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止痛如神汤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镕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7期89-90,93,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联合止痛如神汤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PPH治疗,在...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联合止痛如神汤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两组均行PPH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试验组采用止痛如神汤浸泡,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及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术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低于术前,直肠静息压均高于术前,且试验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 d,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止痛如神汤有助于改善痔疮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止痛如神汤 肛肠动力学指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余东晓 陈典升 《医疗装备》 2023年第23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5例痔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治... 目的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75例痔疮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与试验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PPH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尿潴留、感染、直肠黏膜下血肿)。结果治疗前,两组ADL、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直肠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 d肛门出血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患者采用PPH治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改善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痔疮 肛肠动力学指标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患者94例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梦颖 李远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第3期3893-389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机体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肛瘘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ALCT、RRP、ARP、AMC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肛瘘患者...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机体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肛瘘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ALCT、RRP、ARP、AMC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肛瘘患者治疗前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瘘患者RRP、ARP等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值较之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MCP、ALCT则较之前对比P>0.05。结论利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值,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挂线疗法 肛肠动力学指标 影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宋子超 戴鲁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9期75-77,共3页
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开始病例采集在2021.01,结束于2022.12,将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纳入86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合计43例)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命名为切除组,另外一组(合计43例)予以内镜下黏膜剥... 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开始病例采集在2021.01,结束于2022.12,将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纳入86例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合计43例)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命名为切除组,另外一组(合计43例)予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命名为剥离组,对比两组手术治疗相关指标、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肛肠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剥离组患者在手术时间(53.54±5.88)min方面要长于且切除组,出血量(39.26±6.43)mL、卧床时间(1.28±0.31)d、住院时间(6.78±1.28)d显著优于切除组(P<0.05);剥离组患者完全切除率(97.67%)、整块切除率(97.67%)显著高于切除组(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个月各项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变,相较于切除组患者,剥离组RRP水平更高,MSP、MTV、HPZ水平更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感染、迟发性出血、穿孔)调查数据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癌,会对患者肛肠动力学产生一定影响,但有利于病灶的完整切除,缩短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肛肠动力学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0nm激光瘘管闭合术治疗肛瘘的围手术期特征和肛肠动力学指标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宋冀涛 杨晓华 +2 位作者 李全 张景华 王玉莲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1 470 nm激光瘘管闭合术治疗肛瘘的围手术期特征和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肛瘘患者85例,依据不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1470 nm激光瘘管闭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 目的探讨1 470 nm激光瘘管闭合术治疗肛瘘的围手术期特征和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肛瘘患者85例,依据不同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采用1470 nm激光瘘管闭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7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疼痛情况;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肛管压力变化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26.8±6.8)ml少于对照组(39.8±8.0)ml;观察组手术时间(12.1±2.8)min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2.34±0.4)d短于对照组(53.9±9.7)min、(3.2±0.6)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4.65%)少于对照组(23.8%)(P<0.05)。观察组术后7 dVAS评分(2.31±0.5)分低于对照组(3.12±0.7)分,而创面愈合时间(23.2±4.4)d和住院时间(17.3±3.5)d短于对照组(27.8±4.0)d、(22.5±3.2)d(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静息压(Anal canal resting pressure,ARP)及Wexner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RRP、ARP及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 canal maximum systolic pressure, AMCP)和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nal canal longest contraction time, AL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间治疗后AMCP和AL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1 470 nm激光瘘管闭合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显著,不影响排便功能,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疼痛较轻,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瘘管闭术 肛肠动力学指标
原文传递
