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1
作者
宋达疆
张天怡
+3 位作者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王晓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6-1314,共9页
目的探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探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区血管性状和供区血管的解剖特点制定和灵活调整手术策略,其要点为: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精确测量双侧乳房缺损的体积、形状和皮肤缺损范围,确定所需皮瓣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多普勒或彩超探测下腹部和双侧大腿后内侧供区穿支血管数量和供血能力,确定下腹部皮瓣游离或带蒂转移,在此基础上确定股后内侧皮瓣的放置与血管吻合位置。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再造乳房效果以及供受区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37.4岁。手术方式包括6侧即刻乳房再造、5侧即刻-延期乳房再造和7侧延期乳房再造。下腹部皮瓣包括3种形式:带蒂腹直肌肌皮瓣4侧,游离携带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皮瓣5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9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包括4种形式:股薄肌肌皮瓣6侧,携带部分股薄肌的股薄肌肌皮瓣4侧,大收肌穿支皮瓣3侧,大收肌肌皮瓣5侧。再造一侧乳房的皮瓣组合方式包括4种: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下腹部皮瓣4侧,双侧游离下腹部皮瓣3侧,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7侧,游离下腹部皮瓣联合游离股后内侧皮瓣4侧。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大腿及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供、受区血管情况,以及供区组织量、再造乳房所需组织量和乳房形态等因素,组合运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可以再造对称、美观的双侧乳房,但手术策略较为复杂,选择适宜的手术策略并加强流程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直肌肌
皮
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皮
瓣
股后内侧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体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付坤
高宁
+4 位作者
鲁涵
刘康彦
陈浩
高振杰
何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例口腔癌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0(25~67)岁。18例口腔癌患者行半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舌体组织缺损。术中切取...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例口腔癌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0(25~67)岁。18例口腔癌患者行半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舌体组织缺损。术中切取皮瓣大小4.0 cm×6.0 cm~8.0 cm×15.0 cm,皮瓣血管蒂长度(9.9±1.3)(7.9~12.3)cm,所有患者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制备、皮瓣成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舌体形态及供区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分别调查患者术后供区美观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18例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均成活。16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舌体形态良好,大腿供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对供区美观满意度较高,VAS评分均大于8,患者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下降,项目评分均值分别为44、58和55分。结论游离股后内侧皮瓣临床成功率高,可以较好恢复舌体外形并有助于舌功能恢复,供区瘢痕隐蔽,是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后内侧皮瓣
舌癌
重建
舌功能
原文传递
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乳房单侧的经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90-198,共9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再造单侧乳房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或延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再造单侧乳房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或延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管蒂来源,切取的股后内侧皮瓣包括6种类型:股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大收肌穿支皮瓣、半膜肌穿支皮瓣、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包括4种:(1)外增压方式1,胸廓内血管近心端和远心端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2)外增压方式2,胸廓内血管和胸背血管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3)内增压方式,胸廓内血管与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皮瓣血管蒂分支与另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4)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胸廓内血管和2套皮瓣血管蒂灵活组合。两侧股后内侧皮瓣摆放方式包括3种:横行摆放、垂直摆放、斜行摆放。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再造乳房外形、供区瘢痕、对下肢功能的影响及乳腺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37.4±3.6)岁(27~47岁)。肿瘤均为单侧,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即刻乳房再造8例,延期乳房再造4例。术中共切取24块股后内侧皮瓣,包括:股动脉穿支皮瓣1块,股薄肌皮瓣6块,大收肌穿支皮瓣14块,半膜肌穿支皮瓣1块,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1块,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1块。血管吻合方式:外增压方式1有5例,外增压方式2有4例,内增压方式有2例,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有1例。皮瓣摆放方式:横行摆放3例,垂直摆放4例,斜行摆放5例。皮瓣长(20.6±0.4) cm、宽(7.1±0.3) cm、厚(3.6±0.5) cm,血管蒂长度为(6.9±0.5) cm,动脉管径为(1.9±0.3) mm,静脉管径为(1.8±0.6)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45 g(165~415 g)。2例患者术中同时行健侧乳房缩乳上提术,2例同时行对侧乳房假体置入术。12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下肢功能无影响,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单侧乳房相应采用的皮瓣形式、血管吻合方式和乳房塑形方式都较为灵活,需要灵活选择以确保手术安全、效果满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下腹部组织量不足或者传统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外观难以满意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股后内侧皮瓣
