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郭运然 张海燕 肖洪波 《中国医学创新》 2025年第2期157-161,共5页
脑卒中是包含出血性和梗死性脑血管病等的临床综合症状,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升高是脑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继发引起患者的身心损伤。目前临床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多种多样,积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大幅缓解... 脑卒中是包含出血性和梗死性脑血管病等的临床综合症状,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升高是脑血管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继发引起患者的身心损伤。目前临床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方法多种多样,积极合理有效的治疗可大幅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近几年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肌张力增高 中西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揿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苗芬 周颖 +1 位作者 曲哲 高甲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4期110-112,共3页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接受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基础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揿针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可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脑卒中 肢体肌张力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经取穴治疗中风后上肢体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帮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 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阳经穴位针刺组,阴经穴位针刺组。采用Ashworth改变评价临床疗效,及FMA运动功能评定、(ADL)Barthel指数记分评价两组方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阳经组穴位针刺能改善中风后患者的高肌张力状态,阴经组穴位针刺未见明显疗效。结论:阳经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的上肢高肌张力状态明显优于阴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经穴位 阳经穴位 中风 肢体肌张力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预防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钱珊 张丽娟 付新朋 《四川中医》 2015年第10期144-14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卒中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肢体肌张力分级、治疗前后FMA(运动功能)...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卒中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则行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后肢体肌张力分级、治疗前后FMA(运动功能)评分及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肌张力分级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治疗后FMA评分[(76.59±12.08)VS(58.25±12.14)]分、ADL评分[(78.06±12.47)VS(65.43±12.3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预防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显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肢体肌张力增高 预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祝晓忠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S1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58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58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 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探讨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患者58例,与传统取穴方法治疗的58例作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肢体Ashoworth张力评分及Fugl-M 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张力评分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腹针治疗中风后肢体肌张力力增高,疗效较传统的针刺方法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中风 肢体张力增高
原文传递
中频电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改善的观察
6
作者 王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第14期84-86,共3页
目的:分析中频电疗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9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电疗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及中频电疗,统计两组... 目的:分析中频电疗在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59例高血压脑出血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与电疗组,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及中频电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并做统计学处理,根据疗效差异总结中频治疗方法的先进性。结果:电疗组治疗后肌张力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痉挛状况优于常规组(P<0.05);电疗组治疗后活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频电疗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肌张力异常,促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电疗 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痉挛性张力增高 活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