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外侧 口腔癌 修复重建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2
作者 秦帅华 李新明 李文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观察组接受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对照组接受彩超定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支动脉内径术前评估与实际差异、制备皮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穿支点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皮瓣制备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外侧修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手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天龙 韩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5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ALTPF)治疗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胸腹带...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ALTPF)治疗对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康复效果、炎症因子水平、手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修复优良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生素停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Michigan手功能评价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行ALTPF治疗能够加快创面愈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手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组织缺损 外侧穿支修复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张宏 王军 +3 位作者 范向达 王娟 张建伟 宋一丁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范围制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32.0 cm×12.0 cm,最小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受区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8例患者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像,1例患者术后出现动脉危像,经急诊抢救取出血栓后皮瓣存活,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且均一期愈合,术后每3~6个月复查1次,大腿部供区均恢复良好,其中1例口颊癌因病期较晚术后1年肿瘤复发,予以免疫化疗(信迪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及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其血管与颈部血管粗细一致,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且对供区影响小,可有效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穿支 头颈部恶性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宏 邵蓉 +3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张建伟 王娟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67-469,共3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率约为1/3500,在头颈部的神经纤维瘤病多呈浸润性生长,常导致头颈部肥大、畸形,对于头颈部巨大的NF-Ⅰ,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手术为主,术后出现软组织缺损较大,常常需要皮瓣进行修复,且手术的致畸风险和出血风险也较其它疾病较高,术前常需备血,术中需严格控制出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进行输血[3-4],因此,对于头颈部的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各位学者的意见仍不相同,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本文报道1例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过程及体会,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本研究经过甘肃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编号:A202207010050),且患者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串联 缺损修复 神经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案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和sIL-2R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李雄 王东 +3 位作者 李双君 余波 张贵梅 张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F)方案治疗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的90例... 目的 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F)方案治疗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的9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予以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FF)方案治疗,研究组予以ALTFF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术后美观度,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皮瓣面积、血管蒂长度、动脉管径、静脉管径、皮瓣成功率分别为(65.53±10.15) cm^(2)、(10.15±0.77) cm、(2.03±0.11) mm、(3.21±0.31) mm、100.00%,均高于对照组[(42.12±10.33) cm^(2)、(5.89±0.83) cm、(1.46±0.15) mm、(2.01±0.14) mm、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皮瓣塑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分别为(0.56±0.11) mg/L、(1.86±0.52)μg/L,均低于对照组[(0.89±0.21) mg/L、(2.38±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美观度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ALTFF与LAFF方案的皮瓣塑形率相当,ALTFF在皮瓣面积、成功率、美观度、口腔功能上优势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血清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游离外侧 移植修复 唾液酸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价值及研究
7
作者 张宏 邵蓉 +4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王娟 张建伟 宋一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CTA进行穿支血管定位,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彩超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根据定位穿支点对患者皮瓣进行术前设计及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穿支血管吻合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A组患者有24例穿支完全吻合,吻合率为96%(24/25),且皮瓣穿支定位准确率高,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可明显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B组患者有22例探测到穿支,其中有3例患者术前探测到的穿支位置与术中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不一致,1例是来自股直肌表面发出的穿支,1例发现穿支来源于横支,并非降支,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发现穿支血管较细,穿支搏动无力,向上仔细寻找发现穿支来源于升支,并非降支;3例患者未探测到穿支,吻合率为76%(19/25)。A组穿支血管吻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术后,A组未发生血管危象,B组有1例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抢救后,2例皮瓣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A组手术时间(100±20)min短于B组的(150±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CTA检查可精准定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提高穿支定位的准确率,为术前设计和术中切取皮瓣提供指导,明显缩短取瓣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手持多普勒彩超 外侧穿支 修复重建 头颈颌面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修复肢体较大创面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海锋 杨晓东 +1 位作者 王海涛 沈立锋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 目的:对比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肢体较大创面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肢体较大创面缺损共38例患者(缺损面积达到11 cm×39 cm~16 cm×65 cm)的临床资料。