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圣文 乔树宾 +7 位作者 徐波 秦学文 姚民 袁晋青 吴永健 杨跃进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01至2009-12的31例TRI(桡动脉组)和115例TFI(股动脉组)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RI和TFI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TFI)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6-01至2009-12的31例TRI(桡动脉组)和115例TFI(股动脉组)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比较TRI和TFI患者临床特征、操作特点及住院期间临床疗效。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X线曝光时间[(15.6±3.7)分比(14.5±3.4)分]、操作时间[(34.6±15.2)分比(37.4±18.8)分]、造影剂用量[(225±120)ml比(263±130)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操作成功率(93.5%比9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股动脉组血管径路并发症较桡动脉组显著增加(3.2%比15.7%,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0%比2.0%)、死亡(0%比0%)、心肌梗死(0%比0.9%)、靶病变血运重建(0%比0.9%)发生率均类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TFI相比,TRI静脉桥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且血管径路并发症明显减少,但造影与介入同期完成比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股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桥血管病变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不适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5
2
作者 董瑞馨 李辉 +1 位作者 闫梅霞 张红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7期66-67,共2页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患者术后需要卧床12~24 h,保持术侧肢体平伸、制动,以预防穿刺点出血.由于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症状,给患者增添了痛苦.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介入治疗患... 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患者术后需要卧床12~24 h,保持术侧肢体平伸、制动,以预防穿刺点出血.由于长时间卧床带来的不适症状,给患者增添了痛苦.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效地缓解和消除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不适,我们对230例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治疗 术后不适 原因 护理 失眠 腹胀 排尿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减压股动脉介入联合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贾涛 余利民 +2 位作者 邵明 席天平 邱伟 《西部医学》 201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观察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全部采用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另选同期同样病变患者2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 目的观察股骨头钻孔减压联合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全部采用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研究组);另选同期同样病变患者2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股骨头钻孔减压与股动脉介入、高压氧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疼痛减轻或部分消失,功能改善或逐渐恢复,未发现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本文研究组病例还在进一步随访和观察中,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骨缺血坏死 钻孔减压 股动脉介入 高压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介入灌注尿激酶、硫辛酸、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畅 陶松桔 +2 位作者 宋卫红 谢翠松 全凌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0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股动脉介入置管灌注尿激酶、硫辛酸、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传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股动... 目的探讨股动脉介入置管灌注尿激酶、硫辛酸、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传统综合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股动脉介入置管行尿激酶、硫辛酸、前列地尔等药物持续灌注。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6.74%,高于对照组的60.37%(P<0.05)。2组患者治疗后ABI升高,VPT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为(60.14±8.2)d,短于对照组的(91.05±19.87)d(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9.41±4.5)d,短于对照组的(44.02±7.25)d(P<0.05)。结论股动脉介入置管灌注尿激酶、硫辛酸、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临床症状改善率高,有利于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介入治疗 股动脉介入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颅内肿瘤行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蔡美美 张海英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21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肿瘤行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颅内肿瘤行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内肿瘤行股动脉介入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股动脉介入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勤 易月婵 李俊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7期979-980,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 目的探讨经桡、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介入失败,术后左心衰,体、肺循环栓塞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效果更佳,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确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股动脉介入 冠心病 慢性左心衰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股动脉介入术后压迫止血固定器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淑红 岑爱萍 +2 位作者 刘平 陆生兰 祁静 《东南国防医药》 2004年第4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压迫止血 固定器 使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郁华勤 张琦 杜琛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压迫法止血(n=50);观察组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止血(n=50)。观察每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 目的探讨改良压迫止血法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方法经股动脉穿刺行下肢动脉介入术后患者1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压迫法止血(n=50);观察组采用改良压迫止血法止血(n=50)。观察每组患者穿刺点止血时间、出血量以、皮下血肿的发生率,并对患者舒适度与术后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减少,且皮下血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患者舒适度、术后疼痛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迫止血法可有效缩短经股动脉介入患者术后穿刺点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和血肿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一种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压迫止血 股动脉介入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9
作者 俞家贤 《当代医学》 2015年第12期42-43,共2页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进行介入治疗的慢性左心衰竭并发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Allen实验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对比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进行介入治疗的慢性左心衰竭并发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根据Allen实验结果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桡动脉介入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股动脉介入法治疗。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平均卧床休息时间为(12±4)h,对照组为(2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例复发,复发率3.33%,对照组10例复发,复发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5.00%,对照组15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和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均有一定疗效,经比较后可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介入 股动脉介入 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 疗效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婉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8期53-54,共2页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0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30例,A组使用血管缝合器,B组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针对两种闭合器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止血效... 目的:比较血管缝合器与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0例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30例,A组使用血管缝合器,B组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针对两种闭合器特点,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切口渗血、血肿发生率、制动时间均低于B组(P<0.05);腰背疼痛率、肢体麻木率均低于B组(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对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应用血管缝合器比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更为安全可靠,并且开展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高止血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血管缝合器 动脉压迫止血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学锋 包世成 +1 位作者 李卓伦 甘倩雯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4期655-657,共3页
