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8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对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丰 韩勇 +3 位作者 赵正源 杨晔 陈连宏 程庆书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背景与目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被认为是除病理诊断之外对胸部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18F-FDG PET诊断同病理诊断不... 背景与目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被认为是除病理诊断之外对胸部恶性肿瘤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然而在临床工作中,18F-FDG PET诊断同病理诊断不符的病例并不罕见。本研究的目的是对18F-FDG PET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作初步评价。方法收集在西安地区行18F-FDG PET检查,并通过手术、经皮穿刺活检、经支气管镜活检、胸水涂片等方法获得病理诊断的胸部肿瘤患者51例。对比其18F-FDG PET诊断及最终病理诊断的结果,并计算PET对胸部恶性肿瘤诊断的功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结果18F-FDG PET诊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相符合者共34例,其中真阳性31例,真阴性3例。不符者共有17例,其中假阳性11例,病理诊断分别为:结节病2例,肺结核病6例,肺内炎性假瘤2例,肺隐球菌病1例;假阴性6例。计算得出其各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功效率66.67%,敏感性83.78%,特异性21.43%,假阳性率78.57%,假阴性率16.22%,阳性预示值73.81%,阴性预示值33.33%。结论18F-FDG PET仍然是目前诊断胸部恶性肿瘤的较为先进的无创检查技术,但其对某些代谢状态较为活跃的良性疾病如结核等,难以与恶性肿瘤相鉴别。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将PET诊断结果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18F-FDG PET在胸部恶性肿瘤诊断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胸部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诊断恶性肿瘤腹腔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贾鹏 贾支俊 李爱梅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9期914-915,共2页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CT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方面,将组织生化及代谢改变与解剖信息结合在一起,能够更为精确地对肿瘤淋巴结转移做出定性和定位诊断[1-4]。本研究收集了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39例行PET/CT检查并最终确诊病例,结合手术、病理、影像学和随访等资料研究探讨PET/CT在诊断腹盆腔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盆腔淋巴结转移 CT诊断 临床价值 恶性肿瘤 腹腔 PET/CT 肿瘤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导向CT血管造影用于钇-90(^(90)Y)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进展
3
作者 孙万 王洁雨 邓雪英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 SIRT)为不可切除原发或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导管导向CT血管造影(CDCTA)指将导管插入特定血管后进行CT造影,可为^(90)Y SIRT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提供有效的横断面图像并辅助... 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90)Y SIRT)为不可切除原发或继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局部治疗方法之一。导管导向CT血管造影(CDCTA)指将导管插入特定血管后进行CT造影,可为^(90)Y SIRT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提供有效的横断面图像并辅助实施精准治疗,极大地提高^(90)Y SIRT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CDCTA在^(90)Y SIRT用于肝脏恶性肿瘤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治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联合CT在诊断女性良恶性盆腔肿瘤中的价值
4
作者 习志兵 刘炳 +1 位作者 井荷如 刘飒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2期105-108,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女性良恶性盆腔肿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诊治的86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 目的探讨在女性良恶性盆腔肿瘤诊断中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邓州市中医院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诊治的86例女性盆腔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CT诊断,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联合采用MRI诊断,比较2组诊断情况,总结MRI成像联合CT在诊断女性良恶性盆腔肿瘤中的价值。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组恶性肿瘤确诊30例,良性肿瘤13例;对照组恶性肿瘤确诊32例,良性肿瘤11例。在诊断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联合检测恶性肿瘤31例,良性肿瘤12例;对照组患者CT检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4例。观察组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且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女性良恶性盆腔肿瘤的准确率为97.7%(42/43),灵敏度为100%(30/30),特异度为92.3%(12/13),均高于对照组的62.8%(27/43)、71.9%(23/32)、36.4%(4/1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观察组曲线下面积(AUC)=0.905;对照组AUC=0.723,观察组诊断效能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诊断女性良恶性盆腔肿瘤中,相比于单一CT诊断方式,MRI成像联合CT诊断效果更为良好,可为该疾病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盆腔肿瘤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王健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2例(肝癌组)与肝良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 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42例(肝癌组)与肝良性肿瘤患者48例(良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随访患者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肝癌组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含量明显比良性组提高更多(P<0.05)。