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外侧 口腔癌 修复重建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张宏 王军 +3 位作者 范向达 王娟 张建伟 宋一丁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范围制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32.0 cm×12.0 cm,最小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受区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8例患者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像,1例患者术后出现动脉危像,经急诊抢救取出血栓后皮瓣存活,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且均一期愈合,术后每3~6个月复查1次,大腿部供区均恢复良好,其中1例口颊癌因病期较晚术后1年肿瘤复发,予以免疫化疗(信迪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及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其血管与颈部血管粗细一致,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且对供区影响小,可有效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穿支 头颈部恶性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宏 邵蓉 +3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张建伟 王娟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67-469,共3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率约为1/3500,在头颈部的神经纤维瘤病多呈浸润性生长,常导致头颈部肥大、畸形,对于头颈部巨大的NF-Ⅰ,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手术为主,术后出现软组织缺损较大,常常需要皮瓣进行修复,且手术的致畸风险和出血风险也较其它疾病较高,术前常需备血,术中需严格控制出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进行输血[3-4],因此,对于头颈部的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各位学者的意见仍不相同,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本文报道1例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过程及体会,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本研究经过甘肃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编号:A202207010050),且患者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串联 缺损修复 神经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价值及研究
4
作者 张宏 邵蓉 +4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王娟 张建伟 宋一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CTA进行穿支血管定位,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彩超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根据定位穿支点对患者皮瓣进行术前设计及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穿支血管吻合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A组患者有24例穿支完全吻合,吻合率为96%(24/25),且皮瓣穿支定位准确率高,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可明显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B组患者有22例探测到穿支,其中有3例患者术前探测到的穿支位置与术中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不一致,1例是来自股直肌表面发出的穿支,1例发现穿支来源于横支,并非降支,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发现穿支血管较细,穿支搏动无力,向上仔细寻找发现穿支来源于升支,并非降支;3例患者未探测到穿支,吻合率为76%(19/25)。A组穿支血管吻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术后,A组未发生血管危象,B组有1例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抢救后,2例皮瓣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A组手术时间(100±20)min短于B组的(150±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CTA检查可精准定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提高穿支定位的准确率,为术前设计和术中切取皮瓣提供指导,明显缩短取瓣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手持多普勒彩超 外侧穿支 修复重建 头颈颌面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案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和sIL-2R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李雄 王东 +3 位作者 李双君 余波 张贵梅 张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F)方案治疗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的90例... 目的 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F)方案治疗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的9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予以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FF)方案治疗,研究组予以ALTFF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术后美观度,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皮瓣面积、血管蒂长度、动脉管径、静脉管径、皮瓣成功率分别为(65.53±10.15) cm^(2)、(10.15±0.77) cm、(2.03±0.11) mm、(3.21±0.31) mm、100.00%,均高于对照组[(42.12±10.33) cm^(2)、(5.89±0.83) cm、(1.46±0.15) mm、(2.01±0.14) mm、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皮瓣塑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分别为(0.56±0.11) mg/L、(1.86±0.52)μg/L,均低于对照组[(0.89±0.21) mg/L、(2.38±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美观度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ALTFF与LAFF方案的皮瓣塑形率相当,ALTFF在皮瓣面积、成功率、美观度、口腔功能上优势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血清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游离外侧 移植修复 唾液酸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6
作者 秦帅华 李新明 李文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观察组接受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对照组接受彩超定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支动脉内径术前评估与实际差异、制备皮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穿支点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皮瓣制备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外侧修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手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郭天龙 韩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ALTPF)治疗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胸腹带...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ALTPF)治疗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康复效果、炎症因子水平、手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停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Michigan手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行ALTPF治疗能够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手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组织缺损 外侧穿支修复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应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的临床效果观察
8
作者 张勇超 宋科科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2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应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患者68例,依据术后创面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穿支... 目的分析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修复应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0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患者68例,依据术后创面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穿支带蒂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手术效果、皮瓣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前及术后3 d、7 d血流速度、血流灌注量,以及感染、皮瓣坏死、皮瓣下血肿发生情况。结果修复治疗后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总优良率均为100.00%(34/34)。经比较两组皮瓣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5,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32,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术后3 d、7 d血流速度、血流灌注量相对值相比于治疗前明显升高,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2、4.325,4.277、2.604,P<0.05)。