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王刚 郭科 +2 位作者 张伯 刘秋华 朱振成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3年12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切除术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治疗,两组术中均行CLCVP。比较两组麻醉前(T_(0))、手术10 min(T_(1))、手术30 min(T_(2))、术毕(T_(3))应激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脑代谢指标,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结果:T_(1)、T_(2)、T_(3),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肾上腺激素(DA)水平较T_(0)升高,但观察组Cor、NE、E、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T_(0)升高,两组T_(1)、T_(2)及观察组T_(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T_(0)降低,对照组T_(3) SBP、DBP较T_(0)升高,观察组HR、MAP、SBP、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两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水平较T_(0)降低,且观察组T_(1)、T_(2)及T_(3) SjvO_(2)水平高于对照组,T_(1)、T_(2)、T_(3),两组乳酸(LA)、血糖(Glu)水平较T_(0)升高,但观察组LA、Glu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开放肝切除术中行CLCVP,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中行CLCVP有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稳定,也能提高术后肝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应激反应 血流动力学 脑代谢 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
2
作者 王国峰 贾玉清 +3 位作者 束长新 蔡晓东 王洪勃 徐件红 《肝脏》 2024年第9期1064-1067,1084,共5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32例和观察组(沿肝... 目的 比较不同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扬州友好医院收治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32例和观察组(沿肝静脉主干入路下行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3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和术后7 d肝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324.44±76.73)mL,观察组为(250.27±68.6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5,P<0.05)。术后7 d,对照组AST、碱性磷酸酶、ALT、总胆红素分别为(73.33±8.23)U/L、(94.44±9.19)U/L、(84.61±8.53)U/L、(24.39±2.64)μmol/L,均高于观察组的(64.52±7.46)U/L、(94.44±9.19)U/L、(73.36±9.58)U/L、(22.14±2.9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IgA、IgG、IgM水平分别为1.71±0.23、8.31±1.53、1.21±0.28,低于观察组的1.95±0.24、9.39±1.75、1.35±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149.89±30.79)ng/L、(229.15±27.24)ng/L、(28.74±3.26)mg/L,高于观察组的(128.85±20.81)ng/L、(208.11±23.26)ng/L、(22.21±3.4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88%(7/32),观察组为15.63%(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522)。结论 与常规入路相比,采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能够减轻开腹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静脉主干入路 解剖性肝脏切除术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佳 周维品 +2 位作者 杨勇 韩伟 周媛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部分肝脏切除术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ANH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试验组行ANH。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血液稀释后30 min(T2)、术毕(T3)、术后24 h(T4)、术后72 h(T5)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试验组异体输血量、异体输血患者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两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均上升,总蛋白(TP)下降,试验组白蛋白(ALB)于T4时上升,对照组ALB于T3时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下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上升(P<0.05);试验组凝血酶原时间(PT)上升,凝血酶时间(TT)则在T4时下降,试验组T2~T3时的PT、T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4、T5时的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H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异体输血量,对于行部分肝脏切除术的患者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无显著负面影响,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血液稀释 肝功能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高永春 郝翠花 佘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3期2569-25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肝脏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行肝脏切除术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_(0))、开始手术时(T_(1))、手术探查(T_(2))、术毕(T_(3))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对比瑞芬太尼用量,恢复时间[苏醒、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术后3 d的肝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术前、术后3 d的氧化应激反应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T_(0)、T_(1)、T_(2)、T_(3)时心率、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瑞芬太尼用量为(30.40±12.10)mg,少于对照组[(40.70±12.70)mg],观察组苏醒、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分别为(8.20±1.30)、(10.10±2.20)、(14.10±3.30)min,均短于对照组[(11.30±1.80)、(14.70±2.90)、(17.10±3.9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两组的VAS分值均较术后6 h显著下降,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VAS分值分别为(2.42±0.56)、(2.09±0.42)、(1.89±0.44)、(1.62±0.41)分,均低于对照组[(3.61±0.82)、(3.36±0.79)、(2.32±0.77)、(1.94±0.5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的AST、ALT、ALP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的AST、ALT、ALP分别为(127.42±24.17)、(462.27±53.17)、(104.58±29.76)U/L,均低于对照组[(162.59±29.74)、(529.94±61.38)、(118.79±31.2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3 d,两组的γ-GGT、丙二醛、SO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的γ-GGT、丙二醛、SOD分别为(66.02±8.34)U/L、(16.27±3.11)μmol/L、(86.69±13.34)U/L,均低于对照组[(70.26±10.97)U/L、(20.97±3.74)μmol/L、(95.17±14.28)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切除术中采取超声引导阻滞结合全身麻醉,能帮助患者维持较稳定的生命体征,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小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阻滞 肝缺血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肝脏切除术后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振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3期4027-4030,共4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肝脏切除术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麻醉科2020年7月—2023年7月行肝脏切除术治疗的104例患者,通过计算机程序法随机均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52例。传统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肝脏切除术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麻醉科2020年7月—2023年7月行肝脏切除术治疗的104例患者,通过计算机程序法随机均分为传统组和联合组,各52例。传统组术后给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联合组术后则加用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疼痛因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h、48h静息时和运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物质(SP)、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_(2)(PGE_(2))、缓激肽(BK)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逐渐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丙二醛(MD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逐渐提升,且联合组提升幅度更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切除术后应用罗哌卡因联合曲安奈德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因水平、氧化应激指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曲安奈德 腹横肌平面阻滞 肝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湛嘉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56-0159,共4页
