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组织切片胶原测定法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赵治友 汪国运 +1 位作者 王金泉 蔡卫民 《肝脏》 2005年第3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肝组织切片 胶原测定法 纤维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 脏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冰冻肝组织切片中丙型肝炎病毒RNA的一种快速和高度特异性方法
2
作者 C.Sergi T.Goeser +3 位作者 G.Otto H.F.Otto W.J.Hofmann 杨燕 《德国医学》 199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适用的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方法,以便快速、高度特异性地从单份冰冻组织切片提取的RNA中检测HCV核酸。方法:对18例施行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组织进行HCV RNA的检测,其中9名患者有HCV抗原血症(EIA-2,RIBA-2)和...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适用的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的方法,以便快速、高度特异性地从单份冰冻组织切片提取的RNA中检测HCV核酸。方法:对18例施行原位肝移植患者的肝组织进行HCV RNA的检测,其中9名患者有HCV抗原血症(EIA-2,RIBA-2)和病毒血症(PCR),另9名正常。从每名患者标本的组织切片(1~10μm)中抽提出总RNA,一部分采用常规的逆转录套式PCR(RT-nestded PCR)进行检测,包括引物特异的逆转录和套式RCR,两对寡核苷酸引物来自于HCV RNA 5′端非编码区。另一部分采用组合RT-nested PCR检测,即逆转录与第一次PCR在同一离心管中进行,整个过程只需5小时。管中用以隔开逆转录酶(RTase)与Taq DNA聚合酶的石蜡界面可有可无。验证试验采用斑点印迹杂交,能够与地高辛(DIG)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的标本为HCV阳性。结果:运用常规的分步RT-PCR与组合RT-PCR两种检测方法,发现9例HCV阳性患者其肝组织中HCV RNA为阳性,9例外周血中HCV阴性患者其肝组织中HCV RNA亦为阴性。少至500ng的肝组织总RNA作为模板也能产生在EB染色的琼脂糖凝胶上可检测到的cDNA扩增产物。DIG标记的Alx-89寡核苷酸探针仅与HCV RNA阳性标本杂交。结论:组合RT-PCR能够在一种通用缓冲体系中一步完成逆转录和第一次PCR,高度特异性地直接检测肝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 肝组织切片 丙型炎病毒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提取物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致建鲤精密肝切片组织损伤中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杜金梁 曹丽萍 +4 位作者 刘英娟 贾睿 赵才源 申玉金 殷国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7-843,共7页
利用精密肝组织切片来评价甘草提取物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诱导建鲤精密肝切片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制备的肝组织切片分为6个处理组,即Control组、TCDD模型组、甘草提取物对照组、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 利用精密肝组织切片来评价甘草提取物对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诱导建鲤精密肝切片损伤的保护作用,将制备的肝组织切片分为6个处理组,即Control组、TCDD模型组、甘草提取物对照组、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前后处理组,其中甘草提取物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后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前后处理组分别换用含0.2、0.4、0.8 mg·m L-1的甘草提取物L-15培养基与精密肝切片共培养,用于检测损伤肝切片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M(Ig M)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前处理组甘草提取物可以较好缓解TCDD对肝组织造成的损伤,降低了肝切片培养液中GOT、GPT活性以及MDA、TNF-α、IL-1β、Ig M含量,提高了培养液中SOD活性。这说明甘草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TCDD造成的肝组织损伤,对肝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提取物 2 3 7 8-四氯二苯-p-二噁英(TCDD) 精密肝组织切片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 免疫球蛋白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组织切片胶原微量测定法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国运 蔡卫民 +2 位作者 王金泉 翁红雷 陈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4-275,共2页
为探讨肝纤维化病理组织量化诊断的方法,根据LopezdoLeon和Jimenez等报道肝组织切片胶原微量测定方法[1~3],采用二硝基亚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系列研究。材料与方法一、材料SD大鼠88... 为探讨肝纤维化病理组织量化诊断的方法,根据LopezdoLeon和Jimenez等报道肝组织切片胶原微量测定方法[1~3],采用二硝基亚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系列研究。材料与方法一、材料SD大鼠88只,均由浙江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组织切片 胶原 微量测定法 实验
原文传递
猫体华支睾吸虫肝切片标本制作的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钟睿翀 廖华 苏水莲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F002-F002,共1页
有关猫体华支睾吸虫肝组织标本制作的报道较少,为了夺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华支睾吸虫之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作乾于2004年5月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江西省信丰县大塘购买了一条重度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病猫,制作警备体华支睾吸虫肝组枳切片标本... 有关猫体华支睾吸虫肝组织标本制作的报道较少,为了夺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华支睾吸虫之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作乾于2004年5月在华支睾吸虫流行区江西省信丰县大塘购买了一条重度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病猫,制作警备体华支睾吸虫肝组枳切片标本,现将标本制作过程和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制作 切片 肝组织切片 华支睾吸虫病 2004年 病理变化 实验教学 重度感染 制作过程 学生观 信丰县 江西省 流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胶原半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6
