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5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外侧 口腔癌 修复重建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张宏 王军 +3 位作者 范向达 王娟 张建伟 宋一丁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F)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因头颈部恶性肿瘤行扩大切除术后造成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利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范围制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32.0 cm×12.0 cm,最小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受区及供区外形及功能恢复情况、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8例患者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患者术后出现静脉危像,1例患者术后出现动脉危像,经急诊抢救取出血栓后皮瓣存活,大腿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且均一期愈合,术后每3~6个月复查1次,大腿部供区均恢复良好,其中1例口颊癌因病期较晚术后1年肿瘤复发,予以免疫化疗(信迪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及二次手术治疗。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因其血管与颈部血管粗细一致,术后皮瓣成活率高,且对供区影响小,可有效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穿支 头颈部恶性肿瘤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宏 邵蓉 +3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张建伟 王娟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67-469,共3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率约为1/3500,在头颈部的神经纤维瘤病多呈浸润性生长,常导致头颈部肥大、畸形,对于头颈部巨大的NF-Ⅰ,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手术为主,术后出现软组织缺损较大,常常需要皮瓣进行修复,且手术的致畸风险和出血风险也较其它疾病较高,术前常需备血,术中需严格控制出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进行输血[3-4],因此,对于头颈部的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各位学者的意见仍不相同,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本文报道1例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过程及体会,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本研究经过甘肃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编号:A202207010050),且患者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串联 缺损修复 神经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定位中的价值及研究
4
作者 张宏 邵蓉 +4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王娟 张建伟 宋一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5年第6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手持多普勒彩超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颌面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头颈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根据术前定位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25例。A组术前运用CTA进行穿支血管定位,B组术前运用手持多普勒彩超进行穿支血管定位,根据定位穿支点对患者皮瓣进行术前设计及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穿支血管吻合率、血管危象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结果A组患者有24例穿支完全吻合,吻合率为96%(24/25),且皮瓣穿支定位准确率高,术后皮瓣全部存活,可明显缩短手术所用的时间。B组患者有22例探测到穿支,其中有3例患者术前探测到的穿支位置与术中切开后发现的穿支位置不一致,1例是来自股直肌表面发出的穿支,1例发现穿支来源于横支,并非降支,切取横支穿支皮瓣,1例术中发现穿支血管较细,穿支搏动无力,向上仔细寻找发现穿支来源于升支,并非降支;3例患者未探测到穿支,吻合率为76%(19/25)。A组穿支血管吻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术后,A组未发生血管危象,B组有1例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急诊手术抢救后,2例皮瓣均成活,其余皮瓣未出现坏死。A组手术时间(100±20)min短于B组的(150±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CTA检查可精准定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穿支,可提高穿支定位的准确率,为术前设计和术中切取皮瓣提供指导,明显缩短取瓣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皮瓣移植成功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手持多普勒彩超 外侧穿支 修复重建 头颈颌面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博 李难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6~2023.6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7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常规移植术)41例和观察组(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46例,对照分析两... 目的探讨分析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于2020.6~2023.6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7例,按术式不同分2组,对照组(常规移植术)41例和观察组(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46例,对照分析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疗效满意度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感觉功能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应用股前外侧区游离皮瓣移植术可提高皮瓣成活率及疗效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也能改善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游离移植术 四肢软组织缺损 并发症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乔晓娟 杨国平 《医药前沿》 2025年第8期92-94,9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头颈外科病区收治的74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1月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头颈外科病区收治的74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分阶段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自我护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舒适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概念、自护责任感和自护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采用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游离移植术 OREM自理理论 分阶段护理 口腔颌面肿瘤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7
作者 陶先耀 薛明宇 +8 位作者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 目的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结论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 危险因素 坏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李康 岳文强 张宏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 目的:探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3年9月笔者医院收治的98例四肢皮肤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12 cm×9.34 cm~15.23 cm×32.74 cm,均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7.35 cm×10.34 cm~17.63 cm×34.49 cm。观察手术疗效、术后损伤部位功能、感觉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通过皮瓣供血优良度判断,术后优86例,良12例;DASH评分为18~24分,平均(21.46±1.27)分,下肢功能LEFS量表评分为36~52分,平均(43.97±5.57)分。79例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至S3,其余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为5.3~8.2 mm。供区皮肤饱满红润,无感觉功能障碍。出现并发症共4例(4.08%),其中,感染3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得到控制;皮瓣边缘坏死1例,经换药或皮瓣移植后愈合,未发生血管危象、感觉障碍等情况。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疗效显著,能够改善缺损部位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损伤肢体感觉,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 游离移植 四肢 肤缺损 修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液循环观察方法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护理对比研究
9
