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4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张文 孙善斌 +8 位作者 陈冲 孙晓丽 李延菊 曹二梅 梁月光 陈四芳 田浩文 杨玉洁 郝盼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10例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110例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平衡评分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信号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8%(54/55),对照组为87.27%(48/5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BBS评分与MBI评分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BBS评分与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肱二头肌屈肘RMS、肱三头肌伸肘RMS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肱二头肌屈肘RMS、肱三头肌伸肘RMS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通督调神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CI恢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能力,改善患肢肌电信号,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刺 康复训练 脑梗死 恢复期 肢体功能障碍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健康行为能力、功能恢复的影响
2
作者 王静 王晓丹 李瑞青 《海南医学》 2025年第5期728-733,共6页
目的探究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的8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探究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诊疗中心的88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居家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采取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均连续干预至出院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应对方式、健康行为能力、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为(15.39±4.2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7±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回避、屈服评分分别为(9.52±1.14)分、(9.41±1.3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47±1.11)分、(12.18±1.38)分,面对评分为(24.62±2.6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31±2.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营养、心理安适、运动、健康责任评分分别为(21.57±2.06)分、(20.90±2.61)分、(21.35±2.43)分、(22.01±1.8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69±2.02)分、(17.64±2.65)分、(19.24±2.81)分、(19.38±1.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部分的Fugl-Meyer运动评估表(FMA)评分分别为(36.49±5.27)分、(24.32±2.5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6±5.23)分、(19.84±2.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性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基于赋权-时效性激励的居家康复训练,能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健康行为能力,改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肢体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居家 康复训练 赋权 时效性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张宁 姜凤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5期6-8,共3页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渡期护理(TCM)是指针对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转运的患者所采取的过渡性质的护理方式。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改进,TCM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TCM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社区资源利...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渡期护理(TCM)是指针对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间转运的患者所采取的过渡性质的护理方式。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改进,TCM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TCM的临床应用中,仍存在社区资源利用难、患者认知度低、TCM专业队伍缺乏等问题。临床需逐步完善TCM护理体系,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该文总结了TCM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过渡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常新玥 尹洪娜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917-922,共6页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从针灸治疗... 随着脑卒中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从针灸治疗的可能机制、主要方法、联合疗法、特色疗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stroke, limb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has shown remarkable effect in th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f sequelae of stroke.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imb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in recent years is reviewed, and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ain methods, combined therapy, characteristic therap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re discussed in depth. The aim i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limb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and promote its wide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蛭丸联合针刺、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银平 魏向辰 +4 位作者 赵挺 王珊 刘超 范鹏 刘伯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3期353-356,361,共5页
目的观察杜蛭丸联合针刺、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7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西药结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杜蛭丸联合针刺、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3年7月在秦皇岛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以常规西药结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杜蛭丸联合针刺、穴位贴敷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脑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上肢和下肢Fugl-Meryer量表(FMA)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上肢和下肢FMA评分、S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患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3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P<0.05)。结论杜蛭丸联合针刺、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满意,能增加脑血流量,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蛭丸 针刺 穴位贴敷 脑梗死 肢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中低卫生资源地区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体像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蔡俊伟 张敏 叶权生 《智慧健康》 2025年第2期1-3,7,共4页
