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重度胆汁淤积性混合型肝脏毒性肺癌患者的护理
1
作者 刘玉 陈岁花 +1 位作者 朱苗苗 覃惠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24年第8期34-40,共7页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重度(G4级)胆汁淤积性混合型肝脏毒性肺癌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与体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舒缓皮肤不适症状;预防机会性感染;给予个体化的运动、营养、... 总结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重度(G4级)胆汁淤积性混合型肝脏毒性肺癌患者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密切观察患者肝脏生化指标与体征;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药物;舒缓皮肤不适症状;预防机会性感染;给予个体化的运动、营养、睡眠和心理护理。29d后患者肝脏毒性降至G1级,予转换口服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后出院。经过2个月的定期随访,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肝脏毒性 胆汁淤积 个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性肝脏毒性的“来龙去脉”
2
作者 蓝美玲 《肝博士》 2024年第4期38-39,共2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效力。然而,ICIs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引发一系列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免疫相关性肝脏毒性(IRH),...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一类新型的抗癌药物,其作用机制在于抑制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效力。然而,ICIs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引发一系列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包括免疫相关性肝脏毒性(IRH),其主要表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伴或不伴有胆红素升高。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IRH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1.IRH的病因:IRH是ICIs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是ICIs通过抑制T细胞的负向调节信号,导致T细胞活化和增殖,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毒性 自身免疫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治疗及预后 肝脏炎症 免疫相关性 负向调节 T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药子对小鼠肝脏毒性的表达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玉洁 刘树民 +1 位作者 罗明媚 刘红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药子肝毒作用的指标和肝脏毒性产生的机理。方法 :黄药子 2g kg·d、10g kg·d、5 0g kg·d给予小鼠 ,连续给药 2 1d ,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 ,药物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理变化。结果 :黄药子可引起小鼠GPT、... 目的 :探讨黄药子肝毒作用的指标和肝脏毒性产生的机理。方法 :黄药子 2g kg·d、10g kg·d、5 0g kg·d给予小鼠 ,连续给药 2 1d ,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 ,药物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理变化。结果 :黄药子可引起小鼠GPT、GOT、ALP、TBIL值增高 ,GST、GSH PX、SOD活力降低 ,且呈一定剂量、时间相关性。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疏松、肿胀、胞核溶解、融合、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小胆管水肿、增生等。其毒性产生与抑制GST、GSH PX、SOD等酶的活性有关。结论 :黄药子的肝毒作用客观化指标为GPT、GOT、ATP、TBIL及组织学变化。其毒性产生的机理与抑制肝微粒体中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脏毒性 指标 GST GSH-PX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全氟辛酸的人肝脏毒性机制 被引量:15
4
作者 彭思远 严丽娟 +1 位作者 张洁 申河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研究暴露于不同浓度全氟辛酸(PFOA)72 h的正常人L-02肝细胞内代谢谱的变化。将主成分分析法用于数据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筛选。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照组和暴露组均可得到较好区分...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研究暴露于不同浓度全氟辛酸(PFOA)72 h的正常人L-02肝细胞内代谢谱的变化。将主成分分析法用于数据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的初步筛选。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下,对照组和暴露组均可得到较好区分并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鉴定了18种与全氟辛酸毒性密切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包括肉碱和酰肉碱、核苷及其同源物、氨基酸及其同源物等。在暴露组中,在脂肪酸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肉碱类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显著,其中肉碱含量随剂量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酰肉碱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表明全氟辛酸可通过诱导胆固醇等脂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扰乱胆碱类物质的正常合成和代谢。除了变化最显著的胆碱代谢通路之外,全氟辛酸的肝脏毒性还与三羧酸循环、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酸代谢等多个通路相关。