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彭超 陈世杰 +2 位作者 黄思贵 陈卓 林传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1期2149-2151,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 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最大顺应性)水平。结果 ①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1 d均显著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0.01),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痔疮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且对肛门功能无显著性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外剥内扎术 门括约肌切断术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TST手术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鸿 范俊龙 +1 位作者 钱昆 卢文士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19年第9期29-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78例混合痔TST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治疗,观... 目的:探讨消痔灵注射液对混合痔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患者肛肠动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78例混合痔TST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消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消痔灵注射液(6~13 mL,q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变化情况、并发症[伤口疼痛、肛门坠胀、创缘水肿、伤口感染、伤口出血]及随访1年后混合痔复发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肛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直肠耐受量、直肠感觉阈及直肠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1年,观察组混合痔复发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混合痔TST手术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 消痔灵注射液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程永升 李雪辉 +3 位作者 李超 方龙 陈科 翟燕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0-1440,I0001,共2页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56)与观察组(n=46),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的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将分成的两个对比组的病人其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的肛肠动力学的有关指数的改变状况来对比.结果 (1)两个对比组病人在手术后两个月与手术前一天在各项指标上面明显减少降低;(2)两组病人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和直肠最大顺应性的指数也降低.结论痔疮患者通过外包内扎的手法进行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改善肛肠动力学指标以改善病情,此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疮 外剥内扎术 门括约肌切断术 肛肠动力学指标
原文传递
医用肛肠黏膜修复功能敷料应用于肛肠黏膜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彭添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90-92,共3页
分析混合痔患者应用萌大夫医用肛肠黏膜修复功能敷料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78例混合痔患者,手术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萌大夫医用肛肠黏膜修复功能敷... 分析混合痔患者应用萌大夫医用肛肠黏膜修复功能敷料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78例混合痔患者,手术时间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应用萌大夫医用肛肠黏膜修复功能敷料,对比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直肠耐受量、直肠-肛管压力差及直肠感觉阈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具有更高的直肠耐受量和直肠感觉阈及更小的直肠-肛管压力差(P<0.05)。治疗前患者TNF-α、CRP及IL-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所需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更短(P<0.05)。观察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P<0.05)。结论 混合痔患者术后配合应用萌大夫医用肛肠黏膜修复功能敷料有助于促进其肛肠动力学指标改善,还能够取得理想的抗炎效果,有助于减轻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加快创面愈合,有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应用黏膜修复功能敷料 肛肠动力学指标 炎性因子指标 创面愈合时间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4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曹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第3期28-29,33,共3页
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高住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 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高住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肛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的相关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的相关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术前和研究组术后,P〈0.05。结论: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 临床疗效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H术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对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慧嫦 黎东伟 熊秋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对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和复发率的影响。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PPH)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对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及肛肠动力学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和复发率的影响。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4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PPH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观察临床疗效、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 h VAS评分、术后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复发率。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H术联合后正中位肛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肛肠功能和手术相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除术 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浩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9期90-9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 :选择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接诊的56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挂线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挂线疗法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方法 :选择淮安市洪泽区中医院接诊的56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挂线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挂线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前后其各项肛肠动力学指标。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86%)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9.29%)相比,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患者,其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 :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的效果较好,能够促进患者肛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挂线疗法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腑解毒汤同步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区华辉 邓筠耀 黎丽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评价通腑解毒汤同步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7例)。对照组行FOLFOX方案治疗,... 目的:评价通腑解毒汤同步FOLF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结直肠癌术后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7例)。对照组行FOLFOX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通腑解毒汤治疗。观察两组炎症水平、肛肠动力学指标、化疗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研究组TNF-α、IL-6、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肛管蠕动波频率、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白细胞(WBC)、血红细胞(H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解毒汤同步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促进肛肠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可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解毒汤 FOLFOX方案 结直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痔治疗中实施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14
作者 裴振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094-0097,共4页
