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6篇文章
< 1 2 1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郑春缠 郭万兴 +1 位作者 罗小东 王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9期117-120,共4页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接受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远端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Mini-Swashbuckler入路 股骨外侧入路锁定钢板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倒置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甫刚 戴军 王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2658-2660,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倒置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倒置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本组18例术后随访1-2年,未发生切口感染及钢板螺钉断裂和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 目的探讨采用健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倒置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健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倒置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本组18例术后随访1-2年,未发生切口感染及钢板螺钉断裂和股骨头切割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88.9%。结论采用健侧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倒置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方法,尤其适合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 骨折 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 倒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郎晓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9期562-563,共2页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侧锁定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锁韧带重建联合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李南 张鹏程 王明绪 《大医生》 2025年第6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究喙锁韧带重建协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20例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 目的探究喙锁韧带重建协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120例锁骨远端NeerⅡb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方案组与联合方案组,每组60例。常规方案组患者进行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联合方案组患者进行喙锁韧带重建辅助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CMS)评分、肩锁关节三维形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肌力的CMS评分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疼痛:F_(时间)=15.258,P_(时间)<0.001;F_(组间)=12.365,P_(组间)<0.001;F_(交互效应)=17.569,P_(交互效应)<0.001。日常生活能力:F_(时间)=21.677,P_(时间)<0.001;F_(组间)=18.356,P_(组间)<0.001;F_(交互效应)=13.234,P_(交互效应)<0.001。关节活动度:F_(时间)=33.455,P_(时间)<0.001;F_(组间)=26.411,P_(组间)<0.001;F_(交互效应)=20.316,P_(交互效应)<0.001。肌力:F_(时间)=8.694,P_(时间)<0.001;F_(组间)=6.541,P_(组间)<0.001;F_(交互效应)=4.355,P_(交互效应)<0.001)。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各项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3周后的各项CM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方案组治疗3、6周后的各项CMS评分均高于常规方案组(均P<0.05)。治疗6周后,联合方案组患者喙锁间距、前屈活动度、外旋活动度、肩峰下间隙均大于常规方案组(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erⅡb型骨折患者采用喙锁韧带重建辅助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的较好,可改善肩关节功能,恢复关节形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喙锁韧带重建 锁骨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 锁骨NeerⅡb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前内侧支撑钢板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5
作者 刘海峰 祖波 +1 位作者 江兵 胡靖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66-57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支撑钢板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内侧支撑钢板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18...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支撑钢板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内侧支撑钢板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18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16个月。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对照组短于观察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术后5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观察组短(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前内侧支撑钢板联合外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复位及固定效果可靠,具有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利于患者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势,但存在手术时间长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仲彪 吕书军 史少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41-845,共5页
