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多学科诊疗分析
1
作者 王鑫 赵晓静 +1 位作者 党琳 门剑龙 《天津医药》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在肝素给药后出现血小板计数进行性降低,严重者可导致静、动脉血栓栓塞甚至死亡。由于住院患者常见获得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病理机制多与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肝素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在肝素给药后出现血小板计数进行性降低,严重者可导致静、动脉血栓栓塞甚至死亡。由于住院患者常见获得性血小板计数减少,病理机制多与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消耗性减低相关,而发生HIT的患者往往自身临床情况复杂,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或与其他症状体征相互混杂,从而给医生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该文通过1例HIT患者的多学科诊疗过程,探讨了HIT的发生机制、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测和替代抗凝治疗等关键问题,以期为医生在临床上准确识别和有效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多学科诊疗 4Ts评分 抗PF_(4)-H抗体 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护理
2
作者 刘志红 张康华 +4 位作者 匡祖颖 向玲妹 罗利婷 潘梦秋 王展航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5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1月收治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出现HI...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发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2023年11月收治1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出现HIT的实验室检查、治疗策略以及护理方案。结果该患者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前血小板为149×10^(9)/L,治疗中使用大量肝素抗凝(5次治疗肝素总量450 mg),治疗后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至56×10^(9)/L,护士操作时密切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指标,通过4T's评分筛查,完善HIT相关IgG抗体检测,停用肝素后血小板回升至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发生HIT,临床少见,但并发症严重,采用科学个体化的护理方法,梳理血液净化治疗流程、并发血小板减少症的评估流程及应激预案,利于HIT早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蛋白A免疫吸附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19
3
作者 雷迁 陈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57-460,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HIT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IgG类是主要的致病抗体,能与肝素和血小板因子4结合形...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治疗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血栓形成和栓塞。HIT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关,IgG类是主要的致病抗体,能与肝素和血小板因子4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血小板凝集和凝血反应增强,同时抗体还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参与HIT的形成。抗体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包括功能性血小板试验和免疫学试验,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测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但是在检测方面目前尚没有理想的方法。本文就AHPF4抗体、HIT发病机制、临床实验室检测和免疫学试验检测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 血小板因子4 抗原抗体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明 刘德敏 崔炜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219-1223,共5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罕见的血栓前的药物反应,由抗血小板因子4抗体,即一种肝素依赖的IgG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血小板Fc受体结合而激活血小板,最终导致可能的肢体坏死或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目前主要的治疗选择包括阿加曲...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罕见的血栓前的药物反应,由抗血小板因子4抗体,即一种肝素依赖的IgG特异性抗体,通过与血小板Fc受体结合而激活血小板,最终导致可能的肢体坏死或危及生命的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目前主要的治疗选择包括阿加曲班、达那肝素和比伐芦定等胃肠外抗凝药物。然而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以及血浆置换等新兴治疗方法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4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袁洪志 谷涌泉 +1 位作者 齐书山 廉亮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88,共4页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 随着对血栓性疾病的深入认识,积极抗凝成为公认的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方法,普通肝素及及低分子肝素以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成为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然而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过敏、出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1],其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由抗体介导产生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伴血栓形成(HIT with thrombosis,HITT)或不伴血栓形成(孤立HIT)[2]。HIT患病率虽然较低,为0.1%~5.0%[3],但可继发形成致命性血栓,病死率高达5%~10%[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更加注重因肝素类药物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往往会忽视HIT和HITTS的发生。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科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610例中,28例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3~7 d出现HIT,其中24例Ⅰ型HIT,4例Ⅱ型HIT,现将4例Ⅱ型HIT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普通肝素 血管介入治疗 血栓性疾病 抗体介导 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肝素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期间抗凝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于坤 梁碧霞 +5 位作者 刘明政 吕峰 高国栋 胡强 秦春妮 黑飞龙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8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术前诊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旨在为HIT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期间的抗凝策略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回顾了近期本院3例术前诊断HIT、术中使用替代肝素抗凝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的病... 