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于我院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350例患者作为观察分析的对象,分析其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对策,并观察... 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理。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于我院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350例患者作为观察分析的对象,分析其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护对策,并观察其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等。结果 350例患者在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其中只有5. 71%为局部血肿,有2. 86%为假性动脉瘤,有2. 00%为动静脉瘘,有0. 29%为腹膜后血肿;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仅为3. 43%;所有患者护理后的血小板计数均较护理前减少,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诱发因素较多,加强护理管理可以提高其术后的效果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并发症 股动脉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95-9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 目的研究分析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介入疗法;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介入疗法。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以及卧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死亡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经股动脉介入疗法,经桡动脉介入疗法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较低,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疗法 经桡动脉介入疗法 高危冠心病 临床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8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鲁广秀 贺维亚 +3 位作者 杨爱兰 刘大建 郭亚 李郭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2-863,共2页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发生因素预防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5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后出现外周血管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显示经介入诊... 目的分析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后出现外周血管的危险因素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研究显示经介入诊疗后出现外周血管并发症60例,占比30.00%,且经研究分析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强化抗凝等均为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并发外周血管的原因是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强化抗凝等共同或单一作用的结果,应及早进行相关的护理,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诊疗 并发外周血管 危险因素 护理 年龄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介入术后固定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15
作者 万淑红 岑爱萍 +2 位作者 祁静 胡琴 杨瑞莲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10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固定器 临床应用 术后 护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介入注药治疗糖尿病足
16
作者 于书云 孙勤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12S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股动脉介入 注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糖尿病患 下肢感染 血管病变 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术中配合及并发症防护的效果研究
17
作者 刘幼方 唐碧英 +2 位作者 吕玉娥 黄秋萍 向贤宏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4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对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术中配合及并发症防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年期间在我院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144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446例患者均进行了严密的术中配合及并... 目的:探讨对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术中配合及并发症防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2月年期间在我院进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144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1446例患者均进行了严密的术中配合及并发症防护,然后观察其手术情况。结果 :这144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结论 :对行经股动脉介入术的肝癌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中配合及并发症防护有利于缓解其在术中的不良反应,促进手术顺利进行。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肝癌 术中配合 并发症防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艾灸仪联合中药热奄包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疗效、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王慧利 何佳玲 +2 位作者 马韶薇 司丽辉 武继涛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多功能艾灸仪联合中药热奄包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疗效、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究多功能艾灸仪联合中药热奄包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疗效、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多功能艾灸仪配合中药热奄包治疗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潴留发生率、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残余量,病人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简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2.50%、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65.00%(P<0.05);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P<0.05);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41.83±5.94)min、首次排尿残余量(23.46±3.24)mL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时间(71.79±4.52)min、首次排尿残余量(39.12±3.49)mL](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WHO-QOLBREF简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功能艾灸仪联合中药热奄包用于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尿潴留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膀胱残余量,提高病人满意度,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多功能艾灸仪 中药热奄包 股动脉介入 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100例
19
作者 毛红岩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2期143-144,共2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100例,其中40例患者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设为试验组,另外60例患者给予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设为对照组,对...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100例,其中40例患者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设为试验组,另外60例患者给予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X线曝光时间、操作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操作成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径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静脉桥血管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安全可靠,能有效降低血管径路并发症,但是对介入治疗的相关器械和临床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 股动脉介入治疗 静脉桥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体位及卧床时间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阎淑婷 滕中华 +2 位作者 白素芳 崔玥 龙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0期3071-3075,共5页
目的将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体位及卧床时间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以减轻患者术后因长时间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方法以JBI证据应用模式进行经股动脉术后体位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检索,并运用卫... 目的将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体位及卧床时间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以减轻患者术后因长时间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护理质量。方法以JBI证据应用模式进行经股动脉术后体位及卧床时间的相关证据检索,并运用卫生保健中心证据分级(2014版)作为评估检索文献质量的标准,结合GRADE系统证据降级或升级因素确定证据等级,按照JBI FAME方法判断证据实施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有效性4个方面,并结合证据的JBI推荐强度确定推荐级别。将采纳的证据转化为临床审查指标,通过查看护理记录单、手术记录单、现场查看、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比较证据应用前(2020年7月—2021年1月,n=42)和应用后(2021年2—9月,n=40)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舒适度、腰背部疼痛率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经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舒适度评分高于证据应用前;术后患者腰背部疼痛评分低于证据应用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和证据应用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最佳证据将经股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体位和卧床时间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缩短了经股动脉介入术后的卧床时间,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术后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舒适度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体位 卧床时间 循证实践 舒适度 疼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