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风下血证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郭建平
夏勤
顿文亮
吴崑岚
黄书亮
-
机构
南京市中医院药剂科
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
南京市中医院病理科
-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14,21,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协同创新项目(H1402)。
-
文摘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槐花散治疗肠风下血证,初步揭示槐花散治疗肠风下血证的机制。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槐花散水煎液及乙酸乙酯各萃取各部位芦丁、槲皮苷、柚皮苷和新橙皮苷进行定量,对其质量进行控制,并以5%右旋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以DAI评分、炎症因子和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评价各部位的治疗作用。结果槐花散合煎液、乙酸乙酯层及水层部位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髓过氧化酶(MPO)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DAI分值;组织切片结果显示给药后可缓解炎症细胞浸润,且合煎液抗炎、抗溃疡和止血作用最强。结论肠风下血证经典方槐花散可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主要通过减轻炎症细胞浸润,降低炎症水平来发挥作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也许可作为肠风下血证的研究模型用于相关经典处方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
关键词
肠风下血
槐花散
溃疡性结肠炎
TNF-Α
MPO
-
Keywords
intestinal subwind blood syndrome
Huaihua powder
ulcerative colitis
TNF-α
MPO
-
分类号
R574.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
-
题名田振国教授治疗肠风下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总结
- 2
-
-
作者
霍巨
李楠
田振国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98-200,共3页
-
文摘
田振国,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擅长治疗多种肛肠科疑难杂症。在下消化道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体会。文章初步总结了田教授对大肠下段,特别是直肠黏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论治经验。田教授在辨证论治中重视五脏平衡,内外兼治,在遣方用药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最后列举了典型病例。
-
关键词
田振国
名医经验
肠风下血与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疗法
-
Keywords
TIAN Zhenguo
clinical experience
discharging fresh bloody stool and endometrio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
分类号
R574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711.7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
-
题名浅谈牛肠风下血病
- 3
-
-
作者
田英武
程晓辉
-
机构
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综合服务中心
吉林省牧业信息中心
-
出处
《吉林畜牧兽医》
2023年第10期135-136,共2页
-
文摘
目前,牛便血临床多见,但大多临床兽医疲于因机证治分析,缺乏必要的辨证分型,临证时或一概而论,或一招吃天下,疗效不佳。鉴于此,笔者以牛肠风下血病案及其类证辨要述于此,旨在供兽医同行有所参鉴并于临证时能熟练掌握并运用理法方药的综合思维方式与基本技能,充分领悟中医辨证施治精髓,从而在兽医临床诊疗活动中,游刃有余,心有定数,不致动手便错,招致贻患。
-
关键词
临床兽医
肠风下血
中医辨证施治
理法方药
综合思维
辨证分型
基本技能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豨莶草治肠风下血、痈疽肿毒
- 4
-
-
作者
段福明
段瑞芹
-
机构
河南省虞城县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4-265,共2页
-
文摘
笔者近几年在临床实践中,用豨莶草治疗肠风下血,痈疽肿毒患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肠风下血:王某,男,35岁,1993年4月5日就诊患痔疮已8年。现大便时,先血后便,血色鲜红,滴注而出,有时呈喷射状。诊见舌质淡、苦中稍厚,脉弦数。此为肠风下血,属风热中于肠胃,宜祛风、清热、燥湿益脾。独取一味豨莶草500g,在锅内用白酒1000ml在带箅锅内蒸20分钟取出晾干研成末,炼蜜为丸。
-
关键词
肠风下血
痈疽肿瘤
中医药治疗
Xi莶草
-
分类号
R268
[医药卫生—中医外科学]
-
-
题名治肠风下血
- 5
-
-
-
出处
《光明中医》
2011年第6期1096-1096,共1页
-
文摘
植藤子二个,如当三钱大者。如更大只用一个。取穰,别研极细不虫皂角子四十九粒,烧存性,别研细上拌匀每服二钱,温酒调下,如人行五里,再以温酒一盏趁之,日一服,极效。
-
关键词
肠风下血
皂角子
温酒
-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
-
题名“肠风下血”证治漫谈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温明银
李荆玉
毕世梅
-
机构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黑龙江省司法医院