目的术前诊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旨在为HIT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期间的抗凝策略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回顾了近期本院3例术前诊断HIT、术中使用替代肝素抗凝实施心脏手术的患者的病历资料,结合近年来文献报道讨论了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中阿加曲班和比伐卢定在各种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和剂量、监测指标、安全性、有效性、临床效果和注意事项等。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行全麻下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过程顺利,恢复良好,2例患者术后胸液量较多使用血制品。结论在严密的抗凝监测下,阿加曲班和比伐卢定用于HIT患者心脏OPCAB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心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韶辉 李璐璐 邓体瑛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8期1080-1082,共3页
华法林目前仍然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的唯一选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而HIT患者应用华法林会增加血栓形成及肢体坏疽的风险。本文将就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HIT患者的抗凝... 华法林目前仍然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抗凝药的唯一选择。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重要并发症,而HIT患者应用华法林会增加血栓形成及肢体坏疽的风险。本文将就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HIT患者的抗凝治疗探讨HIT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心脏瓣膜病 抗凝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血液透析的角度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9
8
作者 蒋兰萍 陈丽萌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12期681-685,共5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副反应,其特征是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临床上HIT并不少见,而被诊断并得到治疗的却很少。HIT的发生与HIT抗体的产生...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副反应,其特征是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动静脉血栓形成的高风险。临床上HIT并不少见,而被诊断并得到治疗的却很少。HIT的发生与HIT抗体的产生密切相关,而血液透析患者中HIT抗体阳性是否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仍存在争议。HIT的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HIT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监测血小板计数和血清学检查方法2大类,4T临床评分系统对诊断HIT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临床高度怀疑HIT的患者,应立即停所有肝素制剂、转换抗凝剂、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仔细监测血栓事件、避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HIT抗体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伴肝转移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惠英 曾颖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64-567,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为0.5%~5%,一旦发生HIT,将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挑战。HIT临床上以血...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在应用肝素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抗肝素/血小板因子4复合物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为0.5%~5%,一旦发生HIT,将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的挑战。HIT临床上以血小板计数降低为主要表现,可引发静、动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死亡率可高达20%左右[1]。本文报道1例直肠癌伴肝转移术后并发HIT的治疗和护理,以期为临床提高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检测在妊娠期患者中的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储赞军 马睿 +1 位作者 任静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在妊娠期患者HIT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疑似HIT的妊娠期患者135例,有34例患者诊断为HIT,其中19例并发血栓栓塞事件。采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微粒凝集法测定HIT混合抗体,采用ACL AcuS... 目的研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在妊娠期患者HIT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纳入疑似HIT的妊娠期患者135例,有34例患者诊断为HIT,其中19例并发血栓栓塞事件。采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微粒凝集法测定HIT混合抗体,采用ACL AcuStar发光分析仪以化学发光法测定IgG特异性抗体。结果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诊断HIT的cut-off值分别为0.865 U/mL和0.885 U/mL时,诊断HIT的敏感性分别为85.3%和94.1%,特异性分别为74.0%和79.4%;预测血栓风险的cut-off值分别为1.810 U/mL和1.680 U/mL时,敏感性为47.4%和57.9%,特异性为60.0%和73.3%。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显示,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均不能提示患者血栓栓塞事件风险的增加(Log-rank χ~2分别为0.154和3.647,P值分别为0.694和0.056),预测血栓风险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0.908(95%CI:0.461~1.788)和0.616(95%CI:0.310~1.224),P均>0.05。结论 HIT抗体检测对妊娠期人群的临床诊断效能低于其他类型患者,且HIT抗体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无关联,不能作为预测妊娠期患者血栓风险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妊娠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馥菡 施向东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首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均给予普通肝素体外抗凝治疗,每周血透3次,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他临床表现。结果... 目的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首次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00例,均给予普通肝素体外抗凝治疗,每周血透3次,观察血小板计数及其他临床表现。结果 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4例(A组)HIT抗体阴性,8例(B、C组)HIT抗体阳性,这8例中4例伴有出血,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停用肝素改为无肝素透析后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再次使用肝素后,A组血小板未明显下降,B、C组再次出现血小板计数减少,最终改为局部枸橼酸制剂为长期血透抗凝。结论尿毒症患者血透治疗使用肝素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少见,需警惕HIT可能,轻症患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出血、栓塞等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尿毒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监测
