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sL、Caspase-9表达水平对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预后的判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许冉 常永闯 +2 位作者 杜晓阳 曹语嫣 岳宁双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7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前后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Fas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HCC患者FasL、Caspase-9水平。统计HCC患者复发情况,并...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前后肝细胞性肝癌(HCC)患者Fas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68例接受介入治疗的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HCC患者FasL、Caspase-9水平。统计HCC患者复发情况,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FasL、Caspase-9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FasL、Caspase-9对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FasL水平降低(P<0.05),Caspase-9水平升高(P<0.05)。随访结束,介入治疗的HCC患者复发发生率为47.06%(32/68)。复发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个数、治疗后FasL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5),治疗后Caspase-9水平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OR=2.619,95%CI:1.126~6.092)、治疗后FasL(OR=2.134,95%CI:1.264~3.602)、治疗后Caspase-9(OR=0.975,95%CI:0.954~0.997)是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相关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治疗后FasL、Caspase-9及两者联合检测对预测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灵敏度分别为78.12%(95%CI:59.56%~90.06%)、71.87%(95%CI:53.02%~85.60%)、93.75%(95%CI:77.78%~98.91%),特异度分别为72.22%(95%CI:54.57%~85.21%)、80.56%(95%CI:63.43%~91.20%)、72.22%(95%CI:54.57%~85.21%),AUC分别为0.794(95%CI:0.679~0.883)、0.785(95%CI:0.668~0.875)、0.867(95%CI:0.763~0.937)。结论 介入治疗后HCC患者FasL水平降低、Caspase-9水平升高。治疗后FasL、Caspase-9可作为临床评估HCC患者治疗后复发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介入治疗 FAS配体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肝细胞性肝癌的增效减毒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兴强 晁旭 冯雪松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3,共7页
阿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化疗药物,化疗的同时易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和多药耐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开发新型有效药物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势在必行。槲皮素是一种在... 阿霉素、5-氟尿嘧啶和顺铂为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化疗药物,化疗的同时易产生明显的毒副反应和多药耐药,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开发新型有效药物降低化疗引起的副作用势在必行。槲皮素是一种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天然无毒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槲皮素的多种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已被逐步挖掘,如促凋亡、抗增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等;槲皮素不仅能够增强化疗效果,还能够降低化疗中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了槲皮素对HCC化疗药物增效减毒效应的研究概况,并展望了槲皮素作为治疗HCC的辅助药物应用于临床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肝细胞性肝癌 化疗药物 增效减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姜静华 胡益挺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8期1336-1342,共7页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TIS)联合索拉非尼(SRF)一线治疗方案对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及树兰(杭州)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 目的分析替雷利珠单抗(TIS)联合索拉非尼(SRF)一线治疗方案对不可切除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及树兰(杭州)医院诊治的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疗方案分为联合组(TIS联合SRF)和对照组(SRF)。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此外,关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61例,联合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DC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分析表明联合组中位PFS、中位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手足综合症、转氨酶升高、食欲减退、蛋白尿、皮疹、腹泻、血小板减少和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8例(25.81%),毛细血管增生4例(12.90%),对照组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毛细血管增生。此外,无患者因不良反应死亡或中止治疗。结论较单药SRF比较,TIS联合SRF一线方案治疗不可切除HCC可提高DCR,延长中位PFS和OS,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雷利珠单抗 索拉非尼 不可切除 肝细胞性肝癌 客观反应率 疾病控制率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AC073352.1对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
4
作者 高志辉 吴琦 +2 位作者 李婷婷 刘环环 王洪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52-0159,共8页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AC073352.1(LncRNA AC073352.1)对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LncRNA AC073352.1在肝细胞性肝癌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由于LncR...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AC073352.1(LncRNA AC073352.1)对肝细胞性肝癌(HCC)细胞(HepG2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LncRNA AC073352.1在肝细胞性肝癌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情况(由于LncRNA AC073352.1该基因名称较长,以下均简称LncRNA)。常规培养HepG2细胞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仅加入培养基)、LncRNA敲低对照组(si-NC组,转染si-RNA空载质粒)、LncRNA敲低组(si-LncRNA组,转染敲低质粒)、LncRNA过表达对照组(pcDNA3.1-NC组,转染pcDNA3.1空载质粒)、LncRNA过表达组(pcDNA3.1+LncRNA组,转染过表达质粒),转染对应质粒24-48小时进行后续实验。采用q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LncRNA的表达,并确定转染效率;CCK8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β-catenin、Vimentin、Slug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结肝组织相比,LncRNA AC073352.1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表达增高(P<0.0001)。qRT-PCR分析结果显示,与si-NC组相比,si-LncRNA 组中LncRNA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001);与pcDNA3.1-NC组相比,pcDNA3.1+LncRNA组中LncRNA mRNA表达达量明显升高(P<0.0001),HepG2细胞敲低或过表达细胞模型构建成功。结论 LncRNA AC073352.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HepG2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进而参与其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侵袭与迁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与肝细胞性肝癌的肿瘤进展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5
