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江望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IF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 目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高龄IFF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TH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治疗高龄IFF患者可提高治疗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PFNA治疗,但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疼痛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吕花成 张荣方 +2 位作者 吕花会 梁雄飞 向旭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痊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HHS)]评分、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骨密度(BMD)]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GP、OPG、BM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疼痛评分,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效果优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但对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效果不及髋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髋关节置换 髋部骨折 疼痛 髋关节功能 骨代谢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3
作者 张良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153-155,共3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21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21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水平、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各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降低围术期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4
作者 杭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集束化护理。结果: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78±2.25)d、下床活动时间为(12.42±1.62)h;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1.52)d、下床活动时间为(9.25±1.01)h,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余辉辉 赵宝平 +1 位作者 武成兴 刘钢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4期27-29,共3页
目的: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DL、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Harri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安全性较高,但PFNA内固定术的优势在于创伤性小、术中出血量少,可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生血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性贫血48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陈连锁 辛海松 +2 位作者 刘西斌 王玉芹 赵辉 《河南中医》 2015年第3期564-566,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生血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前3d至术后...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生血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前3d至术后15d给予口服速力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生血方口服。观察两组血液学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术后Hb、RBC呈现上升趋势,术后7d、15d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d Hb、RBC稍有下降,术后7-15d Hb、RBC明显上升,术后15d Hb、RBC与术前1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术后1d、7d、15d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1d Hct稍有降低,术后7-15d明显升高,术后15d与术前1d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1d与术前1d比较Hct明显降低(P〈0.05),术后7-15d逐渐升高,术后15d与术前1d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7d、15d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生血方能明显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失血性贫血,提高RBC、Hb、Hc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后失血性贫血 补肾生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7
作者 郑和祝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7期95-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贵州省天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划分成髓内钉内固定术(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率、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康复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住院时间、术后首次负重站立时间长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组术后恢复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PFNA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THA组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效果,髓内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术中出血量较少,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离床活动时间,对术后早期关节的活动改善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 人工髋关节置换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东福 闫超 +1 位作者 梁斌 王鹏 《贵州医药》 CAS 2022年第12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运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运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长、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长、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日常生活能力(ADL)无差异(P>0.05),手术后研究组评分高出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更为突出,能够增强髋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长,并发症少,促进日常生活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老年人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作新 赵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0期115-117,共3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患者在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会出现患处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患者在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后,会出现患处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可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介绍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豪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3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予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效果优于PFNA内固定术,可缩短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提高Harris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长于PFNA内固定术,术后引流量高于PFNA内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高龄 人工股骨头置换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生物力学性能 被引量:32
11
作者 何苗 邓志龙 +2 位作者 曹志东 刘健 张晓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8期989-994,共6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2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成A组(n=66)与B组(n=66)。A组行PFNA内固...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32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成A组(n=66)与B组(n=66)。A组行PFNA内固定术,B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生物力学特性,包括扭转1.5°时的扭转刚度与扭矩以及荷载800 N时的压缩刚度与压缩位移;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小于B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前,且A组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转1.5°时扭矩、荷载800 N时压缩刚度均高于术后6个月,荷载800 N时压缩位移小于术后6个月,且A组术后6个月扭转1.5°时扭转刚度、扭转15°时扭矩、荷载800 N时压缩刚度均高于B组,荷载800 N时压缩位移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6%和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能取得更显著效果,可进一步促进术后机体功能恢复,改善术后6个月的生物力学性能,未增加并发症风险,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生物力学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漏征”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会月 王春光 +1 位作者 刘嘉运 吴安石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24-227,231,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择期行单侧...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PFN)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拟择期行单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内固定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Ⅱ~Ⅲ级,年龄65~8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GS组)和对照组(EA组),每组40例。GS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沙漏征”髂筋膜-骶丛神经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实施完成率及麻醉总有效率;记录两组麻醉方法的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的完善时间,以及麻醉镇痛持续时间;监测两组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术后1 h(T_(1))、3 h(T_(2))、6 h(T_(3))、12 h(T_(4))、24 h(T_(5))、48 h(T_(6))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记录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GS组的麻醉实施完成率高于EA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A组,T_(3)、T_(4)、T_(5)、T_(6)时点VAS明显低于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组MAP不同时点变化约为基线值的5%,心率约为7%,与EA组相比波动不大,保持相对稳定;两组均未有局部麻醉药中毒反应发生,G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沙漏征”髂筋膜-骶丛阻滞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可减轻摆放体位引起的疼痛,麻醉实施完成率较高,能有效应用于老年PFN内固定术,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术后镇痛效果好且维持时间久,不良反应少,实践了加速术后康复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漏征”髂筋膜阻滞 骶丛阻滞 臀上皮神经阻滞 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玉辉 平少华 《中国医药》 2015年第11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 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2组... 