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线七针疗法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魏婕 苏庆庆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84-88,100,共6页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 目的探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给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五线七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MBI评分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和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WMFT和Fugl-Meyer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P<0.01)。治疗后2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Brunnstrom分级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P<0.01)。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五线七针疗法和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症状、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并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功能障碍 五线七针疗法 肢体康复锻炼 Brunnstrom分级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涂兰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19-0022,共4页
探究肢体康复训练在足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2例足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患者入院时间为2023年,采用抽签法分组,即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肢体康复锻炼),各31例患者,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跟骨高度... 探究肢体康复训练在足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2例足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患者入院时间为2023年,采用抽签法分组,即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肢体康复锻炼),各31例患者,对比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跟骨高度、踝关节活动度、Bohler角、锻炼依从性。康复优良率更高,跟骨宽度、Gissane角更低(p<0.05)。结论 肢体康复锻炼应用于足部骨折患者中可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有助于改善其足部功能与踝关节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骨折 肢体康复锻炼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抑制理论的肢体康复锻炼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许梦雅 朱庆华 +4 位作者 贾艳露 李慧 张霞 张春慧 张振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交互抑制理论的肢体康复锻炼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团体的形式... 目的探讨基于交互抑制理论的肢体康复锻炼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早期运动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以团体的形式进行脑卒中肢体康复锻炼操的学习和训练,30~40 min/次,1次/d,5次/周,共进行8周。分别于训练前后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erg平衡量表和Barthel指数积分法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测。结果训练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上肢、下肢和手Brunnstrom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治疗组患者上肢和下肢FMA评分分别为(53.0±13.2)分和(29.5±4.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训练后治疗组Berg评分(46.5±9.6)和ADL评分(88.8±14.2)得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基于交互抑制理论的脑卒中肢体康复锻炼操可减少共同运动模式的出现,有助于诱发和产生分离运动,提高患者的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家属提供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够有意义地度过治疗的空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交互抑制 脑卒中肢体康复锻炼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PSQI总分、凝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余乐华 毕美仙 +1 位作者 邵娟 武爱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8期1951-1955,共5页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凝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凝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肢体康复锻炼,观察组30例采用基础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肢体康复锻炼。观察并记录2组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PSQI总分及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及肢体运动功能[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和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PSQI总分、凝血功能指标、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PSQI总分为(10.91±1.25)、(5.14±0.75)分,低于对照组[(11.47±1.04)、(10.85±0.96)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APTT、PT、D-D水平为(36.57±4.25)s、(15.96±1.51)s、(1.07±0.05)mg/L,高于对照组[(31.15±4.38)s、(13.29±1.58)s、(0.53±0.07)mg/L],FIB水平(2.06±0.47)g/L低于对照组(2.40±0.45)g/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FMA、ARAT为(35.04±2.79)、(42.93±5.44)分和(26.41±2.11)、(35.87±4.75)分,均高于对照组[(32.31±2.73)、(36.69±4.23)分和(20.13±1.85)、(27.13±3.85)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同等基础治疗下,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睡眠质量、凝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更有优势,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低频脉冲电刺激 肢体康复锻炼 睡眠质量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8
5
作者 东妍 韩亚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9期2707-2710,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渭南市华州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凝血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渭南市华州区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基础治疗+肢体康复锻炼,观察组60例,实施基础治疗+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肢体肌力Lovett评分、肢体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肢体Sheikh控制量表(SC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SQI评分及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B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APTT、PT延长及D-D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IB、APTT、PT、D-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Lovett评分、BBS评分及SC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肢体Lovett评分、BBS评分及SC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睡眠质量、凝血因子水平、肢体肌力、肢体平衡及控制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低频脉冲电刺激 肢体康复锻炼 睡眠质量 凝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洪盈盈 薛开禄 +2 位作者 李浅峰 于力争 薛超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6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 目的:探究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月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肢体康复锻炼,试验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身体平衡、肢体功能、关节活动度、周围神经电生理学指标、正中神经形态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Berg平衡量表(BBS)、上肢Fugl-Meyer评估量表(FMA)、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腕、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腓总神经、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厚度(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正中神经宽度(W)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治疗,能促进患者平衡能力、肢体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低频脉冲电刺激 肢体康复锻炼 平衡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电生理学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秀霞 胡令霞 《中外医疗》 2022年第7期119-122,131,共5页
目的探讨对足部骨折患者采用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足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术后常规对症支持与训练的对照组(n=40)和采用肢体康复锻炼方案干预地观察组(n=4... 目的探讨对足部骨折患者采用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足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术后常规对症支持与训练的对照组(n=40)和采用肢体康复锻炼方案干预地观察组(n=40),两组均在干预6月后评价患者足部功能,并调查术前、术后患者的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踝关节活动范围,另评价患者对康复锻炼工作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足部功能优良率(92.50%)较对照组高(72.50%),锻炼依从性(95.00%)较对照组高(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5.165,P<0.05)。术后观察组跟骨高度、Bohler角、踝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35.42±4.19)mm、(26.55±6.10)°、(55.10±5.73)°,大于对照组,跟骨宽度、Gissane角分别为(26.87±3.10)mm、(123.82±10.56)°,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8、3.261、4.980、4.403、2.959,P<0.05)。结论对足部骨折者予以肢体康复锻炼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有利于提高复位效果,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可保障患者术后锻炼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骨折 肢体康复锻炼 关节功能 依从性 康复指导 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康复锻炼辅助常规对症干预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丁春红 王追琴 郭艳宏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8年第3期322-324,共3页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急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饮食习惯改变,其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逐年升高,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已有研究显示,初次发病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极高,且风险与血...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急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及饮食习惯改变,其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逐年升高,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已有研究显示,初次发病脑梗死患者6个月内复发率极高,且风险与血压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其合并高血压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损伤程度较未合并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患者 中老年人群 临床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 肢体康复锻炼 干预治疗 老龄化社会 年轻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玉凤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1月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联合肢体康复锻炼,1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肢体康复锻炼在足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8年11月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联合肢体康复锻炼,1个月护理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肢体功能及满意度。结果联合组护理后1个月Fugl-Meyer量表、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护理后1个月Oswestry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1个月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康复锻炼、定期复查及饮食指导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康复锻炼用于足跟部骨折患者中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康复锻炼 足跟部骨折 肢体功能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王晓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8期88-88,91,共2页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病人给与常规的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指导锻炼。观察... 目的探讨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病人给与常规的脑卒中后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肢体康复指导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状况的变化,采用骨骼肌肉功能评估问卷(MFA)评分及Barthel指数(BI)评定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两组病人治疗4周后,其MFA、BI和HAMD评分较康复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给予早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后MFA、BI和HAMD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实施肢体功能康复指导锻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和肢体功能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康复锻炼 卒中后抑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服务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11
