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9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尤文肉瘤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
1
作者 田丽 郑溪 +3 位作者 蔡晶晶 梁斌 侯森 仲长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5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本研究总结1例尤文肉瘤化疗导致体质量下降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实践经验。基于患者综合情况,选用三腔喂养管肠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除常规营养支持护理外,护理团队根据患者年龄特征及生长发育需求,实... 本研究总结1例尤文肉瘤化疗导致体质量下降继发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护理实践经验。基于患者综合情况,选用三腔喂养管肠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除常规营养支持护理外,护理团队根据患者年龄特征及生长发育需求,实施个体化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协同医疗团队优化治疗方案,并制定系统化的三腔喂养管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案。通过多学科协作的精细化护理管理,不仅确保了院内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为顺利过渡至家庭肠内营养支持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治疗及护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全肠外营养 三腔喂养管 家庭肠内营养支持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伴膈下动脉变异一例
2
作者 魏颖洁 张学宸 李长征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腹腔干通常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3个分支,而笔者在实验室解剖1具男性尸体标本时观察到其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以及膈下动脉,同时存在肝总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变异。为积累... 腹腔干通常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3个分支,而笔者在实验室解剖1具男性尸体标本时观察到其腹腔干发出胃左动脉、脾动脉以及膈下动脉,同时存在肝总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变异。为积累国人体质结构调查资料以及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腹腔干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利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1 mm)测量其干外径4.5 mm,向前走行4.5 mm发出膈下动脉,随后走行14.8 mm发出胃左动脉,最后延续为脾动脉,可测得脾动脉外径为4.4 mm,胃左动脉外径为3.0 mm。左、右膈下动脉起源变异,由腹腔干发出后分为左、右膈下动脉呈107.7°分别向左上、右上斜行,左膈下动脉外径为2.6 mm,右膈下动脉外径为2.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肝总动脉 膈下动脉 胃左动脉 尸体标本 腹腔干 动脉裂孔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腺癌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
3
作者 武曦 薛森予 +1 位作者 师帅 段降龙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1例病例报道分析小肠腺癌的诊疗过程,从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分析并进行总结,增加对小肠腺癌的认识以及相关疾病的鉴别。方法:报道小肠腺癌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结果:前期因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予以保... 目的:通过1例病例报道分析小肠腺癌的诊疗过程,从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分析并进行总结,增加对小肠腺癌的认识以及相关疾病的鉴别。方法:报道小肠腺癌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结果:前期因误诊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予以保守治疗,后因症状未明显改善行手术治疗,术后最终病理结果,诊断为小肠腺癌。现患者术后经过5个周期化疗,随诊至今患者暂无转移复发。结论:小肠腺癌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其症状不典型,无特异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患者治疗。在诊疗过程中,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及患者症状,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免延误患者治疗。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 of 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 through a case report,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 of 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lated diseases. Methods: One case of small bowel adenocarcinoma was misdiagnosed as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Results: Conservative treatment was given for misdiagnosis of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in the early stage, and surgery was performed later due to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and the final pathological result after surgery was diagnosed as adenocarcin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The current patient has undergone 5 cycles of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and there has been no metastasis recurrence so far. Conclusion: Adenocarcinoma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s a rare malignant tumor of the digestive tract, which is easy to cause misdiagnosis and delay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due to its atypical symptoms and no specific laboratory tests and imaging examin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he correct treatment should be made in combination with a variety of imaging examinations and the patient’s symptoms, so as not to delay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误诊 十二指肠压迫 小肠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ABP、CRP联合肠系膜上动脉超声检测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闫海娜 王云花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C反应蛋白(CRP)联合肠系膜上动脉(SMA)超声检测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80例疑似NEC(Bell分期I期)患儿,以及同期72例确诊NEC(Bell分期II期)和40... 目的 探讨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C反应蛋白(CRP)联合肠系膜上动脉(SMA)超声检测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80例疑似NEC(Bell分期I期)患儿,以及同期72例确诊NEC(Bell分期II期)和40例无胃肠疾病的新生儿(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SM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同时检测血清I-FABP、CRP水平。