作者 张斌 钟德玝 +4 位作者 王群伟 苗雄鹰 戴卫东 刘春 潘凯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8-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6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 目的:探讨JAK/STAT信号通路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6例肝细胞性肝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肝细胞性肝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JAK-1蛋白和STAT-3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0.01);肝细胞性肝癌中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包膜不完整(P=0.01,0.008)、出现门静脉癌栓(P=0.02)、分化未成熟(P=0.01,0.009)、临床III~IV期(P=0.02,0.008)的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JAK-1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未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临床I~II期的组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JAK-1蛋白和STAT-3蛋白均为影响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评价肝细胞性肝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STAT信号通路 JAK-1蛋白 STAT-3蛋白 预后 肝细胞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对肝血管瘤与肝细胞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8
6
作者 宋毅 程敬亮 +3 位作者 郑权 陈争光 孙璐璐 焦秋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3,共3页
肝血管瘤(hemangioma,ANGI)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最高。ANGI和HCC病变内部肝脏组织弹性均发生变化。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 肝血管瘤(hemangioma,ANGI)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在肝脏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最高。ANGI和HCC病变内部肝脏组织弹性均发生变化。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可直接提供组织的硬度数据[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超声弹成像 杨氏模量 血管瘤 肝细胞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yb C-myc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飞翔 曹骥 +5 位作者 赵荫农 苏建家 杨春 陈军 刘剑勇 欧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9-271,276,共4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B-myb及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60例癌旁肝组织中B-myb和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B-myb、C-myc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67%和53.33%,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6.67%和35.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my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个数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C-myc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分化程度及包膜完整相关(P均<0.05)。B-myb与C-myc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正相关。结论:B-myb及C-myc蛋白的过表达,可促使肝癌细胞增殖,使肝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力,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B-MYB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细胞性肝癌与肝细胞性肝癌侵犯胆管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阳宁静 宋彬 +2 位作者 吴苾 徐隽 赵黎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28,共4页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ICC)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侵犯胆管的CT及磁共振显像(MRI)特征的差别,提高对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侵犯胆管的18例ICC和32例HCC病例进行CT或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ICC侵犯胆管影像学... 目的探讨胆管细胞性肝癌(ICC)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侵犯胆管的CT及磁共振显像(MRI)特征的差别,提高对二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侵犯胆管的18例ICC和32例HCC病例进行CT或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ICC侵犯胆管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胆管扩张程度明显、扩张胆管粗细不均、管壁增厚伴明显强化,扩张胆管常位于肿块中;其肿块表现为边缘轻度强化或无强化。HCC侵犯胆管表现为:胆管扩张程度轻、扩张胆管受推压,管壁增厚或强化少见,扩张胆管常位于肿块旁;其肿块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两者在以上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C和HCC侵犯胆管的影像学表现有显著差异,CT或MRI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肝癌 肝细胞性肝癌 胆道梗阻 磁共振显像 计算机X线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18)F-FDGPET显像与血清甲胎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商健彪 李彦豪 +4 位作者 刘方颖 曾庆乐 王江云 何晓峰 陈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葡萄糖代谢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方法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CC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显像。测定肿瘤病灶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与非肿瘤区SUV比值,分析二者同AFP之间的关系。结果4...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葡萄糖代谢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方法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CC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显像。测定肿瘤病灶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与非肿瘤区SUV比值,分析二者同AFP之间的关系。结果45例HCC患者中,43例肝内原发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其PET显像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灶,2例高分化HCC显像结果阴性。线性结果分析表明,AFP同SUV、SUV比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6(P<0.05)和0.532(P<0.001)。结论HCC 18F-FDG PET显像测得的SUV及SUV比值同血清AF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AFP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18F-FDGPET显像 血清 甲胎蛋白 相关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肿瘤浸润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分析和功能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娜娜 赵婷婷 +3 位作者 刑艳 刘小波 高小燕 石统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通过健康志愿者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频率和表型分析,探讨肿瘤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功能和局部聚集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HCC患者肝组织... 