12
作者 周建辉 彭镜 +2 位作者 李倩 魏思思 伍雯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39-1042,共4页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复杂先心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先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通过严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HIT所致的栓塞性皮肤损... 2013年7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复杂先心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中有4例先后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通过严密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观察HIT所致的栓塞性皮肤损伤情况,监测阿加曲班用药效果等综合治疗,3例痊愈,1例死亡。HIT是接受肝素治疗出现的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高风险人群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计数 栓塞性皮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治疗产褥期高危肺栓塞并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1例
13
作者 董法琴 黄卫平 +1 位作者 项爱青 林健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6期31-32,共2页
产褥期肺栓塞临床少见,其发生可能与产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1])。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多与普通肝素使用有关,少部分与低分子肝素使用相关^([2])。本文报道1例产褥期大面积肺栓塞合并梗阻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期间出现肝素诱导的... 产褥期肺栓塞临床少见,其发生可能与产后血液高凝状态相关^([1])。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多与普通肝素使用有关,少部分与低分子肝素使用相关^([2])。本文报道1例产褥期大面积肺栓塞合并梗阻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期间出现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经阿加曲班替代抗凝、多学科团队诊疗,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后期随访提示肺动脉血栓完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产褥期 肺栓塞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疑似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分析
14
作者 黄新伟 赖远花 洪怀章 《海峡药学》 2020年第9期210-211,共2页
本文报告1例左侧股骨粗隆骨折预防性使用肝素,发生疑似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选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停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正常。进而探讨疑似HIT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药师对HIT... 本文报告1例左侧股骨粗隆骨折预防性使用肝素,发生疑似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选用利伐沙班进行治疗,停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正常。进而探讨疑似HIT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药师对HIT的认知并实施有效的药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利伐沙班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福硕 黄凌瑾 +2 位作者 王锷 林国强 罗万俊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90-796,共7页
目的:了解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发生率及其抗体阳性率,探索HIT发病及其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连续的315例心脏手术病例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HIT抗体、血小板因子4(p... 目的:了解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发生率及其抗体阳性率,探索HIT发病及其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检测连续的315例心脏手术病例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HIT抗体、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按4Ts评分诊断HIT。按性别、年龄、病种等分别统计发生率及其抗体阳性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HIT发生率3.5%(11/315),HIT抗体阳性率36.5%(115/315)。其中冠心病患者HIT发生率(17.1%)高于心脏瓣膜病患者(1.9%,P<0.05)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0.8%,P<0.05)。先天性心脏病患者HIT抗体阳性率(51.7%)高于心脏瓣膜病患者(30.5%,P<0.05),心脏瓣膜病患者HIT抗体阳性率高于冠心病患者(14.6%,P<0.05)。HIT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36.4%)高于非HIT患者(10.5%,P<0.05)。Logistic回归示HIT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年龄,HIT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和体外循环。结论: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HIT发生率较低,但易产生严重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应警惕HIT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因子4 危险因素 并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病人中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16