乳房再造
原文传递
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黎江
梁国健
+1 位作者
冯婷
曾倩娴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4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游离股后内...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重建,B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重建。比较两组皮瓣制备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创面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皮瓣质量与供区隐蔽性的满意度、皮瓣感觉功能。结果:两组皮瓣制备时间、创面Ⅰ期愈合率、皮瓣质量优良率、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脂肪液化、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供区隐蔽性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良好材料,皮瓣质量好,创面愈合及感觉功能恢复理想。但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性高,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及患者自身条件灵活选择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重建
游离
股
后内侧
穿支
皮
瓣
游离
股
前外侧穿支
皮
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1
作者
宋达疆
张天怡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王晓珍
机构
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湖南省肿瘤医院超声诊断中心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乳腺外科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06-1314,共9页
基金
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计划课题(202209024847)。
文摘
目的探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3年4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区血管性状和供区血管的解剖特点制定和灵活调整手术策略,其要点为: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精确测量双侧乳房缺损的体积、形状和皮肤缺损范围,确定所需皮瓣的大小和形状;通过多普勒或彩超探测下腹部和双侧大腿后内侧供区穿支血管数量和供血能力,确定下腹部皮瓣游离或带蒂转移,在此基础上确定股后内侧皮瓣的放置与血管吻合位置。术后随访并发症发生情况、再造乳房效果以及供受区功能情况。结果共纳入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年龄27~45岁,平均37.4岁。手术方式包括6侧即刻乳房再造、5侧即刻-延期乳房再造和7侧延期乳房再造。下腹部皮瓣包括3种形式:带蒂腹直肌肌皮瓣4侧,游离携带部分腹直肌的腹直肌肌皮瓣5侧,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9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包括4种形式:股薄肌肌皮瓣6侧,携带部分股薄肌的股薄肌肌皮瓣4侧,大收肌穿支皮瓣3侧,大收肌肌皮瓣5侧。再造一侧乳房的皮瓣组合方式包括4种: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联合游离下腹部皮瓣4侧,双侧游离下腹部皮瓣3侧,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7侧,游离下腹部皮瓣联合游离股后内侧皮瓣4侧。所有皮瓣均顺利成活,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良好,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大腿及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根据供、受区血管情况,以及供区组织量、再造乳房所需组织量和乳房形态等因素,组合运用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可以再造对称、美观的双侧乳房,但手术策略较为复杂,选择适宜的手术策略并加强流程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满意度。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直肌肌
皮
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
皮
瓣
股后内侧皮瓣
乳房再造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
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perforator flap
Posteromedial thigh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体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2
作者
付坤
高宁
鲁涵
刘康彦
陈浩
高振杰
何巍
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出处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8-451,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癌切除术后舌体组织缺损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18例口腔癌患者,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50(25~67)岁。18例口腔癌患者行半舌切除同期均采用股后内侧皮瓣修复舌体组织缺损。术中切取皮瓣大小4.0 cm×6.0 cm~8.0 cm×15.0 cm,皮瓣血管蒂长度(9.9±1.3)(7.9~12.3)cm,所有患者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制备、皮瓣成活及供区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舌体形态及供区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W-QOL)分别调查患者术后供区美观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结果18例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均成活。16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舌体形态良好,大腿供区功能未见明显影响;患者对供区美观满意度较高,VAS评分均大于8,患者咀嚼、吞咽及语音功能下降,项目评分均值分别为44、58和55分。结论游离股后内侧皮瓣临床成功率高,可以较好恢复舌体外形并有助于舌功能恢复,供区瘢痕隐蔽,是舌癌术后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一种较好选择。