这些结果表明,PFOA在体内经过长时间累积可通过干扰众多的代谢通路从而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造成潜在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全氟辛酸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肝脏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汪涛 姜华 +2 位作者 陆国才 袁伯俊 佘佳红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脏毒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药子肝脏毒性成分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蒋永福 张焜 +2 位作者 赵肃清 徐学涛 方岩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分离筛选黄药子中的肝脏毒性成分。方法:用从黄药子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各组份以2 g/(kg.d)饲喂小鼠,连续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肝脏生化指标GPT、GOT、ALP、CHO和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观察小鼠外观、行为、饮食变化和病理组织切片... 目的:分离筛选黄药子中的肝脏毒性成分。方法:用从黄药子中分离提取得到的各组份以2 g/(kg.d)饲喂小鼠,连续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肝脏生化指标GPT、GOT、ALP、CHO和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指数,观察小鼠外观、行为、饮食变化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乙醇总提取物和水层部位对小鼠肝脏毒性显著。组份Ⅲ对小鼠的生化指标、肝质量、肝脏指数、外观、行为及饮食影响最为显著。结论:组份Ⅲ是黄药子的肝脏毒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筛选 分离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毒性中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勇 程明 刘春霞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15-1316,i001,共3页
中药的肝脏毒性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与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从中药中所含的有毒成分这一角度 ,分类综述了目前一些较为常见的肝脏毒性中药 ,如千里光、黄药子、川楝子、... 中药的肝脏毒性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与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从中药中所含的有毒成分这一角度 ,分类综述了目前一些较为常见的肝脏毒性中药 ,如千里光、黄药子、川楝子、雷公藤等的毒性物质基础与产生毒性的机制 ,就目前中药肝脏毒性研究的方法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还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并对其用于中药肝脏毒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脏毒性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果实的肝脏毒性研究及毒性部位初步探索 被引量:12
8
作者 祝靓靓 杨东旭 +3 位作者 刘昕 贾凤兰 阮明 张宝旭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对吴茱萸的肝脏毒性提供证据。方法①肝脏毒性研究中,将ICR小鼠平分为四组,其中三组作为剂量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吴茱萸水煎剂40,60,80 g/kg体重,最后一组给予蒸馏水。所有动物均在24 h以后处死,并且测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 目的对吴茱萸的肝脏毒性提供证据。方法①肝脏毒性研究中,将ICR小鼠平分为四组,其中三组作为剂量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吴茱萸水煎剂40,60,80 g/kg体重,最后一组给予蒸馏水。所有动物均在24 h以后处死,并且测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总胆红素。同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②将吴茱萸水煎剂用氯仿,正丁醇直接萃取分为三个极性部分并且准备了挥发油。所有组均是分别经口以120 g/kg给予以上萃取物。24 h后测定ALT。结果比较对照组,60 g/kg,80 g/kg组的小鼠的血清ALT,AST,LDH和T-Bil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研究也表明了肝脏组织的变化。氯仿提取物受试组小鼠血清ALT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吴茱萸水煎剂有肝脏毒性作用;毒性成分存在于氯仿萃取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肝脏毒性 药物安全 氯仿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款冬花及其所含生物碱对小鼠肝脏毒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燕 黄芳 +1 位作者 吴笛 张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810-1811,共2页
目的探讨款冬花提取物、总生物碱部位、非生物碱部位和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款冬花水提液、醇提液、总生物碱、非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及腹腔注射克氏千里光碱,连续给药7 d后,测定体重变化... 目的探讨款冬花提取物、总生物碱部位、非生物碱部位和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对小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小鼠灌胃给予款冬花水提液、醇提液、总生物碱、非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及腹腔注射克氏千里光碱,连续给药7 d后,测定体重变化、肝脏指数,血清中GOT,GPT,TBIL的含量,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总碱组、克氏千里光碱口服和腹腔注射组显著抑制小鼠体重增加,血清生化指标显著升高,克氏千里光碱两组的肝脏指数明显增加。病理切片显示,水提组与对照组形态学无差异;总碱组形态学有所改变,肝细胞呈轻度细胞水肿,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未见炎细胞浸润;克氏千里光碱两组肝细胞均呈不同程度细胞水肿,可见肝细胞点状和碎片状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结论在所给剂量下,水提液无肝脏毒性,用药安全;总生物碱、克氏千里光碱有明显的肝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肝脏毒性 小鼠 血清生化指标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氯化碳肝脏毒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汪涛 姜华 +2 位作者 陆国才 袁伯俊 佘佳红 《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关键词 四氯化碳 肝脏毒性 氧化应激 基因芯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毛忍冬皂甙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5