作者 张彬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12-16,共5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与肝素相关的严重副反应。其中Ⅱ型HIT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常发生在使用普通肝素、但较少发生在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病人中的血栓形成并发症,可见于各临床专科,但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或漏诊,特别是重症医学科...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与肝素相关的严重副反应。其中Ⅱ型HIT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常发生在使用普通肝素、但较少发生在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病人中的血栓形成并发症,可见于各临床专科,但易被临床医师忽视或漏诊,特别是重症医学科危重病人普遍存在血小板减少现象且通常可由HIT外的其它病症所致,诊断较为困难。应用4T评分表有助于这类病人的确诊与治疗用药的选择。确诊HIT需实验室检查发现存在HIT抗体,而血小板功能检测与抗原检测相结合可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性和敏感度。HIT治疗较棘手,严重者会危及生命,故临床疑诊HIT即应尽早开始替代抗凝治疗,治疗药物可选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达那肝素 磺达肝素 来匹卢定 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安妮 朱珠 +1 位作者 范国荣 李琴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5期445-450,共6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潜在致命风险。本文通过检索HIT相关文献,了解其临床表现及诊断,为HIT患者提供合理的替代抗凝方案,包括立即停止肝素治疗和开始替代抗...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潜在致命风险。本文通过检索HIT相关文献,了解其临床表现及诊断,为HIT患者提供合理的替代抗凝方案,包括立即停止肝素治疗和开始替代抗凝治疗(阿加曲班、比伐卢定、来匹卢定、达那肝素、磺达肝素),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建议用药期间严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 血小板减少 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静 李刚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921-924,共4页
目的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HIT患者血浆标本52例,未发生HIT的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126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50例。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将HIT患者进一步分为未伴血... 目的评价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抗体试验的诊断性能。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HIT患者血浆标本52例,未发生HIT的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浆标本126例和体检健康者血浆标本50例。根据是否伴有血栓形成,将HIT患者进一步分为未伴血栓形成的孤立性HIT组30例和伴血栓形成的HIT(HITT)组22例。用ACL-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及其相关试剂(Hemos IL HIT-Ab PF4-H)测定血浆HIT混合抗体;用ACL Acu Star发光分析仪及其相关试剂(Hemos IL Acu Star HIT-IgGPF4-H)测定血浆IgG特异性抗体。结果肝素对照患者组的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水平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 644.0、1 191.0,P均<0.01);HIT患者组的两种抗体水平均高于肝素对照患者组(U值分别为550.0和4.7,P均<0.01)。ROC曲线结果显示,混合抗体和IgG特异性抗体诊断HIT的敏感性均为100%,上调临界值可提高两个试验的诊断特异性。混合抗体以1.50 U/m L为临界值时,肝素对照患者组的阳性率为27.8%,HIT患者组为100%。IgG特异性抗体以1.51 U/m L为临界值时,在肝素对照患者组的阳性率为0,在HIT患者中为100%。IgG特异性抗体临界值为2.32 U/m L时,评估HIT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诊断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0.0%;高于此临界值的HIT患者在15 d内的血栓形成累积概率显著增加(Log-rankχ2=56.577,P<0.01)。结论 HIT混合抗体试验与IgG特异性抗体试验有助于对HIT患者进行排除诊断、诊断或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验前概率评分 HIT抗体 IgG特异性抗体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中洁 李莹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33期108-111,共4页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既往诊断...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使用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药物免疫介导并发症,其特点是血小板计数下降,以体外循环设备反复凝血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严重时影响透析生命线,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由于既往诊断金标准限制,患者诊断较困难,2018年我国HIT专家共识提出4Ts评分≥6分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临床即可诊断为HIT。HIT患者必须停止使用肝素类药物,使用替代抗凝药物(阿加曲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等)、免疫球蛋白和血浆置换等方式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液透析 肝素 血小板计数 4Ts评分 阿加曲班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Ⅰ型与Ⅱ型的中医证候特征及证候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丽霓 孔晓琳 +1 位作者 刘冠男 张辰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383-1386,1395,共5页
目的比较PCI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Ⅰ型与Ⅱ型的中医证候差异,探索差异产生的机制,为PCI术后HIT中医辨证论治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胸痛中心行PCI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冠... 目的比较PCI术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Ⅰ型与Ⅱ型的中医证候差异,探索差异产生的机制,为PCI术后HIT中医辨证论治提供证候学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胸痛中心行PCI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患者,提取发生HIT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HIT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不同类型HIT患者的中医证候差异。结果1708例PCI术患者未发生HIT 1665例,发生HIT 43例。43例HIT患者中,Ⅰ型23例,Ⅱ型20例;辨证为气血两虚证17例,阳气虚衰证12例,气虚血瘀证5例,心肾阴虚证5例,气滞血瘀证2例,痰瘀互阻证1例,心血瘀阻证1例。HITⅠ型患者的证候分布以气血两虚证[65.2%(15/23)]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气虚血瘀证[13.0%(3/23)]>气滞血瘀证[8.7%(2/23)]>心血瘀阻证[4.4%(1/23)]=痰瘀互阻证=心肾阴虚证,无寒凝血瘀证和阳气虚衰证;HITⅡ型患者的证候分布以阳气虚衰证[60.0%(12/20)]占比最高,之后依次是心肾阴虚证[20.0%(4/20)]>气血两虚证[10.0%(2/20)]=气虚血瘀证,无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寒凝血瘀证。HITⅠ型患者与Ⅱ型患者气血两虚证所占比[65.2%(15/23),10.0%(2/20)]和阳气虚衰证所占比[0,60.0%(1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I术后HIT存在一定中医证候差异,HITⅠ型患者多为气血两虚证,HITⅡ型患者多为阳气虚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Ⅰ型 Ⅱ型 证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