作者 陈少颜 吴丽珍 +1 位作者 潘间儿 夏晓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对比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两种血液循环观察方法及其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诊的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奇数为... 目的:对比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的两种血液循环观察方法及其护理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3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诊的行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对患者进行分组,奇数为观察组,偶数为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观察组患者护理中采用分区血液循环观察和护理的方式。分析患者的血管危象发生概率、血管危象时间以及二次手术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0.00%,两组患者血管危象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血管危象时间为(12.0±1.5)h,对照组为(14.0±2.1)h,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0.00%,对照组为26.6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采用分区血液循环观察和护理的方法,能更早发现患者血管危象的发生以及降低二次手术率,早期干预提升患者血液循环的改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游离移植术 分区血液循环 观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方案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和sIL-2R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李雄 王东 +3 位作者 李双君 余波 张贵梅 张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F)方案治疗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的90例... 目的 研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F)方案治疗对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及对血清唾液酸、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简阳医院(简阳市人民医院)的9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5)与研究组(n=45)。对照组予以游离上臂外侧皮瓣(LAFF)方案治疗,研究组予以ALTFF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面积、皮瓣制备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术后美观度,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皮瓣面积、血管蒂长度、动脉管径、静脉管径、皮瓣成功率分别为(65.53±10.15) cm^(2)、(10.15±0.77) cm、(2.03±0.11) mm、(3.21±0.31) mm、100.00%,均高于对照组[(42.12±10.33) cm^(2)、(5.89±0.83) cm、(1.46±0.15) mm、(2.01±0.14) mm、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皮瓣制备时间、皮瓣塑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患者术后30 d血清唾液酸、sIL-2R水平分别为(0.56±0.11) mg/L、(1.86±0.52)μg/L,均低于对照组[(0.89±0.21) mg/L、(2.38±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随访6个月术后美观度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ALTFF与LAFF方案的皮瓣塑形率相当,ALTFF在皮瓣面积、成功率、美观度、口腔功能上优势更加显著,有利于改善血清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游离外侧 移植修复术 唾液酸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建洪 胡珍 +6 位作者 朱远志 龙盈 罗小邹 李军 罗剑 李雪梅 杨红梅 《海南医学》 2025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观察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 目的观察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应用于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3年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头颈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皮瓣存活情况、皮瓣黏膜化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估患者吞咽方面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8~57个月,无1例患者发生复发及转移。仅1例因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发生坏死,其余皮瓣均成活。皮瓣完全黏膜化时间为33~58 d,平均完全黏膜化时间为38 d。安德森吞咽量表总分均值为(85.36±4.29)分,表示患者对自身术后吞咽方面的生活质量比较满意。结论去皮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用于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具有黏膜化时间短、患者对自身术后吞咽方面生活质量满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头颈肿瘤 组织缺损 重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修复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树宇 于俊 +2 位作者 刘鹏 代记 张慧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2期60-63,共4页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ALTF)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TTT)在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患者76例,采用ALTF联合改良TTT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患者患肢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保肢率,...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ALTF)联合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TTT)在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患者76例,采用ALTF联合改良TTT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患者患肢状态、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保肢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肢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踝功能,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及肱动脉收缩压并计算踝肱指数(ABI),采用皮温枪检测患足皮肤温度。结果随访6个月,6例因骨外露位于关节周围,术后出现皮瓣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加压包扎治疗2周后,无肿胀,最终创面愈合;5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3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2例皮瓣部分成活,再次植皮修复后愈合;1例术后发生感染,经治疗后好转,未进一步恶化。本组手术69例皮瓣完全成活,成活率90.79%,患者随访期间无原位及其他部位溃疡复发,保肢率达100%。与术前相比,术后1、3、6个月患肢VAS随时间延长而下降,AOFAS评分、ABI、患足皮肤温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均<0.05)。结论ALTF联合改良TTT治疗糖尿病足溃疡伴骨外露可修复创面,促进血运重建,改善血液循环,最大程度避免截肢,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 溃疡 外侧 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志军 何忠良 +4 位作者 沈立峰 郭峭峰 张春 陈国兴 何雪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评价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的疗效。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对5例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患者采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患者的游离肌皮瓣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与胸背或颈... 目的评价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的疗效。方法于2012年9月至2016年3月对5例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患者采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患者的游离肌皮瓣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与胸背或颈横血管间断吻合给肌皮瓣提供血供,术后予抗感染、抗痉挛、抗凝等治疗,观察皮瓣成活、创面愈合及脓胸、窦道消失情况。结果术后游离肌皮瓣均成活,随访(20.04±6.20)个月,均未见原疾病复发,胸部CT或MRI显示脓胸和窦道消失,游离肌皮瓣活性良好。结论应用游离股外侧肌皮瓣移植术治疗顽固性慢性脓胸和胸壁窦道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近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胸 胸壁窦道 外侧 外科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儿童臀部硬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并文献分析
14