11
作者 时京珍 刘耕陶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黄褐毛忍冬皂甙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时京珍,刘耕陶(贵阳贵州省中医研究所55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00050)我们已报道黄褐毛忍冬总皂甙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1]。经进一步实验发现其... 黄褐毛忍冬皂甙对对乙酰氨基酚致小鼠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时京珍,刘耕陶(贵阳贵州省中医研究所55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100050)我们已报道黄褐毛忍冬总皂甙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1]。经进一步实验发现其中的两种成分,即H和S均为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毛忍冬皂甙 对乙酰氨基酚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的肝脏毒性及其遗传易感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波 胡云平 金泰廙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4-155,183,共3页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遗传易感性 肝脏毒性 aromatic PAHs 碳氢化合物 研究热点 致突变性 致癌效应 解毒器官 肝脏损伤 防治研究 靶器官 国内外 致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铵膦的大鼠肝脏毒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衍忠 刘东霞 +1 位作者 高曙光 张振玲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6-417,共2页
目的了解除草剂草铵膦原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将80只6周龄SD大鼠(体重140~160g)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草铵膦原药设100、250、500mg/kg剂量组。每日经口灌胃染毒1次,连续90d。对照组给予等量2%吐温水溶液。每周用电子称称量... 目的了解除草剂草铵膦原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将80只6周龄SD大鼠(体重140~160g)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草铵膦原药设100、250、500mg/kg剂量组。每日经口灌胃染毒1次,连续90d。对照组给予等量2%吐温水溶液。每周用电子称称量大鼠体重。90d后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力,测定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系数,光学显微镜下对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染毒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500mg/kg剂量组大鼠肝重(均P<0.05)染毒90d后,ALT、AST、ALP酶活力均升高(均P<0.05);肝脏系数升高(均P<0.05),肝脏组织有一定的病理改变。结论500mg/kg草铵膦原药对大鼠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草铵膦原药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肝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付晓春 沈小莉 蒋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6期4102-4104,共3页
雷公藤多苷是采用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物制成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对肾病、风湿性疾病、皮肤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哮喘与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因其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雷公藤多苷是采用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根部提取物制成的非甾体类免疫抑制剂,对肾病、风湿性疾病、皮肤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哮喘与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因其具有疗效好、起效快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自雷公藤多苷投入临床使用以来,其毒性反应事件报道频繁,其中报道较多的是雷公藤多苷对肝、肾、生殖系统及消化系统的损害,其次是对皮肤黏膜和造血系统的损伤。本文整理和分析雷公藤多苷肝脏毒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肝脏毒性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氏保赤丸对抗生素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小鼠肠道保护作用及肝脏毒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建婷 邝枣园 +4 位作者 宋珊珊 肖珊珊 高智群 郭新峰 罗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7期867-86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组织,肝脏组织的影响,探讨该药是否既能清热泻下又能避免苦寒伤胃,以及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王氏保赤丸灌胃小鼠模型,与... 目的:通过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组织,肝脏组织的影响,探讨该药是否既能清热泻下又能避免苦寒伤胃,以及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王氏保赤丸灌胃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比较,评价王氏保赤丸对小鼠肠道组织及肝脏的影响情况。