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骨近端防给髓内钉系统Ⅱ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老年股骨近端合并小粗隆骨折并脾破裂患者22例 被引量:11
1
作者 龚辉 朱东波 +1 位作者 丁剑辉 宁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192-6193,共2页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基础性疾病,骨折得不到合理的治疗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寿命〔1〕。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Ⅱ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基础性疾病,骨折得不到合理的治疗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缩短患者寿命〔1〕。外固定支架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Ⅱ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PFNA-Ⅱ属于髓内固定系统,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防止髋内翻、增加防旋抗压能力、早期可下床减少卧床时间等优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治髓内系统(PFNA)-Ⅱ 脾切除 股骨粗隆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66
2
作者 尚红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48例和ALP组38例。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48例和ALP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站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9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疗效。结果 PFNA组的术口长度为(6.76±2.03)cm,手术时间为(58.03±15.95)min,术中出血量为(81.84±47.26)ml,术后开始负重站立时间为(25.37±6.08)d,均显著少于ALP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ALP组为20.21%,PFN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P组(P<0.05)。PFNA组的Harris评分为(86.75±7.19)分,优良率为93.75%,而ALP组为(84.38±6.09)分及92.11%,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良好的疗效,但PFNA的手术创伤更小、固定强度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系统 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严海兵 《医疗装备》 2020年第2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系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IFF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IFF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系统(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IFF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IFF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治疗,试验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康复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ADL评分和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IFF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髋关节功能,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抗旋髓内系统 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柏涵 张文龙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术中于骨折局部植入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2年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伤二科接收的144例患者,均为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骨折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内固定术],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相同手术方式基础上联合术中局部植入rhBMP-2,通过分析两组患者随访期6个月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死亡率、住院时间等变量数据对比观察患者术前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升(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比率及死亡比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住院时间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联合rhBMP-2经加压铰刀钉道植入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 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李定国 《智慧健康》 2019年第8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通过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2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后,术后均恢复良好。对患者实施X线片检查后,患者骨折位置的内固定效果良好。2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0.19±3.63)mL;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50.61±10.28)min;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32±0.23)个月。在对患者6个月的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肢体短缩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干预,具有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创面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益处,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系统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捆绑联合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外侧壁破裂30例
6
作者 许斌 朱求亮 +2 位作者 颜茂华 徐国荣 马骏 《中国乡村医药》 2021年第21期10-11,共2页
目的观察钢丝捆绑联合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外侧壁破裂的效果。方法 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外侧壁破裂的患者30例,均采用钢丝捆绑联合PFNA内固定手术。结果 30例患者均骨性愈... 目的观察钢丝捆绑联合改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外侧壁破裂的效果。方法 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外侧壁破裂的患者30例,均采用钢丝捆绑联合PFNA内固定手术。结果 30例患者均骨性愈合,随访时间8~24个月。切口愈合Ⅰ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78~95分,平均(86.3±3.2)分。其中优18例(60.0%),良7例(23.3%),可5例(16.7%),优良率为83.3%。术后出现钢丝断裂2例(6.7%),分别发生于第3、5个月,未发生骨折移位情况,均骨性愈合,髋关节活动良好。结论钢丝捆绑联合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伴外侧壁破裂,能增强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可作为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有益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捆绑 改良股骨防旋髓内系统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钛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7
作者 赵占富 张志敏 +1 位作者 黄春霞 王钢 《基层医学论坛》 2016年第31期4333-433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钛板(PF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选择PFNA及PFLCP两种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7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1个月,与PFLCP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股骨髓内固定系统 股骨锁定钛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PFNA与ITST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成军 苏振炎 +2 位作者 栗磊 李晓龙 邱文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9期3485-3487,共3页