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跨区皮瓣修复组(18例)和传统皮瓣修复组(20例)。跨区皮瓣修复组采用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ALTP-SCIAP)治疗,传统皮瓣修复组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前外侧皮瓣,必要时联合植皮。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情况、供区修复情况、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18例次,瓣宽(9.9±2.0)cm,瓣长(44.2±3.5)cm,存活面积(343.2±79.9)cm^(2)。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切取移植皮瓣29例次,瓣宽(11.0±2.8)cm,瓣长(21.7±3.2)cm,存活面积(186.4±49.2)cm^(2)。瓣长和存活面积跨区皮瓣修复组显著大于传统皮瓣修复组(t=22.365和8.345,均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6例次,部分植皮修复1例次。传统皮瓣修复组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2例次,皮肤牵拉器辅助下缝合11例次,部分植皮修复6例次。两组皮瓣供区修复的植皮率分别为5.6%(1/18)和20.7%(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跨区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1例(5.6%),患者满意度达到94.4%;而传统皮瓣修复组中出现并发症7例35.0%,患者满意度为70.0%。相比传统皮瓣修复组,跨区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χ^(2)=4.942,P<0.05),患者满意度升高(χ^(2)=4.448,P<0.05)。结论:与传统股前外侧皮瓣比较,结合内增压技术的股前外侧跨区皮瓣切取面积更大,皮瓣供区大多可Ⅰ期直接缝合,不需要植皮修复,并发症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外侧穿支联合旋髂浅动脉 内增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修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树宇 于俊 +2 位作者 刘鹏 代记 张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ALTF)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TTT)在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患者76例,采用ALTF联合改良TTT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患者患肢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保肢率,...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ALTF)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TTT)在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患者76例,采用ALTF联合改良TTT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患者患肢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保肢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肢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踝功能,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及肱动脉收缩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采用皮温枪检测患足皮肤温度。结果随访6个月,6例因骨外露位于关节周围,术后出现皮瓣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加压包扎治疗2周后,无肿胀,最终创面愈合;5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部分成活,再次植皮修复后愈合;1例术后发生感染,经治疗后好转,未进一步恶化。本组手术69例皮瓣完全成活,成活率90.79%,患者随访期间无原位及其他部位溃疡复发,保肢率达100%。与术前相比,术后1、3、6个月患肢VAS随时间延长而下降,AOFAS评分、ABI、患足皮肤温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5)。结论ALTF联合改良TTT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可修复创面,促进血运重建,改善血液循环,最大程度避免截肢,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 溃疡 外侧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伟力 臧子睿 +3 位作者 沈余明 程琳 代强 车可心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探讨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Ⅱ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平均(38.... 目的 探讨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5例Ⅱ型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61岁,平均(38.1±11.3)岁。伤后早期行腕部切开减张术,伤后2~7 d彻底清创,采用携带股外侧肌或股直肌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腕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15 cm×8 cm~24 cm×11 cm,肌瓣大小为5 cm×3 cm×2 cm~7 cm×4 cm×3 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伤口愈合情况及供瓣区伤口情况,随访时观察受区皮瓣外形及手功能恢复情况、供瓣区愈合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术后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均成活,皮瓣伤口及供瓣区伤口一期愈合。随访5~12个月,腕部皮瓣质地、颜色良好,不臃肿,供瓣区伤口愈合后呈线性瘢痕,手指屈曲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伤后早期切开减张、彻底清创、应用含肌瓣的股前外侧嵌合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Ⅱ型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烧伤 外侧嵌合穿支 显微外科手 腕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中飞 代炜 +6 位作者 张恩礁 段维轶 刘法昱 谭学新 黄绍辉 秦兴军 孙长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的制备要点及修复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3月制备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同时解剖保护血管蒂上的肌分支,设计一蒂多岛的穿支嵌合皮瓣修复66例头颈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舌、口底癌32例,舌根、咽侧癌30例,颊癌2例,颌骨中央性鳞癌1例,腮腺癌1例。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7cm×4cm~16cm×7cm,肌瓣约3cm×4cm,观察并发症及受、供区功能恢复情况,总结穿支嵌合皮瓣制取技术及优点。结果:65例穿支嵌合皮瓣成活,成活率98.5%。1例术后5d出现危象,最终放弃,创口均Ⅰ期愈合。2例发现无合适穿支血管,改用股前内侧穿支皮瓣修复成功。术后随访0.5~3a,皮瓣6个月后萎缩停止,局部外形丰满,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满意。供区均拉拢缝合,瘢痕隐蔽,下肢无功能障碍。结论:逆行和顺行解剖技术相结合是制备穿支嵌合皮瓣的理想手段,能够帮助外科医师克服穿支血管的解剖变异。股前外侧穿支嵌合皮瓣能提供不同类型的组织进行三维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感染、瘘、血肿等)的发生率,是头颈肿瘤术后复合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穿支 头颈部 外侧 嵌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远鸿 丘仿松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2期76-79,共4页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与串联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4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行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组,以2010年4月-2013年...