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1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技术治疗前中足严重脱套伤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松波 李兴华 +1 位作者 刘化文 郝利民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技术修复前中足严重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9年6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同时将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吻合用以修复前中足严重脱套伤13例,并...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技术修复前中足严重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9年6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同时将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远端吻合用以修复前中足严重脱套伤13例,并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随访。结果13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恢复满意,根据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10例皮瓣感觉恢复至S2,3例皮瓣恢复至S3。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吻合技术修复前足严重脱套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股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 脱套伤 内增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明华伟 袁宗毅 +5 位作者 张兴安 贾佳欣 王华东 陈方园 谭小尧 何芸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 目的:探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9月-2022年9月采用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扩大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16例,根据原发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的大小并结合皮瓣收缩率设计皮瓣,长5~10 cm,宽4~8 cm。皮瓣制备的同时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待供、受区动静脉吻合完成后再行股外侧皮神经与受区感觉神经端端吻合,供瓣区创面减张后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12~24个月,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6例口腔癌缺损采用带感觉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后均成活,皮瓣色泽、形态、质地优良,咀嚼、吞咽、言语功能良好,感觉功能恢复S0级2例,S1级4例,S2级6例,S3级2例,S3+级2例,游离皮瓣无1例发生溃疡。其中1例右舌中-高分化鳞癌(T3N1M0),术后13个月发生全身远处转移后死亡。结论:带感觉神经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建口腔癌术后缺损,其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在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皮瓣感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神经 外侧 口腔癌 修复重建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张宏 邵蓉 +3 位作者 王军 范向达 张建伟 王娟 《现代肿瘤医学》 2025年第3期467-469,共3页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1],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嵴细胞异常发育而导致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的部位常常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组织[2]。在文献统计中,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率约为1/3500,在头颈部的神经纤维瘤病多呈浸润性生长,常导致头颈部肥大、畸形,对于头颈部巨大的NF-Ⅰ,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以手术为主,术后出现软组织缺损较大,常常需要皮瓣进行修复,且手术的致畸风险和出血风险也较其它疾病较高,术前常需备血,术中需严格控制出血,若出血较多需及时进行输血[3-4],因此,对于头颈部的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各位学者的意见仍不相同,仍需要继续探索和研究,本文报道1例双侧游离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头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治疗过程及体会,以期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现报道如下。本研究经过甘肃省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件编号:A202207010050),且患者知情同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串联 缺损修复 神经纤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4
作者 秦帅华 李新明 李文鹿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造影(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92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接受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观察组接受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对照组接受彩超定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支动脉内径术前评估与实际差异、制备皮瓣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穿支点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TA血管定位与三维重建辅助设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有较好的效果,具有皮瓣制备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软组织缺损 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外侧瓣修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5
作者 陈强 刘鹏 +1 位作者 蔡飞 赵建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92-295,共4页
目的比较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的患者,按照修复皮瓣的不同分为足底组(n=46)与腓肠组(n=... 目的比较足底内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的患者,按照修复皮瓣的不同分为足底组(n=46)与腓肠组(n=46)。足底组修复选取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组修复选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皮瓣完全成活率、术中出血量、皮瓣切取移植时间),术前、术后3个月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术后3个月的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分级和皮瓣外观满意度。结果足底组患者术后皮瓣完全成活率为97.83%,高于腓肠组(82.61%),足底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1.84±1.69)mL,低于腓肠组[(104.37±2.08)mL],皮瓣切取移植时间为(61.53±5.52)min,短于腓肠组[(65.68±5.21)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足底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为(84.92±5.14)分,高于腓肠组[(79.63±5.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组患者术后BMRC感觉功能分级明显优于腓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组患者术后皮瓣外观总满意度为95.65%,高于腓肠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跟部出现软组织缺损状况患者治疗中,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可进一步促进患者关节功能及感觉恢复,提高其皮瓣成活率及外观满意度,且术中出血量更低,用时更短,临床疗效优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修复 足底内侧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海滨 高国栋 权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4期165-168,共4页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骨、软组织、神经三者生理结构滞错型疾病。作者通过阅读近年来关于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相关治疗文献,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主要从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精准解剖定位、病因病机分析及前沿治疗手段等方面...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骨、软组织、神经三者生理结构滞错型疾病。