关键词
股后内侧皮瓣
舌癌
重建
舌功能
分类号
R739.86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乳房单侧的经验
被引量:
1
3
作者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机构
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2期190-198,共9页
文摘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再造单侧乳房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刻或延期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一侧乳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血管蒂来源,切取的股后内侧皮瓣包括6种类型:股动脉穿支皮瓣、股薄肌肌皮瓣、大收肌穿支皮瓣、半膜肌穿支皮瓣、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血管吻合方式包括4种:(1)外增压方式1,胸廓内血管近心端和远心端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2)外增压方式2,胸廓内血管和胸背血管与两侧皮瓣血管蒂分别吻合;(3)内增压方式,胸廓内血管与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皮瓣血管蒂分支与另一侧皮瓣血管蒂吻合;(4)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胸廓内血管和2套皮瓣血管蒂灵活组合。两侧股后内侧皮瓣摆放方式包括3种:横行摆放、垂直摆放、斜行摆放。对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再造乳房外形、供区瘢痕、对下肢功能的影响及乳腺癌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年龄(37.4±3.6)岁(27~47岁)。肿瘤均为单侧,其中左侧7例,右侧5例;即刻乳房再造8例,延期乳房再造4例。术中共切取24块股后内侧皮瓣,包括:股动脉穿支皮瓣1块,股薄肌皮瓣6块,大收肌穿支皮瓣14块,半膜肌穿支皮瓣1块,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1块,坐骨神经营养血管穿支皮瓣1块。血管吻合方式:外增压方式1有5例,外增压方式2有4例,内增压方式有2例,外增压结合内增压方式有1例。皮瓣摆放方式:横行摆放3例,垂直摆放4例,斜行摆放5例。皮瓣长(20.6±0.4) cm、宽(7.1±0.3) cm、厚(3.6±0.5) cm,血管蒂长度为(6.9±0.5) cm,动脉管径为(1.9±0.3) mm,静脉管径为(1.8±0.6) mm。皮瓣平均质量为245 g(165~415 g)。2例患者术中同时行健侧乳房缩乳上提术,2例同时行对侧乳房假体置入术。12例患者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所有皮瓣均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弹性好,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对下肢功能无影响,患者对乳房外形满意,未出现乳腺癌复发病例。结论应用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单侧乳房相应采用的皮瓣形式、血管吻合方式和乳房塑形方式都较为灵活,需要灵活选择以确保手术安全、效果满意。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下腹部组织量不足或者传统双侧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外观难以满意的患者。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股后内侧皮瓣
乳房再造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Posteromedial thigh fl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分类号
R65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
2
4
作者
黎江
梁国健
冯婷
曾倩娴
机构
阳江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4期41-4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阳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重建,B组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口腔颌面部缺损进行重建。比较两组皮瓣制备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创面Ⅰ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皮瓣质量与供区隐蔽性的满意度、皮瓣感觉功能。结果:两组皮瓣制备时间、创面Ⅰ期愈合率、皮瓣质量优良率、皮瓣感觉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创面感染、脂肪液化、血管危象、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供区隐蔽性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均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良好材料,皮瓣质量好,创面愈合及感觉功能恢复理想。但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性高,临床可根据实际需要及患者自身条件灵活选择供区。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重建
游离
股
后内侧
穿支
皮
瓣
游离
股
前外侧穿支
皮
瓣
Keywords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efect reconstruction
Free posteromedi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Free anterolateral femoral perforator flap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双侧下腹部皮瓣联合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双侧乳房的策略和技术要点
宋达疆
张天怡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王晓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游离股后内侧皮瓣在舌体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付坤
高宁
鲁涵
刘康彦
陈浩
高振杰
何巍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3
双侧游离股后内侧皮瓣移植再造乳房单侧的经验
宋达疆
李赞
章一新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
1
原文传递
4
游离股后内侧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黎江
梁国健
冯婷
曾倩娴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