-
出处
《黑龙江中医药》
1997年第2期33-34,共2页
-
文摘
“肠风下血”之证,中医医家称谓“近血”。表现为:先血后便(或无便),去肛门近,其血凝聚於大肠(约在乙状结肠直肠部位)。“近血”有两种证治,一为“脏毒下血”,一为“肠风下血”。脏毒下血与痔漏相似,用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获得满意疗效。
-
关键词
血证
便血
肠风下血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
分类号
R255.7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活血化瘀治疗肠风下血验方
- 7
-
-
作者
姚昌礼
陈秀玲
姚伟
江芳芬
-
机构
宁陵县中医院
-
出处
《中国实用医刊》
1989年第5期50-50,共1页
-
文摘
笔者多年临床观察之见,肠风下血的病理应以瘀为要,药用活血化瘀为主,每获良效。通过长期实践,余用师授验方,只要辨证准确,均可一剂中的,现介绍如下。方药当归60克桃仁15克赤芍30克红花15克丝瓜络60克椿根白皮30克
-
关键词
活血化瘀治疗
肠风下血
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
面色萎黄
丝瓜络
舌暗
神疲
脉细
大便下血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肠风下血汤加减治疗内痔出血150例
- 8
-
-
作者
田海泉
-
机构
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城杨玉村沟痔瘘特色专科
-
出处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09年第8期37-37,共1页
-
文摘
笔者以肠风下血汤方为基础临证加减口服治疗内痔出血患者15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
关键词
内痔出血
肠风下血
加减治疗
血汤
出血患者
口服治疗
疗效满意
-
分类号
R269.571.8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85.6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基于肠风理论论治放射性肠炎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刘梦然
叶孟婷
姜毅
-
机构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出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96-98,共3页
-
文摘
基于《血证论》"肠风"理论以祛风止血为大法,以清火养血,开提疏发为治疗原则论治放射性肠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临证时可随证加减,治肠去标,治脏清源。
-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血证论》
肠风下血
清火养血
开提疏发
-
分类号
R516.1
[医药卫生—内科学]
-
-
题名大肠癌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张洪亮
王锐
王登正
-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出处
《新疆中医药》
2006年第4期105-106,F0003,共3页
-
-
关键词
大肠癌
饮食不节
湿热下注
情志抑郁
气机逆乱
气血瘀滞
恶性疾病
腹部包块
肠风下血
中医古籍
-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
-
题名代赭石为主治疗出血性疾病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昝冬梅
靳华
李秀英
-
机构
郑州国棉三厂职工医院
-
出处
《中医研究》
1989年第4期35-36,共2页
-
文摘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近代名医张锡纯的经验提示,运用代赭石或以代赭石为主的方剂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4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讨论如下: 其中鼻衄7例,上消化道出血6例,咳血5例,行经吐血2例,行经鼻衄5例,便血7例,尿血9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14~59岁。出血量约在50~450毫升之间。用法:单味或复方煎剂取汁300毫升,顿服或分2次服。未作任何辅助治疗。结果:41例中,显效36例,有效3例,无效2例。
-
关键词
代赭石
出血性疾病
近代名医
张锡纯
月经不止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实践
赤沃
肠风下血
漏下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 12
-
-
作者
罗嗣芸
-
机构
湖北省宜昌地区医院
-
出处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1989年第3期127-127,共1页
-
文摘
我院自1984年4月至1987年12月,对收治的41例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中西药合用保留灌肠治疗,除2例复诊外,39例经2~3个疗程(每疗程7~10天,每晚临睡前1次)腹痛缓解或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11铡经肠镜复查可见溃疡愈合,肠粘膜恢复正常或仅有轻度的炎症改变。药物组成及配制:0.25%普鲁卡因100~200ml,地塞米松5mg,硫酸庆大霉索8~24万U,锡类散2~3分。将锡类散充分摇匀,以免附着于容器,影响疗效。药液不宜加热,以免锡类散中的动物蛋白遇热变性和普鲁卡因受热后降低效能。临床资料:41例病例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30岁以下的1例,30~39岁17例,40~49岁10例,50~60岁13例。经乙状结肠镜、X线钡剂灌肠、
-
关键词
中西药合用
锡类散
钡剂灌肠
乙状结肠镜
溃疡愈合
肠粘膜
粘液便
肠风下血
摇匀
保留灌肠法
-
分类号
R47
[医药卫生—护理学]
-
-
题名凌风知劲节
- 13
-
-
作者
温长路
-
出处
《家庭中医药》
2015年第12期11-12,共2页
-
文摘