肝癌组的肝动脉血流灌注量(HAF)、肝动脉血流灌注指数(HPI)、门静脉血流灌注量(HPF)、门静脉灌注量(PVP)与良性组相比提高更多(P<0.05),肝癌组与良性组门静脉灌注量(PPV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组与良性组9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AFP、HAF、HPF、HPI都与肝癌的发生存在正相关(P<0.05)。肝癌组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8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21.0±2.2)个月,生存28例,死亡14例,死亡率为33.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预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95%CI)为0.789(0.778,0.843),P<0.001。结论肝癌患者多伴随有腹部增强CT参数异常与血清AFP的高表达,腹部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可辅助诊断肝癌,两者联合使用对于肝癌预后也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生物标记 肿瘤 甲胎蛋白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能谱曲线对肝脏小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6
6
作者 郭浩 邵伟光 +2 位作者 张东雯 刘金刚 周茂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观察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肝脏小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脏占位患者,其中肝小血管瘤(SHH)18例,小肝癌(SHCC)18例,肝小转移瘤(SLM)13例,均采用宝石CT能谱成像模式(GSI)扫描,获得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观察SHH... 目的观察能谱曲线鉴别诊断肝脏小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肝脏占位患者,其中肝小血管瘤(SHH)18例,小肝癌(SHCC)18例,肝小转移瘤(SLM)13例,均采用宝石CT能谱成像模式(GSI)扫描,获得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观察SHH、SHCC、SLM的能谱曲线规律,分别选取50ke V和100ke V两点作为参考点,测量并计算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HH、SHCC、SLM的能谱曲线在40~80keV能量区间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80~140ke V能量区间内较平缓下降,且在40~80ke V能量区间内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差异较大。3种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77±1.03、1.99±0.42、0.80±0.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曲线及其斜率可以反映物质的同源性,对鉴别肝脏小肿瘤病变性质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曲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小儿常见肝脏肿瘤的诊断特征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继萍 冷吉燕 +2 位作者 崔亚琼 张丽 王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718-721,共4页
小儿肝脏肿瘤较少见,约占儿童期肿瘤的5%,但是由于小儿对疾病的述说能力有限,特别是婴幼儿更不能及时正确地反应病情,再加上家长对小儿观察不仔细等原因,造成诊断的困难,而且单凭触及包块较难鉴别肿块的良恶性,然而早期的诊断、定性、... 小儿肝脏肿瘤较少见,约占儿童期肿瘤的5%,但是由于小儿对疾病的述说能力有限,特别是婴幼儿更不能及时正确地反应病情,再加上家长对小儿观察不仔细等原因,造成诊断的困难,而且单凭触及包块较难鉴别肿块的良恶性,然而早期的诊断、定性、定位对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CT诊断对肿瘤的定位、定性特别重要。现对常见的肝脏肿瘤CT诊断特征及价值结合本院病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少见良性脂肪性肿瘤CT诊断的价值(附8例报告)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兴汉 丁建国 +2 位作者 韩兆凤 万敏 滑炎卿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肿瘤的CT诊断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莺 顾晓红 +1 位作者 奚文华 朱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47-184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肝脏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天~10岁。12例经手术,18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30例儿童肝脏肿瘤中,肝母细胞瘤18例,肝脏未分化肉瘤1例,肝脏... 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肿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肝脏肿瘤的CT表现。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天~10岁。12例经手术,18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30例儿童肝脏肿瘤中,肝母细胞瘤18例,肝脏未分化肉瘤1例,肝脏血管内皮瘤7例,肝间叶错构瘤2例,肝局灶型结节性增生2例。结论CT是目前鉴别儿童肝脏肿瘤的较好的检查方法,对病灶范围及明确病灶性质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淑贤 郭华 高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CA125、CEA、AFP)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占位患者(包括34例IMCC和40例非IMCC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4例IMCC的CT表现;比较CT... 