探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5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常规组(35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 探讨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5例)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常规组(35例)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康复组的手术相关4个指标与常规组比较均明显更优(P<0.05)。康复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9%,与常规组的34.29%比较明显更低(P<0.05)。护理前两组的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相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护理后康复组与常规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康复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4.29%,与常规组的71.43%比较明显更高(P<0.05)。结论 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护理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附7例报告) 被引量:29
7
作者 蔡秀军 彭淑牖 +3 位作者 黄迪宇 虞洪 王先法 梁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腹腔镜下切肝技术———刮吸法断肝术 ,并获 7例肝切除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可供腹腔镜下使用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MOD)来实施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的肝脏切除术 ,连续 7例。 结果  7例均手...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腹腔镜下切肝技术———刮吸法断肝术 ,并获 7例肝切除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可供腹腔镜下使用的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PMOD)来实施腹腔镜下刮吸法断肝术的肝脏切除术 ,连续 7例。 结果  7例均手术成功 ,无中转开腹手术 ,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 135分钟 ,术中出血量平均 770ml,切除肝脏体积最大的为 10cm× 9cm× 7cm。术后 2 4小时均能下床活动 ,术后 1周出院。 结论 刮吸法断肝技术应用于腹腔镜下肝脏切除术具有解剖清晰 ,能显露肝内管道结构 ,边操作边吸引 ,切肝速度快 ,止血效果佳 ,术野清晰 ,优于其他切肝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吸法断肝 多功能手解剖器 腹腔镜 肝脏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缺血预处理对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云 张野 +3 位作者 胡宪文 黄山 盛奎 程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 目的观察肢体远端缺血预处理(RIP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行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RIPC组:患者右上肢绑止血带,切皮即刻予以充气至压力达到26.6 kPa,维持5 min后放气至0 kPa,维持5 min,循环3次;对照组:切皮即刻右上肢绑止血带不予充气放气,维持30 min。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转氨酶升高及对照组中胆红素升高(P<0.05);术后第1天,RIPC组转氨酶与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PC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肢体RIPC可改善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短期肝功能的恢复,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缺血预处理 肝脏切除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对肝脏切除术患者术后肾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贺凯 苏松 +3 位作者 王勇 徐松波 夏先明 李波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监测对肝脏手术后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41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24 h肌酐清除率(24 h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tatinC(Cys C)水平,并以CCr<80 mL/min/1.73...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 C)监测对肝脏手术后患者肾功能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141例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24 h肌酐清除率(24 hccr)、血清肌酐(SCr)以及血清CystatinC(Cys C)水平,并以CCr<80 mL/min/1.73 m2作为肾功能损害诊断标准,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分析了解Cys C的诊断价值。结果 141例患者中共有32例出现CCr下降,在这32例患者中,CysC水平上升的有28例,而SCr出现异常的仅有15例,χ2检验分析后提示CysC对CCr的评估效能优于SCr(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在该类患者中,Cys C与SCr均和CCr有着显著的负相关性(CysC:r=-0.742,P<0.001;SCr:r=-0.503,P<0.001),而Cys C的相关系数较高。ROC曲线分析显示Cys 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明显高于SCr(0.815 vs 0.643)。结论 Cys C较SCr能更为准确反映肝脏手术患者术后的肾功能损害,常规监测该类患者的Cys C水平,对有效预防该类患者术后肾功能不全,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肾功能损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缺陷护理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世鹏 朱焕娣 +2 位作者 徐振虎 文珠仁 梁大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是否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情况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科原发性肝癌患者需行肝脏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采用零缺陷护理,而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采集各组患者基本病史及生化检测,并... 目的探讨零缺陷护理是否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情况和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本科原发性肝癌患者需行肝脏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实验组(40例)采用零缺陷护理,而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采集各组患者基本病史及生化检测,并调查统计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入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本病史和基本生化检查等方面都无统计学习差异(P>0.05);而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都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切除术后采用零缺陷护理可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传统常规护理更有优势,更能为患者带来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缺陷护理 原发性肝癌 肝脏切除术 护理缺陷发生率 护理质量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断肝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可新 张海峰 胡三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51-252,共2页
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的应用现日渐广泛 ,成功有效的断肝是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关键 ,现将近年腹腔镜肝脏切除中断肝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断肝方法 缝扎法 微波刀 超声刀 水喷刀 氩气刀 腹腔镜切割吻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被引量:9
12