目的 探究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作... 目的 探究股骨远端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在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6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前侧附加重建钢板治疗。门诊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壁透视次数、术后下地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率),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术后1、2、3、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术后6个月患者的下肢最大伸膝肌力矩、最大内屈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型壁透视次数及骨折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地康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89±0.98)周、(6.61±1.06)个月,均短于对照组[(6.04±1.55)周、(8.45±1.0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03.56±2.38)°、(115.68±2.77)°,均高于对照组[(92.45±5.46)°、(95.88±3.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在触底即时及支撑末期时最大伸膝肌力矩分别为(22.66±1.26)、(18.99±2.15) Nm,均高于对照组[(19.56±2.01)、(17.58±1.87) Nm],最大内屈角分别为(3.56±0.26)°、(6.55±0.51)°,均小于对照组[(4.55±0.31)°、(7.66±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前侧附加重建钢板治疗股骨远端Müller分型C2、C3型骨折,相比前外侧切口锁定钢板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优良率,缩短术后下地康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远期膝关节活动度、最大伸膝肌力矩和最大内屈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侧切口锁定钢板 前侧附加重建钢板 Mülle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7
作者 李晗 徐执扬 +3 位作者 吴冯胜 吴飞华 苏新杰 梁喜斌 《当代医学》 2024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逆行髓内钉组... 目的探讨股骨逆行髓内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49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内固定方法分为逆行髓内钉组(n=24)和LISS锁定钢板组(n=25)。逆行髓内钉组术中使用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使用LISS锁定钢板。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年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逆行髓内钉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LISS锁定钢板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LIS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髓内钉及LISS锁定钢板治疗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相当,但两种内固定方法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逆行髓内钉 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钢板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研究
8
作者 张兴华 崔若承 焦旭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AL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PFNA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AL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代谢指标[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65.39±3.48)min、手术切口长度(5.48±1.61)cm、住院时间(8.08±1.37)d、下床活动时间(7.98±1.21)d均短于对照组的(82.43±5.50)min、(14.87±1.86)cm、(15.23±1.52)d、(14.03±1.39)d,术中出血量(143.59±22.33)ml、术后引流量(55.30±13.89)ml均少于对照组的(247.29±22.37)、(98.48±13.78)ml(P<0.05)。治疗后,研究组PⅠNP(85.20±3.2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3±3.31)ng/ml,CTX(488.82±24.3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04±30.32)ng/L(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康复时间,改善骨代谢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临床应该进行更多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防旋髓内钉 股骨解剖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9
作者 丁德俊 张永健 +1 位作者 尹吉刚 陈天宇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4年8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4年8月商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1例。研究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ALP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改良Barthel指数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LP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术在IFF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更好,不仅可以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首次离床活动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防旋髓内钉 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 髋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经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内固定与股骨远端外侧切口术治疗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魏为 林杰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分析采用经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内固定与股骨远端外侧切口术治疗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进行手术的40例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分析采用经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内固定与股骨远端外侧切口术治疗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在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进行手术的40例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手术将其分为对照组(n=17)、研究组(n=23)。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远端外侧切口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经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手时间、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前和手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31.79±15.67)min,长于对照组[(110.52±12.45)min],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79.41±6.46)mL、(215.27±10.78)mL、(10.38±1.37)次,均低于对照组[(90.23±7.96)mL、(300.18±15.67)mL、(13.79±1.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研究组的Harris评分分别为(50.24±4.89)、(73.45±7.11)分,均高于对照组[(42.33±4.24)、(60.13±6.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个月,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研究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01.77±9.37)°、(106.96±10.25)°,均高于对照组[(93.45±7.85)°、(96.41±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个月,两组HSS评分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研究组HSS评分分别为(81.24±3.96)、(85.37±4.58)分,均高于对照组[(73.45±3.49)、(76.85±3.