目的:探讨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包括CA19-9、CA125、CEA、AFP)对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占位患者(包括34例IMCC和40例非IMCC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34例IMCC的CT表现;比较CT单独诊断IMCC及CT联合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EA阳性,AFP阴性)诊断IMCC的准确率;进行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IMCC 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平扫肿瘤均呈低密度,28例肿瘤内有囊变坏死区,6例体积较小者病灶内密度均匀。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环状、网格状轻度强化者16例。门脉期和静脉期33例呈渐进性延迟强化,门脉受侵4例,所在肝叶萎缩8例,邻近肝包膜凹陷15例,肝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6例。CT单独诊断IMCC的准确率为66.2%(49/74),CT联合肿瘤标志物的诊断准确率为83.8%(62/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CC的典型CT表现为动脉期轻度边缘环状强化,门脉期、静脉期呈渐进性强化;CT联合肿瘤标志物可以有效提高IMCC的诊断准确率;肿瘤大小、强化程度与肿瘤标志物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胆管细胞癌 胆管肿瘤 肿瘤标志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对侧肌肉比值与肿瘤/肝脏比值在^(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诊断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莹 杨鹏飞 +2 位作者 李艳梅 李娟 赵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34-936,共3页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对肺癌病灶的检测能力,并探讨肿瘤/对侧肌肉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值(TNR)、肿瘤/肝脏的SUVmax比值(TLR)对肺部良、恶性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 目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对肺癌病灶的检测能力,并探讨肿瘤/对侧肌肉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比值(TNR)、肿瘤/肝脏的SUVmax比值(TLR)对肺部良、恶性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肺占位性病变行^(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的患者82例,以病理为"金标准",通过t检验及ROC曲线研究^(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对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TNR、TLR在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R、TLR诊断肺占位性病变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7、0.943。TNR最佳诊断阈值为6.87,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62.50%,准确度为81.71%。TLR最佳诊断阈值为2.86,敏感度为90.91%,特异度为68.75%,准确度为86.58%。结论 TNR、TLR在^(18)F-FDG PET/CT肿瘤代谢显像鉴别肺良、恶性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对于^(18)F-FDG摄取不典型的患者,建议结合临床相关资料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雪峰 袁新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282-2288,共7页
原发性儿童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第3位,具有恶性率高,先天性肿瘤多见和好发年龄明显的特点。而且儿童肝脏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隐匿、肿瘤病灶体积大、病理类型多、发生部位复杂,与成人相... 原发性儿童肝脏肿瘤并不罕见,儿童肝脏恶性肿瘤发生率位居儿童腹部恶性肿瘤第3位,具有恶性率高,先天性肿瘤多见和好发年龄明显的特点。而且儿童肝脏肿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病隐匿、肿瘤病灶体积大、病理类型多、发生部位复杂,与成人相比处理更为困难。对小儿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综合阐述,指出随着影像医学的迅猛发展,影像学检查在明确肝脏肿瘤的发生部位、提示肿瘤良恶性及肿瘤分级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及MRI特征的Logistic回归模型鉴别多房样肝囊肿与肝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价值
13
作者 刘洪杰 李永元 +5 位作者 郑嘉铭 魏凯 叶露 李艳博 崔建民 孙浩然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69-674,共6页
目的 基于多房样肝囊肿及肝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CT及MRI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分析其对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多房样肝囊性病变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13例、女52例。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肝囊肿病变(39例... 目的 基于多房样肝囊肿及肝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CT及MRI特征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分析其对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多房样肝囊性病变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13例、女52例。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肝囊肿病变(39例)与肝MCN病变(26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影像特征,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T及MRI征象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肝囊肿及肝MCN间的囊性病变数量、囊壁及分隔外观、囊壁或分隔结节样凸起、实性部分厚度>10 mm、分隔类型、分隔位置、分隔与囊壁的关系,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隔类型、分隔与囊壁的关系是肝囊肿及肝MCN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采用这2个因素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该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AUC=0.871)比单独使用分隔类型、分隔与囊壁的关系的要高(AUC分别为0.699、0.795)。