目的比较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内固定系统与二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均符合AO/A... 目的比较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内固定系统与二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均符合AO/ASIF协会AO分型中不稳定骨折诊断标准,且出院后均接受大于1 a的随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疗组人员采用经股骨外侧小切口入路途径完成手术。其中A组31例,采用二代PFNA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B组28例,采用ITST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3±3.6)个月,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骨折均已达到临床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提供足够坚强的内固定支持,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锁股骨髓内内固定系统 防旋股骨髓内内固定系统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失血量的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红 谭洁 +3 位作者 胡炜 李浩 邵银初 双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5736-5739,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量。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或DHS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共50例,根据观测指标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 目的比较分析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术期的失血量。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或DHS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共50例,根据观测指标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凝血功能指标、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细胞比容(HCT)值变化情况,利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围术期失血量。结果 PFNA组隐性失血量较DHS组高,显性失血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DHS组髋关节功能方面运动幅度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P<0. 05),疼痛和步行评分未见明显异常(P>0. 05)。结论通过对DHS与PFNA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显性与隐性失血量的对比,外科医生要特别重视PFNA术后隐性失血的监测及防治,提高临床手术操作技能,将创伤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PFNA) 动力髋螺(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隐性失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10
作者 王淑中 李树高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5期0010-0012,共3页
比较PFNA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比较PFNA与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1年12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实验组InterTan内固定治疗。结果:2组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0.835,P>0.05),实验组愈合时间(t=2.673,P<0.05)和并发症率(χ2=5.841,P<0.05)均显著少于(或低于)对照组。结论:InterTan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而且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尤其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系统(PFNA) ITERTAN 骨质疏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骨手法结合牵引床复位在股骨粗隆部骨折PFNA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夏平 吴天然 +2 位作者 王瑞雄 张昭兴 敖庆芳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16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结合牵引床复位在股骨粗隆部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运用的有效性及闭合复位失败的应对策略。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416例有明显移位的... 目的:探讨正骨手法结合牵引床复位在股骨粗隆部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中运用的有效性及闭合复位失败的应对策略。方法:总结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416例有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部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术中透视证实,正骨手法结合牵引床复位成功338例,再结合器械经皮闭合复位成功31例,闭合复位失败改经入钉口切口或PFNA刀片切口微创复位47例,正骨手法结合牵引床复位成功率为81.25%(338/416)。结论:利用正骨手法结合牵引床复位能有效闭合复位股骨粗隆部骨折,为微创手术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及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骨手法 牵引床复位 股骨粗隆部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建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0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半年的随访...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半年的随访,依据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0.9±66.5)mL,手术平均时间为(82.69±10.01)min,骨折愈合时间为(9.85±3.0)周;优26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髓内(PFNA)内固定系统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信阳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0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方式治疗的为A组,40例...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在本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间接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4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方式治疗的为A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方式治疗的为B组,40例采用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方式治疗的为C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B组和C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B组为10.0%,C组为2.5%;A组和B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明显,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宽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钉系统(Inter Tan)3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Inter Tan方式疗效较为突出,可考虑作为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DHS) 防旋股骨髓内(PFNA) 股骨顺行联合拉力交锁髓内系统(InterTan)
原文传递
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绍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 90例采用微创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实验组给予手术室全面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率...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 90例采用微创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护理,实验组给予手术室全面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满意率;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关节功能状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满意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 P<0.05)。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关节功能状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关节功能状况评分、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本组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3.24±1.41)d、(83.24±11.41)d、(82.41±3.57)min;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5.45±2.17)d、(98.45±22.17)d、(96.56±3.61)min。实验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5)。结论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全面护理对策效果好,可改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关节功能状况、生活能力水平、生存质量,减少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股骨髓内内固定系统 老年转子间骨折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小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0期110-111,共2页
目的:体会对接受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接收的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微创PFNA治疗并联合开展手术室... 目的:体会对接受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9年1月~2019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接收的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均给予微创PFNA治疗并联合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并发症(压疮、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6.6%,经治疗联合护理后护理满意度各分值较高,且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明显较护理前高,P<0.05。结论:对接受微创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措施,建议采纳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股骨髓内内固定系统 转子间骨折 手术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