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触地时、支撑末期,研究组最大内驱角分别为(3.56±0.37)°、(6.33±0.67)°,均低于对照组[(4.89±0.51)°、(7.46±0.75)°],最大伸膝肌力矩分别为(23.31±5.63)、(18.74±1.96)Nm,均高于对照组[(18.46±4.25)、(15.25±1.78)N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6.95%,高于对照组(5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股骨远端外侧切口术比较,经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内固定手术可以显著降低股骨远端C2、C3型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内固定 股骨外侧切口术 股骨C型骨折 髋关节功能 膝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对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明学 吴宏杰 朴龙钧 《中国伤残医学》 2025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3年9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医医院收治的7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3年9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医医院收治的72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MIPPO技术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骨折愈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 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12
作者 陆新林 陈海磊 《医疗装备》 202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 目的比较掌侧锁定钢板固定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诊治的60例UD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6、12个月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外固定架联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相比,掌侧锁定钢板固定对UDRF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且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但掌侧锁定钢板固定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临床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侧锁定钢板 外固定架 经皮克氏针 不稳定性桡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13
作者 彭硕 黄菲菲 +2 位作者 夏丽伟 黄坚汉 蒙诗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96-800,共5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外侧壁骨折块后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31例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1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男3例,女12例;年龄(75.87±7.46)岁;另16例采用PFNA内固定后再应用预弯好的3.5 mm螺孔锁定钢板内固定外侧壁骨折,男4例,女12例;年龄(76.15±9.47)岁。术后随访观察记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尖顶距(tip-apical distance,TAD)、术后负重站立时间、骨折复位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7(12±5)个月。两组术后即刻颈干角为111°~132°(119.3±8.3)°。骨折复位效果:PFNA组,优11例,可2例,差1例;PFNA+锁定钢板组,优12例,可3例,差1例。PFNA组1例发生螺旋刀片经股骨头切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AD及术后负重站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Harris各项评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辅助锁定钢板内固定合并外侧壁骨折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可较好恢复外侧壁完整性,提高PFNA内固定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外侧 不稳定型骨折 锁定钢板 股骨防旋髓内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大龄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张远鉴 王意菊 +1 位作者 尹同珍 刘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大龄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大龄儿童股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31例,采用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 目的比较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与克氏针治疗大龄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1例大龄儿童股骨髁上不稳定型骨折患儿分为观察组(31例,采用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治疗)和对照组(30例,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克氏针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情况以及骨折再移位率,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观察组短(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均愈合,时间3~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的疗效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1例(3.2%)骨折再移位,对照组8例(26.7%)骨折再移位,骨折再移位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远端90°锁定钢板治疗大龄儿童股骨髁上骨折,无需塑形、固定牢固、符合生物力学特点,效果良好;与克氏针治疗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患儿可以更早功能锻炼,骨折再移位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髁上骨折 股骨90°锁定钢板 克氏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内、外双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玮 沈惠良 +1 位作者 周萌 刘利民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内、外侧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显露股骨远端,股骨外侧应用锁定钢板,内侧应用支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并获得随访患者11例,其... 目的总结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内、外侧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股骨远端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显露股骨远端,股骨外侧应用锁定钢板,内侧应用支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并获得随访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女9例;年龄69~82岁,平均73.1;AO分型:C1型8例,C2型3例,C3型0例。结果本组11例患者,平均随访1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9~28周,平均22.5周。术后6~8个月,骨折愈合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优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72.7%。结论老年股骨远端C型粉碎骨折采用改良股骨前外侧单一入路,行内、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可以避免对股骨内侧软组织的损害,充分显露股骨远端,并做坚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获得较好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侧钢板 外侧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复位方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16