结论 基于分隔类型、分隔与囊壁的关系联合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较好地鉴别多房样肝囊肿及肝MCN,有助于提高肝囊肿及肝MCN术前影像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黏液性囊性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碘含量分析早期诊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残癌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月考 赵媛媛 +9 位作者 时高峰 王士杰 李如迅 许茜 王琦 杨丽 王亚宁 李敏 齐晓辉 冯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CT碘含量分析早期诊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残癌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行不完全RFA,于消融治疗后第3(A组)、7(B组)、14(C组)、21天(D组)行双能CT多期增强扫描及碘含量分析... 目的探讨双能CT碘含量分析早期诊断兔肝VX2肿瘤射频消融(RFA)治疗后残癌的价值。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建立兔肝VX2移植瘤模型,行不完全RFA,于消融治疗后第3(A组)、7(B组)、14(C组)、21天(D组)行双能CT多期增强扫描及碘含量分析,然后处死模型兔,进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不同时间点残癌与及炎症带碘摄取值的差异。结果 RFA术后,C组动脉期、D组动脉期及静脉期残癌的碘浓度和标准碘浓度均明显高于炎症反应区碘浓度值(P均0.05)。A组、B组残癌与炎症反应区碘浓度及标准碘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能CT碘含量分析有助于兔肝VX2肿瘤模型RFA治疗后残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消融技术 炎症 碘含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15
作者 刘芳 贾龙威 +3 位作者 冯卫华 周晓明 李志明 王刚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43-546,551,共5页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CTE检查且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7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病变性质分为恶性肿瘤组(54例)和...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对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CTE检查且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7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病变性质分为恶性肿瘤组(54例)和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肿瘤长径、肠腔残留率及三期CT值(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进行比较。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肿瘤长径、平扫CT值均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Z=-3.512、-3.214,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显著低于非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Z=-4.163、-3.475,P<0.05),肠腔残留率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组中淋巴瘤患者的肿瘤长径和肠腔残留率显著高于腺癌患者(Z=-3.161、-4.853,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显著低于腺癌患者(Z=-2.353、-2.161,P<0.05);剔除淋巴瘤患者后,两组患者的肿瘤长径、三期CT值有显著差异(Z=-3.571~-2.611,P<0.05),肠腔残留率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E能充分显示小肠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特征,可以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 肿瘤 淋巴瘤 腺癌 胃肠道间质肿瘤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的MSCT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其舟 郭永萍 +2 位作者 兰永树 李文欢 唐光才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分析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在MSCT上的影像特征,提高MSCT对该部位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肝肾间隙巨大肿瘤患者,通过对肿瘤在MSCT轴位与在后处理MPR、VR两种图像上的影像... 目的:分析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在MSCT上的影像特征,提高MSCT对该部位病灶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26例具有完整资料的肝肾间隙巨大肿瘤患者,通过对肿瘤在MSCT轴位与在后处理MPR、VR两种图像上的影像表现进行对照分析,并同手术及病理结果相比较,分析MSCT后处理MPR与VR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病灶的定位优势及对肿瘤定位有价值的影像表现。结果:26例肝肾间隙巨大肿瘤,其中CT轴位定位诊断:肝脏来源8例,右肾来源6例,肾上腺来源7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诊断:6例来源于肝脏,6例来源于右肾上极,9例来源于右侧肾上腺,5例来源于腹膜后其它组织。同手术与病理结果(肝脏来源6例,右肾来源7例,右肾上腺来源8例,腹膜后其它组织来源5例)对照,CT轴位定位准确22例,占85%;CT轴位与MPR、VR相结合,定位准确25例,占96%;两种方法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SCT后处理MPR与VR相结合对肝肾间隙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优势及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间隙 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在肝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尚玉琨 谢明萱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76-78,共3页