作者 王军 曾凌嵘 +2 位作者 伍江雁 谭晓谦 梅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臀部硬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肿块情况以及肿块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带蒂股前...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修复臀部硬纤维瘤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2020年11月收治的1例臀部硬纤维瘤患儿临床资料,收集肿块情况以及肿块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皮瓣存活情况以及髋关节功能。以"pedicled anterolateral perforator thigh flap"、"soft tissue defect of hip"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英文文献;以"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自197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排除综述、信件、会议摘要后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儿臀部硬纤维瘤大小15 cm×8 cm×6 cm,手术后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大小15 cm×6.5 cm,切取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大小15 cm×6.5 cm,采取供区直接缝合,受区无需植皮,术后皮瓣存活,未见血管危象;出院后随访24个月,臀部硬纤维瘤未见复发,供区愈合良好;无肌疝,受区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患肢髋、膝关节活动未见受限。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篇,均为个案报道,共2例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臀部软组织缺损,均为男性,1例采用双侧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皮瓣大小分别为35 cm×8 cm和22 cm×7 cm;另外1例切取大小29 cm×20 cm,受区部分植皮;2例术后随访皮瓣均存活,皮瓣质地良好,未见髋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带蒂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纤维瘤 带蒂外侧 转位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艳 季加伟 +2 位作者 王晔 刘坤 焦宇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对四肢毁损伤患者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早期疼痛及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四肢毁损伤择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的患者79例,男47例,女32例,年龄18~60岁,BMI 16~28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组(F组,n=39)和对照组(C组,n=40)。F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注射0.375%罗哌卡因和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30 ml;C组不行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全麻用药方案相同。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出PACU时、术后2、6、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情况;术前、术后第1、2天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等)发生情况;出院时皮瓣供区伤口愈合、受区存活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F组术中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例数明显降低,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2、6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1、2天的QoR-15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出PACU时、术后12、24、48 h静息时NRS疼痛评分,术后第2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率,术后皮肤瘙痒、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发生率,皮瓣供区愈合率、受区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腹股沟上髂筋膜阻滞应用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毁损伤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用量,缩短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早期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筋膜阻滞 超声引导 全身麻醉 外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16
作者 秦帅华 李新明 李文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观察组接受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对照组接受彩超定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支动脉内径术前评估与实际差异、制备皮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穿支点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皮瓣制备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外侧修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华振 荆银磊 +1 位作者 戴炜 赵卓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0期1638-1642,共5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创面愈合速度快,较大程度地恢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外侧穿支 外侧动脉降支 组织 移植 封闭负压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小腿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8
作者 农建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073-0076,共4页
分析小腿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7例小腿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皮瓣一期成活15例,另2例发生... 分析小腿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取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17例小腿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疗效。结果 17例患者皮瓣一期成活15例,另2例发生动脉及静脉危象。有14例供、创面均一期愈合,3例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受区均恢复到S2-S4级之间,皮瓣有臃肿表现,2例外观较差,行二期皮瓣修薄术治疗;供区均愈合良好,未见瘢痕;进行功能评估,治疗后的足踝功能及下肢功能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整体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术治疗小腿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疗效及外观、预后功能都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腿 足踝部 肤软组织缺损 外侧游离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比较
19
作者 万绍乐 沈永辉 +3 位作者 蔡森 徐凌涛 胡增勇 梅佳 《中国医刊》 2025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24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前皮瓣组和胸腹皮瓣组,每组62例。观察两组术后1... 目的比较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124例,采用信封法分为股前皮瓣组和胸腹皮瓣组,每组62例。观察两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的血流灌注量相对值、血流速度和血清白介素(IL)-6、IL-8水平,术后1个月的Jamar握力、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分,并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股前皮瓣组治疗优良率为85.48%,明显高于胸腹皮瓣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皮肤缺损处血流灌注量相对值、血流速度及血清IL-6、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皮瓣血流灌注量相对值、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术前,且股前皮瓣组明显高于胸腹皮瓣组,而血清IL-6、IL-8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股前皮瓣组明显低于胸腹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股前皮瓣组Jamar握力和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胸腹皮瓣组,DASH评分明显低于胸腹皮瓣组(P<0.05)。股前皮瓣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胸腹皮瓣组(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胸腹带蒂皮瓣,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手部功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穿支 胸腹带蒂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
作者 杨家全 刘玉连 +2 位作者 陈坤强 廖建平 赵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0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术前12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 目的探讨术前12 h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术前12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术后4 h继续常规使用;对照组术后4 h开始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术后皮瓣成活率、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及术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后,两组共行游离皮瓣52块,其中2例为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移植。①皮瓣成活率:观察组26例患者中,25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6.2%。对照组24例患者中,所有皮瓣均成活,未出现皮瓣坏死现象,皮瓣成活率为100.0%。两组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管危象发生率:观察组26例患者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并探查情况,血管危象发生率为0;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2次血管危象,经2次探查后成活,其他23例患者均未发生血管危象,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两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出血性事件。结论术前12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比术后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皮瓣成活率、皮瓣血管危象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术前12 h或术后4 h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均不会增加术后出血性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游离外侧移植术 成活率 术前用药 血管危象 出血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