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1
作者 李显辉 周雄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9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接受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及其对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切开组与闭合组,各51例。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闭合组骨折愈合、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儿的Mayo肘关节功能量表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屈肘、伸肘、过伸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能够缩短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愈合、住院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但在术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电针肘部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盛国滨 薛瑞冬 +1 位作者 蔡玉梅 田杨杨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比较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肘关节痉挛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各20例,记录... 目的:比较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两种治疗方案治疗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肘关节痉挛的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各20例,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14、21、28 d后的肘关节活动度(ROM)、肌张力等级(M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并运用改良Ashworth法(MAS)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ROM及FMA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ROM和FMA评分改善明显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和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MAS评级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14、21、28 d后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MAS等级评级明显低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P<0.05)。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组总有效率为95%(19/20),电针针刺常规腧穴组总有效率为65%(13/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疗法在增大肘关节活动度、减轻上肢肌张力增高和改善上肢运动功能等方面优于电针针刺常规腧穴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电针 肘关节痉挛 经筋结点 肘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前介入康复护理对肩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叶 顾黎军 +1 位作者 胡丹 唐文华 《常州实用医学》 2015年第4期265-266,共2页
腹部带蒂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的优点,一般需在术后3周待皮瓣成活后做断蒂手术,将患手与腹部分离。由于皮瓣留置时间长,患肢长期处于限制体位,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肘关节僵硬,从而... 腹部带蒂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具有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的优点,一般需在术后3周待皮瓣成活后做断蒂手术,将患手与腹部分离。由于皮瓣留置时间长,患肢长期处于限制体位,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肘关节僵硬,从而影响后期患手功能的康复。通过对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前介入肩肘关节康复护理,将有效减轻断蒂术后肩肘关节的僵硬程度。近年来,本院在肩肘关节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前介入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带蒂皮瓣 康复护理 肘关节活动度 断蒂 介入 术前 肘关节僵硬 手部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陈许艳 蒋松鹤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0年第5期824-825,共2页
肘关节创伤是临床常见外伤之一,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创伤后恢复较慢,容易导致关节僵硬。有研究表明,肘关节创伤后60%会出现关节挛缩僵硬,严重影响患肢运动功能[1]。目前临床上关于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治疗方法报道较多,虽有不同程度的... 肘关节创伤是临床常见外伤之一,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创伤后恢复较慢,容易导致关节僵硬。有研究表明,肘关节创伤后60%会出现关节挛缩僵硬,严重影响患肢运动功能[1]。目前临床上关于创伤性肘关节僵硬治疗方法报道较多,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没有统一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对肘关节创伤后僵硬患者予以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对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 最佳治疗方案 关节挛缩 康复训练 肘关节创伤 常见外伤 关节僵硬 肘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外敷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彭燕琴 郭明 《蛇志》 2022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目的探讨中药热奄包外敷对肱骨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肱骨骨折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热奄包外敷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关节功能[Mayo肘关节评分(MEPS)]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旋后、旋前、屈伸度数均较干预前高,且观察组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MEPS评分均较干预前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可提高肱骨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活动度,加速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中药热奄包 肘关节活动度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邵氏无痛手法联合温针灸对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及对VA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河 《中医研究》 2023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邵氏无痛手法联合温针灸对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6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阿是穴、肘髎... 目的:观察邵氏无痛手法联合温针灸对顽固性网球肘的疗效及对VAS评分、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颈肩腰腿痛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66例顽固性网球肘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阿是穴、肘髎、曲池、阳陵泉、手三里、三间,治疗组给予邵氏无痛手法联合温针灸(于“邵氏诊疗法”在所治疗部位选取4~6处明显的阳性治疗灶或点进行温针灸治疗,操作方法同对照组温针灸治疗方法)。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00%(33/33)。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84.84%(20/3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VAS评分与肘关节活动及复发率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邵氏无痛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顽固性网球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邵氏诊疗法 手法 温针灸 VAS评分 肘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家俊 白洪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1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闭...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7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两组均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肘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71±2.46)mL,少于对照组的(33.59±4.36)mL,手术时间为(75.31±4.70)min、住院时间为(5.18±0.63)d,均短于对照组的(93.46±6.44)min、(8.41±1.59)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肘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势,可改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肘关节活动度,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肘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对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性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毕声荣 杨国平 《当代医学》 2021年第5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对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给予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 目的探讨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对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给予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情况及VAS、Mayo评分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及术后2周,且术后2周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旋前、旋后、屈曲、伸直角度显著大于术前及术后2周,且术后2周显著大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Mayo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2周,且术后2周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可改善创伤性肘关节僵直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提升肘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镜下前后联合松解术 创伤性肘关节僵直 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对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功能及屈伸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洪保 朱小广 董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3-114,137,共3页
目的探讨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确诊为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切开松解... 目的探讨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确诊为极重度肘关节僵硬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松解术,观察组采用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以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4个月、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5.00%(P<0.05)。结论切开松解术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极重度肘关节僵硬,能够改善肘关节功能,以及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重度肘关节僵硬 切开松解术 铰链式外固定支架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M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161-163,167,共4页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在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早...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在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CPM机,均持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EPS评分(79.01±5.44)分高于对照组的(72.70±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肘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肘关节屈曲、伸展、旋前、旋后角度分别为(134.11±3.45)°、(94.55±3.70)°、(84.64±1.70)°、(86.03±1.79)°,均大于对照组的(128.69±3.43)°、(86.86±4.16)°、(81.30±2.31)°、(83.37±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M机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扩大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儿的肘关节活动度,加快肘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骨折 手术 肘关节功能障碍 持续被动活动 早期康复治疗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瑞忠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究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肘部骨折术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个体化康复锻炼,... 目的探究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对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肘部骨折术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个体化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持续静态牵伸技术,均持续训练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两组干预前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中各维度评分、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MEPS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肘关节屈曲度大于对照组,肘关节伸直度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技术联合个体化康复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肘部骨折术后患儿肘关节活动度恢复,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骨折 持续静态牵伸技术 个体化康复锻炼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
