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
1
作者 如斯旦木江·沙吾提 叶力扎尔·巴合提别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67-070,共4页
探讨并分析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患者,每组各20人。试验组进行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而对照组未进行这种治疗。结果 试验组在社交能力、心理状态... 探讨并分析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两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患者,每组各20人。试验组进行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而对照组未进行这种治疗。结果 试验组在社交能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同时,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肿胀、骨质增生、疼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在肘关节功能指标中,试验组在活动度、疼痛、畸形、稳定性、功能等各项指标上以及HSS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极其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提高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显著改善肘关节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在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2
作者 尹敏 张凯 王建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68-70,74,共4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观...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比两组的盆底肌力、盆底功能、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阴道收缩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尿失禁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康复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从而使产妇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凯格尔运动训练 盆底 盆底功能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康复研究
3
作者 方聪 姜增明 章林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2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联合常规康复...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在半月板损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半月板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肌电信号,术前及术后12个月时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康复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肌电信号均提高,研究组肌电信号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研究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多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优良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增强患者肢体表面的肌电信号强度,改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半月板切除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田野 胡可慧 +4 位作者 杨欢 梁瑞歌 王维 刘翠 张逸 《康复学报》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B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常规...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例。A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B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C组接受呼吸肌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运用表面肌电图采集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i EMG)及洼田饮水实验评估吞咽障碍程度及疗效;采用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判断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C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优于B组和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和C 3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5.00%、15.00%和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吸入性肺炎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呼吸肌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窦智 肖凯龙 +1 位作者 杨世喜 江梓幸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88-290,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呼吸肌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呼吸肌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基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研究组基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与呼吸肌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与治疗后总有效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总有效率更高,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呼吸肌训练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促使其吞咽功能快速恢复,且可减少吸入性肺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吞咽功能 吞咽障碍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喉癌术后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周礼 张明兴 +3 位作者 石艺华 王秀坤 杨婉欣 黄旭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6期7-10,52,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喉癌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的影响,评估该康复治疗对喉癌喉切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的价值;通过有效科学数据对该患者的康复及相关治疗能否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进行分析。方法...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喉癌喉切除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的影响,评估该康复治疗对喉癌喉切除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的价值;通过有效科学数据对该患者的康复及相关治疗能否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将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喉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分为A、B、C三组,A组22例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B组21例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C组21例接受呼吸肌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运用表面肌电图采集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iEMG)及洼田饮水实验评估吞咽障碍的疗效;采用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判断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在研究终点,三组患者舌骨上肌群肌电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 <0.05);其中C组的提高幅度更为明显,优于B组和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研究终点,A、B和C三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0.00%、20.00%和5.00%,三组的组间差异及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喉癌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可有效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吞咽障碍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呼吸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江英 陈亚 +3 位作者 黄月甜 张金陶 黎慧超 许擎宇 《中医外治杂志》 2020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运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复查或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中筛选研究对象25例,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每次训练15 min^30 min,1 d 1次,连续训练10次... 目的:观察运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8年5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后康复门诊复查或盆底康复治疗的产妇中筛选研究对象25例,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每次训练15 min^30 min,1 d 1次,连续训练10次,每次治疗后记录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肌电位值,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治疗后腹直肌分离距离随着治疗次数不断缩小,治疗10次后,腹直肌分离距离≤2 cm,而肌电位值随着治疗次数增加不断变大。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腹直肌分离,且依从性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产后腹直分离 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徐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7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接受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的78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联合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侧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后12周,患侧股外侧肌、股内斜肌、股直肌最大等长收缩表面肌电信号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231、8.271、6.697,P<0.001)。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HSS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838、4.381、6.857,P<0.001);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χ^2=4.303,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有助于提高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月板切除术 关节镜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表面信号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姣 段锦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4期136-138,142,共4页
目的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 目的 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疗效、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共计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新Bobath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更低,上肢功能及下肢功能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显著的影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新Bobath技术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征 何民 +1 位作者 张秋阳 李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5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2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常规干预组(96例)和联合干预组(130例)。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 目的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22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纸片法分为常规干预组(96例)和联合干预组(130例)。常规干预组给予常规干预,联合干预组在常规干预组基础上给予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吞咽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生活质量、吞咽功能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及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患者NIHSS评分(22.1±2.9)分及吞咽功能评分(4.6±0.9)分低于常规干预组的(27.0±3.2)、(6.0±1.2)分,生活质量评分(90.6±8.5)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88.7±8.3)分高于常规干预组的(80.4±9.3)、(77.2±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肌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卒中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洪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5期156-158,162,共4页
