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辅助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淑梅 雷长海 +6 位作者 张乐平 朱志年 张乐之 孙巍巍 郭品娥 徐玉莲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4-594,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系统 计算机系统 免疫酶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表现模式 被引量:9
2
作者 韩国荣 余敏敏 唐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3-844,共2页
目的 探讨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免疫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 VM)的模式及意义。方法  2 5 0例HBsAg(+) /HBeAg(+)孕妇自孕 2 8周起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2 0 0IU ,共 3~ 6次 ;新生儿 0、15d各注射HBIG 2 ... 目的 探讨双阳性孕妇的婴儿经母婴联合免疫阻断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 VM)的模式及意义。方法  2 5 0例HBsAg(+) /HBeAg(+)孕妇自孕 2 8周起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 2 0 0IU ,共 3~ 6次 ;新生儿 0、15d各注射HBIG 2 0 0IU ,然后于 1、2、7个月龄各接种乙肝疫苗 (HBVac) 2 0 μg。母儿血清HBVM检测采用美国Abbott酶联免疫试剂 ,婴儿于出生后 0、1、7、12个月抽血检查HBVM。结果  138例婴儿随访满 1年 ,宫内感染 4 4例 ,其中免疫失败 8例 ,占5 80 % ,HBVM均表现为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而免疫成功者共 12 4例 ,HBVM模式可有多种表现。其中抗HBs、抗HBc两项阳性者最多 ,占 5 3 6 2 % ;其次为单项抗HBs(+) ,占 2 8 98% ;再次为抗HBs、抗HBe、抗HBc三项阳性 ,占 7 2 5 %。HBsAg低滴度伴抗HBs(+)和HBVM全阴性者为数极少。结论 经母婴联合阻断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获免疫成功的婴儿的HB VM可有多种模式 ,只有具体分析各种模式的意义 ,才能客观评价阻断效果 ,并及时对婴儿加强疫苗接种或进行免疫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 HBVM 婴儿 阻断 母婴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抗HBC 美国Abb 高效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周辉 钟白云 彭思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00-100,103,共2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检测 2 73例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 ,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结果 :2 73例患者血清中 ,...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检出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检测 2 73例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 ,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结果 :2 73例患者血清中 ,HBVDNA的阳性率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之间有差异。HBsAg +/HBeAg +/HBcAb +和HBsAg +/HBeAg +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分别达 97.5 2 %( 118/ 12 1)和 10 0 % ( 9/ 9) ;HBsAg +/HBeAb +/HBcAb +组的阳性率为 6 1.33 % ( 46 / 75 ) ;HBsAg +/HBcAb +组的阳性率为 6 6 .6 7% ( 2 0 / 30 ) ;其它组也有HBVDNA检出 ,其中HBsAb +组的阳性率达 15 .38% ( 2 / 13)。结论 :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来判断肝脏中HBV是否复制及有无传染性是不够的 ,容易造成漏诊 ,应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才能更准确地反映体内HBV复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检测 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阳性产妇初乳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凡荣 王静静 +2 位作者 杨光 朱红艳 张飞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检测分析 初乳 产妇 HBSAG阳性携带者 ELISA方法 母婴垂直传播 HBVDNA HBV标志 母乳喂养 传播途径 分娩过程 宫内感染 直接证据 总人口 乳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质量控制与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时耕 万本愿 +1 位作者 贺葵阳 姜青龙 《中国医院管理》 2009年第1期52-54,共3页
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并具有可比性的重要措施。通过江西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质量控制管理现状和室内质量控制(IQC)的调查,结合室间质量评价(EQA)成绩等资料作为依据,对HBV标志物检验结果相... 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准确并具有可比性的重要措施。通过江西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质量控制管理现状和室内质量控制(IQC)的调查,结合室间质量评价(EQA)成绩等资料作为依据,对HBV标志物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其研究结果为推进医疗卫生改革,落实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帮助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相互认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淑梅 惠小阳 +2 位作者 郭品娥 张乐之 沈茜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3年第1期42-43,共2页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标志物的检测质量控制 ,本文阐述了该院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质量的方案和体会 。