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徐克育 黄约翰 +4 位作者 陶崇林 宋其同 单云峰 施红旗 张启瑜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9-11,19,共4页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时间,探讨最合理的治疗选择,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原发... 目的比较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时间,探讨最合理的治疗选择,分析影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远期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1例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手术组),29例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组),对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00±5.65)个月,TACE组为(10.00±4.49)个月,手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TACE组患者2.7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728,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切除和TACE均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手段,但手术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长,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首选,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可能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原发性 自发性破裂出血 生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远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戴敏 周杰 +1 位作者 崔忠林 黄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肝移植术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于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进行肝移植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46例,其中24例术前予以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22例术前... 目的研究探讨肝移植术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于术后患者远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科2009年11月~2011年11月进行肝移植的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46例,其中24例术前予以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22例术前未予以TAC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肝功能(ALT和AST水平)、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化T细胞比例)、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累计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结果术后1年介入组的肝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免疫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2%和46%,术后2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和33%,P〈0.05;术后1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4%和55%,术后2年介入组和对照组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63%和34%,P〈0.05。结论在肝移植前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可以显著改善HCC患者术后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其无瘤生存率和术后生存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性 移植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远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行经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尧 刘景丰 曾金华 《海峡药学》 2007年第6期90-91,共2页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的患者肝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用肝泰乐等护肝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用肝泰乐等护肝药物的基础上,将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1.8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行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的患者肝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用肝泰乐等护肝药物治疗:实验组在用肝泰乐等护肝药物的基础上,将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1.8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两组均在TACE术前3d-术后7d用药,并在TACE前3d及其后第三天,第七天抽取血清,检测TBIL、DBIL、ALT、AST、TP、ALB和CHE。结果实验组ALT、AST在TACE术后第七天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对照组ALT、ASTD在TACE术后第七天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TACE术后TP、ALB、CHE与术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O.01)。结论还原型谷胱苷肽对TACE引起的患者肝功能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辉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第1期45-47,57,共4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甲胎蛋白化验或影像学证实的符合标准的原发性肝癌123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单纯RFA组和TACE+RFA组,每组41例。对比观察...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甲胎蛋白化验或影像学证实的符合标准的原发性肝癌123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单纯RFA组和TACE+RFA组,每组41例。对比观察并随访比较三组短期疗效、治疗后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以及1、2、3年期的远期生存率。结果经治疗,三组患者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RFA组与TACE组、RFA组比较,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疗效对比,TACE+RFA组为90.24%,TACE组为75.61%,RFA组为70.73%,TACE+RFA组优于单纯TACE组和单纯RF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远期生存率比较,TACE+RFA组的2、3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TACE组、RFA组(P均<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采用TACE治疗及单纯采用RF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方敏洁 付明生 刘强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技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影响,分析TACE联合HIFU消融技术的抗肿瘤价值。方法:选择126例接受姑息性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TACE组(66例)与联合H... 目的: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AC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技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影响,分析TACE联合HIFU消融技术的抗肿瘤价值。方法:选择126例接受姑息性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TACE组(66例)与联合HIFU消融组(60例)。治疗4周后对比组间实体肿瘤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同时随访记录并比较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情况及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均有明显提升,而联合HIFU消融组分化簇3(CD3^+)、分化簇4(CD4^+)以及分化簇4/分化簇8(CD4^+/CD8^+)显著高于TACE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03,t=6.049,t=2.148;P<0.05);联合HIFU消融组临床受益率高于TACE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5,P<0.05);联合HIFU消融组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高于TACE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9,x^2=4.33;P<0.05);两组间皮肤烧伤、肝功能损伤和腹部不适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5,x^2=0.847,x^2=0.019;P>0.05)。结论:与单独TACE治疗相比,HIFU消融联合TACE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疗效,且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明显提高,而并发症风险未见明显增加,表明HIFU消融联合TACE能够协同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研究
6
作者 郭恒照 唐俊 +1 位作者 汤忠明 黄乃信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1161-1161,共1页