结果 三组首检SMA超声PSV、EDV、RI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疑似组PSV明显降低(P<0.05),RI明显增高(P<0.05),而ED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确诊组比较,疑似组RI明显减小(P<0.05),而PSV、EDV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血清I-FABP、CRP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疑似组血清I-FABP、CRP水平明显提高(P<0.05);与确诊组比较,疑似组I-FABP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CRP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MA超声+I-FABP+CRP联合诊断早期NEC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7.1%、85.9%,AUC为0.834(95%CI:0.712~0.926),均高于单一诊断。结论 I-FABP、CRP及SMA超声检查对NEC具有诊断价值,三者联合对NE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C反应蛋白 肠系膜上动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后吻合口出血13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郭永强 梁若鹏 +1 位作者 陈壬寅 张豫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740,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是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变小,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受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出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胆汁及宿食等一系列症候群[2]。SMAS可先给予营养支持、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进行手术治疗[3]。腹腔镜手术治疗SMAS已被证实安全、可行[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 吻合口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腔内介入术后应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缓解继发口干症的效果研究
6
作者 李燕 葛静萍 +1 位作者 尹媛媛 孙红霞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9-1233,共5页
目的探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介入术后缓解继发口干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ISMAD... 目的探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介入术后缓解继发口干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数字抽样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ISMAD腔内治疗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1~48 h使用棉签蘸温水(25~35℃)湿润口唇,术后1~2 h内每15 min 1次,3~48 h内每30 min 1次。试验组40例患者术后1~48 h使用仿生唾液腺诱导技术提供15 mL/h的连续可控水流,持续保持口唇和口腔内湿润。观察两组术后1、12、24、48 h口干程度及口腔舒适度。结果试验组术后1、12、24、48 h口渴发生率及口渴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口腔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ISMAD介入术后应用仿生唾液腺诱导湿润技术能显著降低口渴发生率,提高患者口腔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唾液腺诱导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介入术 口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刘凤菊 濮欣 黄连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77,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采用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105例患者,TEVAR前3日内及术后1、3、6... 目的 探讨超声定量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前后肠系膜上动脉(SMA)血流灌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首次采用TEVAR治疗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105例患者,TEVAR前3日内及术后1、3、6个月完成主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TEVAR前后24 h内完成主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依据SMA受累形式分组:动力型缺血:SMA开口于小真腔组。静力型缺血:A组:SMA开口于假腔,开口水平未见再破口;B组:SMA开口于假腔,开口水平可见再破口;C组:SMA开口于假腔,骑跨真假腔;D组:SMA开口于假腔,夹层形成,真腔供血为主;E组:SMA开口于假腔,夹层形成,假腔供血为主。术前术后血流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小真腔组、D组术后收缩期峰值(PSV)、血流量(VolFlow)增加,B组术后平均舒张流速(MDV)减少、VolFlow增加,E组术后VolFlow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监测主动脉夹层所致肠系膜缺血的血流动力学演变进程,为关口前移防治肠系膜灌注不良综合征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夹层 脏器灌注不良综合征 肠系膜上动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临床诊治分析
8
作者 郭希伟 王小芹 +2 位作者 尹华山 王国栋 裴元民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 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腹痛、进食改善情况,分析肠系膜上动脉自我塑形及支架有无狭窄、通畅状况... 目的 总结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21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腹痛、进食改善情况,分析肠系膜上动脉自我塑形及支架有无狭窄、通畅状况。结果 19例SISMAD患者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检查明确诊断,1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诊断,1例行剖腹探查明确诊断。1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腹痛缓解,2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支架置入治疗后腹痛缓解,1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腹痛缓解,1例患者术中无法分辨真假腔行单纯导丝疏通后腹痛缓解,1例患者出现空肠穿孔行修补治疗,1例患者出现小肠坏死行部分肠切除治疗,术后均腹痛缓解。20例患者随访6~12个月,1例患者出院后失访,随访20例患者腹痛症状均缓解,进食状况明显改善。结论 SISMA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转归多变,单一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措施无法覆盖所有患者,需以CTA检查及抗凝治疗为主,并结合其他诊疗措施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够对SISMAD提供更加优化的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自发性孤立性夹层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Jet Ultra机械血栓清除系统在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应用效果的多中心研究
9