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检验质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DNA相关性及联合检测临床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耀凌 陈峰 +1 位作者 池沛冬 邝妙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788-79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85份血清中6种型别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汪金 王兆文 +3 位作者 赵启龙 孟德胜 鞠晓黎 黄明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 :通过对血清中 6种型别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了解新疆地区各型肝炎流行及分布情况 ,为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385份住院病人血清中甲、乙、丙、丁、戊、庚 6种型别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抗 -HAV ,HBsA... 目的 :通过对血清中 6种型别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 ,了解新疆地区各型肝炎流行及分布情况 ,为肝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385份住院病人血清中甲、乙、丙、丁、戊、庚 6种型别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抗 -HAV ,HBsAg ,抗 -HBS ,HBeAg ,抗 -HBe ,抗 -HBC ,抗 -HCV ,抗 -HDV ,抗 -HEV和抗 -HGV。并统计各标志物在血清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有 13种表现 ,以单纯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 ;重叠感染为 18.7% ,主要是甲乙型和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单纯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占一定比例 ;HBsAg无症状携带者占 2 2 .1%。结论 :应加强全社会卫生宣传教育 ,控制传染源 ,严格对献血员的筛选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管理 ,切断医源性传播和垂直传播 ,减少肝炎发病率 ,对重叠感染者应积极防治 ,动态观察及随防 ,促进肝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肝炎病毒标志物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雷荔荔 马兴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337-338,共2页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效果。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两种方法分别对330例疑为乙肝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分别... 目的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效果。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两种方法分别对330例疑为乙肝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分别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96.0%、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95.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95.4%、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93.0%、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83.4%,经配对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FIA法的阳性预示值比率高于ELISA法)。结论 TR-FI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准确度高、特异性好、可定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应标 何准发 +3 位作者 颜复生 代国知 刘颖慧 刘巧突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体IgM(HBc IgM)和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核酸(HBV DNA)阳性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酶速率法检测1093例HBV DNA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根据HBV血清标志物不同模式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ALT值。结果各组ALT>60U/L(异常)例数及其异常增高百分率分别为:A组(HBc IgM阳性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阳性)147例,占53.85%(147/273);B组(HBc IgM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104例,占42.28%(104/246);C组(HBc 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表面抗体、e抗体阴性或阳性)6例,占20.69%(6/29);D组(HBc IgM阴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核心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阴性或阳性)125例,占22.94%(125/545)。A组与B组、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B组与C组、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P<0.05,P<0.01);C组与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V DNA阳性患者中的HBc IgM阳性且HBsAg阳性者较HBc IgM阴性者或HBsAg阴性者ALT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 乙型肝炎核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功能异常孕妇的肝炎病毒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红梅 赵磊 +1 位作者 张小玉 王建芳 《肝脏》 2017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分析肝功能异常孕妇各种肝炎病毒单独和/或重叠感染情况,为孕妇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功能异常孕妇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SPSS 20.0分析其在不同孕期的分布,并与肝功能异常同龄非孕... 目的分析肝功能异常孕妇各种肝炎病毒单独和/或重叠感染情况,为孕妇病毒性肝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肝功能异常孕妇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SPSS 20.0分析其在不同孕期的分布,并与肝功能异常同龄非孕女性对照分析。结果 485例肝功能异常孕妇存在单一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共146例(30.31%),其中甲型肝炎抗体(HAV-IgM)、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IgG)、戊型肝炎抗体(HEV-IgM和HEVIgG)阳性率分别为0.62%、18.76%、2.27%、3.92%和8.45%。