,76,共8页
【目的】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生态因子,发现林火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与趋势有助于掌握林火发生规律,部署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防灾减灾提供应急决策方案。【方法】以湖南省24年间(1999—2022年)林火档案资料为... 【目的】林火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既特殊又重要的生态因子,发现林火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与趋势有助于掌握林火发生规律,部署森林防火重点区域,为防灾减灾提供应急决策方案。【方法】以湖南省24年间(1999—2022年)林火档案资料为数据源,采用Ripley K函数、中心点和标准差椭圆法、核密度分析法进行了林火的空间聚集性、林火密度和扩展趋势等空间统计分析。【结果】湖南省1999—2022年林火发生总密度为0.008 7次/(km^(2)·a),空间上存在3个林火聚集点。1999—2003年的年均单位面积林火密度为0.016 7次、2004—2008年为0.034 8次、2009—2013年为0.021次、2014—2018年为0.005次、2019—2022年为0.006次,1999—2013年内的3个时序区间湖南省林火分布都具有多个聚集区域,自2014年之后林火聚集区不明显;【结论】湖南省1999—2022年间的林火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性与地理相关性,存在明显的森林火灾高密度区域,林火密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林火密度最高的区域为娄底市、株洲市、郴州市和邵阳市东部;并且2013—2018年以及2019—2022年区间的林火密度明显下降;1999—2022年的总体林火平均中心位于邵阳市,同时也是林火高密度区域,林火高密度区域还包括株洲市、郴州市,湖南省林火总体扩散趋势是向湖南省东南方向的永州市、郴州市扩展;湖南省各区划1999—2022年间的GDP发展分布呈现高度聚集性,聚集区域主要是长株潭区域以及衡阳市、益阳市范围,GDP分布的空间变异极小,与林火空间分布方向重叠区域面积占71.29%,重叠面积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火灾特征 聚集分布 密度分析 湖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与异常压力环境的关系
11
作者 张莉莉 祗淑华 +2 位作者 卫香莉 陈曙光 诸葛月英 《油气井测试》 2002年第4期34-36,共3页
以冀中地区廊固凹陷 4个小断块为研究对象 ,阐述纵向异常压力环境及其对天然气的影响情况 ,对异常压力的成因与分布特征、天然气所处的异常压力环境及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 ,异常压力环境对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 以冀中地区廊固凹陷 4个小断块为研究对象 ,阐述纵向异常压力环境及其对天然气的影响情况 ,对异常压力的成因与分布特征、天然气所处的异常压力环境及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 ,异常压力环境对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有着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分布聚集规律 异常压力 廊固凹陷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5
12
作者 张文辉 王延平 +1 位作者 康永祥 刘祥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针对研究区太白红杉种群分布特点,设置了15个20m×20m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和聚集强度测定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型,在25m2和100m2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随海拔上升,... 针对研究区太白红杉种群分布特点,设置了15个20m×20m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和聚集强度测定方法,对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分析.太白红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属于聚集型,在25m2和100m2面积上聚集强度较大.随海拔上升,聚集强度降低;在分布下限地区,聚集最强的尺度较小,中下部地区较大;阴坡的种群分布聚集强度大于阳坡.随着年龄增加,种群分布由聚集型向随机型过渡,强度减弱;聚集性最强的格局尺度在幼、老龄期为150m2,中龄期则为100m2.分布格局受生物学特性、年龄阶段、群落组成、环境因素等影响.在未来保护与利用中,低海拔和阴坡应该适度间伐乔木层非目的树种;在高海拔和阳坡地区,适度间伐灌木,促进群落内团块状更新;育林作业面积应该与聚集性最强的面积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红杉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绪高 郝占庆 +3 位作者 叶吉 张健 李步杭 姚晓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应用随机分布多度模型和聚集分布多度模型,探讨不同研究尺度下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的物种多度不仅受物种分布面积大小的影响,还受其聚集程度的影响。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尺度效应,即随着... 应用随机分布多度模型和聚集分布多度模型,探讨不同研究尺度下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的物种多度不仅受物种分布面积大小的影响,还受其聚集程度的影响。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尺度效应,即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无论是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还是聚集分布多度模型,通过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来预测物种多度的准确度都在下降。聚集分布多度模型预测物种多度的结果要好于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这表明该区大多数物种是聚集分布的。由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不同物种多度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也不同。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考虑不同物种的生活史特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多度 随机分布 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花蓟马在黄瓜和架豆上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被引量:37
14
作者 路虹 宫亚军 +1 位作者 石宝才 宋婧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7-1193,共7页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花蓟马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黄瓜和架豆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一致,均为聚集分布型;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且也不随取样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显示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黄瓜植株的中部叶片分布较多(从顶部向下数第4叶至第17叶片上成、若虫的分布数量多于其他叶片上的数量),未展开的叶片、嫩叶和下部老叶危害较轻。用Iwao回归法中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理论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植株上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16
15