分析混合痔治疗中应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普通外剥内扎术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TST)治疗的40例设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 分析混合痔治疗中应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组,普通外剥内扎术治疗的40例设为对照组,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TST)治疗的40例设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PZ(4.36±0.41)cm,ARP(37.54±4.08)mmHg,MSP(133.65±11.62)mmH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HPZ(3.65±0.57)cm,ARP(46.36±5.92)mmHg,MSP(133.65±11.62)mmHg(P<0.05)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混合痔患者实施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对手术指标及肛肠动力学指标的有着更为显著改善,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微创手术 混合痔 有效性 安全性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菲菲 陈玲 +1 位作者 陈晓敏 邓丽云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穴...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子午流注穴位按摩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干预前后便秘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排便困难程度、排便时间、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及腹胀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6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干预后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肛管最大缩榨压及模拟排便肛管压均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3项肛肠动力学指标均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干预前后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胃泌素(GAS)水平干预后均明显升高(P<0.05),生长抑素(SS)水平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2组上述4项胃肠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2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菌落数干预后均增加(P<0.05),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菌落数干预后均减少(P<0.05)。干预后组间肠道菌群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穴位按摩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改善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的排便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胃肠激素水平及肠道菌群失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抗精神病药物 子午流注 穴位按摩 耳穴压豆 肛肠动力学指标 激素 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思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4期26-30,共5页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肛肠动力学指...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肛肠动力学指标及症状评分、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排便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均低于治疗前,直肠-肛管静息压差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直肠排便感觉阈值(78.64±13.21)ml、直肠最大耐受量(130.04±11.25)ml均低于对照组的(96.31±14.59)、(146.52±12.03)ml,直肠-肛管静息压差(21.16±4.27)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对照组的(15.70±3.9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费力、肛门坠胀、腹痛、腹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排便费力评分(1.06±0.31)分、肛门坠胀评分(1.24±0.38)分、腹痛评分(1.16±0.40)分、腹胀评分(1.19±0.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2±0.48)、(1.64±0.37)、(1.61±0.45)、(1.62±0.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适度评分高于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舒适度评分(102.80±6.57)分高于对照组的(92.46±7.24)分,睡眠质量评分(9.60±1.41)分低于对照组的(11.26±1.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生理评分(89.75±6.48)分、心理评分(89.07±6.02)分、环境评分(90.14±6.15)分以及社会关系评分(89.96±6.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93±6.85)、(82.40±6.13)、(83.27±6.30)、(83.14±6.5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在常规促排便同时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有效增强疗效,可起到改善症状、肛肠动力学指标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躯体舒适感、夜间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电刺激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73-75,共3页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与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06—2023-01惠济区人民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H组和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与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06—2023-01惠济区人民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7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PH组和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组(联合组),各35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力(ARP)、肛肠高压区长度(HPZ)、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肠动力学指标。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的ARP、HPZ、MS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的ARP、HPZ、MS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联合组的改善程度优于P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PH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P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期效果显示,与单纯PPH比较,对重度混合痔患者采用PPH联合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和提升治疗总有效率。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分析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小“V”切口外痔剥除术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罡艳 徐跃军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9年第1期79-82,107,共5页
目的探讨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1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潜行刨削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指数评分、肛门失禁功能评分、肛肠动力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第1 d、 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两组肛门功能指数评分、Wexner肛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随访观察12个月,观察组有4例(7.27%)患者复发,对照组有9例(16.36%)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潜行刨削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创面愈合快及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肛门直肠功能影响小的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 潜行刨削术 门括约肌功能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效果
19
作者 德吉卓嘎 吴古文 薛元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分析比较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01月-2022年01月间100例严重痔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微创痔疮手术),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均... 分析比较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01月-2022年01月间100例严重痔疮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微创痔疮手术),各50例,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痔疮手术相比,微创技术的应用,可减轻患者疼痛,优化手术指标与肛肠动力学指标,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有效率,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 严重痔疮 肛肠动力学指标 总有效率 并发症 手术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痔疮患者采取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曹雪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4-7,共4页
分析对重度痔疮患者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痔疮患者作为样本,对其实施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并发症、肛肠... 分析对重度痔疮患者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进行治疗产生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中选择80例符合条件的重度痔疮患者作为样本,对其实施随机平均分组后,对照组使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并发症、肛肠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方面实施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各项手术指标数值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肛肠动力学指标上,观察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指标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更低;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该治疗方式对抑制患者疼痛、改善肛肠动力、抑制并发症、促进恢复上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痔疮 痔上黏膜环切术 外剥内扎术 治疗疗效 肛肠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