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与串联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4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行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组,以2010年4月-2013年3月采取串联游离皮瓣修复术的3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及显微吻合时间、拔除胃管经口进食时间、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除胃管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皮瓣制作与显微吻合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外形修复、口腔开合、吞咽、咀嚼、语言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进食、容纳水测试、咬合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血管危象2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4例颌面底下瘘并发感染;其余患者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结论: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患者的口腔开合、吞咽、咀嚼、语言等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嵌合 串联 修复 口腔颌面 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陈峰 曲新强 《大医生》 2024年第5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 目的分析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对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收治的84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行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42例)和观察组(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手部感觉评分、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及术后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平均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VSS评分低于对照组,手部感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AM及Jamar握力计检测结果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受区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能够促进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创面愈合,缓解术后疼痛,短期内即可改善手部功能,且在提升握力与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风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修复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舌癌手术患者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谢鋆晖 聂晓明 +2 位作者 田克强 罗克勍 肖富福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9期2131-213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舌癌手术患者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晚期舌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8,行锁骨上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32,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晚期舌癌手术患者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疗效及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晚期舌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28,行锁骨上皮瓣修复术)和观察组(n=32,行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将晚期舌癌患者分为有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和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期舌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吞咽功能障碍与无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年龄、TNM分期、舌体缺损范围、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吸烟史、皮瓣手术位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Ⅳ期均是晚期舌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晚期舌癌手术患者采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对患者舌体缺损部位进行有效修复重建,缩短手术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年龄≥60岁、TNM分期为Ⅳ期均是晚期舌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薄型外侧修复 锁骨上修复 疗效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下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重建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雅楠 刘林林 +1 位作者 郭凯杰 周云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8期1746-1750,共5页
目的分析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下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口腔癌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面部缺损软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 目的分析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下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重建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口腔癌术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面部缺损软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定位技术辅助设计制备皮瓣的32例患者作为A组,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定位辅助制备皮瓣的28例患者作为B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皮瓣存活情况、移植区感觉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不同影像标记穿支血管皮肤浅出点、起始点至髌骨上缘和至外侧缘直线距离以及动脉血管内径与术中实际测量值差值。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P<0.05);A组与B组皮瓣存活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移植区皮瓣感觉功能优于B组(P<0.05)。A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9.38%vs 21.43%)(P<0.05)。A组穿支血管浅出点、起始点至髌骨上缘直线距离和起始点至大腿外侧缘直线距离以及血管内径术前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差值均小于B组(P<0.05)。结论CT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临床医师定位穿支血管,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血管三维重建 外侧 修复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成功率及对舌形态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农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93-096,共4页
舌癌患者,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ALTF),评析效果。方法60例患者,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比对效果。结果手术相关指标:B组<A组,舌形态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组>A组(P<0.05);皮瓣修复成功率、并发症(P>0.05)。结论ALTF... 舌癌患者,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ALTF),评析效果。方法60例患者,1:1交替分组法,分A、B组。比对效果。结果手术相关指标:B组<A组,舌形态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B组>A组(P<0.05);皮瓣修复成功率、并发症(P>0.05)。结论ALTF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成功率高,在舌形态功能恢复优势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外侧游离修复(ALTF) 游离前臂(RFFF) 后缺损 舌形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茁 刘新璐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2期45-49,共5页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致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其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口腔癌根治术即可行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皮瓣来源不同,将...