目的分析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共8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 目的分析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共8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视频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训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训练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脑梗死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12
作者 吴春红 朱小云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2组均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2组均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及表面肌电信号(sEMG);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EMG均较治疗前增强(P<0.05),观察组sEMG强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4.029,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参麦注射液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吞咽功能 表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经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少蕾 王少明 朱凤娇 《包头医学》 2021年第2期15-17,共3页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经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于本中心分娩的二胎经产妇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盆底肌锻炼干预治疗,观察组进行肌电生物...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经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于本中心分娩的二胎经产妇7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盆底肌锻炼干预治疗,观察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POP)及尿失禁、腰骶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POP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POP分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POP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尿失禁、腰骶疼痛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尿失禁、腰骶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盆底肌锻炼对改善二胎经产妇盆底功能的有显著效果,还可有效改善尿失禁、腰骶部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盆底功能 经产妇 尿失禁 腰骶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患者的疗效分析
14
作者 王超 沈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3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肌肉痉挛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 目的探讨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CRPS-Ⅰ)患者肌肉痉挛情况及血清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脑卒中后CRPS-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使用浮针治疗)和观察组(25例,使用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和Bathel指数(BI)评分及血清ET-1、CGRP、BK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升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分及血清ET-1、BK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BI评分、血清CGR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均P<0.05)。结论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CRPS-Ⅰ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脑部缺氧状态,缓解痉挛,减轻疼痛,同时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 视听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浮针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1 缓激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志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沂市康复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沂市康复医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观察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肢运动功能、上肢及手功能Brunnstrom分级、上肢肌张力、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Fugly-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中上肢部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及手功能Brun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可改善其上肢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作业疗法 张力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强化呼吸控制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董小瑾 王文婷 +2 位作者 于依蕾 陈梦奇 王燕 《医师在线》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控制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随机对照研究,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观察强化呼吸控制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4月北京市海淀医院收治的5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随机对照研究,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强化呼吸控制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训练,B组患者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强化呼吸控制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双重任务训练,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SSA得分及PAS分级呈降低趋势,且B组低于A组;两组FOIS及SWAL-QOL各项得分和总分升高,且B组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PEF、FEV1、FVC、PImax水平均升高,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EF、FEV1、FVC、PImax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呼吸控制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佳,可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呼吸训练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7
作者 翟宏伟 巩尊科 +2 位作者 陈伟 胡江波 周敬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36,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0d后...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0d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的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检测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偏瘫侧腕关节的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偏瘫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心理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怀 戴桂英 +1 位作者 刘跃 王海波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2-765,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E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自信心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SES、ASIA运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组RSES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RSES评分与ASIA运动评分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RSES运动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通过肌电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胭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提高SCI患者自信心,有助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中频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力和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国华 单佳 凌勇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1年第20期4769-4772,共4页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力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0例再生育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训练法,观察组... 目的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力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10例再生育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采取盆底肌训练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盆底肌力,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估两组性功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对照组静息压、盆底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分别为(45.60±7.18)cmH_(2)O、(46.73±7.24)cmH_(2)O、(40.29±6.10)cmH_(2)O、(12.14±2.14)s、(35.21±5.02)cmH_(2)O及(5.31±1.00)个,观察组静息压、盆底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分别为(51.44±7.92)cmH_(2)O、(50.30±7.59)cmH_(2)O、(44.70±6.36)cmH_(2)O、(17.95±2.37)s、(39.77±6.38)cmH_(2)O及(8.96±1.76)个,对照组静息压、盆底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高于干预前(t=9.054,P=0.000;t=8.961,P=0.000;t=16.845,P=0.000;t=22.975,P=0.000;t=5.249,P=0.000;t=21.491,P=0.000),观察组静息压、盆底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和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和收缩个数均高于干预前(t=13.136,P=0.000;t=11.135,P=0.000;t=20.961,P=0.000;t=37.904,P=0.000;t=8.519,P=0.000;t=27.676,P=0.000),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交疼痛、阴道润滑度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12.486,P=0.000;t=5.364,P=0.000;t=10.938,P=0.000;t=9.356,P=0.000;t=8.532,P=0.000;t=8.013,P=0.000),观察组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交疼痛、阴道润滑度及性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t=17.276,P=0.000;t=10.996,P=0.000;t=15.666,P=0.000;t=18.815,P=0.000;t=14.937,P=0.000;t=14.607,P=0.000),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9.25±7.60)分和(48.66±6.90)分,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3.94±6.82)分和(43.27±6.12)分,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3.978,P=0.000;t=4.016,P=0.000),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t=7.466,P=0.000;t=7.622,P=0.000),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可有效改善再生育妇女的产后心理状态,提升盆底肌力和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再生育妇女 盆底 性功能
原文传递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孟凤珠 温凯 +2 位作者 高华 王芳 蔺雪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5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9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均训练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9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均训练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价量表(FOIS)、洼田饮水实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FOI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联合组改变幅度更显著(P<0.05)。联合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显著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训练 吞咽训练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