【诗词赏析】那"修条",直冲霄汉;那"密叶",障天蔽日;那"劲节",迎风斗寒;那"贞心",负雪卧冰。范云《咏寒松》诗告诉人们的,正是松树的完美形象。松树还被赋予人的特性,人们把针叶比较松软的红松称为"女松",把针叶比较硬挺的海松称为"男松"。一些老松树还被视为神灵,每年都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
-
关键词
松树皮
密叶
松花粉
美人松
麓山寺
祭祀活动
燥湿
历节风痛
黄山松
肠风下血
-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
-
题名仙鹤草可除疳、止汗、升血小板
- 14
-
-
作者
张晓库
-
机构
甘肃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
出处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13期122-122,共1页
-
文摘
仙鹤草始载于《图经本草》,《本草纲目拾遗》言其能“疗吐血各病,……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疸、疔肿痛疽、肺痈、乳痈、痔肿”。
-
关键词
仙鹤草
血小板
《本草纲目拾遗》
止汗
《图经本草》
肠风下血
疳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331.143
[医药卫生—人体生理学]
-
-
题名葛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 15
-
-
作者
尹俊亭
仲英
孙敬勇
刘鲁
王彬
-
机构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新药研究中心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05-1906,共2页
-
-
关键词
葛花
豆科植物野葛
《本草纲目》
生物学特性
不思饮食
肠风下血
药理研究
化学成分
阳明经
本草经
-
分类号
R163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葛花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31
- 16
-
-
作者
尹俊亭
仲英
孙敬勇
刘鲁
王彬
-
机构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0-352,共3页
-
-
关键词
化学成分
葛花
异黄酮类化合物
皂苷类化合物
豆科植物野葛
不思饮食
肠风下血
研究发现
血糖血脂
利用价值
-
分类号
R284.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163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
题名白花蛇舌草在我院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8
- 17
-
-
作者
芦柏震
林能明
何晓波
周俐斐
-
机构
浙江省肿瘤医院
-
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550-1552,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2005c015)
-
-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抗肿瘤治疗
茜草科植物
干燥全草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肠风下血
医院制剂
-
分类号
R730.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思茅蛇菰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2
- 18
-
-
作者
戴忠
王钢力
王峰
马双成
林瑞超
-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
-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0-831,共2页
-
-
关键词
化学成分研究
《中华本草》
植物化学成分
思茅地区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肺热咳嗽
肠风下血
疔疮肿毒
生物活性
蛇菰属
Tam
鹿仙草
国内外
-
分类号
R284.2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1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药物出产辨(七)
被引量:7
- 19
-
-
作者
陈仁山
蒋淼
陈思敏
梁飞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所
-
出处
《中药与临床》
2011年第3期64-65,共2页
-
文摘
271【天冬】以产四川为上,云南次之,湖南、广西又次之。十一二月出新。《万国药方》卷五,八十一篇,论此味又名淫羊藿,是错误。天冬乃根蔃净肉,羊藿乃原枝,专用其叶,产北江、连州,生长、出产、种类均不同。特纠正之。
-
关键词
万国药方
天冬
《本草从新》
本草求原
首乌
《本草求真》
肠风下血
羸瘦
《本经》
石楠藤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地胆草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刘毅
-
机构
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
昆明医科大学
-
出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21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别名:苦地胆、地苦胆、地胆头。基原:菊科植物地胆草Elephantopus scaber L.的全草。生长环境:山坡、林下。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苦辛、寒。小毒。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水。主治:黄疸、淋病、脚气、水肿、疮疡肿毒、肠风下血、扁桃体炎、咽喉肿痛、虚热咳嗽、小儿咳嗽、百日咳、感冒发热、风湿痹痛、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
-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小儿咳嗽
急慢性肾炎
感冒发热
肠风下血
风湿痹痛
扁桃体炎
疮疡肿毒
-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