目的通过健康志愿者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频率和表型分析,探讨肿瘤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功能和局部聚集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HCC患者肝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流式检测Treg细胞频率、表型及功能特征,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CD4+Foxp3+Treg细胞在HCC患者体内明显增加且主要聚集在肿瘤局部,此外,与HCC患者自身PBMCs相比,TILs中的Treg细胞表达更高频率的功能相关分子(CTLA-4、GITR等)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6和CXCR3,虽然我们发现TILs与PBMCs中Treg细胞上Ki67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两者均有大约15%左右的Treg细胞为Ki67阳性。结论 HCC患者体内Treg细胞显著高于健康者及血管瘤病人;HCC患者肿瘤局部的Treg细胞比外周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功能且局部增加的Treg细胞可能是由于局部增殖和外周趋化到局部。因此,Treg细胞的增加可能与HCC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T细胞 肝细胞性肝癌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大勇 许戈良 +3 位作者 荚卫东 李恒 王润之 张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37例行单纯脾切除术,19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行部分肝切除,其中2例联合术中射频消...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37例行单纯脾切除术,19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行部分肝切除,其中2例联合术中射频消融,10例行规则性左外肝切除术,单纯术中肝癌射频消融4例。结果本组手术过程顺利,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门静脉血栓形成(PVT)16例、腹腔感染1例、胸腔积液15例、腹水9例、急性炎症反应综合征1例、术后进食困难1例、腹腔大量渗血1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2例。随访48例,肝功能明显改善,1年内死亡8例,生存率83.3%(40/48);3年内死亡20例,生存率58.3%(28/48),其中死于肝癌复发或转移18例、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意外死亡1例。结论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一期联合手术治疗不增加手术死亡率,施行联合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门脉高压症 切除术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血清中MIFIL-17IL-10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晓辉 段惠春 +3 位作者 杨晓萍 赵夏平 王维 戴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4-716,共3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IIuI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MIF、IL-17、IL-10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HCC和36例肝硬化(LC)为实验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 目的:检测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IIuI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中MIF、IL-17、IL-10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HCC和36例肝硬化(LC)为实验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IF、IL-17及IL-10的含量。结果:HCC组和LC组MIF和IL-17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C组和LC组MIF、IL-17和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IL-17及IL-10的紊乱可能与HCC及LC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细胞介素-17 细胞介素-10 肝细胞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叶新平 彭涛 +4 位作者 尚丽明 彭宁 李佳梅 覃晓 苏智雄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70例中晚期HCC患者,其中35例给予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35例单纯行TACE治疗(对照组)。每4-8周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行肿瘤应答评价,评估临床疗效及索拉非尼毒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及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0s分别为14_8个月和8.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TIP分别为10.3个月和5.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索拉非尼后有27例(77.1%)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望成为中晚期HCC的一种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肝细胞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非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7与肝细胞性肝癌EMT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传海 张鹤松 +3 位作者 桂阳 郭凤林 马金良 余继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7(miR-7)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上皮间质化转变(E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组HCC(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临床标本及临床相关病理资料,分别检测miR-7及EMT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E-钙粘蛋白(... 目的探讨微小RNA-7(miR-7)与肝细胞性肝癌(H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上皮间质化转变(EMT)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组HCC(包括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临床标本及临床相关病理资料,分别检测miR-7及EMT标志物N-钙粘蛋白(N-cadherin)、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分析miR-7与HCC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miR-7与EM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R-7、E-cadherin在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而N-cadherin的表达则相反。相关性分析表明,miR-7与E-cadherin呈正相关性,与N-cadherin呈负相关性。miR-7在HC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是否伴随肝炎病毒感染无相关性,而与TNM分级、分化程度和血管侵犯密切相关。结论 miR-7的表达水平与EMT程度呈负相关性,检测miR-7的表达对HCC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7 肝细胞性肝癌 上皮间质化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肝细胞性肝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耿鑫 李悦国 +1 位作者 朱国平 张维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 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和蛋白质芯片检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特异性候选标志物。方法:应用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5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健康人血清,获得WCX2蛋白质芯片蛋白表达图谱。用BioMarkerWizard软件分析差异蛋白并经数据库搜索初步鉴定。结果: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芯片(WCX2类)在未经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的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检测到在不同质荷比处有7个差异蛋白质峰,其蛋白质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蛋白质数据库搜索,与这七种差异蛋白质分子量最接近的蛋白质分别为:Galanin相关肽、Pro-neuregulin-4蛋白、小诱导细胞因子A15前体、9kDa蛋白、CSL型锌指包涵蛋白1、线粒体铰链蛋白、Actin相关蛋白。