作者 蒋兴川 张勇 +3 位作者 桂富荣 李正跃 李隽 高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5-471,共7页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 研究于2010年对昆明市近郊大棚和露地辣椒植株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棚内更适合西花蓟马生存,降雨可明显降低露地辣椒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辣椒开花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迅速上升,成虫数量在盛花期达最大值,为平均7.35头/朵花,而若虫数量在末花期达最大(7.9头/朵花);西花蓟马成虫在辣椒上部叶的种群密度明显高于中、下部,而其若虫数量以辣椒中部叶片最多。运用聚集度指标、Taylor方法和Iwao的M*-m方法进行空间分布检测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主要集中在辣椒花朵,其成虫、若虫的个体间相互吸引,存在个体群;其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雪娇 字秋艳 +3 位作者 刘雅婷 马泽勇 桂富荣 仵发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2,共7页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大棚非洲菊不同花期、不同时间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的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回归方程进行了其空间分布图式的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为非洲菊上蓟马优势种,盛花期共数量占蓟马总数的9...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某花卉基地大棚非洲菊不同花期、不同时间西花蓟马种群动态和空间分布的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和Taylor回归方程进行了其空间分布图式的测定。结果表明:西花蓟马为非洲菊上蓟马优势种,盛花期共数量占蓟马总数的96%,成虫数量随非洲菊开放花朵的增加而增加,到盛花期达最高密度15头/朵,而若虫主要集中在即将凋谢的花朵中,最高密度达36头/朵。5月中旬为蓟马的危害高峰期,且蓟马的总量随温度的增减变化明显。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非洲菊上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成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习性,而若虫的聚集原因主要是环境因素。利用Iwao回归法中的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为田间调查取样提供了有效方法,并为西花蓟马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非洲菊 种群动态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烨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孙冰 杨国亭 +1 位作者 迟福昌 关发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根据在白桦(Betulaplatyphylla)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四个代表性地区的定位观测资料,本文运用数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境温度的逐渐降低或温度... 根据在白桦(Betulaplatyphylla)种群分布区内所选择的四个代表性地区的定位观测资料,本文运用数学分析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模拟,研究白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境温度的逐渐降低或温度的逐渐升高,白桦种群由聚集分布过渡为随机分布,随着种群年龄的增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蛴螬空间分布型研究及药效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29
18
作者 刘爱芝 李素娟 陶岭梅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5-47,共3页
花生蛴螬田间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在已知的m m回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密度下花生蛴螬的理论抽样数和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方法 ,并对 2种药效计算方法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花生蛴螬 空间分布 药效 评价方法 聚集分布 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僵菌药后草原蝗虫种群空间分布型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树人 张泽华 +2 位作者 高松 农向群 王广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83-888,共6页
综合多个聚集度指标对绿僵菌药后田间蝗虫和僵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不同时间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减小,处理区残虫的分布型呈现聚集-随机交错变动,僵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采用Taylor幂法则和改进的Iwao模型分析... 综合多个聚集度指标对绿僵菌药后田间蝗虫和僵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后不同时间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减小,处理区残虫的分布型呈现聚集-随机交错变动,僵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采用Taylor幂法则和改进的Iwao模型分析表明,整个调查时段处理区残虫、僵虫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推测认为,药后蝗虫点片状死亡,部分地片相对密度较高,残虫分布型趋向聚集;自然消除作用使僵虫密度很低,低密度下取样产生大量空样本,僵虫的分布型产生聚集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蝗虫 生物防治 绿僵菌 疾病流行 种群 空间分布 聚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植物霸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小柯 李亚 +2 位作者 李得禄 朱国庆 吴春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61-65,共5页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邻格子法取样,应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R.M.指标、Morisita指数、负二项参数等指标,对霸王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布区(L和P两大群落)霸王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 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邻格子法取样,应用扩散系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Cassie.R.M.指标、Morisita指数、负二项参数等指标,对霸王分布格局及其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布区(L和P两大群落)霸王种群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其聚集强度依分布区和选取样地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排序为:L1>L3>L2>P1>P3>P2;L群落的聚集强度明显高于P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随着霸王自身种子的散落和根茎的繁殖,其种群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强,群落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 分布格局 聚集分布 民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