作者 王国华 张华 +4 位作者 陈保星 李会朋 化召辉 崔文军 陆信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073-3076,共4页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 目的探讨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早期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家医院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49例AMI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急诊行AngioJet Ultra系统实施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术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及6、12、24、36、48个月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血栓清除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0%,残余狭窄11例,给予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8例,其中2例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遂置入2枚支架,余36例术后复查造影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清除满意。46例术后腹痛均缓解,2例腹痛加重,并行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后恢复可,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9例出现血红蛋白尿,24 h后均恢复正常。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失访,2例死亡,1例术后16个月停用华法林钠片复发,1例术后36个月出现肠系膜上动脉重度狭窄,行药物球囊扩张成形术。结论AngioJet Ultra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治疗AMI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早期AMI的腔内介入治疗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 机械性血栓清除系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并肠坏死1例临床护理
10
作者 臧雪红 宋丽艳 孙海成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143-145,共3页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是一种临床急腹症,多由外源性栓子如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脱落引起。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临床特异性差,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死亡率高。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MDT)是依托多学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是一种临床急腹症,多由外源性栓子如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等脱落引起。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临床特异性差,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死亡率高。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MDT)是依托多学科团队,以患者为中心,针对特定疾病制定规范化、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治疗护理方案,有利于复杂疾病和疑难创面的治疗[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坏死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
11
作者 陈佳佳 淦细红 +1 位作者 董笑琴 汤磊雯 《护理与康复》 2024年第2期71-73,共3页
总结1例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基于护理观察及完善检查,鉴别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唤醒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钉道护理预防感染,维持... 总结1例机器人导航下行特发性脊柱侧弯头盆环置钉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护理。护理要点:基于护理观察及完善检查,鉴别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阶梯性营养支持治疗;唤醒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有效改善呼吸功能;钉道护理预防感染,维持有效牵引;舒适化体位管理预防压力性损伤。经治疗与护理,患者牵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头盆环牵引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
12
作者 邹莹 周健文 +1 位作者 常燕翔 王强荣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3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T造影检查证实的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资料,13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11例同时行常规增强扫描,另外2...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T造影检查证实的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影像资料,13例患者予以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其中11例同时行常规增强扫描,另外2例同时行CT血管造影成像(CTA)检查。结果13例患者CT造影检查明确显示了撕裂的内膜瓣、真假腔及病变累及的范围,其中8例为Ⅰ型,4例为Ⅱ型,1例为Ⅲ型;8例患者多平面重组显示了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增大和/或近中段转角弧度变化较大;MSCT平扫发现钙化斑块内移1例,管腔内线样稍低密度影1例,管径增粗5例,血管周围脂肪密度增高模糊7例,管壁密度增高2例。结论MSCT检查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是血管影像学检查具有确诊价值,指导临床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肠系膜上动脉 动脉 夹层 孤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与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13
作者 姜根炳 毛晓俊 冷剑飞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和中间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和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丹阳市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路径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间入路(对照组)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研究组),各30例。对比两组术中、术后临床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癌胚抗原、癌抗原-125、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改善临床指标、抑制肿瘤标志物,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增加手术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 中间入路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
14
作者 张喆 连利珊 +1 位作者 冯海 陈学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增强CT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目的探讨应用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行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治疗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增强CT确诊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均行股动脉穿刺,采用8F 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清除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其中联合行球囊扩张成形术3例,支架成形术1例。结果本组7例患者共行8次腔内手术,其中1例行二次Indigo机械负压抽吸+球囊扩张成形术,总体技术成功率为100%。6例(次)手术血栓达到完全清除,2例(次)血栓部分清除。术后所有患者腹痛症状均有所缓解,无靶血管破裂出血、穿刺点出血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行小肠部分切除及肠吻合术,其余患者肠功能恢复良好,顺利出院。所有患者均获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除1例患者首次手术后1个月症状复发行而二次手术外,余均未复发,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结论Indigo机械负压抽吸导管创伤小,能够有效清除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临床应用安全,及早应用可以避免肠缺血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血栓栓塞 血栓形成 机械负压抽吸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闫庆 姚亚男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畸形(celio-mesenteric trunk,C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行超声检查的6例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畸形(celio-mesenteric trunk,CM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行超声检查的6例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6例CMT畸形中,2例为短干型,共同动脉干长均约3mm,超声表现为CMT从腹主动脉发出后立即分为腹腔干及肠系膜上动脉.