目的 探讨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唐山市中医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9例),2组均给予PFNA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碳酸钙D3片600 mg,1次/d,口服.观察组术后2周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口服,每周1次.2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2组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束后L2~4椎体骨密度水平以及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无螺钉松动和伤口感染,未见脂肪栓塞、深静脉血栓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比较[(0.79 ±0.10)g/cm2比(0.64 ±0.0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0个月,观察组患者未见其他部位再骨折,对照组4例发生其他部位再骨折[0.0% (0/28)比13.8% (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较好,并能提高骨密度,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阿仑膦酸钠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下肢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玉鹏 梁杰 +4 位作者 李飞 茹能 喻都 武斌 张建业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下肢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入院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其中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对照组...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下肢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入院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其中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髓外固定(对照组),32例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切口外形美观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他并发症情况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血液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也明显较对照组高(93.75%vs 73.3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对照组低(3.13%vs 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切口外形美观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87%vs 7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D-二聚体水平、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PT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卧床时间,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但术中透视次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型股骨髓内固定 髋关节功能 下肢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剑慧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1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此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究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此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益气补血方来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感染、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褥疮)。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94%)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6.06%)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9.70%)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27.27%),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益气补血方 辅助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福洪 陈泽 万仲贤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分为微创PFNA内固定术组(21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17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微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骨科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分为微创PFNA内固定术组(21例)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17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并发症、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均能获得一个相对稳定、无疼痛、功能良好的髋关节,微创PFNA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切口小、并发症少,费用较少等优点,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以更早下床活动,住院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防旋股骨髓内 人工股骨头置换 高龄 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预测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的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超 宋矿朋 刘向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10期1209-1212,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3,CTRP3)对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omplement-C1q/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protein 3,CTRP3)对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年内患者周围再骨折情况分为再骨折组25例和正常组90例。统计血清CTRP3、骨代谢[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1NP)、I型胶原C端肽β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性激素[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雌二醇]指标及骨密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血清CTRP3对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的预测价值。结果 再骨折组血清CTRP3、雌二醇水平、股骨颈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低于正常组,血清P1NP、β-CTx、促卵泡激素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促黄体生成素差异无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患者血清CTRP3与雌二醇、股骨颈骨密度与腰椎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P1NP、β-CTx、促卵泡激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将血清CTRP3作为检验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TRP3预测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AUC=0.832,具有一定预测价值;cut-off值取80.385 ng/ml时,可获得最佳检测效能,敏感度为0.760,特异度为0.744,约登指数为0.504。结论 血清CTRP3水平与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患者骨代谢、性激素及骨密度有关,血清CTRP3水平可作为绝经后女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周围再骨折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绝经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防旋股骨髓内 内固定 再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燕军 张国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范县中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4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范县中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透视次数少于PFNA组,平均住院时长、患肢负重时间、下地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PFNA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关节恢复优良率(97.78%)高于PFNA组(80.00%),Harris评分[(89.65±5.16)分]高于PFNA组[(71.53±5.28)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PFNA组(27.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评分高于PFNA组(P<0.05)。结论PFNA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有较好效果,与PFNA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小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永华 胡斌 +2 位作者 杨海龙 杨敏捷 高展望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8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 目的探讨术前小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行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随机信封根据单双号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不作特殊处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小剂量氨甲环酸静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ardness black,Hb)、红细胞比容(Hct)指标,随访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围术期输血率。结果观察组总失血量、显性及隐性失血量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Hb及Hc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b及Hct指标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输血率为30.0%,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PFNA固定术前应用小剂量氨甲环酸,在减少围术期出血量、降低输血率方面有着突出效果,可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股骨转子间骨折 防旋股骨髓内 HB 隐性失血量 输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水林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3期3559-3561,共3页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水平低于对照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The WHO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中的心理领域评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生理领域评分、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