作者 潘汝南 唐承杰 +3 位作者 李峰 蒋柒 刘晶晶 贾军锋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12-716,共5页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和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2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复位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31例)和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4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骨折复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闭合复位组均短(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中透视次数闭合复位组多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后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闭合复位组均低于切开复位组(P<0.01)。HSS评分优良率:术后3个月闭合复位组高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切开复位相比,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更利于骨折愈合及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7
作者 贾军锋 唐承杰 张挥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443-446,共4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胫骨行CT扫描构建正常胫骨模型。使用Solidworks 2013软件制作得到内侧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的装配体(模型1)、外侧锁定钢板...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比较内、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对1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胫骨行CT扫描构建正常胫骨模型。使用Solidworks 2013软件制作得到内侧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的装配体(模型1)、外侧锁定钢板和锁定螺钉的装配体(模型2)。使用Ansys 14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在施加轴向力、扭转力、侧向力后,模型1和模型2的承载力及骨折断端的位移情况。结果(1)承载力:施加轴向力后,模型1不足模型2的1/6(P<0.05);施加扭转力后,模型1约是模型2的7倍(P<0.05);施加侧向力后,模型1和模型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骨折断端平均位移:施加轴向力后,模型1小于模型2(P<0.05);施加扭转力后,模型1大于模型2(P<0.05);施加侧向力后,模型1小于模型2(P<0.05)。结论与外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模型相比,胫骨远端骨折内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模型力学分布更均匀、稳定性更好,且骨折断端的微小位移能有效刺激骨痂再生,更利于骨折愈合,在软组织条件允许下更利于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三维有限元分析 锁定钢板 轴向压缩 四点弯曲 扭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关节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技术(二)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不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1076-1077,共2页
把一根3.2mm套管旋入钢板干部最远端螺钉孔,然后把一根3.2mm钻头导引针插入套管内,再次用肉眼或透视来确定钢板和骨的位置,以确保正确的骨折复位和钢板安放。一旦钢板正确安放,沿导引针把5.5mm中孔螺钉深度测量器滑入钢板的中央... 把一根3.2mm套管旋入钢板干部最远端螺钉孔,然后把一根3.2mm钻头导引针插入套管内,再次用肉眼或透视来确定钢板和骨的位置,以确保正确的骨折复位和钢板安放。一旦钢板正确安放,沿导引针把5.5mm中孔螺钉深度测量器滑入钢板的中央孔,直至接触到套管顶部,测量螺钉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股骨 手术技术 外侧 关节 螺钉长度 骨折复位 测量器
原文传递
围关节股骨远端外侧锁定钢板手术技术(一)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不凡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979-980,共2页
关于围关节锁定钢板系统的总论 一、概述 捷迈围关节锁定钢板系统及其锁定螺钉技术,主要用于粉碎性骨折、骨质缺损及骨量减少区域的固定角度结构。成角锁定螺钉设计可用于传统骨板和螺钉不能处理的粉碎性骨折和(或)骨质疏松性骨折。
关键词 手术技术 锁定钢板 股骨 关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 外侧 钢板系统
原文传递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AO/OTA A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金辉 刘晖 +3 位作者 徐维臻 熊远飞 张剑平 吴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5728-5734,共7页
背景: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年龄呈双峰分布,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的青壮年和低能量损伤的老年人。对于复杂的股骨远端骨折,单一的股骨远端外侧微创内固定系统或股骨逆行髓内钉的固定方式可能无法实现骨折愈合的稳定环境,因此常常需要联合固定... 背景: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年龄呈双峰分布,多见于高能量损伤的青壮年和低能量损伤的老年人。对于复杂的股骨远端骨折,单一的股骨远端外侧微创内固定系统或股骨逆行髓内钉的固定方式可能无法实现骨折愈合的稳定环境,因此常常需要联合固定。目的:设计了一款针对股骨远端A3型骨折的新型联合内固定方式(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逆行髓内钉),使用有限元方法与2种常用联合固定方式——双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和钉板联合(微创内固定系统+股骨逆行髓内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为股骨远端型骨折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一名2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股骨CT图像,基于Mimics与Geomagic Studio软件重建股骨三维模型,并与其他文献所做体外有限元分析数据比较,验证此次制作股骨三维模型的有效性。使用Creo 5.0软件建立股骨远端A3型骨折模型与内固定三维模型,对股骨骨折模型与3种联合内固定方式(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逆行髓内钉、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内固定系统+股骨逆行髓内钉)进行装配并行布尔运算,建立3组有限元模型。随后导入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赋予材料属性,施加相同的边界条件与3种载荷(正常站立、缓慢行走、下楼梯)提交计算,分析3组模型受力后内固定应力分布、股骨整体与局部变形情况,评估新型联合内固定方式(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逆行髓内钉)的失效风险与抗变形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逆行髓内钉抗变形能力虽然低于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10%左右,但与微创内固定系统+股骨逆行髓内钉相当,具备良好的抗变形能力;②3种联合内固定方式的股骨刚度基本不随步态发生变化;随着载荷的增加,股骨位移量基本呈线性增加,稳定性较高;③微创内固定系统+胫骨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的失效风险低于其他两种方案,相比微创内固定系统+锁定加压钢板失效风险降低2.94%;④新型联合固定方式在抗变形能力与安全有效性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优势,为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钢板 股骨逆行髓内钉 胫骨逆行髓内钉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