结论:应用SELDI-TOF-MS筛选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方法快速、有效,操作自动化,检测到的这7个差异蛋白质可能是肝细胞性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蛋白质组学 生物标志物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塞罗那肝癌临床分期B期肝细胞性肝癌手术与TACE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星 黎乐群 +3 位作者 向邦德 马良 钟鉴宏 游雪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B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共222例BCLC B期、Child-PughA级HCC患者的生存资料,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 目的:比较肝细胞性肝癌(HCC)巴塞罗那肝癌临床(BCLC)分期B期患者行肝切除术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共222例BCLC B期、Child-PughA级HCC患者的生存资料,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模型分析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法分析总生存率。结果:222例患者中,肝切除术治疗118例,TACE治疗104例。肝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6%、37%,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TACE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3%、19%、7%,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P<0.05)。Cox回归模型提示治疗方式TACE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可能更能提高BCLC B期、Child-Pugh A级HCC患者的总生存率。BCLC B期HCC的治疗方式应该按不同的亚组行更为细致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切除术 TACE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廖文胜 李江发 +3 位作者 何阳阳 李西融 唐澄海 杜延召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 目的研究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uper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LVD和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肝癌肝内转移、门脉癌栓和淋巴转移间的关系;分析癌旁组织LVD与癌组织MVD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在40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非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中平均LVD值分别为(10.65±3.75)、(8.98±2.52)、(3.15±1.49);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LVD值差异有均统计学意义(均P<0.01)。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平均MVD值分别为(71.08±43.19)、(23.20±4.70)、(16.80±3.0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LVD及MVD高表达,与肝内转移、门静脉癌栓及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性肝癌和糖代谢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立曙 郑雪瑛 +2 位作者 何娟 陈永松 陈慎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糖代谢异常(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GM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C患者669例(病例组)和非肿瘤患者705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病例组低血糖症患病...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糖代谢异常(glucose metabolism disorders,GM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HCC患者669例(病例组)和非肿瘤患者705例(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两组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结果病例组低血糖症患病率(2.5%)高于对照组(0.9%)。按性别分层后两组间男性患者低血糖患病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C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糖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HCC患者低血糖症高,且不同糖代谢状态与年龄有关:低血糖症更可能是年轻HCC患者的早期症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性肝癌 糖代谢异常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cccDNA与HBx蛋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关系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爱萍 黄古叶 +1 位作者 陈晶 何燕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与HBx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取42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采用SABC法检测组织中的HBx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的HBV cccDNA水平.结果:HBx蛋白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HBV)cccDNA与HBx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取42例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采用SABC法检测组织中的HBx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组织中的HBV cccDNA水平.结果:HBx蛋白在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例数分别为31例(73.8%)和35例(83.3%),无显著性差异;癌旁组织中cccDNA水平较癌组织中的高,但是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Bx蛋白(+)者的cccDNA水平均明显高于HBx蛋白(-)者(P<0.05).HBx蛋白表达与cccDNA水平呈正相关(r=0.778,P<0.01).结论:HBx蛋白的表达与cccDNA水平明显相关,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闭合环状DNA 乙型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性肝癌 适时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10通过激活RhoA介导肝细胞性肝癌侵袭 转移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威 董忠谊 吴德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689-694,共6页
目的:探讨FAT10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FAT10对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肝癌组织标本中FAT10及active-Rho A蛋白表达,分析它们与... 目的:探讨FAT10与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恶性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FAT10对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8例肝癌组织标本中FAT10及active-Rho A蛋白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关性;用7721、Hep G2肝癌细胞株瞬时转染质粒过表达FAT10,用Huh7及LM3细胞株转染si RNA干扰FAT10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表达和干扰FAT10后肝癌细胞中active-、total-Rho A和ROCK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检测7721细胞过表达FAT10后细胞骨架蛋白F-action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临床数据的关联性分析表明:高表达FAT10或active-Rho A均与肝癌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FAT 10:复发P=0.004,转移P=0.031;active-Rho A:复发P=0.026,转移P=0.036),且二者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01);生存分析的结果表明:高表达FAT10或Rho A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各自低表达组(FAT10:P=0.026;active-Rho A:P=0.019)。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过表达FAT10增加active-Rho A和ROCK蛋白表达;反之,干扰FAT10则抑制active-Rho A和ROCK蛋白表达(均P<0.01)。免疫荧光显示肝癌细胞株7721过表达FAT10可促进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表达和胞膜聚积及连续性变化。结论:FAT10与肝癌恶性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并可能通过激活Rho A促进肝癌细胞骨架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10 active—RhoA 肝细胞性肝癌 细胞骨架蛋白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