目的:研究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在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方面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结果。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 目的:研究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在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方面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结果。方法:选取我院13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效果显著,是目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最为有效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适形调强放疗 细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林新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24期3697-369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取肝...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80例,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取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手术切除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和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血压值和血红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腹水、继发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2. 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 0%(P <0. 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达到了87. 5%和57. 5%,与对照组的85. 0%和50. 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效果要明显优于手术切除,主要表现在其能够获得更加显著的止血效果,且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获得与手术切除相当的远期生存率,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原发性癌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CI标准的护理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蕊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I)标准建立的标准化护理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与分析基于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JCI)标准建立的标准化护理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中的应用。方法 2019年02月到2022年11月选择在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肝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掷硬币原则把96例患者分为JCI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肝动脉栓塞化疗介入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3个月。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JCI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JCI标准建立的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患者的的社会支持情况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期间JCI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7%和20.83%,JCI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JCI组护理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等生活支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P<0.05)。护理后JCI组的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降低(P<0.05)。结论 基于JCI标准建立的标准化护理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中的应用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 标准化护理 动脉化疗栓塞介入 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娟 田海龙 +2 位作者 朱涛 王岳 李晓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644-647,共4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 目的探究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两组均于腹腔镜引导行肿瘤切除术,研究组在术后7 d辅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2年。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统计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AST、TBIL、ALT水平均增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血清CA19-9、AFP、GPC3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1个月两组QOL-LC评分均增高,且研究组[(185.74±12.34)分]较对照组[(164.30±11.55)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2年复发率为26.00%(13/50),低于对照组的50.00%(25/50),生存率为84.00%(42/50),高于对照组的64.00%(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辅助肿瘤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肺功能及生存质量,提升临床生存率,利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肿瘤切除术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功能 血清肿瘤标志物 复发率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用康莱特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科 郑超群 方迪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38-041,共4页
分析在肝癌(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患者治疗中采取康莱特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院内近年来(2022.1-2023.9)收治的肝癌(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为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需将患者以随... 分析在肝癌(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患者治疗中采取康莱特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院内近年来(2022.1-2023.9)收治的肝癌(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患者5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为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需将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完成分组,包括采取联合治疗(康莱特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观察组25例与采取单独治疗(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的对照组25例,分析治疗后效果。结果 为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需在治疗完成后进行临床效果相关数据对比,研究表明观察组相关数据改善明显,疗效更高(P<0.05);治疗前需对KPS评分、Barthel指数、肝癌癌体体积比较各项数值以保证数据的合理性,可见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需再次完成相关数据的比对以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可见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为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优势需在治疗完成后进行不良反应相关数据对比,可见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给予非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采取康莱特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小瘤体体积,改善耐受程度及生活质量,且联合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莱特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原发性 非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SB、SPP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生存期预测价值
11
作者 燕普 蔡瑜 曾建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7期992-997,共6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原癌基凶同源物B(FOSB)、分泌性磷蛋白1(SPP 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 目的探讨骨肉瘤原癌基凶同源物B(FOSB)、分泌性磷蛋白1(SPP 1)基因表达对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OSB、SPP 1基因表达水平分为FOSB高表达组(n=52)、FOSB低表达组(n=63)及SPP 1高表达组(n=89)、SPP 1低表达组(n=26)。同时选取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析FOSB、SPP 1表达与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为期60个月的随访,Logistics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FOSB、SPP 1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FOS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SPP 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SB、SPP 1表达在中晚期肝癌患者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和死亡组在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FOSB、SPP 1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FOSB低表达、SPP 1高表达均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生存率为17.39%(20/115),FOSB高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9.7个月,明显高于FOSB低表达组的19.3个月(P<0.05);SPP 1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明显高于SPP 1高表达组的18个月(P<0.05)。结论FOSB在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表达明显下调,SPP 1表达上调,其对预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价值。FOSB、SPP 1有望成为评估介入术治疗患者预后的潜在指标,可协同肿瘤大小、Child-Pugh分级、淋巴转移、BCLC分期等临床指标预测或评估肝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B SPP 1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中晚期 生存期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翔飞 常家伟 朱秋洁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13-314,共2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高于对照组的37.78%(P <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 MMP-9、 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性肝癌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AFP、 VEGF、 MMP-9水平,但可能会增加患者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阿帕替尼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论结合全程护理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刘伟伟 史晓玉 +1 位作者 王乐 徐琳娟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结合全程护理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n=54,接受循证理论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和...