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计算机辅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系统的建立 |
吴淑梅
雷长海
张乐平
朱志年
张乐之
孙巍巍
郭品娥
徐玉莲
沈茜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
|
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表现模式 |
韩国荣
余敏敏
唐迅
|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3
|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
周辉
钟白云
彭思红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
2003 |
8
|
|
4
|
HBsAg阳性产妇初乳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
曾凡荣
王静静
杨光
朱红艳
张飞
|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
2005 |
3
|
|
5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研究 |
吴时耕
万本愿
贺葵阳
姜青龙
|
《中国医院管理》
|
2009 |
3
|
|
6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
吴淑梅
惠小阳
郭品娥
张乐之
沈茜
|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
2003 |
3
|
|
7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DNA相关性及联合检测临床价值 |
罗耀凌
陈峰
池沛冬
邝妙欢
|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
2012 |
2
|
|
8
|
385份血清中6种型别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
汪金
王兆文
赵启龙
孟德胜
鞠晓黎
黄明军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9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效果评价 |
雷荔荔
马兴璇
|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
2013 |
4
|
|
10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
林应标
何准发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
2007 |
1
|
|
11
|
肝功能异常孕妇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 |
张红梅
赵磊
张小玉
王建芳
|
《肝脏》
|
2017 |
2
|
|
12
|
襄樊地区成年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分析 |
曹宪华
张艳燕
徐丽云
陈春玲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
2007 |
1
|
|
13
|
乳胶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比较 |
刘思敏
李东东
陈垦
|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
2005 |
1
|
|
14
|
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病毒载量的临床观察 |
郑志雄
陈江林
龚五星
|
《临床医药实践》
|
2007 |
3
|
|
15
|
肝舒乐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
孙玉信
洪素兰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
2004 |
1
|
|
16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
童福易
吴建鸿
吴兴福
曹文贵
费晓峰
吴妹英
|
《抗感染药学》
|
2005 |
6
|
|
17
|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
高玉金
刘成永
孙庆
|
《淮海医药》
|
2005 |
8
|
|
18
|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关系 |
沈云松
牛华
唐芸
|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
2005 |
7
|
|
19
|
苍南县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
陈廷瑞
郑少姿
|
《浙江预防医学》
|
2006 |
1
|
|
20
|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
胡本忠
闫秀英
刘伟
张琳玮
柳洋
|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
200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