目的了解珠海市中低卫生资源地区肢体残疾人体像、焦虑、抑郁、疼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5—6月,使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body image,SS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 目的了解珠海市中低卫生资源地区肢体残疾人体像、焦虑、抑郁、疼痛水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5—6月,使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body image,SS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疼痛程度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等多种测试工具,对珠海市中低卫生资源地区(平沙镇)的246名肢体残疾人进行了一项有效的问卷调研。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低卫生资源区肢体残疾人体像障碍、抑郁、焦虑、疼痛发病率较高。其中,体像障碍占比高达53.2%,抑郁发生率为50.4%,焦虑发生率为6.1%,疼痛检出率为68.3%。体像障碍影响因素有年龄(OR=0.495,P<0.05)、抑郁(OR=2.26,P<0.05)、疼痛(OR=3.517,P<0.05)。结论珠海市中低卫生资源地区肢体残疾人体像障碍、抑郁及疼痛发生率较高,因此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予以高度关注。本研究通过对中低卫生资源地区肢体残疾人群体的体像障碍进行深入的调研,为残疾人的全面诊疗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实验依据,同时也为制定具体的中低卫生资源地区残疾人卫生健康教育规范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体像水平 影响因素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胡淑云 冷辉林 黄爱平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6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6月宜春市中医院进行AIS肢体功能障碍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4年6月宜春市中医院进行AIS肢体功能障碍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及常规治疗,研究组额外给予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14 d后证候评分、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并比较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口舌歪斜、气短乏力、神昏谵语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针对AIS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突出,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针灸 康复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赵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5年第2期49-5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4年1~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4年1~6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能力[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ht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BBS、MBI评分和FAC分级均优于对照组,MAS、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应用头皮针抽提法结合体针治疗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头皮针抽提法 体针 肢体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活络散穴位贴敷对痰瘀互阻型中风康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9
作者 许秀影 许敬玲 李星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4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活络散穴位贴敷治疗痰瘀互阻型中风康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中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的110例痰瘀互阻型中风康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小活络散穴位贴敷治疗痰瘀互阻型中风康复期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就诊于福州市中医院脑病科老年病科的110例痰瘀互阻型中风康复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接受了中风康复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活络散穴位贴敷治疗,研究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治疗后第15天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 d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Fugl-Meyer评分、D-二聚体水平三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 d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上下肢运动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活络散穴位贴敷能促进痰瘀互阻型中风康复期上下肢体的功能恢复,促使患者基本生活能力更为独立,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生活,同时降低D-二聚体水平,降低或预防患者中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活络散 穴位贴敷 中风康复期 肢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线七针疗法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魏婕 苏庆庆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84-88,100,共6页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线七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WMFT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五线七针疗法 肢体康复锻炼 Brunnstrom分级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辅助应用中医针灸护理的效果
11
作者 谢丙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46-049,共4页
研究中医针刺疗法在康复护理中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0人。在实验期间,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肢体功能障碍护理... 研究中医针刺疗法在康复护理中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10人。在实验期间,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中医针刺疗法护理。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评估中医针刺疗法在肢体功能障碍护理中的实际效果。结果 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有效率高达90%。此外,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证实,中医针刺疗法在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穴位湿热敷联合康复运动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
12
作者 许丽丹 谢罗军 章碧忠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5年第2期364-367,共4页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后70%~80%的...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相关研究显示,脑卒中后70%~80%的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功能障碍 急性脑血管疾病 康复运动 日常生活能力 湿热敷 脑卒中后 饮食结构 发病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陈玲 《内蒙古中医药》 202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讨论针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划定此次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4月—2024年5月,筛选的116例入组研究主体均属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掷骰子法分组,分成常态(常态化护理)、讨论(中医康复护理)... 目的:讨论针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行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划定此次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4月—2024年5月,筛选的116例入组研究主体均属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掷骰子法分组,分成常态(常态化护理)、讨论(中医康复护理)两个组别,以58例为组间人数,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NIHSS评分在讨论组低于常态组(P<0.05)。SAS、SDS评分于讨论组较常态组更低(P<0.05)。与常态组相比,讨论组SF-36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消除负面心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中医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4
作者 洪小慧 黄黎 +1 位作者 李佩玲 余根妹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将2022年5-11月接受常规出院管理的30例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接受个体化...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将2022年5-11月接受常规出院管理的30例纳入对照组,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接受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管理的30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出院管理,观察组在常规出院管理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比较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康复依从性。结果2组干预后ADL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4.56±6.33)分vs.(52.28±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GQOLI-74各项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可提高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康复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个体化康复延伸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脏腑图点穴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