修复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结论原发体表恶性肿瘤术后创面进行股前外侧穿支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可达到较好修复效果,促进皮瓣愈合,还可改善缺损点血运,安全性良好,由于其操作复杂性,故手术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体表恶性肿瘤 创面修复 游离外穿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李康 岳文强 张宏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35 cm×10.34 cm~17.63 cm×34.49 cm。观察手术疗效、术后损伤部位功能、感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通过皮瓣供血优良度判断,术后优86例,良12例;DASH评分为18~24分,平均(21.46±1.27)分,下肢功能LEFS量表评分为36~52分,平均(43.97±5.57)分。79例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至S3,其余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5.3~8.2 mm。供区皮肤饱满红润,无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并发症共4例(4.08%),其中,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皮瓣边缘坏死1例,经换药或皮瓣移植后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感觉障碍等情况。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缺损部位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损伤肢体感觉,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 游离移植 四肢 肤缺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启生 杨豪 王卫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24-0027,共4页
探讨出现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且经临床证实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效施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修复所呈现出的价值状况。方法 对出现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经证实需行修复手术的共计30例来自我院的病例进行抽选,实验操作时间在2018年1月至2... 探讨出现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且经临床证实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效施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游离修复所呈现出的价值状况。方法 对出现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并经证实需行修复手术的共计30例来自我院的病例进行抽选,实验操作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区间,遵照随机标准实施规范化两组处理,病例数各15例,其中,所划分出的对照组遵照规范行负压引流联合植皮,观察组划分入组的病例引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操作。结果 经所设计的各项干预方案完成后,观察组经对手术及住院时间数据展开分析,居于更低值,AOFAS的参数评测值在经评测后居于更高(P<0.05)。观察组所呈现出的皮瓣成活情况参数值水平居于更高(P<0.05),并发症率数据值相近(P>0.05)。观察组经施以评估,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参数值水平(P<0.05)。结论 出现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这一状况,选择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案干预,可获取更理想的皮瓣成活率,更显著对足部功能进行改善,促进自身生活质量明显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肤缺损 外侧移植修复 创面修复 感觉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的护理要点
11
作者 周俊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213-0216,共4页
对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以及脚部皮肤缺陷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腿以及脚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 对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以及脚部皮肤缺陷的护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腿以及脚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中随机挑选80名组织开展实验研究,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一组各有40名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患者服务,应用整体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者服务,对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更高,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到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在统计学科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实验组患者对本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5%,对照组患者对本组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0%,这一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差别较大,统计学研究意义较大。结论 在对小腿以及脚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应用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并进行整体护理效果较为明显,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游离外侧修复 小腿 脚部肤缺损 整体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浩 杨继红 霍露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 目的探讨分析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2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后6 h、12 h、24 h及48 h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健康调查见表(SF-36)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满意度高(P<0.05)。结论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上肢创面患者护理中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也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模式疼痛护理干预 游离外侧 上肢创面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带蒂皮瓣在修复四肢组织缺损术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建江 赵建武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带蒂皮瓣在修复四肢组织缺损术中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四肢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和对照组(带蒂皮瓣修复术)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带蒂皮瓣在修复四肢组织缺损术中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四肢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和对照组(带蒂皮瓣修复术)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肢体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皮瓣切取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带蒂皮瓣修复相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用于四肢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较短,肢体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组织缺损 游离外侧 带蒂 肢体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
14
作者 孙向东 阿布都赛米江·阿西木 +3 位作者 乔维龙 麦吉米·司马义 王先艳 李成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0-574,共5页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20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2岁(45~70岁),创面大小5.0 cm×6.5 cm~24.0 cm×... 目的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20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2岁(45~70岁),创面大小5.0 cm×6.5 cm~24.0 cm×8.0 cm,创面位置:前足11例、足背9例、足底9例、足跟6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VSD负压引流控制感染,二期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结果所有患者受区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3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抢救成功,2例皮瓣完全坏死而截肢;1例皮瓣静脉危象及皮瓣下积液,部分坏死,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31例皮瓣完全存活,存活率91.4%(32/35),保肢率94.3%(33/35);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独自行走,足踝功能AOFAS评分73~95分,中位平均数87分;随访6~1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用于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降低复发率和截肢率,并获得较好的功能及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 糖尿病足 溃疡 负压式封闭引流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博 李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6~2023.6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7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常规移植术)41例和观察组(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46例,对照分析两...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6~2023.6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7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常规移植术)41例和观察组(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46例,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疗效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及疗效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也能改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游离移植术 四肢软组织缺损 并发症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腹壁缺损2例治疗体会