作者 高原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8期288-289,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服务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治疗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服务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治疗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共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处理,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两组,每组患者33例,在对患者加以治疗的时候,对对比组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实施,对研究组患者主要在对比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模式实施,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护理效果加以有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患者的BI指数评分为(56.6±3.2)分,在对患者加以有效护理后,能够有效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BI指数为(80.2±3.5)分,研究组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前,患者的FMA评分为(25.1±1.3)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之后,患者的FMA评分为(75.9±3.4)分,对比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患者的BI指数评分为(56.7±2.6)分,在对患者加以有效护理后,能够有效发现,对比组患者的护理BI指数为(70.2±5.5)分,对比组患者在实施护理之前,患者的FMA评分为(20.2±1.4)分,在对患者实施护理之后,患者的FMA评分为(56.9±5.2)分,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评分内容明显要比对比组患者高,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在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加以有效护理实施时,能够有效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提升,这一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服务 老年脑卒中偏瘫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应用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效果观察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文聪 李苑红 林立嫦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6期174-175,共2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给予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的效果。方法 8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康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42例,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常规康复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观察脑梗死给予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的效果。方法 8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康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康复护理)与研究组(42例,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常规康复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对照组NIHSS评分为(33.41±2.73)分、Fugl-Meyer评分为(20.45±3.88)分,研究组NIHSS评分为(34.16±3.13)分、Fugl-Meyer评分为(20.66±3.7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为(12.14±3.03)分、Fugl-Meyer评分为(34.35±5.15)分,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为(8.66±1.34)分、Fugl-Meyer评分为(56.18±10.87)分。护理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8.16±3.42)分,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0.61±3.46)分,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者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能够达到改善患肢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进而达到促进生活品质提升的目的 ,可推广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康复功能锻炼护理 效果观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康复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教育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苏红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康复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教育对其功能锻炼总依从率、希望评分(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总分)、康复指标(Berg平衡评分、Barthel指数、Fugel-Meyer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的80...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康复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教育对其功能锻炼总依从率、希望评分(积极态度、积极行动、亲密关系、总分)、康复指标(Berg平衡评分、Barthel指数、Fugel-Meyer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入的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康复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教育。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希望评分、康复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功能锻炼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希望评分、康复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教育的应用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功能锻炼总依从率及希望水平、康复效果更佳,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教育 希望评分 功能锻炼总依从率 Berg平衡评分 BARTHEL指数 Fugel-Meye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伤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王亚萍 张冬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030-033,共4页
烧伤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收治100例烧伤治疗病患进行研究,选取时段2022年3月-2023年9月,采用线性同构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烧伤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苏北人民医院收治100例烧伤治疗病患进行研究,选取时段2022年3月-2023年9月,采用线性同构法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各组人数均50例,对比两组患者运动评分、烧伤健康评分、满意度和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护理后运动、烧伤健康和满意度评分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及护理干预应用于烧烫伤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够逐步恢复患者运动状态,改善烧伤后个人健康程度,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烧伤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护理
15
作者 赵玉玲 赵玉香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3年第4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训练 肢体康复锻炼 康复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徐梅巧 胡莉莉 《中国乡村医药》 2018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永康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永康市中医院康复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评分;出院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康复锻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4期153-154,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二项康复治疗,然后观... 目的观察老年脑梗死后遗症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二项康复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病人肢体功能受限程度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关节、肌力、张力功能改善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根据QOL的评估内容分别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评估,数据资料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肢体功能锻炼和脑循环治疗仪治疗的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后遗症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早期康复锻炼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敏 《青海医药杂志》 2014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床旁早期康复锻炼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护士床旁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照组是给予...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床旁早期康复锻炼在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抽选本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护士床旁早期肢体康复锻炼,对照组是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较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Ⅲ级所占比例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责任护士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床旁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地调节肌张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为以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肢体康复锻炼
原文传递
肢体被动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志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21期13-14,16,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被动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康复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脑梗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采取脑梗塞的常规护理及早期肢体被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则单纯的采取脑梗塞的常... 目的:探讨肢体被动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康复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脑梗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采取脑梗塞的常规护理及早期肢体被动康复训练,对照组则单纯的采取脑梗塞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教育前后肢体被动康复掌握评分、AD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教育后,试验组ADL评分、肢体被动康复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被动康复锻炼健康教育对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对脑梗塞患者生活能力恢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肢体被动康复锻炼 健康教育 掌握评分 ADL评分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护理干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绍静 王淑莹 张慧洁 《社区医学杂志》 2010年第2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肢体康复锻炼 脑卒中患者 依从性 出院后 护理干预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执行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