15
作者 刘芸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7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究脏腑图点穴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麻城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NMES治疗)及观察组(接受... 目的:探究脏腑图点穴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麻城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4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NMES治疗)及观察组(接受NMES联合脏腑图点穴疗法),各75例。比较两组中医症候积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阻力指数(RI)、血流最大峰值(Vs)、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m)]、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0(IL-10)。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AM上肢评分、FAM下肢评分、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RI、NPY、IL-10均低于治疗前,Vs、Vm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RI、NPY、IL-10均低于对照组,Vs、Vm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接受脏腑图点穴疗法联合NMES治疗,可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恢复肢体平衡能力,降低NPY、IL-10,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图点穴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 脑血流动力学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归芍柔筋汤辨治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证浅析
16
作者 唐洲 王湄 +2 位作者 张鑫 何前松 杨可以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3期537-539,共3页
归芍柔筋汤出自中医治疗颤病的诊疗方案,有“养血柔肝、舒筋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血亏虚型颤病[1]。肝血虚证在血虚症中较为常见,其以痉挛、抽搐、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发热、情志不畅等症,舌淡,脉细弦。遵循中医学“异病同治... 归芍柔筋汤出自中医治疗颤病的诊疗方案,有“养血柔肝、舒筋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肝血亏虚型颤病[1]。肝血虚证在血虚症中较为常见,其以痉挛、抽搐、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发热、情志不畅等症,舌淡,脉细弦。遵循中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即为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的法则,亦可用于肝血亏虚型中风后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肌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表现为肌肉张力异常增高,也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调查,脑卒中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不同进程的肌痉挛[2-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患者心理方面造成重大创伤。目前其病理机制还不明确,大部分研究显示其发生主要与网状脊髓束过度兴奋、脊髓内神经网状处理机制的变化以及外周肌肉的改变有关,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肢体功能障碍 归芍柔筋汤 辨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甘艺红 汪婷 +4 位作者 陈陪能 陈苗 张艺羡 黄雪娟 张秀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7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观... 目的:探究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第九〇九医院收治的95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观察组行康复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患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度、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STREAM)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AS评分、患肢各关节主动活动度、STREA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侧上肢肌肉痉挛、下肢肌肉痉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腕关节掌屈、手掌指关节屈曲、髋关节内外旋、膝关节屈伸主动活动度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基本活动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其肌肉痉挛情况,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系统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肌肉痉挛 关节活动度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
18
作者 张凤娃 独焕 +1 位作者 张红霞 王雪辰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9期2091-2097,2102,共8页
目的 总结烧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方法 按“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网站中有关烧伤肢体功能康复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5... 目的 总结烧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方法 按“6S”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网站中有关烧伤肢体功能康复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1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13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1篇推荐实践、2篇系统评价,从运动的必要性、运动计划、早期活动与康复、运动评估、运动方式、运动处方实施、早期下床活动、特殊部位的护理、运动安全监测、注意事项、效果评价、随访12个方面汇总了41条证据。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烧伤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运动方案的最佳证据,可用于临床烧伤肢体功能康复运动过程中,但建议医务工作者应用证据时需结合临床情景,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和意愿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运动 运动方案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雪 蔡媛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31期159-161,共3页
肢体功能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出血后遗症,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积极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提高自理能力。该文总结了康复护理的实施时机,从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和中医特色康复护理两个角... 肢体功能障碍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出血后遗症,会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积极的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提高自理能力。该文总结了康复护理的实施时机,从常规康复护理方法和中医特色康复护理两个角度对脑出血后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对于脑出血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而言,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患者尽早回归正常生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肢体功能障碍 康复护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健康指导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照护者能力影响
20
作者 姚惠 唐凡 +1 位作者 罗萍 李晓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50-0153,共4页
探讨个性化健康指导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照护者的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照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健康... 探讨个性化健康指导护理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照护者的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照护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在住院期间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出院前一周对照护者进行模拟训练和考核。出院当日及三个月后对照护者进行脑卒中患者的家庭照护者照护能力测量的FCTI表(Family CaregiverTask Inventory,FCTI)[1]评定。结果 出院后 3个月,观察组照护者各方面的FCTI评分均明显低于出院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个性化健康指导护理能显著提升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家庭照护者能力;能有效降低坠床跌倒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个性化健康指导护理 常规护理 照护者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