在不同孕期,HBsAg阳性率均为最高,HAV-IgM最低,HEV-IgG阳性率大于HCV-IgG(P<0.05)。晚期孕妇HEV-IgM阳性率>HCV-IgG(P<0.05),但是早、中孕期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存在甲乙、乙丁、乙戊和甲乙丙戊多种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以乙戊居多,占1.6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HEV-IgG和HEV-IgM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BV和HEV是导致孕妇肝功能异常的两种首要肝炎病毒,二者重叠是孕妇病毒性肝炎常见的重叠模式,中、晚期孕妇尤其应该加强HEV常规检测,并做好防控措施谨防戊型肝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肝功能异常 肝炎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地区成年健康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宪华 张艳燕 +1 位作者 徐丽云 陈春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910-911,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近年来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结果2546例体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全部阴性的有1028例,占40...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了解近年来乙型肝炎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检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肝两对半)。结果2546例体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全部阴性的有1028例,占40.38%;单项抗-HBs阳性有1166例,占45.80%;抗-HBs和抗-HBc阳性有94例,占3.69%;抗-HBs、抗-HBe和抗-HBc阳性有52例,占2.04%;HBsAg、e抗原、抗-HBc阳性有14例,占0.55%;HBsAg、抗-HBe、抗-HBc阳性有146例,占5.73%;HBsAg、抗-HBc阳性有32例,占1.25%;其他14例,占0.55%。结论51.5%的受检人群保护性抗体(抗-HBs)阳性,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40.38%的受检人群未受HBV感染,且无保护性抗体,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提高免疫力;另有7.53%的受检人群呈阳性模式,需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定期检查,控制乙肝病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胶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思敏 李东东 陈垦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胶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五项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部与总符合率。方法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95例血清中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95例标本中,乳胶... 目的探讨乳胶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五项病毒标志物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部与总符合率。方法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95例血清中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 95例标本中,乳胶层析法检测结果表面抗体(HBsAb)出现 4例假阴性、e抗体(HBeAb)出现 2例假阴性、核心抗体 (HBcAb)出现4例假阴性,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检测结果两法完全相符,各项指标检测P>0. 05,两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胶层析法快速简便,适合大范围筛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与病毒载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志雄 陈江林 龚五星 《临床医药实践》 2007年第S1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25例乙型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31例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发现肝癌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 g(+),HbeA b(+),HbcA b(+)模...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对125例乙型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其中31例检测了乙型肝炎病毒载量。结果:发现肝癌中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 g(+),HbeA b(+),HbcA b(+)模式59例(47.2%),占第一位。HbsA g(+),HbcA b(+)模式37例(29.6%),占第二位,它们分别与HbsA g(+),HbeA b(+),HbcA b(+)模式21例(16.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31例肝癌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在106cop ies/mL以下。结论:HbsA g(+),HbeA b(+),HbcA b(+)模式和HbsA g(+),HbcA b(+)模式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模式,原发性肝癌病毒载量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舒乐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玉信 洪素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989-990,共2页