作者 赵治友 汪国运 +1 位作者 王金泉 蔡卫民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胶原半定量测定方法对肝纤维化量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慢性肝炎和6例正常对照组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常规组织切片,HE、Masson三色和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与洗脱液进行比色测定,并观...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胶原半定量测定方法对肝纤维化量化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慢性肝炎和6例正常对照组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常规组织切片,HE、Masson三色和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与洗脱液进行比色测定,并观察胶原定量与炎症活动度(G)、炎症半定量计分(SSG)和纤维化分期(S)、纤维化半定量计分(SS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组的G、SSG的计分均值和S、SSS的计分均值呈上升趋势;肝组织切片胶原半定量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为(42.15±1.87)μg/mg、急性肝炎组为(49.04±11.89)μg/mg、慢性肝炎轻度组为(56.24±9.16)μg/mg、慢性肝炎中度组为(87.09±21.81)μg/mg、慢性肝炎重度组为(121.69±10.03)μg/mg,从正常对照组到慢性肝炎重度组胶原半定量也呈上升趋势;且切片胶原含量与其他指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G、SSG、S、SSS的r分别是0.91、0.89、0.97、0.89,其P均<0.01。结论:肝脏组织切片胶原测定方法可客观反映肝脏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一个简单而且敏感的量化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 诊断 组织胶原定量 慢性炎患者 肝组织切片 胶原含量 半定量 测定方 慢性炎重度 正常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组织中HCV特异性抗原的测定与分布的研究
7
作者 王传礼 《传染病信息》 1994年第4期159-160,共2页
对于HCV感染或病毒血症的患者,用重组的HCV抗原可检测血清中的anti-HCV,用RT-PCR技术能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CVRNA。若能在anti-HCV阳性患者的肝组织中,再验出HC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如HCV抗原),则能从另一个方面提供HCV感染及其致病机... 对于HCV感染或病毒血症的患者,用重组的HCV抗原可检测血清中的anti-HCV,用RT-PCR技术能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CVRNA。若能在anti-HCV阳性患者的肝组织中,再验出HC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如HCV抗原),则能从另一个方面提供HCV感染及其致病机理的资料。如何保护组织中HCV特异性抗原不受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原 HCV 特异性标志 敏感性检测 肝组织切片 病毒血症 双重免疫染色法 穿标本 慢性丙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文珍 王永奇 +3 位作者 段斐 寇素茹 孙晓芳 马幼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8-429,共2页
目的通过对大鼠高脂酒精脂肪肝的肝组织学观察及血清学检测,为银杏叶提取物防治脂肪肝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用高脂饲料加低浓度酒精喂食SD雄性大鼠复制成脂肪肝模型。分为6组:正常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饲料+38%酒精;阳... 目的通过对大鼠高脂酒精脂肪肝的肝组织学观察及血清学检测,为银杏叶提取物防治脂肪肝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用高脂饲料加低浓度酒精喂食SD雄性大鼠复制成脂肪肝模型。分为6组:正常组:普通饲料+生理盐水;模型组:高脂饲料+38%酒精;阳性药物对照组:高脂饲料+38%酒精+绞股蓝总苷胶囊;治疗组:高脂饲料+38%酒精+银杏叶片(高,中,低剂量)。结果6周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及血清学指标,可见肝组织及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各组治疗后均与模型组有差别(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银杏叶高、中、低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结论通过建立符合人们饮食习惯的脂肪肝模型,说明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脂肪肝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 肝组织切片 大鼠模型 银杏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鹏 汪静 +3 位作者 张红盼 吴玥 刘刚 周本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2703-2707,共5页
目的:为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物代谢""体外肝代谢""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肝灌流技术""肝组织切片技术""... 目的:为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药物代谢""体外肝代谢""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肝灌流技术""肝组织切片技术""基因重组P_(450)酶系""Drug metabolism""Liver metabolism in vitro""Metabolism of liver microsome in vitro""Liver perfusion technique""Liver biopsy technique""Recombination genetic cytochrome P_(450)"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6年10月-2017年4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英文文献220余篇、中文文献750余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常见的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肝细胞体外温孵法、肝灌流技术、肝组织切片技术、基因重组P_(450)酶系等。