作者通过阅读近年来关于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相关治疗文献,结合自身临床体会,主要从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精准解剖定位、病因病机分析及前沿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论述,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进行系统性归纳,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及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病因病机 治疗探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腰肌平面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海超 尹昭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髂腰肌平面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5月—2024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2例采用髂腰肌平面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髂腰肌平面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5月—2024年6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2例采用髂腰肌平面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方案设为观察组,41例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方案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相关指标、镇痛效果、肌肉力量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操作时间、起效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8 h抬髋1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阻滞后10 min(T_(1))、阻滞后2 h(T_(2))、阻滞后4 h(T_(3))、阻滞后6 h(T_(4))、阻滞后12 h(T_(5))的徒手肌力评定(MMT)等级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MT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MMT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MMT等级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髂腰肌平面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方案操作时间短、起效快,能提升镇痛效果,患者术后能更早地下床活动,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髂腰肌平面阻滞 外侧神经阻滞 髂筋膜间隙阻滞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效果观察
8
作者 惠文文 高峰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2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7例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软组织缺损...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前足及踝部不同位置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7例2021年9月至2024年5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软组织缺损解剖位置不同,以跗跖关节为界,将跗跖关节以远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命名为前足组(49例),跗跖关节以近端软组织缺损患者命名为踝部组(78例),比较两组疗效,术后24 h、3 d、7 d皮瓣臃肿程度、皮表温度,皮瓣存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前足组总有效率为83.67%,低于踝部组9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P=0.035)。术后24h,两组皮瓣臃肿程度、皮表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前足组皮瓣臃肿程度高于踝部组,皮表温度低于踝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足组皮瓣存活率为81.63%,低于踝部组9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1,P=0.017)。前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均高于踝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踝部组患者足部感觉、足部功能、足部外观及Maryland足部评分总分均高于前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作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的理想皮瓣,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随着与供皮区距离增加,前足远端部位皮瓣存活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软组织缺损 前足 足踝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在小腿下段和踝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9
作者 朱思文 崔磊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王慜 袁斯明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小腿下段和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2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修...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和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小腿下段和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共12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修复创面,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4 cm×5 cm~6 cm×11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全部存活,但供瓣区植皮有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皮瓣色泽佳、质地柔软、弹性良好。受区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腓动脉穿支联合皮瓣设计灵活,血运可靠,是修复小腿下段和踝周缺损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腓动脉穿支 小腿下段 脚踝 软组织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观察
10
作者 于信申 谢东平 +2 位作者 刘益宏 熊晓慧 姜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7期57-5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血管条件相近的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VSD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增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的各项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VSD技术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清创后创面的效果理想,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创面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 清创后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9
11
作者 张启旭 乔群 +5 位作者 陈宗基 严义坪 刘志飞 赵振河 王亚荣 殷凤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 神经营养血管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髋关节镜手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轶刚 殷吉旻 +1 位作者 梁慕天 张长青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LFCN)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初次髋关节镜手术的患股髋撞击综合征(FAI)或临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BDDH)167例连续病例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髋关节镜手术导致股外侧皮神经损伤(LFCN)的风险因素。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初次髋关节镜手术的患股髋撞击综合征(FAI)或临界性髋关节发育不良(BDDH)167例连续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将患者分为神经损伤组和无神经损伤组,对比术前基线资料、疾病类型及手术操作是否存在差异,分析神经损伤的风险因素。结果髋关节镜术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2.6%。神经损伤组采用标准前侧入口的患者比例(20%)明显高于采用中-前入口者(5.7%)(P=0.006)。股髋撞击综合征患者较临界性发育不良患者更容易出现神经损伤(分别为16.1%、4.1%,P=0.033)。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镜手术采用中-前侧入口有助于降低股外侧皮神经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神经 髋关节 外侧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与设计应用
13
作者 吴富章 张鹏礼 +3 位作者 章振华 何永兵 郭涛 孙和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6-410,418,共6页