16
作者 姚赫原 钟湧 黄兴标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0期1989-1990,200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腹壁缺损的临床2例疗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行腹腔开放疗法(OA)后出现腹壁缺损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壁缺损大小为15.0 cm×5.0 cm和25.0 cm&#...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腹壁缺损的临床2例疗效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行腹腔开放疗法(OA)后出现腹壁缺损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腹壁缺损大小为15.0 cm×5.0 cm和25.0 cm×7.0 cm,皮瓣切取面积16.0 cm×6.0 cm和26.0 cm×8.0 cm。患者1将游离皮瓣蒂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过腹部皮下隧道以逆行岛状皮瓣的方式,覆盖至腹壁皮肤缺损处;患者2将游离皮瓣的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和降支与腹壁下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腹壁下静脉吻合。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半年,2例患者腹壁皮瓣成活良好,外观较为满意,功能正常。结论在危及生命的腹部创伤患者,确定性关腹较为困难,尽可利用ALTF移植来修复腹壁缺损,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 腹腔开放疗法 暂时性腹部闭合 腹壁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福成 何智阔 +1 位作者 吕永源 赵胡瑞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22年11月,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急诊修复15例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通过旋股外侧降支动脉主干或穿支串联断指,完成...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在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22年11月,应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急诊修复15例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通过旋股外侧降支动脉主干或穿支串联断指,完成复杂性断指血运重建,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7.0 cm×8.0 cm~12.0 cm×23.0 cm,主干血管缺损长度3.5~10.0 cm,对于合并血管、神经或肌腱缺损者,行血管移植、神经移植或携带阔筋膜张肌重建,合并手部死腔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门诊或微信随访分析患指及皮瓣情况评估并指导锻炼。结果除1例断指再植坏死,其余皮瓣及断指再植全部成活。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断指及皮瓣成活质量良好,皮瓣厚度与周围皮肤接近,质地柔软,无严重瘢痕,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断指指体轻度萎缩,恢复指体外形,功能恢复满意,两点辨别觉达5~11 mm;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指功能:优3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0%。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急诊修复手部复杂性断指再植创面,利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分支与缺损的主干动脉桥接,实现了重建远端血液循环及覆盖创面的双重功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皮瓣及指体血运重建率,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through 外侧 断指再植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对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家米 李忠 侯识志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单纯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12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单纯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12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施以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与足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成活率[96.67%(58/60)]高于对照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8,P=0.008)。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3.33%(2/60)]低于对照组[16.67%(1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足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后尽早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可提高皮瓣存活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改善足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游离修复 足部肤软组织缺损 成活率 血管危象发生率 足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19
作者 马忠超 王玮玮 +1 位作者 寻志昂 姚林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与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41例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皮瓣修复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9例)和对照组(股前外侧皮... 目的探讨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与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41例手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皮瓣修复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前臂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9例)和对照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22例)。比较两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皮瓣外观优良率及供区损伤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皮瓣均成活。观察组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换药后伤口获得愈合,其余供区愈合良好;1例皮瓣毛发旺盛,给予激光脱毛处理,其余皮瓣外形、质地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外观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皮瓣移植一次成活率、创面愈合情况、供区损伤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间背逆行岛状皮瓣、股前外游离皮瓣作为皮瓣供区,皮瓣成活率高,均能有效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逆行岛状 外侧游离 手腕部损伤 肤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合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前足缺损的疗效
20
作者 孙浩然 欧阳阳钢 +2 位作者 刘璐 胡加平 姜宗圆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强调高质量接合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讨论该手术方式及理念的应用体会。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共9例,缺损面积:8.0 cm×4.0 cm~14.0 c...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强调高质量接合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讨论该手术方式及理念的应用体会。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前足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共9例,缺损面积:8.0 cm×4.0 cm~14.0 cm×8.0 cm,术前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定位血管穿支位置,根据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形状及大小,切取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面积:9.0 cm×5.0 cm~15.0 cm×9.0 cm,切取时注意分离股外侧皮神经并与受区神经进行高质量接合,供区皮肤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闭合。结果术后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处理后改善,供区均一期愈合。病例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2个月,感觉恢复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S3+6例,S32例,S21例。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无足部溃疡发生,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重视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的接合,同时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能够获得更好的保护性感觉,取得良好疗效,操作难度不大,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穿支 外侧神经 软组织缺损 疗效分析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