药物体外肝代谢不能全面反映体内药物的综合代谢情况,与体内的真实代谢情况存在差异,今后需结合体内实验等方法来完善药物在体内外的药物代谢转运研究;目前肝灌流技术和基因重组P_(450)酶系等体外肝代谢研究方法对设备、实验操作成本、数据处理技术等要求较高,其运用和推广仍然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今后需建立简单、快速、经济、高效的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代谢 微粒体体外温孵法 细胞体外温孵法 灌流技术 肝组织切片技术 基因重组P450酶系 新药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毒理学研究中的体外试验模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施畅 廖明阳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体内试验在研究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体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内试验的缺陷。肝脏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有离体肝脏灌流、肝组织切片和离... 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体内试验在研究外源性化合物致肝损伤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体外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体内试验的缺陷。肝脏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体外试验模型有离体肝脏灌流、肝组织切片和离体肝细胞(肝细胞悬液和原代培养肝细胞)等。离体肝脏灌流最接近体内状态 ,可用于评价肝脏生理学和形态学改变 ;肝组织切片保存了肝脏的组织结构 ,可将细胞毒性检测和组织形态学结合评价肝损伤情况 ;离体肝细胞则从细胞水平评价化合物代谢和细胞毒性。上述体外试验模型各自具有优缺点 ,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模型 ,并与体内试验结果结合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毒理学 离体脏灌流 肝组织切片 离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研究(摘要)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荣雪 高连相 田兴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1998年第S1期406-406,共1页
目的:探讨“抗肝纤1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昆明种小白鼠170只,分成正常(N)对照组、CCl<sub>4</sub>中毒(Ⅰ)对照组,CCl<sub>4</sub>中毒同时给桃仁(A)、秋水仙碱(C)治疗对照组,“抗肝纤1号”方... 目的:探讨“抗肝纤1号”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昆明种小白鼠170只,分成正常(N)对照组、CCl<sub>4</sub>中毒(Ⅰ)对照组,CCl<sub>4</sub>中毒同时给桃仁(A)、秋水仙碱(C)治疗对照组,“抗肝纤1号”方小剂量(H<sub>1</sub>)、大剂量(H<sub>2</sub>)治疗组。分期分批剖杀。用排液法测量脾脏体积;取肝脏作肝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检查;图象分析法测肝脏切片中胶原纤维相对比面积;生化法测肝组织脯氨酸羟化酶(LRHL)活性、脯氨酸(Pro)、羟脯氨酸(Pyp)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化作用 纤1号 动物实 验研究 可溶性蛋白 胶原纤维 肝组织切片 图象分析法 昆明医学院 昆明种小白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蚕枳椇膏对醉酒及酒精肝大鼠的影响
12
作者 张飞燕 许锦燕 +2 位作者 陈凯宁 谢惠婷 黄玉香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0期55-61,共7页
目的 探讨玉蚕枳椇膏对醉酒及酒精肝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玉蚕枳椇膏组(2g/kg)、中剂量玉蚕枳椇膏组(4g/kg)和高剂量玉蚕枳椇膏组(8g/kg),连续给予药物35d。给予... 目的 探讨玉蚕枳椇膏对醉酒及酒精肝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玉蚕枳椇膏组(2g/kg)、中剂量玉蚕枳椇膏组(4g/kg)和高剂量玉蚕枳椇膏组(8g/kg),连续给予药物35d。给予药物后间隔4h,每7天,除了空白对照组外,都给予灌胃1mL/kg牛栏山二锅头。观察大鼠体重变化、平衡木行走、醉酒和醒酒时间等,考察对大鼠醉酒的影响。利用肝重指数、肝脏形态、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价对大鼠肝脏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大鼠平衡木行走更稳定些;醉酒时间显著延长;醒酒时间显著缩短;肝细胞结构紊乱、胞质脂肪空泡化以及细胞边界模糊等均有一定的改善。结论 中高剂量玉蚕枳椇膏对醉酒及酒精肝大鼠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及酒精 玉蚕枳椇膏 平衡木行走 组织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刺激因子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13
作者 赵仲农 李晓军 +1 位作者 武建国 钱源澄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3年第3期281-281,共1页
肝细胞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HSS)是一种能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细胞功能的物质。1975年,首次由LaBracque等自大鼠再生肝组织中提取。国内用乳猪肝和新生牛肝制成HSS,用于重症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 肝细胞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HSS)是一种能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细胞功能的物质。1975年,首次由LaBracque等自大鼠再生肝组织中提取。国内用乳猪肝和新生牛肝制成HSS,用于重症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我们曾用ELISA法进行了血清中HSS含量和抗HSS自身抗体检测。本文报告有关HSS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刺激因子 自身抗体检测 免疫组化定位 STIMULATOR 细胞再生 细胞功能 大鼠 肝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研究 慢性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肝代谢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维思 陈一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225-227,F0003,共4页