目的解剖观察并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成人国人腰臀区标本,观测第4腰动脉后支、臀上皮神经及分支走行、分布区域,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第4腰动脉的后支外径,及... 目的解剖观察并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成人国人腰臀区标本,观测第4腰动脉后支、臀上皮神经及分支走行、分布区域,在深筋膜穿出点的位置;测量第4腰动脉的后支外径,及臀上皮神经前支的粗壮中间支的长度等数据;在应用解剖学基础上,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并应用于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12例。结果第4腰动脉后支穿出深筋膜处外径:(1.16±0.43)mm,30侧中19侧为单干,占63.3%。11例穿出深筋膜前分为2~3支后再穿出深筋膜,占27.7%。臀上皮神经前支的粗壮中间支长度(147.82±16.37)mm。皮瓣可切取范围:上界在旋转点上方2~4 cm,内侧达后正中线,外侧至腋后线,下界至臀中部。皮瓣切取面积17.4cm×12.5cm~25.4cm×18.3cm,皮瓣长宽比:(3~5):1。设计第4腰动脉穿支蒂臀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12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皮瓣血供主要来自第4腰动脉后支,臀上皮神经及分支支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此皮瓣设计容易,解剖恒定、清晰,覆盖面积大,手术操作简便,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创面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神经营养血管 第4腰动脉 解剖观察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股外侧皮神经变异1例
14
作者 蒲勇华 彭哲 +5 位作者 王学锋 刘鑫 张彬 周桂安 符元涛 彭一翔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3,共1页
笔者在行一男性右下肢标本解剖时,发现该标本股外侧皮神经(LFCN)跨髂嵴上缘距右髂前上棘(ASIS)约9cm处穿腹内、外斜肌浅出,且该股外侧皮神经与髂腹下神经共干起源(图1)。与《中国人解剖学数值》中股外侧皮神经出腹股沟韧带的描述比较,... 笔者在行一男性右下肢标本解剖时,发现该标本股外侧皮神经(LFCN)跨髂嵴上缘距右髂前上棘(ASIS)约9cm处穿腹内、外斜肌浅出,且该股外侧皮神经与髂腹下神经共干起源(图1)。与《中国人解剖学数值》中股外侧皮神经出腹股沟韧带的描述比较,该标本股外侧皮神经的走行存在变异^([1])。为积累国人股外侧皮神经资料,现将该变异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韧带 外侧神经 髂嵴 腹内 上缘 髂腹下神经 髂前上棘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涛 蒋毅远 +2 位作者 周黎明 许云飞 潘磊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创面损伤患者1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10)和对照组(n=8)。试验组给予游离股...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1月宜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足踝部创面损伤患者18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10)和对照组(n=8)。试验组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对照组给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感觉恢复情况、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换药疼痛和瘢痕评分及色素沉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觉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换药疼痛评分、瘢痕评分及色素沉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均有较好的效果,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愈合质量优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足踝部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皮瓣修复膝关节前上、前外侧皮肤缺损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镇疆 刘俊生 董付方 《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0年第4期244-245,共2页
关键词 膝关节肤缺损 外科 神经 营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髋部骨折手术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项明琼 张敏 +3 位作者 陈昼琳 谢飞 田涛 杨志萍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74-1978,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PENGB)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FCNB)用于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因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PENGB)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FCNB)用于髋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3年6月在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因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神经阻滞组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体位摆放前30 min行PENGB及LFCNB,对照组于体位摆放前5 min静脉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所有患者术前、神经阻滞后30 min或静脉用药后5 min、体位摆放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患者配合程度、术后6、12、24和48 h的VAS评分、术后6 h患侧下肢肌力、术前和术后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或静脉用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神经阻滞组优于对照组(P<0.05);蛛网膜下腔阻滞摆放体位时,神经阻滞组VAS评分和患者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6、12和24 h活动VAS评分及术后12、24 h的静息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 h患侧下肢肌力及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及SAA均高于术前(均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ENGB联合LFCNB可以有效减轻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提高患者配合度及满意度、对术后患侧下肢肌力及炎症反应没有影响,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囊周围神经丛阻滞 外侧神经阻滞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占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8期1342-1344,共3页
目的:探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为两组,每组36例。Ⅰ组行... 目的:探究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在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为两组,每组36例。Ⅰ组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Ⅱ组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对比两组皮瓣成活情况、皮瓣修复面范围、皮瓣感觉恢复效果、皮瓣重建肢体功能及术前、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评分。结果:两组皮瓣完全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皮瓣长、皮瓣宽高于Ⅱ组(P<0.05);两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皮瓣重建肢体功能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两组GQOL-74评分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骨外露,在皮瓣成活率、受区功能方面具有相似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可提供更大供量,是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任意部位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外侧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 小腿 足部 肤缺损 骨外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田万成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6~11支,外径(0.7±0.3)mrn;掌浅支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皮支1~2支,外径(0.8±0.1)mm;鼻烟壶皮支1~2支,外径(0.6±0.2)mm.在桡骨茎突上8.0~15.0 cm之间,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1~3支,外径(1.1±0.2)mm,骨膜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皮支外径(0.8±0.2)mm.上述穿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动脉皮支为蒂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神经 头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4
20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1 位作者 覃励明 朱跃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65±0.57)mm,主干于外踝前下方(1.5±0.9)cm处发出分1~2条分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4.8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外踝后方平外踝最凸点,直径(0.75±0.16)mm;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1.5±0.3)cm,直径(0.47±0.07)mm。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足前端或足底外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外侧神经 神经营养血管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