结果:灌胃14 d后王氏保赤丸高、中、低剂量组均未出现模型组的小肠绒毛充血、变平、变短、萎缩、倒伏等现象。与模型组对比,高、中、低剂量组肠黏膜均较完整,中、高组黏膜固有层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但小肠绒毛均有变长、杯状细胞增多;回盲部的病理结果提示该药高、中、低剂量组对回盲部均无损伤。肝脏病理结果显示王氏保赤丸高、中、剂量组对肝细胞均有损害作用,低剂量组对肝细胞损害较轻微。结论:经合理配伍之后,该药保存了大黄、黄连等苦寒药物的清热解毒泻下作用,对肠道黏膜不仅无损伤,且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药对肝脏有损伤,有一定的肝毒性,肝脏损伤者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氏保赤丸 肠道黏膜 肝脏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羧氟草醚农药对大鼠肝脏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安丽 鲍清 +3 位作者 施万英 赵剑 谭成森 蔡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2,共2页
为探讨乙羧氟草醚农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将 80只 6周龄Wistar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只。分别以含有乙羧氟草醚原药 0、 2 0 0、 10 0 0及 5 0 0 0mg/kg饲料饲喂 13周。每周 1次称量大鼠体重、摄食量 ,饲养结束后 ,检... 为探讨乙羧氟草醚农药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将 80只 6周龄Wistar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只。分别以含有乙羧氟草醚原药 0、 2 0 0、 10 0 0及 5 0 0 0mg/kg饲料饲喂 13周。每周 1次称量大鼠体重、摄食量 ,饲养结束后 ,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碱性磷酸酯酶 (ALP)水平 ,测定肝脏质量并计算肝脏系数 ,光镜下对大鼠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 ,高浓度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受到抑制 ,摄食量明显减少 ,雌、雄鼠血清ALT、AST及雄鼠血清ALP水平明显升高 ,雌鼠血清ALP水平也有升高趋势。肝脏系数增大 ,并出现组织病理学改变。中、低浓度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羧氟草醚 肝脏毒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苷对四氯化碳肝脏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丁选胜 戴德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122-1123,共2页
关键词 甘草苷 四氯化碳 肝脏毒性 保护作用 离体肝灌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靶向药物肝脏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琴 杨邵瑜 马胜林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5-688,共4页
针对驱动基因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及克唑替尼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此类药物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出现较高的肝脏毒性,现就其肝脏毒性及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肺肿瘤 靶向药物 肝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螯合剂对镉致小鼠肝脏毒性解毒作用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敏 谢吉民 宋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镉解毒剂,研究了镉染毒组小鼠和N-对羟甲苯甲基-D-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HBGD)、N-苯甲基D 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BGD)、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二巯基丙醇(BAL)、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5种螯合剂治疗组小... 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镉解毒剂,研究了镉染毒组小鼠和N-对羟甲苯甲基-D-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HBGD)、N-苯甲基D 葡糖二硫代氨基甲酸钠(BGD)、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二巯基丙醇(BAL)、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5种螯合剂治疗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小鼠肝脏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值的变化.结果显示,染Cd(2. 5mg/kg,腹腔注射)后小鼠血清LDH、AST及ALT活性和肝脏LP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染镉30min和24h后注射各螯合剂(400μmol/kg,腹腔注射),治疗24h后HBGD和BGD对镉引起的肝脏LPO值及血清LDH、AST、ALT活性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 05).表明HBGD和BGD对镉致小鼠肝脏毒性有较好的解毒作用,且自身毒性小,有望成为理想的镉解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剂 小鼠 肝脏毒性 解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肝脏毒性评价的基因芯片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勇 韩凤梅 蔡敏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2003年第6期336-338,共3页
本文通过对环境危害物与中药对生命体的毒性本质与发生过程的异同的分析,作者认为,环境毒理芯片的研究思路及已取得的成就对开展中药肝脏毒性评价的基因芯片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且基因芯片技术在中药肝脏毒性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 肝脏毒性 基因芯片技术 毒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