关键词 肝舒乐片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童福易 吴建鸿 +3 位作者 吴兴福 曹文贵 费晓峰 吴妹英 《抗感染药学》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载量(HBV-DNA)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70例患者血清中的HBV-M和HBV-DNA。结果:HBeAg阳性模式HBV-DNA>5.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HBV载量(HBV-DNA)的关系,为临床正确诊治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发光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了670例患者血清中的HBV-M和HBV-DNA。结果:HBeAg阳性模式HBV-DNA>5.0×104 cps/mL占96.3%(363/377),HBeAg阴性模式HBV-DNA>5.0×104 cps/mL占74.8%(160/214)。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p<0.05)。1,3,5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1,4,5模式(P<0.01)。HBsAg阴性的模式中:14例HBV-DNA>5.0×104 cps/mL占18.8%(12/64),抗-HBs阳性模式中,HBV-DNA>5.0×104 cps/mL占16.7%(7/42)。结论:HBeAg阳性模式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阴性模式。但少数HBeAg阳性模式中病毒水平很低及HBeAg阴性模式病毒水平很高。还存在着HBsAg阴性或/及抗-HBs阳性的HBV感染。故临床上只有将HBV-M与HBV载量检测相结合,才能正确判断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病毒载量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HBV-DNA HBeAg阴性 HBSAG阴性 抗-HBS阳性 阳性模式 HBV-M HBV感染 科学依据 mL 临床 检测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玉金 刘成永 孙庆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 DNA)定量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 DNA,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HBVM。结果 375例乙肝患者在HBV DNA含量分组中,随HBV DNA含量增高,HBs Ag、HBe Ag含量也增高,后两者与前者有良好的一致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 .5 332 ,r=0 .380 9)。抗HBs,抗HBe及抗HBc与HBV DNA之间,无明显规律。HBs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 1,0 .0 5或0 .0 0 1) ,HBe Ag含量:慢性轻度肝炎分别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慢性重度、亚重肝、慢性重肝,肝硬化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 .0 1或0 .0 0 1) ,HBs Ag含量及HBe Ag含量在其他临床分型中比较部分有统计学意义。HBV DNA阳性率及HBV DNA定量在部分临床分型中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DEL FIA)是一敏感、特异方法,定量检测HBs Ag、HBe Ag能反映HBV DNA载量及复制情况;部分情况表明肝脏病变越重,其HBs Ag及HBe Ag血清含量越低,HBV DNA阳性率及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DNA定量 定量检测 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 HBsAg含量 HBVDNA阳性率 HBeAg HBVDNA含量 实时荧光定量 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分型 急性肝炎 慢性轻度 分析仪检测 PCR仪 HBVM 乙肝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与血清前白蛋白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沈云松 牛华 唐芸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5年第6期381-38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前白蛋白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5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90例未感染者(乙型肝炎标志物5项全阴)进行 PA测定,...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模式组的差别,比较血清前白蛋白与其肝脏酶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500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90例未感染者(乙型肝炎标志物5项全阴)进行 PA测定,同时记录其常规肝功能检测结果,比较不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模式及其PA与肝脏酶的差异.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种模式组与未感染组比较,PA均有明显下降(P<0.01),下降率31.6%~46.5%,血清白蛋白(ALB)、白/球蛋白比值(A/G)以及4项肝脏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碱性磷酸酶(ALP)、L-γ-谷氨酰基移换酶(γ-GG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4种感染模式组中,只有恢复期模式组与其他模式组有差别(P<0.05).结论血清PA是肝细胞早期受损的敏感指标之一,与ALT等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感染者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蛋白含量 乙型肝炎标志 乙肝病毒感染者 谷氨酰基移换酶 血清前白蛋白 生化分析仪上 免疫比浊法 常规肝功能 标志模式 血清白蛋白 氨基转换酶 碱性磷酸酶 显著性差异 肝功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南县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廷瑞 郑少姿 《浙江预防医学》 2006年第5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从业人员流动 检测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苍南县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 预防性健康检查 病毒携带情况 管理工作 食品行业 公共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胡本忠 闫秀英 +2 位作者 刘伟 张琳玮 柳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10,共4页
采用 EIA、PCR技术对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不同功能区抗体和 HBVDNA、HCVRNA检测。结果 :排除甲、戊型肝炎的急、慢性丙肝的乙肝感染率为74 .67%和 59.0 9%均以 HBc Ab和 HBs Ab为主 ,其他标志物... 采用 EIA、PCR技术对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不同功能区抗体和 HBVDNA、HCVRNA检测。结果 :排除甲、戊型肝炎的急、慢性丙肝的乙肝感染率为74 .67%和 59.0 9%均以 HBc Ab和 HBs Ab为主 ,其他标志物很少出现 ,有乙肝感染的丙肝 AL T值较高。HBVDNA检出率较低 ,且与 HCVRNA极少同时检出 ;急、慢性丙肝 HCVRNA检出率有乙肝感染时明显偏低。有乙肝感染时急性丙肝中 E、NS4— 5区抗体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丙肝和无乙肝感染的急性丙肝。认为急性丙肝易受乙肝感染 ,受乙肝感染的急性丙肝 HCV抗 E、NS4— 5区抗体的产生受到抑制 ,乙、丙肝病毒之间有相互抑制现象 ,二者重叠感染可加重肝损害 ;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HCV抗不同功能区抗体 HCVRNA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