长干型4例,共同动脉干长约15~20mm,共同动脉干从腹主动脉发出后,走行较长一段距离后分出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CM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腹腔干 肠系膜上动脉 共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强 何杨燕 张鸿坤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667-1672,1680,共7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由于早期临床表现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轻,且发病率较低,属于极易误诊或漏诊的急腹症。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临床上仍极易误诊或漏诊,导致大范围的肠绞窄或肠坏死等不良后果。...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由于早期临床表现症状重而腹部体征轻,且发病率较低,属于极易误诊或漏诊的急腹症。尽管过去几十年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技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临床上仍极易误诊或漏诊,导致大范围的肠绞窄或肠坏死等不良后果。本文对目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缩短疾病的确诊时间及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诊断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流程图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急诊术前院内流程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勾洋 高文慧 +2 位作者 张娇阳 孙璐 孙雪莲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 调查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救治流程患者急诊术前院内流程,并用价值流程图进行展示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某医院急诊入院治疗的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起始点为到达分诊台,结束点为进入... 目的 调查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救治流程患者急诊术前院内流程,并用价值流程图进行展示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某医院急诊入院治疗的10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流程起始点为到达分诊台,结束点为进入手术室或介入中心。调查小组记录各个环节所用时间,绘制价值流程图。结果 急诊院内总流程时间为90~1 569 min,等待时间为30~526 min,工作时间为60~1 043 min,医师评估、家属参与决策、术前准备等待时间较长。结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救治流程需要有大幅改善,亟待推广建设肠卒中绿色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急腹症 价值流程图 院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诊治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永辉 田华 +1 位作者 张法红 吕磊 《浙江实用医学》 200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概况。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数字化核心期刊群关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论文及案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中动脉栓塞和动... 目的总结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概况。方法通过检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数字化核心期刊群关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论文及案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77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中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两者比例为6.70:1;男女比例为5.32:1。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和下肢动静脉血管病变是引起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的常见疾病诱发因素。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的确诊率为75.44%,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36.56%)和腹部CT检查(41.38%)。有记录误诊率为35.59%,总病死率为52.54%。结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预后较差,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合并各种心脏疾病和心律失常的高龄患者,出现腹痛严重程度与腹部体征不成比例及异常胃肠道排空症状的应考虑此病发生的可能。综合运用多种辅助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手段是改善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疾病预后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 腹痛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胃肠道排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徐昌民 芦春花 +2 位作者 罗艳 李岩 邢姗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9期82-85,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CTA)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出现类似幽门梗阻而怀疑SMAS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造影与CTA检查。其中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测后确诊为SMAS组38例,非SMAS组32例,比较CTA下SMAS组与非SMAS的相关指标[SMA走行,SMA与腹主动脉(AA)夹角(SMA-AA),胃腔充盈态仰卧位十二指肠通过处SMA后壁与AA前壁的距离(DD)],分析CTA的相关指标对SMAS的诊断价值。结果CTA中,SMAS组的SMA走行的径直型比例高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AS组的SMA-AA及DD均低于非SM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MA-AA与DD联合诊断SMAS的AUC为0.919,高于单一指标的0.835、0.773。结论CTA能显示血管走行情况,反映SMA与AA间的夹角及距离,可准确诊断出SMAS,达到与上消化道造影同样效果,临床上可结合患者情况、医疗条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上消化道造影 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超声评价
20
作者 范育嘉 陈曦 范梅贞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60-663,共4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根据患者超声二维灰阶声像图、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超声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变中的应用。结果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超声检查受腹腔气体影响较大... 目的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根据患者超声二维灰阶声像图、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特征,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超声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变中的应用。结果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超声检查受腹腔气体影响较大,部分患者可见清晰显示夹层内膜带、真假腔隙及腔内血流情况,可结合超声造影进一步明确腔内血栓形成情况。结论超声在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病变中具有无创、便捷、可重复性好的优势,是患者治疗过程中随访观察的重要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