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 肝药酶在药物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肝药酶的研究方法中,以动物肝脏或肝细胞为基础,构建体外肝代谢系统是体外代谢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对体外肝代谢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肝微粒体、基因重组CYP450酶系、肝细胞培养、肝组织切片及离体肝灌流系统等方法。本文综述近年国内外所应用的不同体外肝代谢系统,并对各体外代谢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指出根据各系统的特性、不同的实验要求和目的,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 微粒体 细胞培养 肝组织切片 离体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组织切片胶原测定法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赵治友 汪国运 +1 位作者 王金泉 蔡卫民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纤维组织切片 胶原 测定方法 临床研究 纤维化 病理组织学检查
原文传递
药物代谢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本坤 王素军 +1 位作者 莫李立 曾洁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49-652,共4页
对药物代谢体外模型进行综述。介绍各模型的研究方法、特点和应用进展,为药物代谢的科学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药物代谢 微粒体模型 基因重组酶系模型 细胞模型 灌流模型 肝组织切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患者肝组织HIV-1 p24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天俊 赵敏 +5 位作者 赵景民 周光德 潘登 王健 张云辉 周志平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检测HIV抗原标志物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HIV AIDS患者肝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4例HIV AIDS患者的肝活检组织切片进行HIV 1p2 4抗原检测,比较不同病变肝组织中HIV 1p2 4抗原的表达数量。结果 在1... 目的 检测HIV抗原标志物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HIV AIDS患者肝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4例HIV AIDS患者的肝活检组织切片进行HIV 1p2 4抗原检测,比较不同病变肝组织中HIV 1p2 4抗原的表达数量。结果 在14例肝组织切片的Kupffer细胞、内皮细胞、肝细胞均发现HIV 1p2 4抗原表达;阳性肝细胞计数分析显示,表达数量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P <0 0 5 )。结论 HIV能够在HIV AIDS患者的肝脏内表达,并且可能参与肝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患者 P24抗原 免疫组化检测 KUPFFER细胞 HIV-1p2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活检组织切片 病变严重程度 抗原标志物 肝组织切片 表达情况 可能机制 抗原检测 内皮细胞 抗原表达 细胞计数 细胞 损伤 脏内
原文传递
Liver histology in ICU patients dying from sepsis: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被引量:9
18
作者 John Koskinas Ilias P Gomatos +5 位作者 Dina G Tiniakos Nikolaos Memos Maria Boutsikou Aspasia Garatzioti Athanasios Archimandritis Alexander Betrosi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389-1393,共5页
AIM:To determine end-stage 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liver of septic patients dying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Needle liver biopsies obtained immediately after death from 1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epsis ... AIM:To determine end-stage pathologic changes in the liver of septic patients dying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Needle liver biopsies obtained immediately after death from 1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no underlying liver disease were subjected to routin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Liver function tests and clinical monitoring measurements were also recorded. RESULTS: Liver biochemistries were increased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before death. Histology of liver bi- opsy specimens showed portal inflammation in 73.3%, centrilobular necrosis in 80%, lobular inflammation in 66.7%, hepatocellular apoptosis in 66.6% and cholan- gitis/cholangiolitis in 20% of patients. Mixed hepatitic/ cholestatic type of liver injury was observed in 6/15 (40%) patients and hepatitc in 9/15 (60%). Steatosis was ob- served in 11/15 (73.3%) patients affecting 5%-80% of liver parenchyma. Among the histological features, the presence of portal inflammation in liver biopsy was as- 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ospitalization in the ICU prior death (P = 0.026). CONCLUSION: Features of hepatitis and steatosis arethe main hist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liver in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dying from sep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sepsis LIVER BIOPSY HIST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 liver biopsy mandatory in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被引量:1
19