12
作者 魏琨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3期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试验组行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12周。比较两组的康复时间、肘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肘关节功能改善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扩大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改善其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 目标性自主训练 肘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游戏式引导的肘关节牵引联合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王丽娜 孙娜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4期191-194,198,共5页
目的探讨游戏式引导的肘关节牵引联合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游戏式引导的肘关节牵引联合功能锻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收治的5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游戏式引导的肘关节牵引联合功能锻炼。对比两组的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旋前、旋后、屈曲和伸直活动度分别为(82.19±6.66)°、(81.55±5.47)°、(115.19±8.45)°、(166.54±12.58)°,均大于对照组的(73.09±5.07)°、(73.59±5.20)°、(103.84±8.22)°、(152.09±10.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活动范围、疼痛、稳定性、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7.52±3.15)分、(38.41±4.51)分、(8.10±1.16)分、(22.15±2.1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22±3.06)分、(35.18±4.33)分、(7.09±1.05)分、(19.19±2.2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中应用游戏式引导的肘关节牵引联合功能锻炼的方式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儿的肘关节功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整体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游戏式引导 肘关节牵引 功能锻炼 肘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外洗配合针灸对肘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功能疗效
14
作者 魏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4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骨科外洗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肘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针灸... 目的研究骨科外洗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肘关节术后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针灸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单纯针灸推拿基础上,联合使用外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及Mayo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Mayo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科外洗方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肘关节术后关节活动障碍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外洗 针灸推拿 肘关节 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肘关节活动度 Mayo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刘志刚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6期1-3,11,共4页
目的:分析持续静态牵伸(SPS)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2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持续静态牵伸(SPS)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在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4年2月宁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SPS训练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肿胀程度、肘关节主动活动情况、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肿胀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肘关节活动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S训练联合常规康复训练用于肘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可缓解患者关节肿胀程度,增加肘关节活动度,改善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常规康复训练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 肘关节主动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文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n=30)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ESWT.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临床疗效以及肘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改良肘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肘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改良肘关节HSS评分(69.03±15.88)分高于对照组的(64.43±16.34)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肘关节屈曲、伸展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肘关节屈曲AROM(76.17±10.74)°明显较对照组的(68.43±14.58)°增大,伸展AROM(-0.70±1.42)°明显较对照组的(-1.23±2.01)°减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常规康复治疗与ESW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均可对肘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发挥较好的治疗作用,但ESWT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改善肘关节屈曲、伸展功能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骨折 手术 体外冲击波疗法 常规康复治疗 肘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微信结合情景图示的健康教育对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方丹灵 王音 +2 位作者 何汉 王伟 陆平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微信结合情景图示的健康教育在肘关节僵硬行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肘关节僵硬行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2021年1~6月)45例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2021年7~12月)45例患者给... 目的探讨微信结合情景图示的健康教育在肘关节僵硬行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肘关节僵硬行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组,对照组(2021年1~6月)45例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2021年7~12月)45例患者给予微信结合情景图示的健康教育,即情景图示内容设计为连环画,纳入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进行院内外线下和线上健康教育。结果两组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结合情景图示的健康教育可提高肘关节僵硬患者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僵硬 开放性肘关节松解术 微信 情景图示 肘关节活动度 肘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俊琴 杜雪莲 +1 位作者 黄瑞珍 邓艳敏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8期219-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治疗的60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的肘关节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术后关节活动能力,降低并发症风险,可在临床中对该种护理模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 肘关节功能 肘关节活动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修复极重度肘关节僵硬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胜平 刘国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8-583,共6页
背景: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关节的退变过程将不可避免。在中度以下的肘关节僵硬临床治疗中,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是其首选修复方法。但是,在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其矛盾焦点在于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实... 背景:创伤性关节炎一旦发生,关节的退变过程将不可避免。在中度以下的肘关节僵硬临床治疗中,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是其首选修复方法。但是,在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存在着诸多的争议,其矛盾焦点在于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实施后关节面的损伤。目的:观察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对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骨三科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2例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肘关节僵硬松解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研究组患者通过采用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术后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17.5±20.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88.5±11.5)分;与对照组77%、(93.5±18.5)°、(76.5±9.5)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切开松解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能够显著改善极重度肘关节僵硬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利于术后康复锻炼活动开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外固定器 关节囊松解术 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肘关节僵硬 铰链式外固定支架 切开松解 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齐鑫 黄燕 易诚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初步探究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6±4.3)岁。按照O’Driscoll四步法对肘关节僵硬进行松解,术... 目的初步探究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行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6~65岁,平均(45.6±4.3)岁。按照O’Driscoll四步法对肘关节僵硬进行松解,术后肘关节常规冰敷1周,术后第1天佩戴铰链支具,指导下进行屈伸功能锻炼。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肘关节的屈伸活动,比较术前与术后3个月患者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变化,使用Mayo评分标准评价患肘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29例,失访1例,随访9~12个月,平均(10.6±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切口感染、肘关节异位骨化等并发症。肘关节平均最大ROM:术前63.30°±21.20°,术后1周77.82°±13.75°、术后1个月85.52°±11.32°、术后3个月110.19°±10.18°,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最大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Mayo评分:术前(52.34±14.32)分、术后1周(63.48±10.35)分、术后1个月(73.44±8.77)分、术后3个月(80.43±13.74)分,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肘关节Mayo评分与术前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肘关节僵硬可改善肘关节活动度,早期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肘关节僵硬 肘关节活动度 Mayo评分 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