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结合全程护理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n=54,接受循证理论结合全程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和VAS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54,5.56%)低于对照组(10/50,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采用基于循证理论结合全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论 全程护理 癌经皮动脉化疗栓塞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联合系统性化疗对尿路上皮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碧霞 盛锡楠 +10 位作者 迟志宏 崔传亮 斯璐 鄢谢桥 李思明 连斌 毛丽丽 白雪 王轩 周莉 郭军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接受治疗的42例尿路上皮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滨、紫杉...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接受治疗的42例尿路上皮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接受紫杉醇+吉西他滨、紫杉醇+吉西他滨+顺铂,或紫杉醇+吉西他滨+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持续用药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然后分析各方案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相关性不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的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时间为(2.0±0.7)[95%可信区间(condence interval,CI):0.6~3.4]个月,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时间为(6.1±1.7)(95%CI:4.1~9.9)个月。行系统性化疗联合TACE组的12例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7.1±0.7)(95%CI:5.7~8.5)个月,中位OS时间为(14.1±3.0)(95%CI:8.3~19.9)个月,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联合治疗组患者耐受性尚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1~2级消化系统反应、上腹部疼痛和白细胞减少。结论:TACE联合系统性化疗是治疗尿路上皮癌肝转移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案,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肿瘤 肿瘤转移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尿路上皮癌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的循证护理效果分析
15
作者 钟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51-154,共4页
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术期间,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以80例患者作为入选数量,选取地点为赣州市肿瘤医院,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所患疾病类型为肝癌。平均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 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TACE)术期间,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以80例患者作为入选数量,选取地点为赣州市肿瘤医院,选取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所患疾病类型为肝癌。平均分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CD-RISC评分、并发症、QLICP-LI评分、PSQI评分方面结果对比,研究组均较优,P<0.05。结论 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TACE术期间,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6
作者 陈富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07-0110,共4页
分析和评价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这一时间内本院接收的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的是序贯式心理护... 分析和评价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这一时间内本院接收的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的是序贯式心理护理和赋能健康教育方案,比较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控制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依从性,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预后更理想,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序贯式心理护理 赋能健康教育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杨甜甜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8期215-217,共3页
探究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判定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干预者归为参照组,序贯式心理... 探究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在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判定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3年0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护理干预者归为参照组,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者归为研究组,简列患者临床知信行水平、心理情绪、自我效能、自护能力、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各项相关数据,统计对比,对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判定。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知识维度、信念维度、行为维度各项知信行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病人采用序贯式心理护理联合赋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知信行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护能力提高,同时,很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可确保治疗安全性,应用效果确切,获得患者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序贯式心理护理 赋能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比较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丁兵 蒋辉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6年第S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肝... 目的探究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36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一年和三年的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察组患者一年的生存率(88.88%)高于对照组患者一年的生存率(83.33%),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三年的生存率(55.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三年的生存率(44.4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5.00%)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3.88%),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于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均有较好的效果,手术切除治疗远期效果明显优于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患者的远期效果,但是手术切除治疗的需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多种因素,选择相对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 原发性癌破裂出血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云飞 王瑞瑞 +1 位作者 马雪敏 杨琳潞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43-145,155,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接受TACE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32,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接受TACE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n=32,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和对照组(n=30,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提高TACE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模式 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综合干预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阳 马莉 +2 位作者 肖婉 纽燕娜 赵萍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6期898-900,共3页
目的研究围术期综合干预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00例在本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采取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综合干预。比较治疗... 目的研究围术期综合干预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00例在本院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采取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进行围术期综合干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居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64.00%,观察组为86.00%(P<0.05)。结论对以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法为治疗方法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临围术期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有效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动脉介入化疗栓塞 围术期 综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