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癌术后致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及其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行口腔癌根治术即可行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皮瓣来源不同,将其分为颏下皮瓣组和股前皮瓣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皮瓣范围、皮瓣制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皮瓣存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颏下皮瓣组纳入43例,股前皮瓣组纳入37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肿瘤位置、肿瘤分期、肿瘤直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前皮瓣组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9.34±4.18)cm^(2),大于颏下皮瓣组口腔软组织缺损面积(37.25±3.86)cm^(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P=0.023)。颏下皮瓣组皮瓣制备时间、手术时间均较股前皮瓣组短,术中出血量较股前皮瓣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具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皮瓣组皮瓣存活率为100%,高于股前皮瓣组8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6,P=0.043)。两组手术部位皮肤厚度、顺应度、充血程度、柔软度以及色泽度等美学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皮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股前皮瓣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1,P=0.036);主观满意度为90.69%,低于股前皮瓣组91.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5,P=0.83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均能够满足口腔癌致软组织缺损修复对皮瓣的要求,美学效果显著,均是安全可行的修复方法。颏下岛状皮瓣与缺损部位临近,可做带蒂皮瓣旋转,能够有效提升皮瓣存活率,但皮瓣有限,对于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者,股前外侧皮瓣适应性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 外侧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整形修复 美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梁易 丁如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4期2628-2631,共4页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入南京市口腔医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90例,参考术式不同分为ALTF组(ALTF修复术,n=45)与胸大肌...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入南京市口腔医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90例,参考术式不同分为ALTF组(ALTF修复术,n=45)与胸大肌组(胸大肌皮瓣修复术,n=45)。比较两组患者的时间指标(皮瓣愈合、经口进食、胃管拔除、皮瓣制作+显微吻合及手术时间)、口腔功能指标评分(正常咬合功能、语言表达能力、咀嚼功能、正常吞咽、口腔容纳水测试、口腔开合功能、正常进食、外形修复)、外观瘢痕[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外观修复满意度、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LTF组患者的皮瓣愈合、经口进食、胃管拔除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0.29±2.36)d、(19.32±0.59)d、(16.93±2.28)d、(5.98±1.41)h,均短于胸大肌组[(12.41±2.58)d、(20.57±0.78)d、(19.47±2.72)d、(6.94±1.52)h],皮瓣制作+显微吻合时间为(98.71±14.16)min,长于胸大肌组[(82.59±11.2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患者的正常咬合功能、语言表达能力、咀嚼功能、正常吞咽、口腔容纳水测试、口腔开合功能、正常进食及外形修复评分均高于胸大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患者的VSS评分为(5.31±2.34)分,明显低于胸大肌组[(6.32±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修复满意度为97.78%,明显高于胸大肌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与胸大肌组比较(93.33%vs.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F组患者的色素沉着、瘢痕增生、血肿、感染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胸大肌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F修复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显著,相较于胸大肌皮瓣修复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口腔功能与缩短手术时间,外观瘢痕修复更为理想,外观修复满意度更高,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后缺损 外侧修复 临床疗效 口腔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复杂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术后功能评估
19
作者 陈东亮 石新成 +1 位作者 王超朋 刘俊鹏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在复杂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效果及对术后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许昌仁和骨伤医院收治的足部创伤性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6例患者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 目的探讨在复杂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运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效果及对术后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修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许昌仁和骨伤医院收治的足部创伤性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6例患者采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作为观察组,26例患者采取植皮联合负压引流修复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修复情况、足部功能、瘢痕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Ⅰ期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成活率100.00%、患者满意度96.1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足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弹性、宽度、颜色、平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类足部创伤修复中,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成活率更高,瘢痕增生程度相对较轻,并可保证外观美观,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风险,缩短愈合时间,促进足部功能恢复,修复效果更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 复杂软组织缺损修复 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李康 岳文强 张宏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35 cm×10.34 cm~17.63 cm×34.49 cm。观察手术疗效、术后损伤部位功能、感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通过皮瓣供血优良度判断,术后优86例,良12例;DASH评分为18~24分,平均(21.46±1.27)分,下肢功能LEFS量表评分为36~52分,平均(43.97±5.57)分。79例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至S3,其余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5.3~8.2 mm。供区皮肤饱满红润,无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并发症共4例(4.08%),其中,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皮瓣边缘坏死1例,经换药或皮瓣移植后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感觉障碍等情况。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缺损部位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损伤肢体感觉,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 游离移植 四肢 肤缺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