近十年来,^18F-FDG PET的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其中大多数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和指导治疗。肝细胞癌变时糖生成减少、利用增加,使^18F-FDG随时间逐渐浓聚在癌细胞内,在PET影像上显示为阳性。但少数分化好的肝细胞癌组织内含有较高浓度葡... 近十年来,^18F-FDG PET的临床应用发展迅速,其中大多数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和指导治疗。肝细胞癌变时糖生成减少、利用增加,使^18F-FDG随时间逐渐浓聚在癌细胞内,在PET影像上显示为阳性。但少数分化好的肝细胞癌组织内含有较高浓度葡萄糖-6-磷酸酶,加速了^18F-FDG的转化,故瘤组织内^18F-FDG含量相对较低,可使PET显像呈假阴性。初步研究显示^18F-FDG PET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灵敏度在50%-86.4%之间,虽低于CT和B超,但在转移灶探测方面优于后两者,且可判断肝癌的分化程度。探测胆管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的灵敏度则达68%-100%,远高于CT等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放射性核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期螺旋CT扫描技术对肝内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文武 吴玉芬 +2 位作者 付政 谢海柱 刘裕 《肿瘤防治杂志》 2001年第6期625-627,共3页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B超、MR、CT联合检查及病理证实 (手术及穿刺 )的病例 15 6例 ,病灶 34 0个 ,采用CT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每人造影剂用量 10 0~ 12 0mL ,注射速率 (2 5~ 3 5 )mL/...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B超、MR、CT联合检查及病理证实 (手术及穿刺 )的病例 15 6例 ,病灶 34 0个 ,采用CT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每人造影剂用量 10 0~ 12 0mL ,注射速率 (2 5~ 3 5 )mL/s ,动脉期延迟 2 0~ 30s ,门静脉期延迟 60~ 90s ,延迟期(平衡期 )延迟 2 4 0~ 360s。结果 :动脉期显示 2 65 (77 94 % )个病灶 ,门静脉期显示 2 0 4 (60 % )个病灶 ,延迟期显示 2 39(70 2 9% )个病灶 ,三期综合显示 32 3(95 % )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 95 4 8%。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期扫描 肿瘤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容积CT全肿瘤灌注测量与常规轴位最大层面测量对肝细胞癌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19
作者 梁长华 毛华杰 +5 位作者 岳军艳 张会杰 王东东 户彦龙 窦文广 高剑波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比较全肿瘤灌注测量与轴位最大层面测量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诊断肝细胞癌的优缺点。方法56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检查,采用全肿瘤灌注和肿瘤轴位最大层面灌注测量肿瘤、瘤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肝动脉灌注量(HAP)... 目的比较全肿瘤灌注测量与轴位最大层面测量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诊断肝细胞癌的优缺点。方法56例肝细胞癌患者接受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检查,采用全肿瘤灌注和肿瘤轴位最大层面灌注测量肿瘤、瘤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结果瘤体各灌注参数与瘤周肝组织或正常肝组织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全肿瘤灌注测量值与轴位最大层面测量法得到的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名医生应用两种方法测量获得的三种组织测量值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320排容积CT灌注成像检查肝细胞癌瘤体,应用轴位最大层面法测量可以获得同样的测量值,但减轻了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肿瘤灌注 轴位最大层面法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动态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馨 于振鹏 +1 位作者 汪会 代鹏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873,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动态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以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的94例肝脏恶性病变[肝细胞癌组(25例)、胆管细胞癌组(27例)、肝转移瘤组(42例)]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应...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动态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研究以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成像的94例肝脏恶性病变[肝细胞癌组(25例)、胆管细胞癌组(27例)、肝转移瘤组(42例)]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方法对不同病理类型肝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FDG代谢率(MR_(FDG))、靶-本底比值(TBR)和病灶的最大直径(d_(max))等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4例患者中,肝细胞癌组、胆管细胞癌组和肝转移瘤组的SUV_(max)、MR_(FDG)、TBR_(SUV_(max))和TBR_(MRFD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V_(max):F=48.773,P<0.001;MR_(FDG):F=26.334,P<0.001;TBR_(SUV_(max)):F=41.314,P<0.001;TBR_(MRFDG):F=20.821,P<0.001)。SUV_(max)、MR_(FDG)、TBR_(SUV_(max))和TBR_(MRFDG)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瘤的AUC分别为0.836、0.851、0.827和0.847。SUV_(max)、MR_(FDG)与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d_(max)之间存在正相关(SUV_(max):r=0.4,P<0.05;MR_(FDG):r=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动态成像在不同病理类型肝脏恶性肿瘤中有较好的鉴别诊断效能。不同病理类型肝脏恶性肿瘤SUV_(max)、MR_(FDG)和病灶的最大直径d_(max)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