作者 Raffaele Iorio Antonio Verrico Antonietta Giannattasi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29期4025-4026,共2页
Liver biops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accurate means to estimate the necro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the extent of fibrosis. However, histology evaluation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risk to the patient, ris... Liver biops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accurate means to estimate the necroinflammatory activity and the extent of fibrosis. However, histology evaluation is an invasive procedure associated with risk to the patient, risk of sampling error and diagnostic inconsistencies due to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error. On the basis of histological studies performed so far, chronic hepatitis C in children appears morphologically benign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At the Pediatric Liver Unit of our university, a total of 67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underwent liver biopsy. Liver biopsy was repeated 5.5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in 21 children. On a total number of 88 liver biopsies, micronodular cirrhosis was detected only in one genotype 1b-infected obese child. Since liver histology investigation of a child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has few chances to highlight severe lesions, we question how liver biopsy help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fibrosis CIRRHOSIS Natural history Liver biopsy CHILDR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carbon-labeled Kupffer cells
20
作者 Stephan Gehring Edmond Sabo +3 位作者 Maryann E San Martin Elizabeth M Dickson Chao-Wen Cheng Stephen H Gregor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4期1708-1718,共11页
AIM: To develop a method of labeling and microdissecting mouse Kupffer cells within an extraordinarily short period of time using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METHODS: Tissues are complex structures compri... AIM: To develop a method of labeling and microdissecting mouse Kupffer cells within an extraordinarily short period of time using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 (LCM). METHODS: Tissues are complex structures comprised of a heterogeneous population of interconnected cells. LCM offers a method of isolating a single cell type from specific regions of a tissue section. LCM is an essential approach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molecular analysis to study the functional interaction of cells in their native tissue environment. The process of labeling and acquiring cells by LCM prior to mRNA isolation can be elaborate, thereby subjecting the RNA to considerable degradation. Kupffer cell labeling is achieved by injecting India ink intravenously, thus circumventing the need for in vitro staining.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novel approach was validated using a cholestatic liver injury model. RESULTS: mRNA extracted from the microdissected cell population displayed marked increases in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1 receptor and Kupffer cell receptor message expression, which demonstrated Kupffer cell enrichment. Gene expression by Kupffer ceils derived from bile-duct-ligated, versus sham-operated, mice was compared. Microarray analysi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2.5-fold, q value 〈 10) change in 493 genes. Based on this fold-change and a standardized PubMed search, 10 genes were identified that were relevant to the ability of Kupffer cells to suppress liver injury. CONCLUSION; The methodology outlined herein provides an approach to isolating high quality RNA from Kupffer cells, without altering the tissue integ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pffer cells India ink Laser capturemicrodissection Bile duct ligation DNA microar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