作者 蔡秀军 戴益 《腹部外科》 2007年第5期264-266,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手 腹腔镜胆囊切除 腹腔镜肝切除 腹腔镜器械 胃底折叠 腹腔镜外科 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的28例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1... 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变化状态。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开腹肝脏切除术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的28例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手术前1d与手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3、5d的血液黏度均低于对照组,肾功能、血浆蛋白指标波动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血液黏度及肾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的波动相对较小,有效反应了本术式对机体不良影响更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血液黏度 肾功能 血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中骁 《广西医学》 CAS 2003年第10期1930-1933,共4页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适应证 手助式手 切除 创面处理 活体肝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左超海 覃芝蓉 +3 位作者 余杰雄 潘德盛 邝乃乐 黄皓川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行肝脏切除术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进行肝脏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按照肝脏肿...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行肝脏切除术患者61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或者MR进行肝脏增强扫描,检查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按照肝脏肿瘤的位置拟行解剖性左半肝脏或者右半肝脏切除术。并按照拟定的手术方案计算出全肝体积及剩余的肝脏体积,同时对61位患者行肝脏超声影像和瞬时弹性成像检查,检测出每位患者的肝脏硬度值(KPA),计算出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SFLV/KPA),并观测61位患者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不全。把引起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得到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相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探讨标准化剩余肝体积与肝硬度值的比值(SFLV/KPA)预测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作用。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FLV/KPA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关系。结果 61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肝功能不全,无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无患者术后死亡。研究显示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SFLV/KPA、手术方式均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SFLV/KPA(标准化剩余肝体积/肝脏硬度值)比值大于30.6时,患者术后一般不出现肝功能不全,手术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剩余肝体积 肝硬度值 肝脏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静脉主干入路行解剖性肝脏切除术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彦川 彭剑波 庄志浩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6期974-975,共2页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脏切除术经肝静脉主干入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拟在我院行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方式,试验组行经肝...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脏切除术经肝静脉主干入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拟在我院行解剖性肝脏切除术治疗的80例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方式,试验组行经肝静脉主干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输血例数为4例(11.11%),低于对照组的14例(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247.65±107.96)ml VS(323.96±118.6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性肝脏切除术经肝静脉主干入路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输血率,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性肝脏切除术 肝静脉主干入路 并发症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现状与前景 被引量:1
17
作者 商昌珍 陈亚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4年第3期174-175,178,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肝脏 肝脏良性病变 首次 肝叶切除 肝血管瘤 患者 首例 LH 器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岩 段同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15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2组,2020年1—7月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12月手术的...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间分为2组,2020年1—7月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12月手术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切口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案用于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围术期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切除术 腹腔镜 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减少肝脏切除术失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琪琳 高勤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13期78-80,共3页
肝叶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出血不可避免。传统多采用限制液体输入的方法减少血容量,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但可能会引起肾、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的并发症。为有效减少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失血量,采用控制性低中... 肝叶切除手术是治疗肝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出血不可避免。传统多采用限制液体输入的方法减少血容量,达到减少出血的目的,但可能会引起肾、脑等重要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导致的并发症。为有效减少肝叶切除手术中的失血量,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LCVP)技术辅助能减少术中出血,笔者就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和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组织器官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灌注不足 肝叶切除 失血量 肝脏切除术 肝肿瘤 中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外科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切除术的护理管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银彩霞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0年第2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切除术手术人员、设备的护理管理。[方法]对参与6例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切除术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手术期间加强责任制管理、手术室合理布局、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结果]6例病人均成功接受了全机...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切除术手术人员、设备的护理管理。[方法]对参与6例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切除术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手术期间加强责任制管理、手术室合理布局、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结果]6例病人均成功接受了全机器人辅助下右半肝脏切除术,无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无中转开腹,创伤小,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全机器人辅助下肝脏切除术提高了手术效率,有效、全面的护理管理是全机器人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肝脏切除术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